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17日,特拉维夫,第5套“铁穹”防御系统被提前部署在这里。两小时后该系统就成功拦截了一枚火箭弹。但是据以色列军方统计,在加沙之战头三天,以方遭到737枚火箭弹袭击,“铁穹”拦截245枚,拦截率为33%,这远远没有达到拉斐尔公司声称的80%的拦截率。原因是“铁穹”面对的大部分是土火箭,它们实际上就是自来水管、无缝钢管甚至铁皮包的水泥柱,尾部焊上4个稳定仪,填上爆炸物,就成了火箭弹。以色列封锁加沙的目的之一就是阻止火箭弹等武器进入该地。
然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表示:“实际上加沙没有遭到陆上封锁,诸如食品、建材等民用物资都能得到供应。”而建材恰恰成了加沙土火箭的主要构造原料。每枚造价4万美元,具有识别来袭目标及其弹道轨迹的“铁穹”当然不会拦截土火箭。据摩萨德估计,哈马斯拥有火箭弹1.6万枚,其中80%以上是自制土火箭。它们准头差,射程近,但是对以色列南部的军民的威胁和心理阴影却相当大。2012年11月10日以来,加沙向以色列南部发射50多枚火箭弹,立即遭到以色列最强力回应,这是因为眼下以色列民众对安全的抱怨将直接影响到2013年1月内塔尼亚胡政府连任。内塔尼亚胡公开表示:“我觉得有必要现在就开始选举进程,并且尽快完成选举。”
争取连任的“铸铅”行动
以色列领导人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大打出手,是希望换取民意的支持。以色列现在正处于大选前夕,通过这一次加沙行动,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明显得到了提升。而这一切似乎都是4年前历史的重演。2008年12月27日开始,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铸铅”的地面进攻和空袭行动。同样是以哈马斯火箭弹袭击为诱因,同样选在美国大选之后,以色列大选之前,“铸铅”行动大大削弱了哈马斯的实力。而4年后,哈马斯再度让以色列感到芒刺在背。
据路透社反映,2009年以来,加沙民兵组织在伊朗和埃及走私贸易的帮助下,获得了更精密的武器。摩萨德情报显示,哈马斯接到第一批新型火箭弹是同年11月3日,此后试射多枚,射程超过60千米,已将特拉维夫置于威胁范围。事实上,经过过去3年的积累,加沙的哈马斯武装力量不仅得到恢复,还比以前上升了档次。因此以色列必须要打击哈马斯。
11月21日,法新社透露,原定于26日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调查其死因,可能因巴以冲突而推迟。在媒体报道阿拉法特可能因为钋中毒而死的说法之后,阿拉法特遗孀苏哈提起诉讼。《解放报》认为,以色列就拥有钋210,如果证明阿拉法特是被毒死的,巴勒斯坦肯定会将愤怒情绪发泄到以色列头上。
压制和反抗,挑衅与报复。除了火箭弹射程的增加和“铁穹”的使用之外,2012年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几乎就是“铸铅”行动的翻版。以色列有能力打败哈马斯,却无法消灭仇恨,得到和平与安全。而火箭弹和自杀性袭击,依然是巴勒斯坦人面对强敌的无奈回应。收割生命的剧本一再上演,悲剧背后则是无法化解的结构性矛盾。
11月21日,就在巴以实现停火的同一天,特拉维夫的一辆公交车在以军司令部附近传出的爆炸声格外刺耳。警方发言人称:“公交车上有一个包裹,也许是自杀性袭击者携带,或者放在现场的一个装置发生爆炸。”爆炸至少造成10人伤亡,尽管哈马斯否认是自己干的,但是态度却十分明确。哈马斯发言人公开表示:“哈马斯对特拉维夫实施的行动表示祝贺,确信这是对达卢一家及巴勒斯坦妇女儿童遭遇作出的正常反应。”
11月18日,是以军对加沙空袭最血腥的一天,巴勒斯坦人达卢一家9口死亡,许多都是妇女儿童。而对于信奉以牙还牙的哈马斯来说,特拉维夫公交车爆炸事件或许部分达到了这一目的。1994年4月,为报复犹太极端分子制造的希伯伦大屠杀,哈马斯实施了第一次自杀式袭击。由于以色列方面加强了防范,实施自杀式袭击越来越难,哈马斯才不得不使用火箭弹等方式来袭扰以色列南部。而在以色列民众眼里,哈马斯形如杀人组织。
哈马斯青睐阿拉伯
反对巴以和谈,主张武力建国,不承认以色列国家主权,这是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各派中的鲜明特色。而这恰恰吸引了一批对和谈失望、对以色列痛恨的巴勒斯坦人的注意力。有加沙难民曾哭诉:“我们想回家,我们并不想发射火箭弹,难道你认为我们很高兴发射火箭弹吗?我们并不想。”2008年底,与以色列的战争已经让哈马斯元气大伤,而此次与以色列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有媒体认为,以色列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哈马斯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虽然哈马斯损失惨重,但赢得了国际的支持和同情。与此同时,以色列也不得不答应放宽对加沙地带的封锁。
11月29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再度要求联合国接纳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为观察员。阿巴斯坚定地表示:“不管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环境,我们将要求联合国进行表决,而不只是递交申请。”事实上,在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与哈马斯一直在主权的代表性和合法性上斗争不断。去年,阿巴斯向联合国递交申请书,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证明阿巴斯是合法代表。但是与此同时,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了战俘交换协议,以1人换1000人,引起轰动。如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面临换选,双方都需要争取民心。
有报道称,11月21日晚停火协议生效后,仍至少有5枚来自加沙的火箭弹落到以色列境内。哈马斯领导人迈沙阿勒也警告以色列:“我们的手指仍在扳机上。”
2012年年底的加沙之战,既是几十年来巴以悲剧的延续,但又绝不是简单的重复。2008年年底的“铸铅”行动4年之后,中东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局。事实上,加沙之战的实质是中东格局大洗牌当中,巴以双方的投石问路之举。
11月22日的开罗,在宣布停火协议的记者会上,哈马斯迈沙阿勒的一番话耐人寻味:“伊朗在武器和财政上扮演了支持者的角色。是的,我们在叙利亚问题上与伊朗不一致,我们不一致很自然,因为我们人民的要求不一样。”一直以来,外界都认为,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是一条线上的,而迈沙阿勒流露出的与伊朗的分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哈马斯与伊朗的对手卡塔尔的接近。
旧伤新痛的巴以格局
卡塔尔王室的埃米尔·阿勒萨尼今年1月到访加沙,成为2007年哈马斯占领加沙以来第一个到访的外国元首。阿勒萨尼一开口,就开出了4亿美元的援助。《华盛顿邮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亲西方的卡塔尔有意识地在削弱伊朗对于哈马斯的影响力。哈马斯过去跟伊朗关系非常亲密,而跟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很坏。而阿拉伯国家现在开始向哈马斯递出橄榄枝,埃米尔此次到访,并承诺援助,这对于整个中东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件。这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哈马斯现在要回归阿拉伯世界。
而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大背景自然是2010年年底以来席卷西亚北非的大动荡。不仅是卡塔尔,阿拉伯之春给哈马斯带来了国际环境的春天,尤其是与其关系深远的穆兄会领导人穆尔西当选为埃及总统。2008年底,在以色列发起“铸铅”行动时,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坐视不管,甚至继续封锁加沙口岸。“铸铅”行动进行了整整23天,最后以色列达到了军事目的,自行宣布了停火。而4年后,新一轮的行动却在以色列征调7万名士兵之后,受到美国和埃及的压力而宣布停火。
正如《华盛顿邮报》分析的那样,一方面,哈马斯要打破以色列的封锁;另一方面,以色列担心美国战略东移,忘了老朋友,因此它不惜制造事端来拖住美国。而美国并不希望事态扩大而使自己卷入其中。11月22日,在巴以实现停火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埃及总统穆尔西的斡旋努力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对内塔尼亚胡同意停火表示赞赏。但是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这种赞赏,有点苦涩。阿拉伯大变局之后,以色列直接面临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而找准加沙这个最危险的环节进行猛击,也是为了缓解一下紧张而威胁重重的周边环境。
在过去两年的中东大动荡中,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巴以冲突似乎沉寂了下来。但是该来的总还是会来。巴以之间的旧伤新痛会不会继续引发新的冲突呢?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以色列和哈马斯所能左右得了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之前,总是无辜的巴以百姓在受难。历史早已证明,暴力无法解决问题,只会制造新的仇恨。
然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表示:“实际上加沙没有遭到陆上封锁,诸如食品、建材等民用物资都能得到供应。”而建材恰恰成了加沙土火箭的主要构造原料。每枚造价4万美元,具有识别来袭目标及其弹道轨迹的“铁穹”当然不会拦截土火箭。据摩萨德估计,哈马斯拥有火箭弹1.6万枚,其中80%以上是自制土火箭。它们准头差,射程近,但是对以色列南部的军民的威胁和心理阴影却相当大。2012年11月10日以来,加沙向以色列南部发射50多枚火箭弹,立即遭到以色列最强力回应,这是因为眼下以色列民众对安全的抱怨将直接影响到2013年1月内塔尼亚胡政府连任。内塔尼亚胡公开表示:“我觉得有必要现在就开始选举进程,并且尽快完成选举。”
争取连任的“铸铅”行动
以色列领导人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大打出手,是希望换取民意的支持。以色列现在正处于大选前夕,通过这一次加沙行动,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明显得到了提升。而这一切似乎都是4年前历史的重演。2008年12月27日开始,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代号为“铸铅”的地面进攻和空袭行动。同样是以哈马斯火箭弹袭击为诱因,同样选在美国大选之后,以色列大选之前,“铸铅”行动大大削弱了哈马斯的实力。而4年后,哈马斯再度让以色列感到芒刺在背。
据路透社反映,2009年以来,加沙民兵组织在伊朗和埃及走私贸易的帮助下,获得了更精密的武器。摩萨德情报显示,哈马斯接到第一批新型火箭弹是同年11月3日,此后试射多枚,射程超过60千米,已将特拉维夫置于威胁范围。事实上,经过过去3年的积累,加沙的哈马斯武装力量不仅得到恢复,还比以前上升了档次。因此以色列必须要打击哈马斯。
11月21日,法新社透露,原定于26日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调查其死因,可能因巴以冲突而推迟。在媒体报道阿拉法特可能因为钋中毒而死的说法之后,阿拉法特遗孀苏哈提起诉讼。《解放报》认为,以色列就拥有钋210,如果证明阿拉法特是被毒死的,巴勒斯坦肯定会将愤怒情绪发泄到以色列头上。
压制和反抗,挑衅与报复。除了火箭弹射程的增加和“铁穹”的使用之外,2012年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几乎就是“铸铅”行动的翻版。以色列有能力打败哈马斯,却无法消灭仇恨,得到和平与安全。而火箭弹和自杀性袭击,依然是巴勒斯坦人面对强敌的无奈回应。收割生命的剧本一再上演,悲剧背后则是无法化解的结构性矛盾。
11月21日,就在巴以实现停火的同一天,特拉维夫的一辆公交车在以军司令部附近传出的爆炸声格外刺耳。警方发言人称:“公交车上有一个包裹,也许是自杀性袭击者携带,或者放在现场的一个装置发生爆炸。”爆炸至少造成10人伤亡,尽管哈马斯否认是自己干的,但是态度却十分明确。哈马斯发言人公开表示:“哈马斯对特拉维夫实施的行动表示祝贺,确信这是对达卢一家及巴勒斯坦妇女儿童遭遇作出的正常反应。”
11月18日,是以军对加沙空袭最血腥的一天,巴勒斯坦人达卢一家9口死亡,许多都是妇女儿童。而对于信奉以牙还牙的哈马斯来说,特拉维夫公交车爆炸事件或许部分达到了这一目的。1994年4月,为报复犹太极端分子制造的希伯伦大屠杀,哈马斯实施了第一次自杀式袭击。由于以色列方面加强了防范,实施自杀式袭击越来越难,哈马斯才不得不使用火箭弹等方式来袭扰以色列南部。而在以色列民众眼里,哈马斯形如杀人组织。
哈马斯青睐阿拉伯
反对巴以和谈,主张武力建国,不承认以色列国家主权,这是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各派中的鲜明特色。而这恰恰吸引了一批对和谈失望、对以色列痛恨的巴勒斯坦人的注意力。有加沙难民曾哭诉:“我们想回家,我们并不想发射火箭弹,难道你认为我们很高兴发射火箭弹吗?我们并不想。”2008年底,与以色列的战争已经让哈马斯元气大伤,而此次与以色列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有媒体认为,以色列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哈马斯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虽然哈马斯损失惨重,但赢得了国际的支持和同情。与此同时,以色列也不得不答应放宽对加沙地带的封锁。
11月29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再度要求联合国接纳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为观察员。阿巴斯坚定地表示:“不管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环境,我们将要求联合国进行表决,而不只是递交申请。”事实上,在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与哈马斯一直在主权的代表性和合法性上斗争不断。去年,阿巴斯向联合国递交申请书,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证明阿巴斯是合法代表。但是与此同时,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了战俘交换协议,以1人换1000人,引起轰动。如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面临换选,双方都需要争取民心。
有报道称,11月21日晚停火协议生效后,仍至少有5枚来自加沙的火箭弹落到以色列境内。哈马斯领导人迈沙阿勒也警告以色列:“我们的手指仍在扳机上。”
2012年年底的加沙之战,既是几十年来巴以悲剧的延续,但又绝不是简单的重复。2008年年底的“铸铅”行动4年之后,中东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局。事实上,加沙之战的实质是中东格局大洗牌当中,巴以双方的投石问路之举。
11月22日的开罗,在宣布停火协议的记者会上,哈马斯迈沙阿勒的一番话耐人寻味:“伊朗在武器和财政上扮演了支持者的角色。是的,我们在叙利亚问题上与伊朗不一致,我们不一致很自然,因为我们人民的要求不一样。”一直以来,外界都认为,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是一条线上的,而迈沙阿勒流露出的与伊朗的分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哈马斯与伊朗的对手卡塔尔的接近。
旧伤新痛的巴以格局
卡塔尔王室的埃米尔·阿勒萨尼今年1月到访加沙,成为2007年哈马斯占领加沙以来第一个到访的外国元首。阿勒萨尼一开口,就开出了4亿美元的援助。《华盛顿邮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亲西方的卡塔尔有意识地在削弱伊朗对于哈马斯的影响力。哈马斯过去跟伊朗关系非常亲密,而跟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很坏。而阿拉伯国家现在开始向哈马斯递出橄榄枝,埃米尔此次到访,并承诺援助,这对于整个中东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件。这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哈马斯现在要回归阿拉伯世界。
而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大背景自然是2010年年底以来席卷西亚北非的大动荡。不仅是卡塔尔,阿拉伯之春给哈马斯带来了国际环境的春天,尤其是与其关系深远的穆兄会领导人穆尔西当选为埃及总统。2008年底,在以色列发起“铸铅”行动时,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坐视不管,甚至继续封锁加沙口岸。“铸铅”行动进行了整整23天,最后以色列达到了军事目的,自行宣布了停火。而4年后,新一轮的行动却在以色列征调7万名士兵之后,受到美国和埃及的压力而宣布停火。
正如《华盛顿邮报》分析的那样,一方面,哈马斯要打破以色列的封锁;另一方面,以色列担心美国战略东移,忘了老朋友,因此它不惜制造事端来拖住美国。而美国并不希望事态扩大而使自己卷入其中。11月22日,在巴以实现停火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埃及总统穆尔西的斡旋努力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对内塔尼亚胡同意停火表示赞赏。但是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这种赞赏,有点苦涩。阿拉伯大变局之后,以色列直接面临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而找准加沙这个最危险的环节进行猛击,也是为了缓解一下紧张而威胁重重的周边环境。
在过去两年的中东大动荡中,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巴以冲突似乎沉寂了下来。但是该来的总还是会来。巴以之间的旧伤新痛会不会继续引发新的冲突呢?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以色列和哈马斯所能左右得了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之前,总是无辜的巴以百姓在受难。历史早已证明,暴力无法解决问题,只会制造新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