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教育之惑:养育男孩VS养育女孩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些父母会下意识地回避育儿过程中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的区别问题,或者跟随所谓的“穷养儿、富养女”这样偏颇的“社会共知”来指导自己的育儿行为,其实是有些不负责任的。无论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明白“性”之“别”因而育儿应该也有所区别,会让孩子的成长更顺利,而作为养育者的我们也会更轻松,当然,我们也不能滑向对男孩女孩“区别对待”的教育误区。
  Tips: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先天就有性别差异,发展各项技能的顺序也因性别而异
  每个人的大脑都不一样,但从共性来讲,大脑的“性别属性”是先天就具有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女孩的大脑中“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区域会比较早地被开发。就算是小婴儿,女婴花在观察养育者的面部表情和情绪变化的时间就比男婴要多很多,女孩先天会比较善于读懂人们面部表情的各种差异以及与之对应的各种情绪,直觉很强,能体会别人的感情,也能明白自己的感觉,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而偏重“运动、空间与分类”的男孩大脑会让男孩一直到四五岁才明白,原来他自己身体里的每一种感觉都有名字,而语言看起来是很好用的工具。男孩在语言和社交能力方面的发展比较晚,他们要首先发展空间和触觉的能力,因此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要比女孩滞后,却好动、好探索,有用不完的精力,会倾向通过“测试”(各种层出不穷的“试错行为”)探知父母的底线而不是靠读懂和体会别人的感受来获得。
  养育男孩
  男孩的8个关键能力
  ·社交力
  ·共情力
  ·运动能力
  ·自控力
  ·竞争意识
  ·想象力
  ·耐挫力
  ·对男孩,父母要有“我的孩子很独特”的自信
  男孩与同龄女孩比起来,总是缺少一些“成熟”,当女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如鱼得水的时候,男孩子却往往让人“难以理解”,大家很容易把“古怪”、“内向”、“孤僻”、“好斗”等标签用在男孩身上。实际上,大多数男孩这时正在专注于通过探索学习东西、通过运动发展技巧,敌对行为也好,破坏行为也好,这些都是男孩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对于男孩的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惹的麻烦里有可能隐藏着他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总是把东西拆得七零八落的小男孩,将来没准是一名杰出的结构工程师,总是向你描述不切实际幻想的,将来有可能是一名极具创造思维的发明家,重要的是,父母先要有“我的孩子很独特”的自信和“麻烦只是暂时的”的乐观。
  ·父母要学会用“行动”与男孩沟通
  很多男孩的父母,特别是妈妈,会困惑于与孩子的“无法交流”。
  “在幼儿园怎么样?”“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吗?”面对妈妈这样的问题,女孩子可能会滔滔不绝,描述得详细又生动。但是男孩不会。
  与其追问,不如用“行动”与男孩子沟通,在他游戏的时候,在他旁边坐下来,帮忙递递积木,或者温和地给予一些指导,不要说太多,不要替他决策,他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使用自己的方式向你敞开心扉。
  ·要为男孩指明“界限”
  “界限意识”对男孩来说尤为重要,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什么东西不可以触碰,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先帮孩子明确“界限”在哪里,然后有意识地在家里做一些“界限练习”,帮助男孩树立好“界限意识”之后,就算在家庭以外的环境里,男孩也会适当自我控制并适当调整对环境的期望,这对男孩将来的社交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好处的。
  ·“暂停”和“后果”,帮助男孩学会“共情”
  光是语言的描述,很难让男孩学会体会你的感受,就算明白“界限”所在,好动的男孩也难免越界,这种行为发生之后,要马上“暂停”,然后让男孩看到“后果”所在,事后再简单描述你的感受。让男孩只是通过“语言”去感受很难,只有这样“界限-暂停-后果-感受”的方式才能让男孩一点点学会规则、学会“共情”。
  ·要为男孩找到合适的活动
  对于男孩子消耗不尽的体力和精力,如果可以找到几项适合并且也为他所热衷的运动,对父母来说是可以令自己稍事解脱的好办法。先多做尝试,什么都可以试试,直到他找到兴趣所在,也可以让专业教练评估一下更适合发展什么运动。平时的话,只要他做的不是危险的或者会给别人造成伤害或困扰的活动,那就让他去做吧。
  养育女孩
  女孩的8个关键能力
  ·合作力
  ·主见
  ·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力
  ·应变力
  ·创造力
  ·自信心
  ·审美能力
  ·要鼓励女孩勇于尝试,并勇于坚持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女孩与男孩的表现会略有差异。大多数的男孩会对自己说:“再试一次,这个问题迟早会被我解决的!”而大多数的女孩会屈服于失败,对自己说:“我不会做这个!”女孩往往缺少“迎难而上”的勇气,而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应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样才能得到强化,最后固化成为性格的一部分。不妨告诉女孩,“妈妈也很害怕,但妈妈还是很想试一试”,为女孩做出榜样,然后要多给女孩“再试一次”的鼓励,要多给女孩“坚持下去”的信心。
  ·让女孩学会与别人合作
  与男孩比起来,女孩子天生细腻、敏锐的感受能力会让她们特别容易感受到团队合作之中“任务”之外的诸多问题,别人无意识的情绪或者言语可能都会让女孩丧失与之合作的热情,但合作力却是能让未来的成长之路走得更顺畅的一大保证。父母要让女孩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别人多一些了解,从而能多一些“悦纳”。平时的话,可以鼓励女孩多参加一些“团队性”的活动,哪怕只是一起分工合作做家务、一起跳跳长绳等。
  ·让女孩在爱中感受自由
  给女孩更多的爱,同时也不能过于束缚、娇惯女孩。对于女孩的父母来说,可能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过多地用世俗的标准去限制女孩,要让女孩爱上自己的性别,也让女孩有权利对自己的形象进行选择,不要对女孩进行强行的塑造,积极地鼓励她去做她想做的任何事情,这样女孩才能在感受来自父母之爱的同时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
  ·“逆向思维训练”激发女孩的创造力
  因为大脑先天构造的原因,和男孩比起来,大多数女孩在感性思维能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方面要普遍优于男孩,但在理性思维能力、应变力和创造力方面则会稍有逊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用“逆向思维训练”来帮助女孩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避免形成思维定势,要有意识地引导女孩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让女孩明白造成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而同样的原因也有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鼓励女孩去探索、去发现。
  ·女孩的“主见”来自于“被尊重”
  很多父母都会倾向于希望自己的女儿得到“乖巧听话”的评价,相比于别人的评价,女孩能够坦然应对自己面临的选择并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这样“有主见”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要让女孩“有主见”,一是避免让女孩总是面临“必须选择”的境地,女孩的思路原本就比男孩要缜密细腻,而且更能体会身边的大人的意愿,为了让大人满意,她们常常会违心地做出不伤害任何一方的选择,而不是坚持内心的判断;二是要给女孩更多的自主机会,穿什么、吃什么、怎么玩,不妨多让女孩自己做主或参与意见,只有被尊重,女孩的“主见”才能得以保护和发展。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著名的发展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处在从直接环境(家庭)到间接环境(国家、文化)等几个不同环境系统中。  以儿童为同心圆的中心,外面分别镶嵌着四个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微观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幼儿园,由孩子直接接触的环境或人组成;中间系统指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孩子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父母对教师的配合度也有很重要的
期刊
“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的成长中拥有主动权。孩子首先要做自己!”  “对一个儿童来说,一个安全、稳定、丰富的环境,慈爱的成人,很多玩和探索的机会,就已经足够了!”  “现在所谓爱的教育,其实是那些力不能及的家长自我推卸的借口,孩子将来和现在都是社会化的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全职妈妈是对孩子最负
期刊
11月主题:“长长的,短短的”  《鳄鱼爱上长颈鹿》  故事讲述了小小矮矮的鳄鱼先生喜欢上了高挑美丽长颈鹿小姐。于是,鳄鱼先生千方百计,试图让长颈鹿小姐看到自己,却屡屡受挫,屡败屡战……故事情节设计得很有趣,读来令人捧腹大笑。  《我家漂亮的尺子》  这本书从多角度解释了长度单位和测量,而不仅仅是我们接触到的尺子。书中用身体各个部位测量家具和测量长度,很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99厘米高的彼得》
期刊
新闻背景:2014年8月,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互给对方的一封信,直击妈妈们内心最深处,也把这个话题又炒热了——  职场妈妈给全职妈妈的信:  我知道你做着的无薪工作,常常是无人感激,这份工作从你早上醒来那一刻开始,到睡觉那一刻甚至都还没结束。  我知道你很少有机会喝一杯咖啡或热茶。  我知道你的注意力总是被分成很多份,还时时刻刻都需要转移,而且你永远都不会指望可以一口气完成一整件事。  我知道当你自
期刊
新闻背景:中国教育部于2012年10月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2014年,全国各省市教育局纷纷安排试点、贯彻落实指南精神。  这背后潜隐着两种教育观念的碰撞和较量——“向外延展”  一直以来,我们都比较崇尚“学霸”,崇尚竞争,所以,为了让孩子在同龄人中有更高的起点,学龄前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提前学数学、学拼音、念英语,已成普遍现象。
期刊
从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以及社会氛围来说,母亲一直以来都是育儿的主体。母亲对孩子的关护和爱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父亲的作用也无可替代。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红火,更是召唤着全社会的目光一起关注“爸爸育儿”这件事情。  其实,我们不妨从爸爸的角度来看一下“爸爸育儿”这件事情:  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再从丈夫升级为父亲,他的压力也跟着逐步升级!最首要的是为了给家庭更好的物质条件,他要努力工
期刊
积极教养系列⑨:学习力  【故事】  小鸿5岁左右开始学弹钢琴。开始练时,他的手指总是平平地摁下去,忘了立起来,老师在课上要一直提醒他,回家后练习时妈妈也连续纠正了他几次,他就有点烦躁,抱怨说:“我知道的呀,但弹的时候总会忘记!”  妈妈觉得如果再这样单纯教和指正的话,会打击小鸿学琴的积极性。于是,妈妈查找了一些钢琴教学的资料,终于找到了教孩子弹琴手势的图片,上面画着可爱的小黑猫,妈妈就指着图片对
期刊
幼儿园的操场上有了新的运动器械——攀爬架,上下是倾斜的竹梯,最高处则需要跨过铁架。带孩子去尝试的时候,孩子们一看到这么高的攀爬架,纷纷说“哇,好高啊!”“叶老师,会不会有点太难了呀?”“老师,我怕!”……  我先选了班里胆最大、运动能力最强的小宇。小宇第一个冲到梯子前,两手抓住竹梯的两边,一步一步、毫不迟疑地往上爬,到了最高点,两手抓住铁架,身体自然地旋转180度,踩稳之后就蹬蹬蹬爬下梯子。小宇的
期刊
孩子们一身制服,背着双肩包,斜挎水壶,拎着手提袋,边走边跳地去上幼儿园。他们身后,一群妈妈空着双手,互相打着招呼,有说有笑地跟随其后。这是我来到日本后,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常见的场景。大家也许会疑惑,孩子们为什么带这么多东西上幼儿园?包包里都装了些什么呢?妈妈看到孩子拿着这么多东西,为什么不帮忙拿一下呢?妈妈难道不心疼吗?  孩子们的书包一般是幼儿园统一购买的,此外,背的书包里还装着几个小包,手上还拎
期刊
会跳舞的木头人  教室里摆放的一个木质人偶引发了辰辰的兴趣。辰辰看到木头人手脚可以向上向下,还能向前向后,就像在跳舞一样,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大家,并自豪地在大家面前摆弄木头人。木头人一下子在班级里火了起来。孩子们都过来摆弄木头人,看木头人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觉得非常开心。“木头人为什么会动?”、“木头人是怎么动的呢?”面对孩子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没有选择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