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在艾滋病患者中治疗效果的的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的120例艾滋病患者,定期随访至2014年03月,观察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系统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死亡13例(10.80%),其余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其中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毒载量 ( HIVRNA)<50 copies/ml的人数也逐年增加,随访至2014年03月份时,这一比例约占总数的91.59%(98/103),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药物不良反应亦较为显著,例如肝损害、药疹、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结论: 虽然抗病毒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重建自身免疫功能,达到控制死亡率的目的,但是抗病毒治疗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受到关注。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疗效
我国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总目标就是使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也就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它具有重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控制病毒体内复制的特点,因此这种疗法可以降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国内已有不少文献对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载量变化以及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对象包括几十例至几百例不等[2-3]。为了我国能够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为今后艾滋病的广泛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及更好地开展,本文对我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的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我国防治艾滋病的事业做出一份贡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的120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男73例,女47例,患者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41.7岁。
1.1.2 入选标准及剔除标准
入选标准:(1)HIV-1 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阳性;(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阳性;(3)CD4+淋巴细胞计数基线水平符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的诊断标准。
剔除标准:(1)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疗程低于6个月的患者;(2)患者年龄低于18周岁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心电图、血糖、血压、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 B 超、胸片等常规检查,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实施如下:(1)齐多夫定、去羟基苷以及奈韦拉平联用治疗2例患者;(2)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以及依非韦伦联用治疗9例患者;(3)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以及奈韦拉平联用治疗26例患者;(3)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以及奈韦拉平联用治疗83例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用t检验,组内各时点监测值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系统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死亡13例(10.80%),其余107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6个月后,11例(10.28%)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较之治疗前有所降低,但96例(89.72%)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较之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89例(83.18)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较之治疗前升高了50μl以上。且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CD4+淋巴细胞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毒载量(HIVRNA)的变化
107名患者中,病毒载量( HIVRNA)<50 copies/ml的人数也逐年增加,随访至2014年03月份时,这一比例约占总数的91.59%(98/103)。具体见表1.
表1.病毒载量(HIVRNA)的变化
注:病毒完全抑制(VL<<50 copies/ml);病毒抑制不确定(50≤VL<1000copies/ml);病毒抑制失败(VL≥1000copies/ml).
2.3 药物毒副作用
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药物不良反应亦较为显著,例如肝损害、药疹、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见表2.
表2.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3 讨论
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疫情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从局部到全面,从高危人群到普通人群这样一个趋势扩散开来的。虽然HAART 治疗不能去除患者体内的 HIV,但是它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患者体内被HIV破坏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提高艾滋患者生存率的目的[4]。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比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了很多,生存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从而表明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的免疫缺陷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不仅如此,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浆中的HIV病毒载量[5]。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为今后艾滋病的广泛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及更好地开展。本文通过对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了系统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死亡13例(10.80%),其它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升高,患者病毒载量 (HIVRNA)<50 copies/ml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但是治疗效果显著的背后也引起了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例如肝损害、药疹、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综上所述,虽然抗病毒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重建自身免疫功能,达到控制死亡率的目的,但是抗病毒治疗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受到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辅海平,钱一建,孙强,等. 53 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 3) : 13-15,30.
[3] 郑锦雷,杨介者,徐云,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方案的效果评价[J].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 1) : 5-7.
[4] 丁盈盈,贾望谦,王晋生,等.142例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2): 1176-1180.
[5]韦秋玲.109例 HIV/AIDS 病人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4): 375-378.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疗效
我国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总目标就是使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也就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它具有重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控制病毒体内复制的特点,因此这种疗法可以降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国内已有不少文献对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载量变化以及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对象包括几十例至几百例不等[2-3]。为了我国能够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为今后艾滋病的广泛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及更好地开展,本文对我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的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我国防治艾滋病的事业做出一份贡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的120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男73例,女47例,患者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41.7岁。
1.1.2 入选标准及剔除标准
入选标准:(1)HIV-1 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阳性;(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阳性;(3)CD4+淋巴细胞计数基线水平符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的诊断标准。
剔除标准:(1)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疗程低于6个月的患者;(2)患者年龄低于18周岁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心电图、血糖、血压、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 B 超、胸片等常规检查,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实施如下:(1)齐多夫定、去羟基苷以及奈韦拉平联用治疗2例患者;(2)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以及依非韦伦联用治疗9例患者;(3)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以及奈韦拉平联用治疗26例患者;(3)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以及奈韦拉平联用治疗83例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用t检验,组内各时点监测值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系统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死亡13例(10.80%),其余107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6个月后,11例(10.28%)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较之治疗前有所降低,但96例(89.72%)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较之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89例(83.18)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较之治疗前升高了50μl以上。且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CD4+淋巴细胞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毒载量(HIVRNA)的变化
107名患者中,病毒载量( HIVRNA)<50 copies/ml的人数也逐年增加,随访至2014年03月份时,这一比例约占总数的91.59%(98/103)。具体见表1.
表1.病毒载量(HIVRNA)的变化
注:病毒完全抑制(VL<<50 copies/ml);病毒抑制不确定(50≤VL<1000copies/ml);病毒抑制失败(VL≥1000copies/ml).
2.3 药物毒副作用
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药物不良反应亦较为显著,例如肝损害、药疹、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见表2.
表2.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3 讨论
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疫情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从局部到全面,从高危人群到普通人群这样一个趋势扩散开来的。虽然HAART 治疗不能去除患者体内的 HIV,但是它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患者体内被HIV破坏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提高艾滋患者生存率的目的[4]。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比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了很多,生存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从而表明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的免疫缺陷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不仅如此,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浆中的HIV病毒载量[5]。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为今后艾滋病的广泛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及更好地开展。本文通过对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了系统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死亡13例(10.80%),其它患者的CD4+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升高,患者病毒载量 (HIVRNA)<50 copies/ml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但是治疗效果显著的背后也引起了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例如肝损害、药疹、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综上所述,虽然抗病毒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重建自身免疫功能,达到控制死亡率的目的,但是抗病毒治疗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受到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辅海平,钱一建,孙强,等. 53 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 3) : 13-15,30.
[3] 郑锦雷,杨介者,徐云,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方案的效果评价[J].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 1) : 5-7.
[4] 丁盈盈,贾望谦,王晋生,等.142例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2): 1176-1180.
[5]韦秋玲.109例 HIV/AIDS 病人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4): 37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