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源于疑,疑在于问。可见问的作用有多大!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解决问题;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些初步的探索与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与教学的氛围有密切关系。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就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的种子。这颗种子能否发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问得好还好,问得不好,不是一顿臭骂,就是讽刺挖苦,这样,学生岂敢质疑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让学生敢问,教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氛围;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从内心消除学生自卑、畏惧心理,创设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去年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就发现有一个女生课堂上听讲很认真,反应挺快,但总不敢直视老师,更不用说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之类的,她就是典型的胆子小。观察一阶段后,我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走近她身旁,寻找与她目光对视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慢慢习惯在课堂上看着我了,打铁趁热,我便请她站起来回答问题。刚开始不尽理想,还是害羞心理在作怪,但没多久我发觉她的思维与组织能力早超出我的想象,她的回答博得同学们的很多次掌声。再接下来可想而知了,她跻身到本班语文尖子生的行列,课堂上地大胆提问更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她成绩进步了,性格也乐观了。因此,本人感触颇深,创设这样宽松亲切的学习环境氛围,学生的精神是放松的、心态是平和的,他们也就敢于提出问题,而且有利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来。
  另外,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有人抱怨问题意识的缺失性是应试教育使然,但反省一下,也存在着几种阻碍问题意识形成的旧观念。其一,把自己看成是布道者,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典型的填鸭式教育;其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事无巨细地帮学生解决问题;其三,最好的学生是答满分的学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学生接触面越来越广,求知欲也便越来越强,对此,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转变只解道授惑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为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教学中,教师便要善于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作为学习过程的流程。问题的解决可以师生共同研讨,可以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决,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挖掘其闪光点,充分肯定亮点。好的问题应该是启迪思维,而决不能向学生追求标准答案,使学生对不同看法也敢于表露。
  二、教给质疑方法,引导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扣眼”——从课文的题目质疑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抓课题质疑,能更容易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描写这一树紫藤萝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很多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悟。当教到《看云识天气》这篇说明文时,我启发:通过题目,你能提什么问题?一个学生立即提出:“云跟天气有什么关系?”“那你能看云识天气吗?”另一个学生随即问道。其他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确定:我们知道通过看云可以达到识天气的目的。
  “比较”——从内容的对比处比较
  有些课文的内容,在不同的段落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对比处质疑,使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匠心,文章的精华。
  “揭意”---从内容的含蓄处质疑
  文中某些句子含蓄,含义深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内容的含蓄处质疑,有利于攻破难点。如在学到《皇帝的新装》中,握手先放录像范读,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有学生质疑:骗子的手法并不高明,皇帝就那么容易受骗?真的有那么傻,敢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现实生活中真有这种人吗?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理解童话的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像这种引导学生质疑理解课文的中心的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
  平时经常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生便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在他们自主学习、提问时变懂得如何走进文本。
  三、注重适时指导,让学生善问
  学生敢问了,想问了,问多了,我们赞赏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又要重视问题的质量,不要为提问而提问。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研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升自己的问题水平。如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我有意对出现两次的“感觉真奇妙”一句加强语气,果然学生便产生了问题:这一句为何在文中重复出现?每次是在写了什么事后“感觉真奇妙”?我立马肯定这两个问题提得有质量,便进一步引导学生透过课文来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了内容:第一次在作者看到柚子树是感到新奇而喜悦;第二次是在作者第一次看到“十姊妹”时并不喜欢,后随着它们的长大,作者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正是有这样的感情变化过程,作者才能认识到“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从而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第一次的意义和价值:“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农村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老师怕批改作文,学生怕上作文课。农村与城市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作文错别字、病句多;词汇贫乏,词不达意;胡编乱造,抄袭成风。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不是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比城市初中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能力差,也不是农村初中学生的智力比城市初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低,追根究底,是阅读量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一、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现状  十几
期刊
据心理学家分析,当人心情愉快轻松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就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各种潜能将得到很好的发挥。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在45分钟内在于激活语文课堂。当然,这里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课堂的“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才有学生学得“活”。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激活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宽松、
期刊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的。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近几年,本人与本校语文科组的教师一道探索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尤其是课内文段阅读的美育渗透,已有了一些体会。但对课外文段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则还是一个空白。  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陈述一些浅见。  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它们的联系,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不能把美育看成
期刊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实行“素质教育”,由此国家实施了“基础教育改革”, 制定了国家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和评价的改革方案。此次课改在课程改革和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成绩,但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依然时常出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搬硬套某种课堂教学模式,出现畸形课堂;二是以考试结果为主要评价手段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  不管是洋思中学还是杜朗口中学成功的课堂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思想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不断提高其鉴赏能力。  一、挖掘美  就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  1
期刊
所谓魅力,是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如果您的课能吸引您的学生,使他们全神贯注心无旁骛,那么您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要想使你的课有点魅力,不妨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法使作为教师的您有点魅力。您仅有良好的仪表、渊博的知识、热情的工作态度还不够,还必须有友善的态度(不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害怕),良好的品行(不随意乱发脾气),公正的处事态度(对大家一视同仁),宽容而有耐性,再来点幽默(可使师生关系更
期刊
一个作家要撰写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用真情灌溉;一个演员要演绎出感人的角色,就一定用真情诠释;同样,一个老师想培养出茁壮的幼苗,也只有用真情耕耘。  一、真情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去年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个子不大,但脾气却不小,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大好。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迟到、旷课更是家常便饭。老师、家长也拿她没办法。  中考在即,我打心里为她着急。为了把她引向正轨,我从多方面了解她的情况,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在学生的成长教育,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我觉得班主任和家长交流合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果这门学问运用得当,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从自己的经历及取得的效果来谈一谈在这方面的体会和感受:  一、诚信正直 为人师表。  一个有渊博学识、广泛兴趣、
期刊
一、巧设课文导语,激发审美动机  阅读教学的导语,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自然、恰当、精彩的导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动机,会使他们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行动,提高审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熟悉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最妙,形容词动词化,有色有形,化静为动,
期刊
在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生阅读的有关知识,比如:如何推敲字词,如何分析句子的含义,如何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划分层次结构等,但学生的阅读水平却与我们教师的期待大相径庭。如何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内隐知识的学习。  一、内隐知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是挖掘文本所蕴涵的隐性知识,并通过合理途径使之显性化,变成教师要教、学生要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