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不高大的身形,极富亲和力的微笑,活泼而健谈……第一次见到邱蕾老师的人,总是很难将她的外表与体育教师联系起来,然而,她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绩丝毫不逊于那些强健威猛的男性同行。邱老师投身体育教育已逾27载,至今她仍然保持了最初的那一份对体育的执着,为了让体育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她不遗余力……
快乐体育的践行者
快乐体育,始终贯穿于邱老师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快乐、强健体魄、提升能力是其一贯的教学宗旨。她灵活运用“双重角色”教学模式,极力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至今,邱老师所教的学生的体育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70%;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5%,优秀率达65%。
升上初中后,不少孩子逐渐忽视了体育锻炼。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邱老师下了一番苦功,她通过增强课程的科学性成功唤起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她认为:“学生只有觉得学习某项技能是值得的时候,他才会乐于去学、努力去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孩子克服厌学情绪,再进行技术指导,那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上课时,她不急于讲解技术动作的要领,而是让孩子们先了解某项体育技能对人体带来的好处及其功用。有的孩子向她抱怨:“为什么要学前滚翻?翻得再漂亮也没有什么用。”邱老师总会笑眯眯地讲解:“学习前滚翻其实是在训练我们对身体的控制和平衡能力,别小看这个动作,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协调性和控制力是无法完成的。它还能在危急时刻使人得以自保,人从高处失足落下,如果在落地前做一个前滚翻,就能减轻向下的冲击力,使人免受伤害,电视、电影里的警察不是经常用这一招吗?”经过此类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恍然大悟,同时产生了求知欲,乐于学习新的运动技能,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邱老师还经常教授学生_些课程外的体育科学知识,例如把脉的技巧、通过脉搏测量判断当前的运动量、从运动后身体恢复的速度判断运动潜能等,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调整运动量,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邱老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为此,她独创了一种“友情分组”法:新学期之初,让全班同学以4人小组的形式自由分组,每小组为班级队列的一个单列,编排队列并固定下来,半个学期后再次自由分组,班级队列完全由学生自行安排,教师不干涉。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比赛和游戏。由于搭档大多是由自己挑选出来的“好朋友”,孩子们对这种分组学习的方式非常满意,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会了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快乐,其教学效果显著。
邱老师认为,采取体育合格线、达标线“一刀切”的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因此,她评分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等因素。平时的小考中,技术测试并未及格但学习态度认真、进步速度快的学生,也能拿到“合格”的成绩。邱老师说:“这种激励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进步的成就和喜悦,树立自信心,丢掉思想包袱,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正如邱老师所料,孩子们的体能不断提高、技术不断完善,在大考的关键时刻从未出现“掉链子”的现象。
邱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肯定,她被吸收为课程改革实验的专家组成员,获得了2001-2002年度南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南宁市“教坛明星”、广西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比赛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主编或参与编写了《体育与健康》、《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等近20本广西中学体育教材和教师用书。
终身体育的倡导者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邱老师的座右铭,也是她对学生们重复最多的话语。她认为,体育教学不是单纯传授几项运动技能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教给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并用以指导教学。一方面,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另一方面,她通过布置各种体育课外作业,进行行为引导。
邱老师的学生都知道,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是自己的必修课。邱老师规定,其班上的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绕着学校操场跑5圈(约1000米)。刚开始,孩子们对这项作业颇不以为然,认为既不是硬性规定又不计入考试分数,没有完成的必要。这些孩子放学后,都会在通往校门的必经之路上遇到邱老师,她面带笑容,用手掌比了个“五”的手势,一次又一次地向孩子们挥舞。没有训斥、没有责备,邱老师日复一日地在老地方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孩子们乖乖地回到了跑道上。很快,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去完成这项作业,他们明显地感到了锻炼使身体所产生的变化,有的甚至开始热衷于跑步运动。
上学期间要坚持身体锻炼,寒暑假就更不能闲着了,邱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丰富的寒暑假作业。在寒暑假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30秒高抬腿、3分钟跳绳、爬楼梯、仰卧起坐、俯卧撑、各种球类运动等)进行锻炼,每天的运动方式可以不一样,只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即可。学生必须对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运动方式、锻炼持续时间、锻炼感受(10字以内即可)等,每周请家长签字以确认作业的完成情况。寒暑假初期,“累!”“好烦!”“腿好酸!”等感言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记录本上。但有意思的是,寒暑假快结束时,此类感言已经被“爽!”“舒服!”“酷毙了!”等所取代,学生们在锻炼中收获菲浅可见一斑。据邱老师介绍,有的孩子为了完成体育寒暑假作业,还拉着父母一起进行羽毛球、篮球、游泳等运动,这种亲子运动形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同时还融洽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同和赞赏。
“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它能使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磨练其意志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倡导‘终身体育’,让学生养成长期锻炼的好习惯,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邱老师如此说。
民族体育的先行者
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之余,邱老师还热心于促进民族体育工作,她说:“民族体育是世界体育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将其发扬光大。”邱老师自己非常擅长毽球运动,从1987年开始,她尝试着将该项目引入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活动当中。这种与游戏相类似的体育运动深深吸引了众多的学生,仅短短几年时间,毽球运动风靡了整个学校,连学校教职工也积极投身该项运动,课间飞舞的毽球成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引入毽球项目的初步成功,让邱老师尝到了甜头。2001年,她抓住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契机,提出了更为大胆的教学改革构想,即开发民族体育校本课程。邱老师的教学改革设想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由邱老师牵头,学校组建了专门的课题组。他们走访了广西民族大学的专家,多次赴少数民族地区考察,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对民族体育项目的运动器材制作、运动量计算、技术动作规范、评价标准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了该校本课程。至今,学校已经成功开发了毽球、珍珠球、竹铃球、天地球、抛绣球、板鞋、大象拔河、跳竹竿、跳大绳、滚铁环、手球、花毽、民族健身操等教学项目,使民族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教学效果显著。邱老师的《天地球》、《毽球》、《珍珠球》、《竹铃球》、《民族健身操》等民族体育教学课在全国体育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其所撰写的《民族中学推广民族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获全国学校体育论文二等奖;作为广西地方教材《民族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主编,为传承民族体育做了大量的工作;邱老师还被自治区民委、自治区体育局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推动了广西民族体育的发展,以该研究成果为基础,南宁市体育中考于2006年首次把抛绣球、踢毽球(子)等民族体育项目列为考试项目,这在全国尚属首创,《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国早报》等媒体对此做了报道。鉴于邱老师对民族体育的丰富教学经验,广西教育厅、南宁市教育局等多次委托她担任民族体育项目的培训教师,为南宁市中小学乃至全区民族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自治区民委和自治区体育局还将民族体育“毽球训练基地”设在了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邱老师衷心地希望,民族体育可以实现更普及、更广泛、更深入的发展,使民族体育运动的文化和精神得以传承。
快乐体育的践行者
快乐体育,始终贯穿于邱老师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快乐、强健体魄、提升能力是其一贯的教学宗旨。她灵活运用“双重角色”教学模式,极力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至今,邱老师所教的学生的体育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70%;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5%,优秀率达65%。
升上初中后,不少孩子逐渐忽视了体育锻炼。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邱老师下了一番苦功,她通过增强课程的科学性成功唤起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她认为:“学生只有觉得学习某项技能是值得的时候,他才会乐于去学、努力去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孩子克服厌学情绪,再进行技术指导,那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上课时,她不急于讲解技术动作的要领,而是让孩子们先了解某项体育技能对人体带来的好处及其功用。有的孩子向她抱怨:“为什么要学前滚翻?翻得再漂亮也没有什么用。”邱老师总会笑眯眯地讲解:“学习前滚翻其实是在训练我们对身体的控制和平衡能力,别小看这个动作,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协调性和控制力是无法完成的。它还能在危急时刻使人得以自保,人从高处失足落下,如果在落地前做一个前滚翻,就能减轻向下的冲击力,使人免受伤害,电视、电影里的警察不是经常用这一招吗?”经过此类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恍然大悟,同时产生了求知欲,乐于学习新的运动技能,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邱老师还经常教授学生_些课程外的体育科学知识,例如把脉的技巧、通过脉搏测量判断当前的运动量、从运动后身体恢复的速度判断运动潜能等,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科学地调整运动量,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邱老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为此,她独创了一种“友情分组”法:新学期之初,让全班同学以4人小组的形式自由分组,每小组为班级队列的一个单列,编排队列并固定下来,半个学期后再次自由分组,班级队列完全由学生自行安排,教师不干涉。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比赛和游戏。由于搭档大多是由自己挑选出来的“好朋友”,孩子们对这种分组学习的方式非常满意,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会了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快乐,其教学效果显著。
邱老师认为,采取体育合格线、达标线“一刀切”的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因此,她评分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等因素。平时的小考中,技术测试并未及格但学习态度认真、进步速度快的学生,也能拿到“合格”的成绩。邱老师说:“这种激励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进步的成就和喜悦,树立自信心,丢掉思想包袱,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正如邱老师所料,孩子们的体能不断提高、技术不断完善,在大考的关键时刻从未出现“掉链子”的现象。
邱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肯定,她被吸收为课程改革实验的专家组成员,获得了2001-2002年度南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南宁市“教坛明星”、广西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比赛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主编或参与编写了《体育与健康》、《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等近20本广西中学体育教材和教师用书。
终身体育的倡导者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邱老师的座右铭,也是她对学生们重复最多的话语。她认为,体育教学不是单纯传授几项运动技能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教给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并用以指导教学。一方面,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另一方面,她通过布置各种体育课外作业,进行行为引导。
邱老师的学生都知道,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是自己的必修课。邱老师规定,其班上的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绕着学校操场跑5圈(约1000米)。刚开始,孩子们对这项作业颇不以为然,认为既不是硬性规定又不计入考试分数,没有完成的必要。这些孩子放学后,都会在通往校门的必经之路上遇到邱老师,她面带笑容,用手掌比了个“五”的手势,一次又一次地向孩子们挥舞。没有训斥、没有责备,邱老师日复一日地在老地方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孩子们乖乖地回到了跑道上。很快,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去完成这项作业,他们明显地感到了锻炼使身体所产生的变化,有的甚至开始热衷于跑步运动。
上学期间要坚持身体锻炼,寒暑假就更不能闲着了,邱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丰富的寒暑假作业。在寒暑假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30秒高抬腿、3分钟跳绳、爬楼梯、仰卧起坐、俯卧撑、各种球类运动等)进行锻炼,每天的运动方式可以不一样,只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即可。学生必须对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运动方式、锻炼持续时间、锻炼感受(10字以内即可)等,每周请家长签字以确认作业的完成情况。寒暑假初期,“累!”“好烦!”“腿好酸!”等感言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记录本上。但有意思的是,寒暑假快结束时,此类感言已经被“爽!”“舒服!”“酷毙了!”等所取代,学生们在锻炼中收获菲浅可见一斑。据邱老师介绍,有的孩子为了完成体育寒暑假作业,还拉着父母一起进行羽毛球、篮球、游泳等运动,这种亲子运动形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同时还融洽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同和赞赏。
“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它能使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磨练其意志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倡导‘终身体育’,让学生养成长期锻炼的好习惯,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邱老师如此说。
民族体育的先行者
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之余,邱老师还热心于促进民族体育工作,她说:“民族体育是世界体育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将其发扬光大。”邱老师自己非常擅长毽球运动,从1987年开始,她尝试着将该项目引入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活动当中。这种与游戏相类似的体育运动深深吸引了众多的学生,仅短短几年时间,毽球运动风靡了整个学校,连学校教职工也积极投身该项运动,课间飞舞的毽球成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引入毽球项目的初步成功,让邱老师尝到了甜头。2001年,她抓住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契机,提出了更为大胆的教学改革构想,即开发民族体育校本课程。邱老师的教学改革设想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由邱老师牵头,学校组建了专门的课题组。他们走访了广西民族大学的专家,多次赴少数民族地区考察,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对民族体育项目的运动器材制作、运动量计算、技术动作规范、评价标准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了该校本课程。至今,学校已经成功开发了毽球、珍珠球、竹铃球、天地球、抛绣球、板鞋、大象拔河、跳竹竿、跳大绳、滚铁环、手球、花毽、民族健身操等教学项目,使民族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教学效果显著。邱老师的《天地球》、《毽球》、《珍珠球》、《竹铃球》、《民族健身操》等民族体育教学课在全国体育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其所撰写的《民族中学推广民族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获全国学校体育论文二等奖;作为广西地方教材《民族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主编,为传承民族体育做了大量的工作;邱老师还被自治区民委、自治区体育局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推动了广西民族体育的发展,以该研究成果为基础,南宁市体育中考于2006年首次把抛绣球、踢毽球(子)等民族体育项目列为考试项目,这在全国尚属首创,《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国早报》等媒体对此做了报道。鉴于邱老师对民族体育的丰富教学经验,广西教育厅、南宁市教育局等多次委托她担任民族体育项目的培训教师,为南宁市中小学乃至全区民族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自治区民委和自治区体育局还将民族体育“毽球训练基地”设在了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邱老师衷心地希望,民族体育可以实现更普及、更广泛、更深入的发展,使民族体育运动的文化和精神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