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秘书的设置及其基本要求与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hnfi77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临床科研秘书的设置必要性、基本要求和作用。

方法

结合临床科研项目管理、医学生实验技术指导、多课题间互相协调等临床科研秘书的具体工作职能进行分析,并探讨做好临床科研秘书的注意事项。

结果

阐明临床科研秘书在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必要性、基本要求、优势和职能作用。

结论

医院科研平台的临床科研秘书作为临床课题开展的指导者和监督者,是连接医学生和临床导师的桥梁,是实现科研手段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枢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案例研究,揭示生命科学研究所从其创建发展至一流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对其负责人不同能力的要求。方法对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杰克逊实验室等机构的近百年发展史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其发展阶段特点及各阶段选择所长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结果一所生命科学研究所发展至世界一流水平一般需要经过创建期、适应期、崛起期、机遇期4个阶段的考验,各阶段分别需要经营型、伯乐型、超一流型、战略型的所长。结论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正
目的了解杨浦区社区医疗结构的科研诚信意识现状。方法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杨浦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00位医务人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医务人员科研诚信分布状况与年龄因素无明显关系;与学历、职称、参加培训宣教、医疗机构宣传力度因素有关;85%的人不知道自己单位有科研管理制度;74%的人认为要加强监管措施。结论社区医疗机构的科研诚信内容存在缺失,社区医务人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提高生物医学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织方式,是推动医疗行业技术革新和升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医学领域产学研合作创新深度不足。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目前国内外生物医学领域产学研研究开展现状,提出我国公立医院可结合自身学科人才优势,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寻求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注重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真正形成能够发挥整合效用的"医、产、学、研、用"的生物医学产业化技术创新联盟体系
通过比较分析专科医院2008—2012年间3次院级课题开展情况,发现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科研时间缺乏、经费不足,申报不积极和监管力度弱。因此,医院于2014年开始推行科研脱产分层管理、充分动员、建立奖惩等科研管理创新举措,院级科研课题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后续纵向课题立项率显著提高,激发了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了医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汇交共享对于推动科技体制深化改革、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京某医学科研院科技资源汇交共享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医学科研院的科技资源汇交共享已初见成效,但科技资源汇交共享工作完成情况并不理想,科技资源浪费与供给不足的现象并存。针对科技资源汇交共享在理念、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科技创新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医院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团队中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体现出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本文在分析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应充分认识医学科技创新的复杂系统特征和科研团队的演化规律,构建医院科技创新系统,探索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打造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方法,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和引导科研团队自组织演化,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凝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初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引起了普遍关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精准医学给出的定义是,将个体疾病的遗传学信息用于指导其诊断或治疗的医学。在奥巴马宣布的精准医学具体内容中,短期目标就包括了加强精准医疗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肿瘤治疗也因此成为精准医学的重中之重,被赋予了很大的希望。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的科研管理人员,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准医学研究工作,加强自身对精准医学理念和模式的学习
大科学时代下,科研团队呈现出分布式、虚拟性等特点,科研团队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非正式沟通以实现知识共享的行为广泛而频繁,引起科研管理对非正式沟通管理的重视。本文以实践社团为视角,从关注科研团队中的非正式社交网络、提供非正式沟通条件、培养沟通协调员,科学衡量非正式沟通价值等4个方面提出了在科研管理中开展有效非正式沟通管理的思考。
学术道德规范水平与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息息相关,高校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情况又对学科及高校发展尤为重要。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导师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就师生的学术道德规范认知、现况、失范原因、教育情况等进行双向测评调查及研究,并分析双向测评法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药产业之间的固有屏障,建立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与合作。然而转化医学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探索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转化应用微乎其微。本文从合作资源、合作主体以及合作文化3个方面分析了转化医学合作的困境,提出应积极促进临床医学研究,推动分类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机制,积极营造转化医学合作氛围,努力打破转化医学的合作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