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3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问题解决”的自主学习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 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采取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形成独立思考的愿望。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对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我告诉学生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分别如食指头面和粉笔盒面的大小。1平方米有多大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呢?我事先准备4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4根1米长的米尺,在地上围成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图形,学生于是明白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接着我让学生分别站进1平方米的面积里,当学生一个个挤到里面时,他们既高兴又惊讶,1平方米的面积能挤进这么多的同学!最后,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比较它们之间的面积大小。这样既形象、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我把数学知识参透到活动中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表内乘除法”后的综合练习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我准备好三间标有得数6、24、36的“房子”和9只带有算式的“小动物”:4×6、4×9、18÷3、30÷5、3×8、40-4、24÷4、29-5、28+8,把这些算式分别挂在小学生扮演的小动物身上,让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找自己的家,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当这些小动物找到自己家以后,我进一步让学生观察:住进6号房的小动物的算式得数都相同,从而得出:18÷3=30÷5=24÷4,同样得到:4×6=3×8=29-5,4×9=40-4=28+8。这样,学生会立即被吸引到边做游戏边计算问题的活动中,学生自然兴趣浓厚,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 引发参与,培养思维能力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为问题的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中,由于低年级学生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果提这样的问题:“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对他们来说就显得难一些。我根据计算要点,把这个问题分成三个问题:⑴ 笔算两位数减法,列竖式时,先做什么?⑵先从哪一位减起?⑶个位数不够减怎么办?让学生逐一讨论回答后,再引导学生概述,最后总结出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上10再减。”这样学生即掌握新知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有,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模拟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一个学生拿2元买单价是1元5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样找钱?“2元等于多少角?1元5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通过购物付钱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创设了学习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 加强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学会了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获得了能力。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学生一旦掌握某项知识还要进行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也是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练习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运用,同样要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巩固新知与形成技能,以实现思维的内化。如教学“9加几”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小圆片表示“9+4”。通过操作,学生得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⑴数一数,得到答案是13。⑵先数出10个,发现还多3个,10+3=13。⑶从4里借1给9,变成10+3=13。⑷从9里借6给4变成3+10=13。虽然学生的表达没有教材上说得那么严密,可学生认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优法,享受了成功而有更浓的学习热情。最后,我再根据教材演示,引导学生采用“凑十法”解答。另外,在教“24时计时法”时,我先提问学生,时钟的钟面最多有几小时?一天有几小时?时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表示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导入新课。学生经过这样的探索训练,计算能力大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任何发明创造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着意训练,大胆质疑,让学生好学、乐问、善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问题解决”的自主学习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依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 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采取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形成独立思考的愿望。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对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我告诉学生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分别如食指头面和粉笔盒面的大小。1平方米有多大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呢?我事先准备4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4根1米长的米尺,在地上围成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图形,学生于是明白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接着我让学生分别站进1平方米的面积里,当学生一个个挤到里面时,他们既高兴又惊讶,1平方米的面积能挤进这么多的同学!最后,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比较它们之间的面积大小。这样既形象、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我把数学知识参透到活动中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表内乘除法”后的综合练习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我准备好三间标有得数6、24、36的“房子”和9只带有算式的“小动物”:4×6、4×9、18÷3、30÷5、3×8、40-4、24÷4、29-5、28+8,把这些算式分别挂在小学生扮演的小动物身上,让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找自己的家,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当这些小动物找到自己家以后,我进一步让学生观察:住进6号房的小动物的算式得数都相同,从而得出:18÷3=30÷5=24÷4,同样得到:4×6=3×8=29-5,4×9=40-4=28+8。这样,学生会立即被吸引到边做游戏边计算问题的活动中,学生自然兴趣浓厚,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 引发参与,培养思维能力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为问题的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中,由于低年级学生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果提这样的问题:“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对他们来说就显得难一些。我根据计算要点,把这个问题分成三个问题:⑴ 笔算两位数减法,列竖式时,先做什么?⑵先从哪一位减起?⑶个位数不够减怎么办?让学生逐一讨论回答后,再引导学生概述,最后总结出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上10再减。”这样学生即掌握新知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有,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模拟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一个学生拿2元买单价是1元5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样找钱?“2元等于多少角?1元5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通过购物付钱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创设了学习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 加强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学会了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获得了能力。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学生一旦掌握某项知识还要进行练习,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也是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练习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运用,同样要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巩固新知与形成技能,以实现思维的内化。如教学“9加几”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小圆片表示“9+4”。通过操作,学生得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⑴数一数,得到答案是13。⑵先数出10个,发现还多3个,10+3=13。⑶从4里借1给9,变成10+3=13。⑷从9里借6给4变成3+10=13。虽然学生的表达没有教材上说得那么严密,可学生认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优法,享受了成功而有更浓的学习热情。最后,我再根据教材演示,引导学生采用“凑十法”解答。另外,在教“24时计时法”时,我先提问学生,时钟的钟面最多有几小时?一天有几小时?时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表示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导入新课。学生经过这样的探索训练,计算能力大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任何发明创造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着意训练,大胆质疑,让学生好学、乐问、善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