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机 构】
: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出 处】
:
近代史研究
【发表日期】
:
2008年6期
其他文献
以具体范畴三段论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推理过程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有效式下,信念抑制和信念促进诱发的ERP波形趋于一致。无效式下,与基线任务相比,信念抑制和信念促进在300—500ms和1000—1600ms诱发了更正的ERP成分,可能反映了该推理不同的加工阶段,同时,300—600ms内,在大脑额中部信念抑制比信念促进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480),可能反映了关系整合阶段对自动激活的知识信念的抑制。
本书主要探讨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历史,从具体的学术史事件中揭示中国现代政治学展开过程的渊源脉络。本书以档案文献与报刊、时代论著、日记、当事人回忆等等资料排比参正,不以外在概念和后来成见取舍材料,条理史实,务求究明事物本原,在学界普遍追慕与接轨西方政治学最新理念的同时,为回顾本土学术经历、理解今人观念和行为中的历史沉积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凭借。
本研究对Oaksford条件推理概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参数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在LL、LH、和HH命题条件下,被试对MT式的认可度与其对AC式的认可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与基于该模型所作的预测正好相反;基于该模型的高概率结论效应预言也只在部分推理式中得到证明。实验同时表明,推理式认可度与结论概率的相关特性还与前提命题的类型有关。
面孔识别的整体份析加工是一个研究热点问题,几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者发展出了多种实验范式。本文回顾了这些实验范式,这些范式对于研究一般物体的识别也有借鉴作用。
以余祖胜为代表的工人作家作为1940年代中国激进工人阶层中的一部分,在促进“阶级计划”的进程中是一群重要的人物。为了尝试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粉碎社会强加于工人阶级的耻辱,余祖胜开始从事写作。写作既是余祖胜自我解放的一种方式,也是其表达信念的工具:首先,余祖胜用当时社会所能接受的语言,要求社会给予工人应有的尊严,在1940年代重庆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在其作品中,余将自己的伦理观念、政治需求与个人的亲身经历融合在一起,为知识分子塑造了社会和政治鞭挞者的新形象。余努力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