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再分流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产业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缺少文化知识、不懂技术的留守劳动力亟须相关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而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也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和学习才能适应城市经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相关职业教育必须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结构,开展分层教育和多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职业教育 需求 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杜娟(1975-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四川 成都 61113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6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地推广,更多的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比以往要明显很多。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趋势基本呈现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固守于农业生产,愿意从事传统的农业或者是跟农业有着密切联系的经营化产业;第二种是不想远离自己的家园,但又不愿从事直接的农业生产,而是到当地的企业或单位就业;第三种是愿意进城务工,这部分人在数量上最多,他们多数会长年不归,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分流后的农村劳动生产力会因为工作领域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相应的职业教育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需求
进城的农民在非农业的技术和能力提高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职业教育的需求人群出现了空前的扩大局面,2012年我国的农民工人数是2.6亿人,而外出的农民工有1.6亿人,比2011年增长了3%,这种增长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会更加明显。一大批农村的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这就使得商业、工业和建筑业等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不过,这些进入城市的农民工里面有一半的人是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的。他们的文化程度跟所接受的技能培训之间是成正比的,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中曾经接受过相关技能培训的不到30%。这部分群体往往一没有专业技术,二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即使有过短期的技术培训,在进城后还是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初级岗位工作,从而来满足大城市对于低层次劳动岗位的需求。这些劳动岗位主要有装修工、建筑工、修理工、装卸搬运工、家政、餐饮的服务员等。进城的许多农民工特别是年轻新生代的农民工,都渴望可以通过打拼扎根于城市。可是没有良好的职业培训,又没有专业技术,他们的收入一般较低,工作也不够稳定不够持久,很难深层次融入城市的生活。这就使得他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掌握一种技术,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这样看来,职业技术的教育是关系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农村劳动力与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顺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全面建设现代新型农业的当务之急。严格按照和依法执行自愿有偿的工作原则,允许农村劳动力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股份合作等诸多的方式,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流转土地的经营权的承包活动,鼓励和引导大力发展多种具有实际效果的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营模式。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到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剧,已经存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放弃土地耕种的现象,一系列的转包、出租农村土地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仍然留守在农村土地的农业劳动力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如种粮大户、蔬菜种植大户、果树栽培大户、养殖大户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较高综合农业生产加工素质的优秀劳动力来支撑,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
伴随着更多的乡镇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已经为广大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能够在当地实现的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领域。这些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增加和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在进一步深刻带动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更加重要更加显著的作用。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更多的乡镇中小企业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方面、在农业产业化设备的使用方面、在农业经营资金的筹措方面等,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远远不能够与大型的农业产业化的企业相比,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很多乡镇中小企业必须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只有那些具有特色经营业务的乡镇中小企业的农村,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才能够相对较高,才能部分减少外出打工的现象。因此,建议在农村劳动力培养方面,需要始终坚持特色,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建立具有显著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的大项目、好项目。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了富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加工农业的乡镇企业,需要建立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链,这都需要大量的、多样的农业技术型的人才予以支撑。为了更好地实现和吸纳广大农村劳动力能够在当地有效就业甚至创业的目的,需要促使农村劳动力掌握大量的农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好农业产业技术,就必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二、职业教育适应农村劳动力需求的应对策略
1.不断拓宽生源类型,促进职业教育的平民化和大众化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极发展农业领域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领域和方向。需要进一步拓宽受教育生源的类型,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劳动力作为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对象,加强针对进城务工农民以及留守在农村土地的农村劳动力的农业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平民化和大众化。
对于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来说,通常是以结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作为主要群体,也存在少量的中老年人,他们中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仅有少数是初中或者是高中毕业生。这些农村劳动力在知识结构、就业需求、能力拓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需求并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而且这些农村劳动力往往没有能力支付较为高昂的培训费用,更不可能参加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培训。国家和社会都应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广大农村中学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和报考职业技术院校,坚持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选择,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大意义。对于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可以探索实行农村劳动力学费减免制度等,设置出奖学金、助学金等有效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新一代的文盲数量。 2.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随着新兴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比如,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每年需要编程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大概有几十万,而计算机应用专业类人才每年要增加100万以上才能够弥补这样的缺口,汽车维修类行业每年需新增30万的从业人员,护理类人员每年需新增20万的从业人员。将来一段时间内,市政、城市基础建设、商业、园林、社区服务、交通旅游、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等行业需要一技之长并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者数量会呈现一个快速的增长趋势。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应深入企业、工厂、社区、农村调研,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改进和完善专业的设置,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农业职业教育应适当地添加有关规模化种植、养殖、农业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等与农村发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以解决农业技术含量比较低及技术人员比较匮乏的问题。这类培训旨在把留守农民培训成有知识、懂技术的新一代农业技术人员,培养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用人才。职业教育应多立足于区域化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须跟当地产业发展要求相符合,设置上要力求实现特色化;不断地调整专业技术结构,逐步实现综合性发展向着特色性发展的转化;专业结构的调整应跟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跟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相挂钩。
3.开展分层教育和多形式的联合办学,满足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对广大农村劳动力实现分层次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对于那些具有较高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年轻农村劳动力来说,可以探讨实行农村劳动力的全日制农业学历的教育和培训,以便进一步提高和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综合素质和农业技能的水平,确保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农业产业化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对于那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甚至存在一定家庭经济负担的中老年农村劳动力来说,建议采用形式灵活多样、非学历、阶段性的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将日常的农业与农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强化和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将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有机联系起来,重点建立起企业农村劳动力培训、社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采用订单式培训、定点培训或定向培训等多种培养模式和方式,努力实现农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模式。确保农村劳动力的学习、培训、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职业院校与农业产业化的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变原有模式的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劳动力多元化的培训和学习的强烈需求。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分流情况,特别是需要做好农村劳动力中的学生升学和就业分流等方面的关键工作,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无知识、无技术的农村劳动力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陈巧云,魏澄荣.人力资本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J].南平师专学报,2005(1).
[2]陈遇春,吕卫东,朱宏斌.试论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新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34).
[3]陈遇春,吕卫东,朱宏斌.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3(19).
[4]黄映晖,张正河.劳动力城乡统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2).
[5]蒋蔚.德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机理、特征、问题及借鉴[J].欧洲研究,2007(1).
[6]凌飞飞,周远成.城镇化战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J].学理论,20l0(3).
[7]莫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与参考,2008(31).
[8]孙自铎.跨省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地区差距[J].调研世界,2004(12).
[9]孙自铎.农民跨省务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3).
[10]许丽英.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3(1).
[11]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2).
[12]郁建兴,高翔.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9(6).
[13]张车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田[J].中国农村经济,2006(7).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职业教育 需求 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杜娟(1975-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四川 成都 61113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6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地推广,更多的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比以往要明显很多。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趋势基本呈现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固守于农业生产,愿意从事传统的农业或者是跟农业有着密切联系的经营化产业;第二种是不想远离自己的家园,但又不愿从事直接的农业生产,而是到当地的企业或单位就业;第三种是愿意进城务工,这部分人在数量上最多,他们多数会长年不归,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分流后的农村劳动生产力会因为工作领域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相应的职业教育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需求
进城的农民在非农业的技术和能力提高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职业教育的需求人群出现了空前的扩大局面,2012年我国的农民工人数是2.6亿人,而外出的农民工有1.6亿人,比2011年增长了3%,这种增长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会更加明显。一大批农村的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这就使得商业、工业和建筑业等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不过,这些进入城市的农民工里面有一半的人是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的。他们的文化程度跟所接受的技能培训之间是成正比的,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中曾经接受过相关技能培训的不到30%。这部分群体往往一没有专业技术,二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即使有过短期的技术培训,在进城后还是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初级岗位工作,从而来满足大城市对于低层次劳动岗位的需求。这些劳动岗位主要有装修工、建筑工、修理工、装卸搬运工、家政、餐饮的服务员等。进城的许多农民工特别是年轻新生代的农民工,都渴望可以通过打拼扎根于城市。可是没有良好的职业培训,又没有专业技术,他们的收入一般较低,工作也不够稳定不够持久,很难深层次融入城市的生活。这就使得他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掌握一种技术,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这样看来,职业技术的教育是关系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农村劳动力与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顺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全面建设现代新型农业的当务之急。严格按照和依法执行自愿有偿的工作原则,允许农村劳动力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股份合作等诸多的方式,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流转土地的经营权的承包活动,鼓励和引导大力发展多种具有实际效果的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营模式。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到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剧,已经存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放弃土地耕种的现象,一系列的转包、出租农村土地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仍然留守在农村土地的农业劳动力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如种粮大户、蔬菜种植大户、果树栽培大户、养殖大户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较高综合农业生产加工素质的优秀劳动力来支撑,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
伴随着更多的乡镇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已经为广大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能够在当地实现的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领域。这些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增加和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在进一步深刻带动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更加重要更加显著的作用。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更多的乡镇中小企业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方面、在农业产业化设备的使用方面、在农业经营资金的筹措方面等,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远远不能够与大型的农业产业化的企业相比,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很多乡镇中小企业必须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只有那些具有特色经营业务的乡镇中小企业的农村,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才能够相对较高,才能部分减少外出打工的现象。因此,建议在农村劳动力培养方面,需要始终坚持特色,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建立具有显著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的大项目、好项目。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了富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加工农业的乡镇企业,需要建立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尽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链,这都需要大量的、多样的农业技术型的人才予以支撑。为了更好地实现和吸纳广大农村劳动力能够在当地有效就业甚至创业的目的,需要促使农村劳动力掌握大量的农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好农业产业技术,就必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二、职业教育适应农村劳动力需求的应对策略
1.不断拓宽生源类型,促进职业教育的平民化和大众化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极发展农业领域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领域和方向。需要进一步拓宽受教育生源的类型,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劳动力作为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对象,加强针对进城务工农民以及留守在农村土地的农村劳动力的农业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平民化和大众化。
对于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来说,通常是以结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作为主要群体,也存在少量的中老年人,他们中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仅有少数是初中或者是高中毕业生。这些农村劳动力在知识结构、就业需求、能力拓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需求并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而且这些农村劳动力往往没有能力支付较为高昂的培训费用,更不可能参加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培训。国家和社会都应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广大农村中学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和报考职业技术院校,坚持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选择,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大意义。对于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可以探索实行农村劳动力学费减免制度等,设置出奖学金、助学金等有效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新一代的文盲数量。 2.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随着新兴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比如,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每年需要编程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大概有几十万,而计算机应用专业类人才每年要增加100万以上才能够弥补这样的缺口,汽车维修类行业每年需新增30万的从业人员,护理类人员每年需新增20万的从业人员。将来一段时间内,市政、城市基础建设、商业、园林、社区服务、交通旅游、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等行业需要一技之长并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者数量会呈现一个快速的增长趋势。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应深入企业、工厂、社区、农村调研,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改进和完善专业的设置,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农业职业教育应适当地添加有关规模化种植、养殖、农业化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等与农村发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以解决农业技术含量比较低及技术人员比较匮乏的问题。这类培训旨在把留守农民培训成有知识、懂技术的新一代农业技术人员,培养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用人才。职业教育应多立足于区域化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须跟当地产业发展要求相符合,设置上要力求实现特色化;不断地调整专业技术结构,逐步实现综合性发展向着特色性发展的转化;专业结构的调整应跟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跟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相挂钩。
3.开展分层教育和多形式的联合办学,满足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对广大农村劳动力实现分层次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对于那些具有较高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年轻农村劳动力来说,可以探讨实行农村劳动力的全日制农业学历的教育和培训,以便进一步提高和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综合素质和农业技能的水平,确保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农业产业化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对于那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甚至存在一定家庭经济负担的中老年农村劳动力来说,建议采用形式灵活多样、非学历、阶段性的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将日常的农业与农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强化和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将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有机联系起来,重点建立起企业农村劳动力培训、社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采用订单式培训、定点培训或定向培训等多种培养模式和方式,努力实现农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模式。确保农村劳动力的学习、培训、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职业院校与农业产业化的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变原有模式的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劳动力多元化的培训和学习的强烈需求。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分流情况,特别是需要做好农村劳动力中的学生升学和就业分流等方面的关键工作,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无知识、无技术的农村劳动力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陈巧云,魏澄荣.人力资本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J].南平师专学报,2005(1).
[2]陈遇春,吕卫东,朱宏斌.试论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新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34).
[3]陈遇春,吕卫东,朱宏斌.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3(19).
[4]黄映晖,张正河.劳动力城乡统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2).
[5]蒋蔚.德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机理、特征、问题及借鉴[J].欧洲研究,2007(1).
[6]凌飞飞,周远成.城镇化战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J].学理论,20l0(3).
[7]莫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与参考,2008(31).
[8]孙自铎.跨省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地区差距[J].调研世界,2004(12).
[9]孙自铎.农民跨省务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3).
[10]许丽英.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3(1).
[11]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2).
[12]郁建兴,高翔.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9(6).
[13]张车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田[J].中国农村经济,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