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城,这个名字非常普通的地方,在去之前我对其没有任何印象。出了曼谷,一路的田园风光,低厚的云层飘荡在旷野之上,显得辽远而广阔,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心里多少有些疑惑。
抵达之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热闹小镇的气息,烈日下,三轮车混迹在喧闹的人群中横冲直撞。抬头望向远处,蓝天下能看得到废弃的古塔孑然而立的样子,那便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找了一家租自行车的店,按照店主给我们的简易地图,踏着阳光的碎影和一路繁花,向着古遗址进发,心情如当时的阳光般灿烂。
骑车不久,喧闹便被抛于脑后,砖红色的古大城遗址以安静的面貌呈现在蓝天白云之下,踏进第一座寺庙拉查布拉那寺(Wat Ratchaburana)时,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烈日炙烤着残破的院墙和佛塔,被战乱或大火损毁的佛像绝大部分没有了头部且通体黝黑。残垣断壁之间,几条疲惫的瘦狗时走时歇地喘着粗气。我们穿梭在这荒寂的景色里,充满了好奇。比起卧佛寺等金光闪闪的佛塔和大殿,我更偏爱这里的残败。这让我想起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踏访埃皮达鲁斯考古遗址、奥林匹亚遗址、阿波罗神庙遗址时的情景,这些有着深刻时光印记的遗址,虽然不像自然美景那样一下子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却能让人沉静下来,心生敬畏。在这里不论是一尊佛像,还是一棵树、一块砖,似乎都有着命途多舛的过往。
拉查布拉那寺一旁是著名的玛哈泰寺(Wat Phra Mahathat),如果说拉查布拉那寺是寂寞的,那么玛哈泰寺则是热闹的。而它的热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奇妙的小景致:一棵几百年的老榕树盘根错节,树根深深地扎进残破的砖墙里与之融为一体,同时把一个佛首牢牢地缠住。很多人怀疑树根缠绕着佛首是人为的景致,而事实是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产物。所以,这几乎成了大城的一张名片,无数人因为这个景致而来大城,低头寻觅。在大城王朝遗址的这段时间,其他寺庙很少见到团队游客一拥而至的场面,只有在玛哈泰寺遇到了几拨。其实除了这个最吸引人的景点之外,玛哈泰寺的规模也不小,而且有几尊比较大的佛像较好地保留了下来,值得慢慢观赏。
玛哈泰寺与拉查布拉那寺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景。主次佛塔高低有序、远近参差,似共同呈现着那段辉煌的过往。现在的大城并不大,但它曾经却是一个王朝的所在地,并在湄南河畔辉煌了400多年。泰国的历史并不长,也就700多年,泰族人约在公元1238年时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育塔雅王朝、吞武里王朝和节基王朝。而大城就是阿育塔雅王朝的所在地,所以更多的人叫这个地方为Ayutthaya。和中国一样,曾经作为都城的地方往往会有城墙、护城河等比较规整的城市结构,大城也被一条明显的护城河所包围。在护城河以内以及沿岸,寺庙遗址几乎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一路上,我们经过了很多寺庙,有些根本连名字都不知道,最后来到有三座高塔耸立的普斯里善佩寺(Wat Phra Si Sanphet)。如果仅仅从视觉感受来讲,普斯里善佩寺是大城寺庙里气势最宏伟的,三座灰白色的佛塔呈直线排开,身形高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难怪,这座寺庙在大城王朝时期紧邻着皇宫,是皇家寺庙,地位相当于现在曼谷大皇宫的玉佛寺,所以不仅规模宏大,塔也造得特别高,入口处不远,还有根据遗址情况复原的原寺庙模型,不得不让人想起我们的故宫,也是墙围着墙、院套着院、殿挨着殿。只是看过前面几座古老寺庙之后,现场还在施工的普斯里善佩寺不免让人有些意兴阑珊。之后去了一座曾经在电影《泰囧》宣传片花里出现过的寺庙——亚柴蒙考寺(Wat Yai Chai Mongkon)。
这座位于城外的寺庙并不好找,它独立居于护城河外,我们骑了近半个小时才抵达。一进入就被那成排的佛像给震慑住了,比起拉查布拉那寺和玛哈泰寺,它要年轻许多,所以保存得也更加完整,一座座佛像并不像玛哈泰寺那样已经被烧毁且没有了佛首,反而还身披崭新的黄色袈裟,更加让人眼前一亮。这座泰语里意为“胜利之庙”的佛寺,始建于14世纪,是为了纪念在与缅甸的战争中杀死缅甸王子而修建的,所以泰国人对这座寺庙格外珍视,要知道,整个大城王朝的结束,就与缅甸军队的入侵有关。虽然要厘清历史上很多战争的对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个曾经辉煌了400多年的王朝轰然灭亡,恢宏庙宇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作为泰国人,想起这段历史时,心里一定还是有着很多放不下的东西,所以亚柴蒙考寺虽然远离市区,却格外受到信众的爱戴。
回到大城并不大的市区,熙熙攘攘,很多学生在双条车上欢欢喜喜地等待离开,也有不少回曼谷的车在吆喝着,毕竟,如今已是曼谷时代,那里的楼宇更繁华,那里的街灯更明亮,那里的生活更多彩。而大城,作为一个王朝的背影,却显得苍老而沧桑,但我更喜欢这种氛围,这种似乎还没被人扰乱阵脚的安静存在。
抵达之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热闹小镇的气息,烈日下,三轮车混迹在喧闹的人群中横冲直撞。抬头望向远处,蓝天下能看得到废弃的古塔孑然而立的样子,那便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找了一家租自行车的店,按照店主给我们的简易地图,踏着阳光的碎影和一路繁花,向着古遗址进发,心情如当时的阳光般灿烂。
骑车不久,喧闹便被抛于脑后,砖红色的古大城遗址以安静的面貌呈现在蓝天白云之下,踏进第一座寺庙拉查布拉那寺(Wat Ratchaburana)时,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烈日炙烤着残破的院墙和佛塔,被战乱或大火损毁的佛像绝大部分没有了头部且通体黝黑。残垣断壁之间,几条疲惫的瘦狗时走时歇地喘着粗气。我们穿梭在这荒寂的景色里,充满了好奇。比起卧佛寺等金光闪闪的佛塔和大殿,我更偏爱这里的残败。这让我想起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踏访埃皮达鲁斯考古遗址、奥林匹亚遗址、阿波罗神庙遗址时的情景,这些有着深刻时光印记的遗址,虽然不像自然美景那样一下子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却能让人沉静下来,心生敬畏。在这里不论是一尊佛像,还是一棵树、一块砖,似乎都有着命途多舛的过往。
拉查布拉那寺一旁是著名的玛哈泰寺(Wat Phra Mahathat),如果说拉查布拉那寺是寂寞的,那么玛哈泰寺则是热闹的。而它的热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奇妙的小景致:一棵几百年的老榕树盘根错节,树根深深地扎进残破的砖墙里与之融为一体,同时把一个佛首牢牢地缠住。很多人怀疑树根缠绕着佛首是人为的景致,而事实是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产物。所以,这几乎成了大城的一张名片,无数人因为这个景致而来大城,低头寻觅。在大城王朝遗址的这段时间,其他寺庙很少见到团队游客一拥而至的场面,只有在玛哈泰寺遇到了几拨。其实除了这个最吸引人的景点之外,玛哈泰寺的规模也不小,而且有几尊比较大的佛像较好地保留了下来,值得慢慢观赏。
玛哈泰寺与拉查布拉那寺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景。主次佛塔高低有序、远近参差,似共同呈现着那段辉煌的过往。现在的大城并不大,但它曾经却是一个王朝的所在地,并在湄南河畔辉煌了400多年。泰国的历史并不长,也就700多年,泰族人约在公元1238年时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育塔雅王朝、吞武里王朝和节基王朝。而大城就是阿育塔雅王朝的所在地,所以更多的人叫这个地方为Ayutthaya。和中国一样,曾经作为都城的地方往往会有城墙、护城河等比较规整的城市结构,大城也被一条明显的护城河所包围。在护城河以内以及沿岸,寺庙遗址几乎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一路上,我们经过了很多寺庙,有些根本连名字都不知道,最后来到有三座高塔耸立的普斯里善佩寺(Wat Phra Si Sanphet)。如果仅仅从视觉感受来讲,普斯里善佩寺是大城寺庙里气势最宏伟的,三座灰白色的佛塔呈直线排开,身形高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难怪,这座寺庙在大城王朝时期紧邻着皇宫,是皇家寺庙,地位相当于现在曼谷大皇宫的玉佛寺,所以不仅规模宏大,塔也造得特别高,入口处不远,还有根据遗址情况复原的原寺庙模型,不得不让人想起我们的故宫,也是墙围着墙、院套着院、殿挨着殿。只是看过前面几座古老寺庙之后,现场还在施工的普斯里善佩寺不免让人有些意兴阑珊。之后去了一座曾经在电影《泰囧》宣传片花里出现过的寺庙——亚柴蒙考寺(Wat Yai Chai Mongkon)。
这座位于城外的寺庙并不好找,它独立居于护城河外,我们骑了近半个小时才抵达。一进入就被那成排的佛像给震慑住了,比起拉查布拉那寺和玛哈泰寺,它要年轻许多,所以保存得也更加完整,一座座佛像并不像玛哈泰寺那样已经被烧毁且没有了佛首,反而还身披崭新的黄色袈裟,更加让人眼前一亮。这座泰语里意为“胜利之庙”的佛寺,始建于14世纪,是为了纪念在与缅甸的战争中杀死缅甸王子而修建的,所以泰国人对这座寺庙格外珍视,要知道,整个大城王朝的结束,就与缅甸军队的入侵有关。虽然要厘清历史上很多战争的对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个曾经辉煌了400多年的王朝轰然灭亡,恢宏庙宇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作为泰国人,想起这段历史时,心里一定还是有着很多放不下的东西,所以亚柴蒙考寺虽然远离市区,却格外受到信众的爱戴。
回到大城并不大的市区,熙熙攘攘,很多学生在双条车上欢欢喜喜地等待离开,也有不少回曼谷的车在吆喝着,毕竟,如今已是曼谷时代,那里的楼宇更繁华,那里的街灯更明亮,那里的生活更多彩。而大城,作为一个王朝的背影,却显得苍老而沧桑,但我更喜欢这种氛围,这种似乎还没被人扰乱阵脚的安静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