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寂静佛寺背后的王朝旧影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城,这个名字非常普通的地方,在去之前我对其没有任何印象。出了曼谷,一路的田园风光,低厚的云层飘荡在旷野之上,显得辽远而广阔,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心里多少有些疑惑。
  抵达之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热闹小镇的气息,烈日下,三轮车混迹在喧闹的人群中横冲直撞。抬头望向远处,蓝天下能看得到废弃的古塔孑然而立的样子,那便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找了一家租自行车的店,按照店主给我们的简易地图,踏着阳光的碎影和一路繁花,向着古遗址进发,心情如当时的阳光般灿烂。
  骑车不久,喧闹便被抛于脑后,砖红色的古大城遗址以安静的面貌呈现在蓝天白云之下,踏进第一座寺庙拉查布拉那寺(Wat Ratchaburana)时,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烈日炙烤着残破的院墙和佛塔,被战乱或大火损毁的佛像绝大部分没有了头部且通体黝黑。残垣断壁之间,几条疲惫的瘦狗时走时歇地喘着粗气。我们穿梭在这荒寂的景色里,充满了好奇。比起卧佛寺等金光闪闪的佛塔和大殿,我更偏爱这里的残败。这让我想起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踏访埃皮达鲁斯考古遗址、奥林匹亚遗址、阿波罗神庙遗址时的情景,这些有着深刻时光印记的遗址,虽然不像自然美景那样一下子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却能让人沉静下来,心生敬畏。在这里不论是一尊佛像,还是一棵树、一块砖,似乎都有着命途多舛的过往。
  拉查布拉那寺一旁是著名的玛哈泰寺(Wat Phra Mahathat),如果说拉查布拉那寺是寂寞的,那么玛哈泰寺则是热闹的。而它的热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奇妙的小景致:一棵几百年的老榕树盘根错节,树根深深地扎进残破的砖墙里与之融为一体,同时把一个佛首牢牢地缠住。很多人怀疑树根缠绕着佛首是人为的景致,而事实是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产物。所以,这几乎成了大城的一张名片,无数人因为这个景致而来大城,低头寻觅。在大城王朝遗址的这段时间,其他寺庙很少见到团队游客一拥而至的场面,只有在玛哈泰寺遇到了几拨。其实除了这个最吸引人的景点之外,玛哈泰寺的规模也不小,而且有几尊比较大的佛像较好地保留了下来,值得慢慢观赏。
  玛哈泰寺与拉查布拉那寺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景。主次佛塔高低有序、远近参差,似共同呈现着那段辉煌的过往。现在的大城并不大,但它曾经却是一个王朝的所在地,并在湄南河畔辉煌了400多年。泰国的历史并不长,也就700多年,泰族人约在公元1238年时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育塔雅王朝、吞武里王朝和节基王朝。而大城就是阿育塔雅王朝的所在地,所以更多的人叫这个地方为Ayutthaya。和中国一样,曾经作为都城的地方往往会有城墙、护城河等比较规整的城市结构,大城也被一条明显的护城河所包围。在护城河以内以及沿岸,寺庙遗址几乎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一路上,我们经过了很多寺庙,有些根本连名字都不知道,最后来到有三座高塔耸立的普斯里善佩寺(Wat Phra Si Sanphet)。如果仅仅从视觉感受来讲,普斯里善佩寺是大城寺庙里气势最宏伟的,三座灰白色的佛塔呈直线排开,身形高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难怪,这座寺庙在大城王朝时期紧邻着皇宫,是皇家寺庙,地位相当于现在曼谷大皇宫的玉佛寺,所以不仅规模宏大,塔也造得特别高,入口处不远,还有根据遗址情况复原的原寺庙模型,不得不让人想起我们的故宫,也是墙围着墙、院套着院、殿挨着殿。只是看过前面几座古老寺庙之后,现场还在施工的普斯里善佩寺不免让人有些意兴阑珊。之后去了一座曾经在电影《泰囧》宣传片花里出现过的寺庙——亚柴蒙考寺(Wat Yai Chai Mongkon)。
  这座位于城外的寺庙并不好找,它独立居于护城河外,我们骑了近半个小时才抵达。一进入就被那成排的佛像给震慑住了,比起拉查布拉那寺和玛哈泰寺,它要年轻许多,所以保存得也更加完整,一座座佛像并不像玛哈泰寺那样已经被烧毁且没有了佛首,反而还身披崭新的黄色袈裟,更加让人眼前一亮。这座泰语里意为“胜利之庙”的佛寺,始建于14世纪,是为了纪念在与缅甸的战争中杀死缅甸王子而修建的,所以泰国人对这座寺庙格外珍视,要知道,整个大城王朝的结束,就与缅甸军队的入侵有关。虽然要厘清历史上很多战争的对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个曾经辉煌了400多年的王朝轰然灭亡,恢宏庙宇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作为泰国人,想起这段历史时,心里一定还是有着很多放不下的东西,所以亚柴蒙考寺虽然远离市区,却格外受到信众的爱戴。
  回到大城并不大的市区,熙熙攘攘,很多学生在双条车上欢欢喜喜地等待离开,也有不少回曼谷的车在吆喝着,毕竟,如今已是曼谷时代,那里的楼宇更繁华,那里的街灯更明亮,那里的生活更多彩。而大城,作为一个王朝的背影,却显得苍老而沧桑,但我更喜欢这种氛围,这种似乎还没被人扰乱阵脚的安静存在。
其他文献
“长鬓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流泻的古风古韵尽显齐都盛世繁景,为历史所淹没的霸气雄风强势归来。7月19日至26日,2014-2015中国高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在淄博市临淄区闭幕。淄博实验中学携东道主之利发挥出色,闯入全国八强。临淄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克林代表临淄区领取最佳赛区奖牌,临淄区多年来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足球特色文化教育迎来收获时节。闭幕式上,王克林表示:今年先后两次承办中国
期刊
小船、流水、人家——静美的人文风情画卷在古运河畔展开。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京杭运河以其包容的胸怀哺育着沿途的人家。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安居镇凭水建村,古老的京杭运河从村子中间穿过,就如村子的名字“安居”,安静平和,居依运河,这里,世道民风、淳朴浑厚,人们的生活也深深烙印上了运河的印迹。  清晨五点,缕缕炊烟在安居镇西北街村口缭绕,阵阵的豆腐香味点染着村里安静的空气。赵行春、
期刊
至孝无嫡庶  “半个女婿”一个儿,寒来暑往,年更月迭,倾情尽孝。丧爱女而得“孝子”,你让一个家庭走出悲怆的寒冷,走进阳光的温暖。你轻轻抱起、细心侍奉呵护的,是光耀五千年的中华美德。  ——“山东好人”年度人物颁奖辞  五年前,与自己即将结婚的青岛女友因心脏病突然去世,郝忠阔这个朴实的山东小伙儿坚守着对未婚妻的承诺,坚守着对爱的承诺,担起照顾女友父母的责任,五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人常说“
期刊
坐落在昆嵛山下、黄海之滨的山东威海文登,因秦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山”而得名,久享“文登学”美誉。以士学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李龙文化为代表的文登学文化,浸染着文登古城风韵。著名学者于植元为家乡撰书的“秦代遗踪”楹联“祖龙驻跸文士登山古县得名自昔始,黔首知书田夫晒字昆嵛佳话至今传”,雕刻于文登文化地标召文台迎门而立的石牌坊上,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文脉。  7月23日,昆嵛论
期刊
“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这是在1938年武汉“四二九空战”中牺牲的、时为中国空军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的陈怀民说过的一句话。不独陈怀民,这种无畏的精神气概普遍体现在了战争年代每位飞行员的身上。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随着战事的推进,中国由于战机数量及质量都逊于日本空军,虽历经苦战,中国战场的制空权还是
期刊
2015年9月27日,“好品山东”将迎来自己两岁的生日。  两年前的这一天,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好品山东”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家第四方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更成为山东地方政府探索助推地方企业适应“互联网+”新业态的试验田。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好品山东”取得的成绩让探索者颇为自豪。7月3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好品山东平台上线的企业数量已经突破2.3万家,累计推动超过7129家企业实现上网实际交易。2
期刊
本刊编辑部 程洪建 王立群 崔秀娜 景敏 张媛媛  2015年,中国经济领域最活跃的关键词是“互联网+”。  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6月13日,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强调,要抓住实施“互
期刊
生于1921年的殷延伟是黄埔军校七分校15期4总队7大队步科毕业生,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193师579团8连3排中尉排长、29军91师272团2营6连上尉排长,参加过“独山战役”。谈起与日军的交锋,殷延伟至今记忆犹新。“部队在河南禹州与日军作战时,我在战斗中被日军炮弹碎片击中,背部、后脑、颈部多处受伤,左嘴角被弹片豁伤,至今右耳后部仍有未取出残留的弹片。”  他亲历了豫中会战,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后人无
期刊
擎天赖一柱  妻子瘫痪在床,小女瘫痪在床,百岁岳母瘫痪在床。三代卧床女,同靠一根铁脊梁,同用一双铁臂膀。年逾花甲,一个人擎起全家的天,爱和责任是支撑你的信念,也是暖照亲人的太阳。  ——“山东好人”年度人物颁奖辞  在栖霞市,流传着一段关于一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三代生活无法自理女人的感人故事,102岁的岳母、瘫痪在床的妻子和女儿。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今年64岁的农民刘义。  妻子蔡秀英19
期刊
从内地的县城走进甘南,带给我的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甘南之行让我知道了如何使复杂变成简单,如何使沉重的心灵得到释放,  我把自己的心灵变成无边无际的洁白哈达,将所有的复杂覆盖,  奏成一曲心灵的呼唤,再静下心来聆听,聆听一曲大自然赐给我的清远悠扬之歌。  自从喜欢上摄影,就常听身边的影友们介绍甘南的四季风光,并从网络和画报上欣赏摄影家们在甘南拍摄的照片,其风光之美,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震撼。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