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自身及周围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运用无处不在。视觉在人类的生产与活动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于是人类在感知世界时,利用自身熟知的视觉功能与特点映射到其它概念域。本文从物体图示,空间图示,和容器图示三个方面论述了英汉语言中所涉及到的视觉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说明了人类认知的系统性和一致性。
关键词:视觉,隐喻,图示
1.引言
隐喻的研究起源已久,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语言现象。但是在过去,隐喻常常被学者们作为修辞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将隐喻的研究提升到了一种新的层面,即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形成概念的基本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中隐喻的运用无处不在。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常常将一个概念域或范畴的语言形式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或范畴,将不同的事物有机的关联起来,进而创造出事物间的相似性。因此,Lakoff [1]认为:隐喻的焦点根本不在语言,而在人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一个概念领域,或者说概念领域之间的映现。人类的理性是富有想象力的、隐喻的,并与人体具有内在的联系[2]。人们最熟悉的是自己的身体,通过人体的概念系统去映射其它抽象的概念系统,形成人体隐喻。人的视觉概念系统也充满了隐喻。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视觉,因此人们就利用自己熟知的视觉功能及特点去映射其它的概念系统,认知其它领域,并形成系统性。
2. 意象图式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是隐喻的认知基础。Johnson[3]认为意象图式是人类在对事物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构建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中形成的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人类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类语言与自身具体的体验与感知紧密相连,各类不同的身体经验为人类提供了抽象的意象图式来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视觉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类语言创造出了不同的图式来说明我们周围相似的事物,包括:物体图式,容器图式,及空间图式。
2.1 物体图式
英汉语言中常把视觉作为物体,于是,视觉便具有颜色、大小、轻重、好坏与温度的特性。
汉语中有许许多多的词语来说明人类将视觉作为物体来看待。如,眼色,红眼(病),白眼(狼),白看,等赋予视觉于颜色。轻看,重视,轻视,轻蔑,等词语使视觉具有轻重的特性。并且,在汉语中,有时轻和重本身就有视觉的含义,如:器重,重利忘义,重男轻女,轻财重士,轻敌,轻生等等。而大眼瞪小眼,小看人,小瞧,小视,管窥,微观,宏观,看扁等词语就赋予了视觉大小之分。另外,视觉本没有温度,为了表明人们的态度,在语言中,人们可以找到许多词语,使视觉具有温度的特征,冷眼,冷眼旁观,温情脉脉的眼神,热望等。好看,难看,看不得等词语却体现了视觉的好与坏。
英语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词语与词组。例如,将视觉赋予颜色的词语:green eye, give sb. a black look(恶狠狠地瞪某人一眼), look black at (对…怒视),black eye, with red eyes, red-eye,blue-eyed 等等。To take a poor view of sb’s behavior,good-looking, a good eye, a good view 的好与坏,round eye, sharp eye, wide eye 等则表现了视觉的形状。
物体可以得到、失去或归还,因此,在英汉语言中表现的人们的认知中,将视觉概念映射到物体概念系统还表现在视觉的得到或失去上。如汉语中,失望,失明,给他眼色等。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多:give sb. a dirty eye, catch /get a glimpse of, take a view of, give a brief view of , May I have your views on this question? keep a watch, catch / have / get a sight of, lose sight of, steal a look, take a sight at sun等等,都说明了视觉概念作为物体概念的映射,可以给予与拥有的特性。
2.2 空间图式
词汇最初来自对自身和空间(包括地点、方向、运动等)的理解,然后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运用隐喻等认知策略扩展开来,逐步形成了人类的概念系统[4]。事实上,空间图示对于人类语言的形成和再创造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空间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基础,它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构建其它经验领域奠定了基础。空间具有三维性,即:高度、宽度、和长度。有趣的是,人类对视觉的认知表现在人们的视觉认知的空间性上同样也存在三维。于是汉语中便出现以下词语:
眼高手低,高见,高看,高明,高视阔步,高瞻远瞩;展望,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远见,眼前,远眺,短视,近视,极目远望等等词语,清晰地说明了视觉的三维性。
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也是枚不胜举:overlook, set one’s sight high, look up; a back view, a front view, take a long / short view of, look back, look towards, as far as I can see, this is a long sight better than that, not by a long sight, short-sighted, at the sight of, on the sight of, at first sight, at first glance, look down upon, look ahead, look forward to, look round, look over, extensive view 等等也说明了视觉的三维特征。
根据空间概念,我们可以有高低、上下、远近、长短的区别,人类认识到空间的这些特征,在认识自身器官时,人们发现人的视觉具有空间的特性,在此,视觉具有方向性,“前”,“后”,具有三维性“上”,“高”,“远”等。英语中产生long, up, short等表示三维的词语,或方向性的词语towards, round, down, ahead等词语。
2.3 容器图式
一个非常典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同时也几乎不被看作隐喻的是“容器隐喻”。[5]我们天天都离不开这样的表达方式,“在……里”,“在……之外”,这类说法就是“容器隐喻”的语言表达式。Lakoff 认为这些表达式来源于我们自身的身体,“我们皮肤的表面把我们包裹起来并把我们与世界的其余部分分割开来,而且在我们的经验里,世界的其余部分也是我们身体之外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有一个包裹着我们的表面和一个“里—外”的方位。我们把我们关于“里—外”的方位投射到其它的也有一个表面包裹着的物理物体上,把它们看作有里面和外面的容器”
因此,人类认识世界之初,就意识到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区别,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人类认识到自身的器官也具有容器的特性,于是,将自身的器官看作有里面和外面的容器,例如,心间,脑子里等等词语都是基于把心和脑子投射到容器图式上。英汉语言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关于将视觉概念映射到容器概念。
汉语言中这样的词语,如:看穿,目中无人,眼里无活,看在眼里,眼中钉,在视力范围内等。
英语语言中这样的词语也很常见,如:in /within sight of,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put out of sight, (do what is right) in your own sight, within the view of, in view, (the speaker stood) in full view of the crowd. in the view of sb. in the full glare of publicity,come into view 等等。
英汉语言中的这些词语表明,在这两种语言中,人们在创新词汇时都基于这样一个概念,视觉是一种容器,于是出现了视觉的内外之分。
3.系统性
世界通过概念来实现系统化,概念隐喻能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系统。世界的系统化是由概念完成的。[6] 隐语是人类基本的认知现象,语言隐语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和结果,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中,由于隐喻是人的思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行新的联想,形成新的经验的基本方式。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形成概念,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形成系统。视觉隐喻也成系统性。例如,将视觉概念映射到物体上,表示看法与观点,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隐喻:
汉语中也有这样的表达式。如下面的句子:
他通过调查研究,构建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问题上,我完全支持他的观点。
你不能只罗列观点,还要有证据来证明。
通过进行逻辑分析,他将看法上升到了理性。
他的观点缺乏可靠的根据。
他的这种观点是基于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的知识的了解。
通过实例可以看出,汉语中的这些表达方式的抽象的概念表达式,即:观点就是建筑。于是,汉语言中就出现了“观点”可以“构建”,“支持”,“罗列”和“上升”,同时,也有“根据”和“基于”。获取了建筑这一概念系统,视觉就是建筑这一概念的各个隐喻也就获取了意义。
有趣的是,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Present your view to all the people here.
The lawyer hasn’t yet formed a clear view of the case.
What’s foundation of your point of view?
I can’t support your view on this problem.
在这些隐喻中,所有的表达式都源自于同一个抽象概念隐喻view 被看作 building,view已不再是视觉,而是被喻为建筑,形成系统性隐喻,于是view就可以 form 或present,且view 还有foundation,还需要support,等等,只有我们大脑中存在view 被看作building这样的概念时,在谈到视觉时才有可能使用象form, foundation, 和support这一系列的隐喻。这一概念的系统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4. 结语
英汉关于视觉隐喻的相似性说明了人类对自身认知过程的一致性,同时也体现了在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方面,人类基于对世界的经验和概念所创造的语言表达上惊人的相似,表现了人类思维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外国语,2000,(1)
[3] 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4]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外语学刊,2004,(2)
[5]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1999,(1)
[6] 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 篇章的框架 [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
[7] 李贵垓,浅析隐喻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8] 陈曦,浅析隐喻的翻译[J],剑南文学,2011,(5)
关键词:视觉,隐喻,图示
1.引言
隐喻的研究起源已久,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语言现象。但是在过去,隐喻常常被学者们作为修辞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将隐喻的研究提升到了一种新的层面,即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形成概念的基本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中隐喻的运用无处不在。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常常将一个概念域或范畴的语言形式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或范畴,将不同的事物有机的关联起来,进而创造出事物间的相似性。因此,Lakoff [1]认为:隐喻的焦点根本不在语言,而在人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一个概念领域,或者说概念领域之间的映现。人类的理性是富有想象力的、隐喻的,并与人体具有内在的联系[2]。人们最熟悉的是自己的身体,通过人体的概念系统去映射其它抽象的概念系统,形成人体隐喻。人的视觉概念系统也充满了隐喻。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视觉,因此人们就利用自己熟知的视觉功能及特点去映射其它的概念系统,认知其它领域,并形成系统性。
2. 意象图式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是隐喻的认知基础。Johnson[3]认为意象图式是人类在对事物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构建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中形成的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人类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类语言与自身具体的体验与感知紧密相连,各类不同的身体经验为人类提供了抽象的意象图式来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视觉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类语言创造出了不同的图式来说明我们周围相似的事物,包括:物体图式,容器图式,及空间图式。
2.1 物体图式
英汉语言中常把视觉作为物体,于是,视觉便具有颜色、大小、轻重、好坏与温度的特性。
汉语中有许许多多的词语来说明人类将视觉作为物体来看待。如,眼色,红眼(病),白眼(狼),白看,等赋予视觉于颜色。轻看,重视,轻视,轻蔑,等词语使视觉具有轻重的特性。并且,在汉语中,有时轻和重本身就有视觉的含义,如:器重,重利忘义,重男轻女,轻财重士,轻敌,轻生等等。而大眼瞪小眼,小看人,小瞧,小视,管窥,微观,宏观,看扁等词语就赋予了视觉大小之分。另外,视觉本没有温度,为了表明人们的态度,在语言中,人们可以找到许多词语,使视觉具有温度的特征,冷眼,冷眼旁观,温情脉脉的眼神,热望等。好看,难看,看不得等词语却体现了视觉的好与坏。
英语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词语与词组。例如,将视觉赋予颜色的词语:green eye, give sb. a black look(恶狠狠地瞪某人一眼), look black at (对…怒视),black eye, with red eyes, red-eye,blue-eyed 等等。To take a poor view of sb’s behavior,good-looking, a good eye, a good view 的好与坏,round eye, sharp eye, wide eye 等则表现了视觉的形状。
物体可以得到、失去或归还,因此,在英汉语言中表现的人们的认知中,将视觉概念映射到物体概念系统还表现在视觉的得到或失去上。如汉语中,失望,失明,给他眼色等。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多:give sb. a dirty eye, catch /get a glimpse of, take a view of, give a brief view of , May I have your views on this question? keep a watch, catch / have / get a sight of, lose sight of, steal a look, take a sight at sun等等,都说明了视觉概念作为物体概念的映射,可以给予与拥有的特性。
2.2 空间图式
词汇最初来自对自身和空间(包括地点、方向、运动等)的理解,然后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运用隐喻等认知策略扩展开来,逐步形成了人类的概念系统[4]。事实上,空间图示对于人类语言的形成和再创造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空间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基础,它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构建其它经验领域奠定了基础。空间具有三维性,即:高度、宽度、和长度。有趣的是,人类对视觉的认知表现在人们的视觉认知的空间性上同样也存在三维。于是汉语中便出现以下词语:
眼高手低,高见,高看,高明,高视阔步,高瞻远瞩;展望,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远见,眼前,远眺,短视,近视,极目远望等等词语,清晰地说明了视觉的三维性。
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也是枚不胜举:overlook, set one’s sight high, look up; a back view, a front view, take a long / short view of, look back, look towards, as far as I can see, this is a long sight better than that, not by a long sight, short-sighted, at the sight of, on the sight of, at first sight, at first glance, look down upon, look ahead, look forward to, look round, look over, extensive view 等等也说明了视觉的三维特征。
根据空间概念,我们可以有高低、上下、远近、长短的区别,人类认识到空间的这些特征,在认识自身器官时,人们发现人的视觉具有空间的特性,在此,视觉具有方向性,“前”,“后”,具有三维性“上”,“高”,“远”等。英语中产生long, up, short等表示三维的词语,或方向性的词语towards, round, down, ahead等词语。
2.3 容器图式
一个非常典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同时也几乎不被看作隐喻的是“容器隐喻”。[5]我们天天都离不开这样的表达方式,“在……里”,“在……之外”,这类说法就是“容器隐喻”的语言表达式。Lakoff 认为这些表达式来源于我们自身的身体,“我们皮肤的表面把我们包裹起来并把我们与世界的其余部分分割开来,而且在我们的经验里,世界的其余部分也是我们身体之外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有一个包裹着我们的表面和一个“里—外”的方位。我们把我们关于“里—外”的方位投射到其它的也有一个表面包裹着的物理物体上,把它们看作有里面和外面的容器”
因此,人类认识世界之初,就意识到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区别,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人类认识到自身的器官也具有容器的特性,于是,将自身的器官看作有里面和外面的容器,例如,心间,脑子里等等词语都是基于把心和脑子投射到容器图式上。英汉语言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关于将视觉概念映射到容器概念。
汉语言中这样的词语,如:看穿,目中无人,眼里无活,看在眼里,眼中钉,在视力范围内等。
英语语言中这样的词语也很常见,如:in /within sight of,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put out of sight, (do what is right) in your own sight, within the view of, in view, (the speaker stood) in full view of the crowd. in the view of sb. in the full glare of publicity,come into view 等等。
英汉语言中的这些词语表明,在这两种语言中,人们在创新词汇时都基于这样一个概念,视觉是一种容器,于是出现了视觉的内外之分。
3.系统性
世界通过概念来实现系统化,概念隐喻能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系统。世界的系统化是由概念完成的。[6] 隐语是人类基本的认知现象,语言隐语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和结果,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中,由于隐喻是人的思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行新的联想,形成新的经验的基本方式。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形成概念,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形成系统。视觉隐喻也成系统性。例如,将视觉概念映射到物体上,表示看法与观点,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隐喻:
汉语中也有这样的表达式。如下面的句子:
他通过调查研究,构建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问题上,我完全支持他的观点。
你不能只罗列观点,还要有证据来证明。
通过进行逻辑分析,他将看法上升到了理性。
他的观点缺乏可靠的根据。
他的这种观点是基于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的知识的了解。
通过实例可以看出,汉语中的这些表达方式的抽象的概念表达式,即:观点就是建筑。于是,汉语言中就出现了“观点”可以“构建”,“支持”,“罗列”和“上升”,同时,也有“根据”和“基于”。获取了建筑这一概念系统,视觉就是建筑这一概念的各个隐喻也就获取了意义。
有趣的是,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Present your view to all the people here.
The lawyer hasn’t yet formed a clear view of the case.
What’s foundation of your point of view?
I can’t support your view on this problem.
在这些隐喻中,所有的表达式都源自于同一个抽象概念隐喻view 被看作 building,view已不再是视觉,而是被喻为建筑,形成系统性隐喻,于是view就可以 form 或present,且view 还有foundation,还需要support,等等,只有我们大脑中存在view 被看作building这样的概念时,在谈到视觉时才有可能使用象form, foundation, 和support这一系列的隐喻。这一概念的系统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4. 结语
英汉关于视觉隐喻的相似性说明了人类对自身认知过程的一致性,同时也体现了在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方面,人类基于对世界的经验和概念所创造的语言表达上惊人的相似,表现了人类思维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外国语,2000,(1)
[3] 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4]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外语学刊,2004,(2)
[5]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1999,(1)
[6] 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 篇章的框架 [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
[7] 李贵垓,浅析隐喻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8] 陈曦,浅析隐喻的翻译[J],剑南文学,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