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工基础》课程是高职工科类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多年来,高职教材内容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操作脱离,教材组织结构跟不上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变化,缺少职业教育特色,不利于高职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教材是目前高职课程开发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总结了教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电工课程教材建设做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职;电工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08-03
近年来,围绕着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各高职院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加强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而具有高职教育特色、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材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电工基础》作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笔者所在团队通过学习和比较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展开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和实践,本着学以致用,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进行了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的教学试点。以下是我们在高职《电工基础》课立体化教材建设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依托项目任务
构建理实一体化教材
在课程建设中,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于2009年着手编写了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路分析及应用》教材,经过3年来的教学实践检验和多次修正,教材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并于2011年由天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与创新。
以项目形式搭建教材框架体系 《电工基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电气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专业综合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综合化改革需要,构建了本教材“学中做,做中学”的框架体系,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在综合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选择了简单照明线路的规划与搭接、电桥电路的规划与实施、日光灯电路的搭接与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源及控制线路规划和实施、延时开关电路的规划和制作、小型电源变压器规划和制作等实际应用电路作为项目为载体,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分析、线性动态电路分析、互感耦合电路及磁路分析等电路知识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实际电路的规划和实施,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怎样用,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每个项目以任务描述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浅入深逐渐完成,随后通过知识链接的形式介绍有关电工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最后以任务实施的形式完成电路搭接及测试,使学生不仅知道学什么,而且明确为什么学,学了怎样用。
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 新教材改变了电工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学生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脱离的做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例如,直流单臂电桥的规划实施项目,围绕着该项目以电桥电路的分析为目标,展开直流电阻电路的星——三角形等效变换、电阻电路化简法、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最后的总结是对该项目进行规划和实施,体现了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过程。每个项目的实现都是通过若干个任务的逐步完成去实现,每个任务都通过知识链接或实验的形式完成。如戴维南定理实验,在教材中只给出目标要求和备选器件,让学生通过计算选择器件、设计电路、完成实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将知识与技能学习、学生练习和规划实施融为一体,突出了高职教育应用性特色,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使用。
通过应用化解难点 学科式理论阐述和过多公式推导导致课程理论教学比较抽象,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我们在数学的推导和分析方面进行简化,突出定性分析,减少定量计算。如直流电路分析中删除了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等抽象的理论计算内容,强调了结点电压法的理解和应用;对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采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论证,重在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三相交流电路是以往教学的难点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比较抽象,计算较为复杂,新教材对三相交流电路线电压、相电压的关系用实验测试的方法直观地找到线电压、相电压的数量关系,以相量图的方法分析两种电压的相位关系。这样处理难点,减少了理论推导和演算过程,达到了化解难点的目的,对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加大力度补充相关内容。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标识和选择,电磁铁、熔断器及漏电保护开关等常用电路元器件的性能和使用纳入教材,突出实用性特色。
三轮教学实践表明,新的教学课程建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也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后续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普遍能够解决专业中所涉及的电工技术问题,并且具备了遇到复杂问题与专业人员沟通的初步能力。
依托现代教学手段
建立多媒体教材库
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能起到很好的传授知识和重现学习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量使用的课件只是停留在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章节文字以及一些图解文字的动画层面上,这种教科书“搬家”式的课件已不适合高职教学的要求,应该加以改革。在纸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多媒体教材库,包括与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多媒体课件、动画库、设备、仪表库、照片库、应用录像库、题库等。课件的内容不仅仅是把教科书搬到幻灯片上,而是对纸质教材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多媒体课件把教科书无法表现的内容动感、直观地表现出来了。一些复杂的应用电路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效果很好。如电动机的电源及控制电路,通过照片和动画很直观地讲清了原理,突破了难点;简单照明电路的敷设及安装,用多媒体录像演示既生动,又节约了时间,也弥补了实验设备、场地的不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多媒体教材库的建设避免了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手段的单调和不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只是随着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资源库的开发也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教材
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我们在学院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建立了网络课程,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课程内容的随机学习,师生互动答疑、学生自主讨论,自我练习与测试。网络课程平台的突出特点是互动开放,它使教学活动超越了时空限制,成为师生教学互动、生生交流协作的有效补充手段。对于较复杂的项目规划和设计,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设计规划,如应急灯电路、延时关灯电路的规划和实施等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大约需要一周时间选择方案和元件,需要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讨和查阅有关资料。这样的项目在网络平台上操作,节约了课堂时间,实现了学生更具弹性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研讨和思考与课程相关的内容,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并及时答疑,也更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工教材不应停留在纸质教科书上,它应是多元、多层次、立体化的,教材建设应是包括为教和学服务的实物教具、实物模型、仪器仪表、影音材料、仿真软件、教学参考、学习辅导、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福春.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浅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2]唐秋宇,赵建伟.以“教、学、做一体”为核心的高职教材建设[J].成人教育,2011(6).
[3]涂雪芝.基于网络环境的《安装工程估价》案例教学研究[J].山西科技,2011(3).
[4]林灵.高职基础课程特色教材开发探析[J].高教论坛,2011(9).
[5]芦晶.电工电路分析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芦晶(1964—),女,河北滦县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工、电气自动化理论与教学。
关键词:高职;电工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08-03
近年来,围绕着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各高职院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加强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而具有高职教育特色、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材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电工基础》作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笔者所在团队通过学习和比较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展开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和实践,本着学以致用,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进行了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的教学试点。以下是我们在高职《电工基础》课立体化教材建设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依托项目任务
构建理实一体化教材
在课程建设中,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于2009年着手编写了理实一体化的《电工电路分析及应用》教材,经过3年来的教学实践检验和多次修正,教材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并于2011年由天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与创新。
以项目形式搭建教材框架体系 《电工基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电气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专业综合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综合化改革需要,构建了本教材“学中做,做中学”的框架体系,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在综合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选择了简单照明线路的规划与搭接、电桥电路的规划与实施、日光灯电路的搭接与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源及控制线路规划和实施、延时开关电路的规划和制作、小型电源变压器规划和制作等实际应用电路作为项目为载体,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分析、线性动态电路分析、互感耦合电路及磁路分析等电路知识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实际电路的规划和实施,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怎样用,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每个项目以任务描述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浅入深逐渐完成,随后通过知识链接的形式介绍有关电工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最后以任务实施的形式完成电路搭接及测试,使学生不仅知道学什么,而且明确为什么学,学了怎样用。
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 新教材改变了电工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学生课堂学习与实践操作脱离的做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例如,直流单臂电桥的规划实施项目,围绕着该项目以电桥电路的分析为目标,展开直流电阻电路的星——三角形等效变换、电阻电路化简法、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最后的总结是对该项目进行规划和实施,体现了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学习过程。每个项目的实现都是通过若干个任务的逐步完成去实现,每个任务都通过知识链接或实验的形式完成。如戴维南定理实验,在教材中只给出目标要求和备选器件,让学生通过计算选择器件、设计电路、完成实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将知识与技能学习、学生练习和规划实施融为一体,突出了高职教育应用性特色,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使用。
通过应用化解难点 学科式理论阐述和过多公式推导导致课程理论教学比较抽象,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我们在数学的推导和分析方面进行简化,突出定性分析,减少定量计算。如直流电路分析中删除了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等抽象的理论计算内容,强调了结点电压法的理解和应用;对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采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论证,重在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三相交流电路是以往教学的难点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比较抽象,计算较为复杂,新教材对三相交流电路线电压、相电压的关系用实验测试的方法直观地找到线电压、相电压的数量关系,以相量图的方法分析两种电压的相位关系。这样处理难点,减少了理论推导和演算过程,达到了化解难点的目的,对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加大力度补充相关内容。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标识和选择,电磁铁、熔断器及漏电保护开关等常用电路元器件的性能和使用纳入教材,突出实用性特色。
三轮教学实践表明,新的教学课程建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也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后续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普遍能够解决专业中所涉及的电工技术问题,并且具备了遇到复杂问题与专业人员沟通的初步能力。
依托现代教学手段
建立多媒体教材库
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能起到很好的传授知识和重现学习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量使用的课件只是停留在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章节文字以及一些图解文字的动画层面上,这种教科书“搬家”式的课件已不适合高职教学的要求,应该加以改革。在纸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多媒体教材库,包括与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多媒体课件、动画库、设备、仪表库、照片库、应用录像库、题库等。课件的内容不仅仅是把教科书搬到幻灯片上,而是对纸质教材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多媒体课件把教科书无法表现的内容动感、直观地表现出来了。一些复杂的应用电路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效果很好。如电动机的电源及控制电路,通过照片和动画很直观地讲清了原理,突破了难点;简单照明电路的敷设及安装,用多媒体录像演示既生动,又节约了时间,也弥补了实验设备、场地的不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多媒体教材库的建设避免了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手段的单调和不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只是随着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资源库的开发也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教材
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我们在学院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建立了网络课程,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课程内容的随机学习,师生互动答疑、学生自主讨论,自我练习与测试。网络课程平台的突出特点是互动开放,它使教学活动超越了时空限制,成为师生教学互动、生生交流协作的有效补充手段。对于较复杂的项目规划和设计,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设计规划,如应急灯电路、延时关灯电路的规划和实施等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大约需要一周时间选择方案和元件,需要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讨和查阅有关资料。这样的项目在网络平台上操作,节约了课堂时间,实现了学生更具弹性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研讨和思考与课程相关的内容,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并及时答疑,也更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工教材不应停留在纸质教科书上,它应是多元、多层次、立体化的,教材建设应是包括为教和学服务的实物教具、实物模型、仪器仪表、影音材料、仿真软件、教学参考、学习辅导、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福春.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浅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2]唐秋宇,赵建伟.以“教、学、做一体”为核心的高职教材建设[J].成人教育,2011(6).
[3]涂雪芝.基于网络环境的《安装工程估价》案例教学研究[J].山西科技,2011(3).
[4]林灵.高职基础课程特色教材开发探析[J].高教论坛,2011(9).
[5]芦晶.电工电路分析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芦晶(1964—),女,河北滦县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工、电气自动化理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