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V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68-01
一、灌区基本情况
新野县鸭灌区位于唐、白河流域之间,属南阳市鸭河口灌区白桐总干渠的三、四分干渠所辖,效益汉城、汉华、城郊、五星、王庄、溧河铺、前高庙、施庵、沙堰、樊集等10个乡镇(街道办),135个行政村。设计效益面积57.7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26.13万亩,是我县粮棉、蔬菜及其它作物的集中产区。
2009年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新野县鸭河口灌区管理局为县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鸭灌区的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供水用水服务及防汛除涝,保障灌区正常运行管理等工作。核定财政全供编制75名,机关内设6个股室和10乡镇(街道办)管理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84人,离退休人员94人,经费主要靠县财政拨款。
鸭灌区骨干工程保存完好,运转正常。目前有分干渠2条,支(分支)渠52条,斗农渠1874条,干排2条,支排48条,斗农排1543条,渠排总长3337千米,各类建筑物18620座。灌区自1970年开灌以来,累计引水41.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2600万亩次,灌溉因素增加农业产值11.3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灌区已成为县域水利优势最大,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在保障全县农业增产丰收、改善辖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灌区建设与管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灌区建成运行四十多年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急需进行改革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
1、灌区内工程设施及渠系配套不完善,支渠老化损坏严重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渠系水利用率低,影响了灌溉效益正常发挥。
2、灌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缺乏。依据国家水利部、财政部下发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结合我县鸭河口灌区实际测算,年维修养护费为397万元。经县财政局新财预字[2009]第90号文件批复,年渠系维修费核定为77万元,列入2009年财政预算,但是多年来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导致部分渠系老化,输水效率较低。
3、水库和灌区用水调度时效性差。出现旱情后,县局申请市局用水,市局再协调鸭河口水库工程管理局放水,水库工程局再申请电业局发电上网,时间经常在7天以上,放水周期长使供水不能更好地服务抗旱需要,同时也给用水管理造成不便。
4、水费征收困难,收取率低。水费由县局委托各乡镇政府向受益村群众征收,层层截留挪用,有的乡镇没有直接向群众收取,由乡镇财政垫支。县局在向乡镇收缴中工作量大、困难多、成本高,水费收交额度有下滑趋势。
(二)建设管理方面
1、田间工程建设混乱,多龙治水现象突出。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灌区范围内的田间工程有水利局的小农水项目、农综办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改委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国土局的土地整理项目、农业局的粮油倍增项目等,自1998年以来累计投资约11699.9万元。这些单位?在项目设计建设时往往不征求灌区管理部门的意见,缺乏整体规划,工程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是重复建设。
2、灌区支渠工程节水改造率低,大部分支渠因设计流量小于1M3/s,而不能列入节水改造计划。
(三)落实灌区管理办法方面
1、基层水管组织薄弱。干支渠道管护人员普遍较少,四分干杨庄管理段13.15公里,5个节制闸、1个退水闸10个支渠进水闸,只有3个管理人员,放水期间人员严重不足。原有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村级水利基层管护组织因缺乏管护资金而名存实亡,导致田间工程无人管护,斗渠农渠毁坏时有发生,群众用水各自为战,造成供水服务和管理难度加大。
2、城镇、交通、工业发展建设占用灌排工程。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重点工程的建设,部分渠段遭到毁坏。例如三分干九支渠因县城道路建设和城区框架拉大被毁掉。
(四)基础工作方面
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灌区灌溉面积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2、灌区年用水量变化较大,由于灌区气候变化无常,引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对水费征收带来一定的困難。
3、骨干工程保存完好率较高,三分干91%,四分干100%,支渠不足40%,斗渠更低,用水效率多年来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0.41左右。
三、主要原因分析
1、灌区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多处工程因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效益衰减。
2、灌区管理单位没有独立的执法权。在遇到人为破坏水利设施时往往力不从心,只能口头予以制止,不能进行相应的处罚,不能及时有效地打击和保障灌区各项工程的完整。
3、2009年水管体制改革不彻底,人员编制少,维修养护经费不落实。按照上级精神应该配备91人,而县政府仅核定我单位75个编制,导致基层管理人员少,,维修养护经费多年来分文未给,严重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4、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各部门沟通少,工程设计验收灌区管理部门不参加意见,缺乏统一规划,不注重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
5、由于乡村缺乏工程维修管护经费,造成工程管理维护人员缺位,群管组织瘫痪,工程损坏没人维护,使部分工程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6、骨干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体制不合理,管理费太低,不能调动县局管理的积极性。
7、灌区运行管理仍比较粗放。水放在渠道排水沟里,由群众用水泵提水浇地。在抗旱过程中群众只注重个人利益,农户随意在支渠上直接乱扒乱堵,设垱子,下游群众使不上水,而放水过后,造成部分支渠和田间工程损坏。 8、由于灌区管理单位的特殊性质,为灌区群众服务,向乡镇收取水费,在管理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受政府干预较多。县乡两级政府在交通、项目和城镇化建设中侵占灌排工程,导致灌区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萎缩。
四、措施和建议
1、对现有工程进行改造提升,配套完善,维修养护。加快灌区渠系工程配套完善及节水改造步伐,充分挖掘灌区潜力。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对灌区续建配套暨节水改造项目的投资,把骨干工程建设好。二是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投劳,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和管理。
2、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落实好人员编制和灌区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建议市局开展水管体制改革“回头看”活动,督促县政府有效落实鸭灌局人员编制91人和年137万的年维修养护经费,确保灌区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3、强化灌区管理单位在田间工程规划设计上的权威地位。不管任何部门的灌区田间工程项目,必须由县鸭灌局出具审批意见,参与工程质量验收。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充分分析论证水资源现状、骨干工程的供水能力,使项目区的选位符合灌区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质量标准,做到先上游后下游,确保渠系整体效益的发挥。
4、加强田间工程的管理。灌区管理部门要协调指导乡镇成立村级群管组织,明确村级管理组织的职责、组建程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乡镇水费中适当提取,作为管护人员的报酬,提高群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管护责任,使工程得到及时的维护,确保田间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5、进一步做好灌區渠道和建筑物的划界确权工作,确保属于灌区的土地不流失,为灌区各项建设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6、改革申请用水体制,缩短申请时间,加强灌区和水库的协调,做到尽早供水,及时停水。
7、优化上级投资体制。一是加大对斗渠、农渠的投资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沟渠和卡脖子段进行疏浚,恢复灌溉面积。二是在上级抗旱经费拨付中明确灌区的份额,便于更好地开展供水服务工作。
8、加强水法、水利工程管理和灌区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宣传,提高群众水的资源意识和商品意识,增强各级领导和群众遵法守法意识和惜水爱水的自觉性。建立与水利、公安执法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9、积极作为,提高灌区管理单位的地位。把“供好水、浇好地、服好务、收好费”作为始终不渝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提高灌溉管理服务质量,保证灌溉供水一定做到不误农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用水需求,赢得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尊重。不等不靠,积极工作,多向县政府汇报工作,赢得领导的理解支持;多和乡镇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使灌区管理单位有地位、有作为,使县乡政府在地方发展规划建设上,采纳灌区管理部门的意见,必须占用的要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效益面积不衰减,灌区权益不受损。
一、灌区基本情况
新野县鸭灌区位于唐、白河流域之间,属南阳市鸭河口灌区白桐总干渠的三、四分干渠所辖,效益汉城、汉华、城郊、五星、王庄、溧河铺、前高庙、施庵、沙堰、樊集等10个乡镇(街道办),135个行政村。设计效益面积57.7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26.13万亩,是我县粮棉、蔬菜及其它作物的集中产区。
2009年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新野县鸭河口灌区管理局为县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鸭灌区的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供水用水服务及防汛除涝,保障灌区正常运行管理等工作。核定财政全供编制75名,机关内设6个股室和10乡镇(街道办)管理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84人,离退休人员94人,经费主要靠县财政拨款。
鸭灌区骨干工程保存完好,运转正常。目前有分干渠2条,支(分支)渠52条,斗农渠1874条,干排2条,支排48条,斗农排1543条,渠排总长3337千米,各类建筑物18620座。灌区自1970年开灌以来,累计引水41.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2600万亩次,灌溉因素增加农业产值11.3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灌区已成为县域水利优势最大,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在保障全县农业增产丰收、改善辖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灌区建设与管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灌区建成运行四十多年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急需进行改革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
1、灌区内工程设施及渠系配套不完善,支渠老化损坏严重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渠系水利用率低,影响了灌溉效益正常发挥。
2、灌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缺乏。依据国家水利部、财政部下发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结合我县鸭河口灌区实际测算,年维修养护费为397万元。经县财政局新财预字[2009]第90号文件批复,年渠系维修费核定为77万元,列入2009年财政预算,但是多年来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导致部分渠系老化,输水效率较低。
3、水库和灌区用水调度时效性差。出现旱情后,县局申请市局用水,市局再协调鸭河口水库工程管理局放水,水库工程局再申请电业局发电上网,时间经常在7天以上,放水周期长使供水不能更好地服务抗旱需要,同时也给用水管理造成不便。
4、水费征收困难,收取率低。水费由县局委托各乡镇政府向受益村群众征收,层层截留挪用,有的乡镇没有直接向群众收取,由乡镇财政垫支。县局在向乡镇收缴中工作量大、困难多、成本高,水费收交额度有下滑趋势。
(二)建设管理方面
1、田间工程建设混乱,多龙治水现象突出。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灌区范围内的田间工程有水利局的小农水项目、农综办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改委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国土局的土地整理项目、农业局的粮油倍增项目等,自1998年以来累计投资约11699.9万元。这些单位?在项目设计建设时往往不征求灌区管理部门的意见,缺乏整体规划,工程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是重复建设。
2、灌区支渠工程节水改造率低,大部分支渠因设计流量小于1M3/s,而不能列入节水改造计划。
(三)落实灌区管理办法方面
1、基层水管组织薄弱。干支渠道管护人员普遍较少,四分干杨庄管理段13.15公里,5个节制闸、1个退水闸10个支渠进水闸,只有3个管理人员,放水期间人员严重不足。原有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村级水利基层管护组织因缺乏管护资金而名存实亡,导致田间工程无人管护,斗渠农渠毁坏时有发生,群众用水各自为战,造成供水服务和管理难度加大。
2、城镇、交通、工业发展建设占用灌排工程。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重点工程的建设,部分渠段遭到毁坏。例如三分干九支渠因县城道路建设和城区框架拉大被毁掉。
(四)基础工作方面
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灌区灌溉面积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2、灌区年用水量变化较大,由于灌区气候变化无常,引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对水费征收带来一定的困難。
3、骨干工程保存完好率较高,三分干91%,四分干100%,支渠不足40%,斗渠更低,用水效率多年来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0.41左右。
三、主要原因分析
1、灌区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多处工程因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效益衰减。
2、灌区管理单位没有独立的执法权。在遇到人为破坏水利设施时往往力不从心,只能口头予以制止,不能进行相应的处罚,不能及时有效地打击和保障灌区各项工程的完整。
3、2009年水管体制改革不彻底,人员编制少,维修养护经费不落实。按照上级精神应该配备91人,而县政府仅核定我单位75个编制,导致基层管理人员少,,维修养护经费多年来分文未给,严重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4、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各部门沟通少,工程设计验收灌区管理部门不参加意见,缺乏统一规划,不注重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
5、由于乡村缺乏工程维修管护经费,造成工程管理维护人员缺位,群管组织瘫痪,工程损坏没人维护,使部分工程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6、骨干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体制不合理,管理费太低,不能调动县局管理的积极性。
7、灌区运行管理仍比较粗放。水放在渠道排水沟里,由群众用水泵提水浇地。在抗旱过程中群众只注重个人利益,农户随意在支渠上直接乱扒乱堵,设垱子,下游群众使不上水,而放水过后,造成部分支渠和田间工程损坏。 8、由于灌区管理单位的特殊性质,为灌区群众服务,向乡镇收取水费,在管理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受政府干预较多。县乡两级政府在交通、项目和城镇化建设中侵占灌排工程,导致灌区实际有效灌溉面积萎缩。
四、措施和建议
1、对现有工程进行改造提升,配套完善,维修养护。加快灌区渠系工程配套完善及节水改造步伐,充分挖掘灌区潜力。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对灌区续建配套暨节水改造项目的投资,把骨干工程建设好。二是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投劳,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和管理。
2、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落实好人员编制和灌区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建议市局开展水管体制改革“回头看”活动,督促县政府有效落实鸭灌局人员编制91人和年137万的年维修养护经费,确保灌区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3、强化灌区管理单位在田间工程规划设计上的权威地位。不管任何部门的灌区田间工程项目,必须由县鸭灌局出具审批意见,参与工程质量验收。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充分分析论证水资源现状、骨干工程的供水能力,使项目区的选位符合灌区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质量标准,做到先上游后下游,确保渠系整体效益的发挥。
4、加强田间工程的管理。灌区管理部门要协调指导乡镇成立村级群管组织,明确村级管理组织的职责、组建程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乡镇水费中适当提取,作为管护人员的报酬,提高群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管护责任,使工程得到及时的维护,确保田间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5、进一步做好灌區渠道和建筑物的划界确权工作,确保属于灌区的土地不流失,为灌区各项建设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6、改革申请用水体制,缩短申请时间,加强灌区和水库的协调,做到尽早供水,及时停水。
7、优化上级投资体制。一是加大对斗渠、农渠的投资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沟渠和卡脖子段进行疏浚,恢复灌溉面积。二是在上级抗旱经费拨付中明确灌区的份额,便于更好地开展供水服务工作。
8、加强水法、水利工程管理和灌区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宣传,提高群众水的资源意识和商品意识,增强各级领导和群众遵法守法意识和惜水爱水的自觉性。建立与水利、公安执法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9、积极作为,提高灌区管理单位的地位。把“供好水、浇好地、服好务、收好费”作为始终不渝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提高灌溉管理服务质量,保证灌溉供水一定做到不误农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用水需求,赢得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尊重。不等不靠,积极工作,多向县政府汇报工作,赢得领导的理解支持;多和乡镇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使灌区管理单位有地位、有作为,使县乡政府在地方发展规划建设上,采纳灌区管理部门的意见,必须占用的要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效益面积不衰减,灌区权益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