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能否联合起来,在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放弃使用煤、石油等这类日渐枯竭的东西,转而使用可再生能源?丹麦一个小岛的实践证明,只要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不谋而和
萨穆司岛是丹麦的一个小岛,面积差不多是曼哈顿的两倍,岛上有七八个村庄,4 000多人口。岛上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十八九世纪时建造的专供汲水和碾米用的风车,将小岛装点得古香古色,静谧典雅。一次油轮的泄漏事故,严重地污染了小岛周围的环境,半年后,污染还没有被彻底清除。这件事给萨穆司岛的居民带来极大的震撼,使他们在心理上对石油产生了自然的抵触,再加上岛上著名环保人士大卫·赫尔曼森的宣传鼓动,居民们一致表示,要用十年时间来摒弃矿物燃料,完全利用岛上的木材等自然资源实现自给自足。巧的是,当时的丹麦政府早有在萨穆司岛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的计划,听闻岛上居民的想法,政府能源机构立刻表示愿意拨款援助,以实现萨穆司岛能源自给自足的愿望。
至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一夜之间名声大振。
科学运作
为了赢得岛上居民的支持,政府能源机构对当地风力发电项目给予了一定投资。用于发电的风车中有9台的所有权属于照管附近土地的农民,两台风车的所有权归一个由450位居民组成的合作社。这些居民以500美元到3万美元不等的价格购得自己的股份,每股投资一年可以获得500丹麦克朗(1美元约合6.25克朗)的分红,一下子调动起居民的投资热情。
同时,丹麦政府派出不同专业的专家亲临萨穆司岛进行环保指导。专家组不仅对当地热能和热水供应设备进行了改造,还开发了规模宏大的工程,包括更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厂和更多利用可再生燃料运转的热水厂。与此同时,能源机构的规划人员还负责向居民们宣传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岛上的资源。岛上居民不仅要更换他们的旧车,还要修整他们的房屋,种植者及经商者都需要改变自己的耕作和经营方式,总之,一切围绕着节约能源和更有效地利用再生能源,即使花费再大也在所不惜(萨穆司岛的居民每人将为此支付2.2万美元)。
就拿岛上诺比村的热水炉来说吧,它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热水炉了,从添柴到控温完全由电脑操作。炉子正前方悬着一个巨大的钳型铲斗,得到添柴的指令后,铲斗通过滑道拢住一堆木材,滑行到炉口的正中时,钳爪松开,木材落进炉膛。炉内的温度被精确控制在870℃。一般的热水炉会使热水在输送过程中损失30%左右的能量,浪费惊人,但这个炉子的设计使能量损失近乎为零。原来这个炉子可以很好地利用燃料尾气的热能来为热水保温。这个过程不仅节约了能源,还除去了某些有害成分,达到零污染排放。在木材炉附近的农田里,竖立着20排太阳能电池板,10块电池板一排,占地2 500平方米。到了夏天,太阳能完全可以满足诺比村人的能源需求。春秋两季就靠岛上新安装的风力涡轮发电机来解决能源问题。除了这三种能源方式外,岛上所需能源还有近12%的缺口,所以他们就建造了第二个供热厂——通过燃烧萨穆司岛上收获的农作物秸秆获取热量。
优良传统
谁都知道中国是自行车王国,可殊不知自行车人均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丹麦。就是中国人到哥本哈根看一看也不会质疑,成百上千的自行车井然有序地停放在中央火车站的广场上。在丹麦所有的大街小巷,人们总能见到或是巡警在骑着自行车巡逻,或是参加军训的人们在骑车执行任务,以自行车代步的人们更是比比皆是了,难怪它的自行车人均占有率竟达到1.3辆呢。
丹麦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全民具有节能意识的国家之一。在过去30多年间,丹麦政府投入数10亿美元用于对绿色能源的研究和补贴,引导市场接受这些绿色能源和技术。
聪明的丹麦人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祖先利用自然资源的遗迹,全国保存了数十种形状各异的风车,历经数百年,它们依然完好如初,绝大多数仍然可以使用。在萨穆司岛,最醒目的标志就是矗立在通往科尔比考斯海港公路旁的一架19世纪的坚固风车,白色的风车房呈八角形,木瓦房顶像一个冒尖的巨大盐瓶,四片风叶交叉成十字形。有风袭来“吱吱哑哑”的声音,让人自然想起一百多前的乡村生活。
成绩斐然
经过6年的尝试,萨穆司岛的居民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来维持快乐幸福的生活。能源消耗量比过去减少了25%,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41%,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了71%,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降低。小岛的空气和环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透明,亮丽温馨。如今以风力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所提供的电力,已占丹麦全国电力总量的五分之一,风力电能已成为丹麦最大的出口商品之一,并由此还带动了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的现代化,连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使用的涡轮发电风车,大多产自丹麦。
一直为萨穆司岛回归可再生能源奔波劳碌的大卫·赫尔曼森自然成了萨穆司岛甚至是全丹麦全世界的英雄。他接连访问了美国、日本和欧盟诸国,半年内巡回演讲的日程排得满满的。美国立刻派了阵容庞大的考察团到萨穆司岛借鉴经验,欧盟更是摩拳擦掌地想大干一番,他们选定了100个社区效仿萨穆司岛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向全欧洲推广。力争在2010年欧洲使用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的12%。
不谋而和
萨穆司岛是丹麦的一个小岛,面积差不多是曼哈顿的两倍,岛上有七八个村庄,4 000多人口。岛上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十八九世纪时建造的专供汲水和碾米用的风车,将小岛装点得古香古色,静谧典雅。一次油轮的泄漏事故,严重地污染了小岛周围的环境,半年后,污染还没有被彻底清除。这件事给萨穆司岛的居民带来极大的震撼,使他们在心理上对石油产生了自然的抵触,再加上岛上著名环保人士大卫·赫尔曼森的宣传鼓动,居民们一致表示,要用十年时间来摒弃矿物燃料,完全利用岛上的木材等自然资源实现自给自足。巧的是,当时的丹麦政府早有在萨穆司岛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的计划,听闻岛上居民的想法,政府能源机构立刻表示愿意拨款援助,以实现萨穆司岛能源自给自足的愿望。
至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一夜之间名声大振。
科学运作
为了赢得岛上居民的支持,政府能源机构对当地风力发电项目给予了一定投资。用于发电的风车中有9台的所有权属于照管附近土地的农民,两台风车的所有权归一个由450位居民组成的合作社。这些居民以500美元到3万美元不等的价格购得自己的股份,每股投资一年可以获得500丹麦克朗(1美元约合6.25克朗)的分红,一下子调动起居民的投资热情。
同时,丹麦政府派出不同专业的专家亲临萨穆司岛进行环保指导。专家组不仅对当地热能和热水供应设备进行了改造,还开发了规模宏大的工程,包括更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厂和更多利用可再生燃料运转的热水厂。与此同时,能源机构的规划人员还负责向居民们宣传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岛上的资源。岛上居民不仅要更换他们的旧车,还要修整他们的房屋,种植者及经商者都需要改变自己的耕作和经营方式,总之,一切围绕着节约能源和更有效地利用再生能源,即使花费再大也在所不惜(萨穆司岛的居民每人将为此支付2.2万美元)。
就拿岛上诺比村的热水炉来说吧,它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热水炉了,从添柴到控温完全由电脑操作。炉子正前方悬着一个巨大的钳型铲斗,得到添柴的指令后,铲斗通过滑道拢住一堆木材,滑行到炉口的正中时,钳爪松开,木材落进炉膛。炉内的温度被精确控制在870℃。一般的热水炉会使热水在输送过程中损失30%左右的能量,浪费惊人,但这个炉子的设计使能量损失近乎为零。原来这个炉子可以很好地利用燃料尾气的热能来为热水保温。这个过程不仅节约了能源,还除去了某些有害成分,达到零污染排放。在木材炉附近的农田里,竖立着20排太阳能电池板,10块电池板一排,占地2 500平方米。到了夏天,太阳能完全可以满足诺比村人的能源需求。春秋两季就靠岛上新安装的风力涡轮发电机来解决能源问题。除了这三种能源方式外,岛上所需能源还有近12%的缺口,所以他们就建造了第二个供热厂——通过燃烧萨穆司岛上收获的农作物秸秆获取热量。
优良传统
谁都知道中国是自行车王国,可殊不知自行车人均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丹麦。就是中国人到哥本哈根看一看也不会质疑,成百上千的自行车井然有序地停放在中央火车站的广场上。在丹麦所有的大街小巷,人们总能见到或是巡警在骑着自行车巡逻,或是参加军训的人们在骑车执行任务,以自行车代步的人们更是比比皆是了,难怪它的自行车人均占有率竟达到1.3辆呢。
丹麦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全民具有节能意识的国家之一。在过去30多年间,丹麦政府投入数10亿美元用于对绿色能源的研究和补贴,引导市场接受这些绿色能源和技术。
聪明的丹麦人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祖先利用自然资源的遗迹,全国保存了数十种形状各异的风车,历经数百年,它们依然完好如初,绝大多数仍然可以使用。在萨穆司岛,最醒目的标志就是矗立在通往科尔比考斯海港公路旁的一架19世纪的坚固风车,白色的风车房呈八角形,木瓦房顶像一个冒尖的巨大盐瓶,四片风叶交叉成十字形。有风袭来“吱吱哑哑”的声音,让人自然想起一百多前的乡村生活。
成绩斐然
经过6年的尝试,萨穆司岛的居民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来维持快乐幸福的生活。能源消耗量比过去减少了25%,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了41%,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了71%,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降低。小岛的空气和环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透明,亮丽温馨。如今以风力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所提供的电力,已占丹麦全国电力总量的五分之一,风力电能已成为丹麦最大的出口商品之一,并由此还带动了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的现代化,连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使用的涡轮发电风车,大多产自丹麦。
一直为萨穆司岛回归可再生能源奔波劳碌的大卫·赫尔曼森自然成了萨穆司岛甚至是全丹麦全世界的英雄。他接连访问了美国、日本和欧盟诸国,半年内巡回演讲的日程排得满满的。美国立刻派了阵容庞大的考察团到萨穆司岛借鉴经验,欧盟更是摩拳擦掌地想大干一番,他们选定了100个社区效仿萨穆司岛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向全欧洲推广。力争在2010年欧洲使用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