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一台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电视连续剧《壮志凌云》,反映了英雄的人民空军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一集讲到飞机带原子弹着陆之事。我是亲历者,曾在西北空军部队服役20余年,现在就将我了解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
  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暖融融的春天,我国决定进行一次核试验,试验的方式是空爆,由国产喷气式超音速强击机投掷。
  实弹投掷之前,反复进行了模拟演练,也就是飞机携带酷似实物的假弹,飞到预定空域后,按动按钮投下去。演练进行的十分顺利,只等一声令下。
  实弹爆炸这天,蓝天万里,阳光灿烂。上午11时许,载有原子弹的战鹰轰鸣着直刺蓝天,向荒漠中的靶场飞去。
  我们雷达部队,直接担负着试验的空情保障。这时,相关的雷达都已启动,进入一等战备状态。飞机一离地面,就处于雷达网的严密监视之下。当时,我任作战参谋,那天正好轮我值班,团首长和司令部首长也都按要求进入了指挥所,各类战勤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在带弹飞机按动按钮投弹时,另有6架歼击机也腾空而起,它们身下安装着收集气样的特殊装置。它们的任务是在原子弹爆炸过后,鱼贯穿过蘑菇状烟云,收取气样,带回研究。投弹飞机的航线是固定的,这6架取样飞机的航线也是固定的,这些情况对我们雷达部队来说真是了如指掌。
  不料,这6架飞机刚起飞不到100公里便扭头返回。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意外,还只当雷达站的情报错了,我马上抓起电话询问雷达站,回答无误。表示飞行状态的箭头飞快地向机场逼近,那架投弹的飞机也开始向机场飞来。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和预演的截然两样?
  原来,投弹的飞行员按动按钮后,核弹投不下去。再飞回来,二次再投,还是投不下去。大家知道,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的神经一下于都绷紧了,怎么办?
  一线最高指挥员、中央候补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焕民是一位老红军,1955年授少将军衔,瞬息万变的空情容不得他有丝毫的犹豫,他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毅然下令:飞机爬高,飞行员跳伞,让飞机在荒漠中自行爆炸。说实在的,这在当时不失是一种最保险的安全措施。
  空中的飞行员也姓杨,彝族,团长,30来岁,全天候飞行技术,这时他异常镇静地请求杨司令批准他带弹飞回。
  这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啊!如果他奉命爬高、跳伞,他肯定可以生还,而飞机和原子弹无疑都会报废,故障的原因也就永远无法查清;如果带弹飞回,降落时由于震动核弹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这里就将成为第二个广岛,机场的一切设施都将被夷为平地,飞机和飞行员处于爆心,那就不是粉身碎骨的问题,而是将被彻底气化。
  杨司令员通过无线电严肃地问飞行员:“有把握吗?”回答是:“请求一试。”
  杨司令员用电话向一直守侯在北京电话机旁的周总理请示。周总理指示:“要相信飞行员,机场人员要作好安全防护,以防万一。”
  杨司令员命令:“飞机返航,机场除塔台留一人观察外,其余人员一律转入地下。”
  警报拉响了,杨司令员的额头上也渗出一排细密的汗珠。
  比毒蛇猛兽还要凶狠千万倍的原子弹由飞机负载着呼啸而来,着陆,抛减速伞,然后慢慢停在跑道上。
  奇迹,原子弹试验史上的奇迹。
  杨司令员和部队指战员一起欢呼着涌向飞机,他和飞行员拥抱在一起,泪花闪闪。
  事后,部队隆重集合,给这名飞行员荣记一等功。
  一个星期后,又是一个好天气,故障排除后的战鹰又腾空而起……
  第二天,新华社授权宣布:我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过后,作家、艺术家拍摄了故事影片《飞行交响乐》在全国上映,艺术地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奇观。
  (责编 一竹)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本文以陶瓷壁挂与空间环境的融合为主线,从设计和融合的角度谈陶瓷壁挂的创作。陶瓷以悬挂的形式进入室内空间,既方便人们根据不同的心情、季节等因素进行自由组合,又不占用大量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