趋化因子与异位性皮炎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趋化因子与异位性皮炎的皮肤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由趋化因子引起的细胞趋化运动在异位性皮炎的炎症形成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有10余种趋化因子参与了异位性皮炎的皮肤变应性炎症的调节。现讨论趋化因子的种类、生物学活性和与异位性皮炎发病的关系。

其他文献
皮肤血管瘤通常分为浅表型,深在型和混合型。90%以上的损害在9岁前可逐渐消退。大部分仅影响美容,但有些可致血液动力障碍,组织破坏或致命功能损伤。此种情况可试用系统皮质类固醇或干扰素治疗,或加用放疗、外科治疗,但这些治疗均有潜在危险性。以往曾有报告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浅表性血管瘤有效,而对深在性损害的疗效不佳。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多效性生物调节分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可在机体多种细胞中合成,并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皮肤组织中一些细胞亦能原生和被诱导合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皮肤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但已有证据表明,它可能参与皮肤血液循环、抗感染、组织修复、免疫和炎症反应等诸多方面的调节,并可能与某些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作者报告1例患儿发生增殖型天疱疮皮损,且有表皮内嗜中性IgA皮病表现,认为此属首例报告。患儿男,7岁,因双侧腋窝及左腹股沟区渗出性皮损2周就诊,患儿有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5个月时患肝功能衰竭。
类风湿性中性粒细胞皮炎(RND)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罕见的皮肤表现,于1978年由Ackerman所描述,文献曾报告8例,该文作者报道2例。
糠秕马拉色菌为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亦为条件致病菌)之一,与之相关的皮肤疾病有:花斑癣、糠秕马拉色茁毛囊炎(原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对糠秕马拉色菌和与之相关的主要皮肤病的免疫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低倍镜下细胞的浸润模式(B细胞模式和T细胞模式)已是公认的区别B细胞和T细胞皮肤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结构标准。
作者用长时间不排尿后的首次尿(FVU)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宫颈拭子免疫酶测定(EIA)诊断女性无症状沙眼衣原体感染进行了对比研究。
斑秃的病程难以预测,对治疗的反应不一,经常复发。重症斑秃的多数治疗方案均不理想,有证据表明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地治疗重症斑秃,但仍有争论。作者对此进行了评估。
期刊
至今,已发现与表皮分化有关的基因20余个,它们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近端,都与1q21区有关。Psoriasin是在银屑病皮损中新发现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
对阴道滴虫(TV)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受试者来自美国五个城市大学附属医院产前门诊的妊娠妇女.共13816名妇女参加了该项研究,其中黑人5241名,西班牙裔人4226名,白人4339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