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孙氏手术后远端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13例孙氏手术后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治疗.男11例,女2例;年龄28 ~ 58岁,平均39.3岁.均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患者.病因为马方综合征10例,高血压3例.全组均为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象鼻”支架以远胸腹主动脉最大直
【机 构】
: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孙氏手术后远端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13例孙氏手术后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治疗.男11例,女2例;年龄28 ~ 58岁,平均39.3岁.均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患者.病因为马方综合征10例,高血压3例.全组均为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象鼻”支架以远胸腹主动脉最大直径4.0~8.0cm,平均(5.78±1.00) cm.经胸腹联合切口、腹膜外入路,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翻转、分段阻断技术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7例,常温非体外循环技术6例.结果 无手术早期死亡.12例患者治愈出院.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的患者中1例术后截瘫,后出现败血症、伪膜性肠炎、呼吸衰竭,于术后102天死亡.1例出现缺血、缺氧脑病,脱水治疗6天后清醒、治愈出院.全组患者术后胸腹主动脉螺旋CT复查示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无假性动脉瘤.3例患者肋间动脉分支闭塞,但无脊髓缺血症状.患者均随访1~ 24个月,平均(9.6±2.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人工血管通畅,无假性动脉瘤形成,无脑部、脊髓及腹腔脏器等缺血表现.结论 孙氏手术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常温非体外循环下,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翻转、分段阻断技术可以简化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减少并发症。
其他文献
多原发性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s)是指某一个体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以上的原发性肺癌病灶。分为同时性(synchronous)和异时性(metachronous)两种。现以p53、HER2与K-ras在多原发性肺癌原发灶中表达,探讨其与多原发性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和预后影响。资料和方法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1985年1月至2009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且有
患者女,69岁.胸闷、气短10年,加重1周.高血压病史20余年.查体:心率120次/rain,血压101/5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律绝对不齐.心脏超声示二尖瓣狭窄(瓣口0.8 cm2),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左心房内附壁血栓;升主动脉内径35mm,左心房54 mm,左心室58 mm,射血分数0.28,肺动脉收缩压70 mm Hg.冠状
目的 探讨肺动脉自扩张支架瓣膜的制备以及非体外循环下经皮肺动脉瓣膜置入方法.方法 将修剪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缝制到自扩张镍钛支架上,制成肺动脉自扩张支架瓣膜,并置于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测试仪中检测通过后备用.借助24F支架输送鞘,经髂外静脉途径置入到8头实验猪的肺动脉瓣位置,行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测置入瓣膜功能后解剖.结果 肺动脉自扩张支架瓣膜内径(21.9±1.6) mm,外
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粘附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其形成打破了组织正常愈合的生理过程.在心脏外科中,由于损伤心脏、大血管及旁路血管的存在,手术时间延长、失血及感染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心脏术后心包粘连会使再次手术的风险增高[1],再次开胸大血管损伤发生率为2%~6%[2]。
病人 女,43岁.发热20天,咯血2周.查体:双锁骨上区淋巴结无肿大.听诊左下肺呼吸音低.胸部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显示不清,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影(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见左主支气管内可见大量白色泡沫样痰,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可见一类圆形新生物,质稍韧、有蒂、能活动,管壁可见散在出血点,管腔近乎阻塞(图2).活检病理:考虑腺瘤(类癌、黏液腺癌等)。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 462例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心包积液诊断标准.观察心包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509例(2.3%)患者有心包积液262例有临床特殊症状,其中51例有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有、无心包积液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体重、瓣膜病、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
目的 评估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不同类型矫治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 1999年至2011年,共收治68例新生儿梗阻型TAPVC急诊手术治疗,平均年龄16天,其中心上型21例,心内型8例,心下型36例和混合型3例.心上型和心下型TAPVC是将肺静脉共汇与左心房后壁作侧侧吻合,心内型TAPVC在心房内将扩大的冠状窦去顶将异位的肺静脉隔入左心房.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占2.9%.随访
目的 总结改良二尖瓣成形术在小儿二尖瓣反流中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9年3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小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行改良二尖瓣成形术患儿106例。全组男69例,女37例;年龄0.4~8.5岁,平均(3.7±1.8)岁;体重6.6 ~52.0 kg,平均(10.0±3.5)kg。术前超声评估左心室功能。按年龄分为3组:<6个月16例;6个月到2岁51例;2岁到8.5岁39例。另有7例合并二尖瓣
2003年至2010年我们应用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CT)诊断肺癌合并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ary osteoarthropathy,HPO)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7 ~ 73岁,平均66岁.3例四肢关节酸痛1~4个月,平均2个月,对症治疗无好转,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肿块,1例合并明显双手肿胀,1例合并咳嗽;另3例咳嗽、咳痰
患者男,56岁.间断左侧胸闷、胸痛2年,劳力性气喘1月.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多年.查体:血压135/88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8℃,心率83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2/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D-二聚体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