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的“多一点”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才写出来的,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折射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小学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词语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词语教学;形象;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词语是阅读教学最活跃的元素。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比较、揣摩、品味词语的内在意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良好的语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能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但往往趋于平面、机械、老套,效果不明显。根据汉语言文字表意性、词语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一点形象性、多一点体验性、多一点丰富性,加强词语和句子、段落的联系,使词语教学落到实处。下面就以小学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词语教学为例来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多一点形象
  【教学“参差不齐”。见四年级上册22课《地图上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读第一段,找到有“参差不齐”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意思。(生读找)
  师:“参差不齐”什么意思?
  生:是不整齐的意思。
  师:你见过锯齿吗?(出示锯条)它有什么特点?
  生:锯齿有的凸出来,有的凹下去。
  师:可以说锯齿是不整齐的,有的高,有的低,也就是参差不齐。那么你还见过什么是高低不一、参差不齐的?
  生:牙齿是参差不齐的。(互相观察一下)
  生:同学们的个子是参差不齐的。(大家都站起来观察一下)
  生:同学们的成绩是参差不齐的。(出示一份成绩单观察一下)
  生:树木是参差不齐的。(观察一下校园的树木)
  师:“参差不齐”不光可以指高低不一,还可以指水平不一。(出示作文本)
  生: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出示数学本)
  生: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
  ……
  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如果我们生硬地照搬字典上的义项,学生有时不但不能准确理解,反而易被搞得糊里糊涂。一个词只有将它与代表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时,这个词才有意义。因此,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创设出与内容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将对词语的理解具体化。运用此方法,学生兴趣高,对词的理解也到位,记忆效果也好。
  二、多一点体验
  【教学“异口同声”。见四年级上册第10课《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师:谁知道“异口同声”是什么意思?
  生:大家都说同样的话。
  师:那你知道“异”是什么意思?(生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是大家,有的说是一样)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几个问题。今天我们班有迟到的吗?
  生:(异口同声地)没有。
  师:“粉笔既有白色的,也有彩色的。”这句话对吗?
  生:(异口同声地)对。
  师:你们刚才的回答就叫——(生齐答)“异口同声”。你的嘴里发出的是“没有”,他的嘴里发出的也是“没有”。那么你们发出的“没有”是从一张嘴里发出来的,还是从不同的嘴里发出来的?
  生:是从不同的嘴里发出来的相同的声音。
  师:那么这个“异”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不同”的意思。
  师:你们说得很对。“异口同声”能写成“一口同声”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张嘴不可能发出相同的声音,只有不同嘴里才能发出相同的声音。
  ……
  學生在填写的成语时,老是将“异”写成“一”,究其原因,是没有将“异”理解到位。如果让学生查字典,也能找到“异”的“不同”意思,但这样学生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还是有人要写错。这次教学我吸取教训,先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通过巧妙引导,学生一下体验到“异口”是“不同的嘴里”的意思,“异”是“不同”的意思,整个词义是不同的嘴里发出的相同的声音。经过这一体验,学生亲自感受了词语带来的意义,变外部为内化生成。结果也证明学生再写错的几乎没有。这也告诉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用语文老师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和开掘,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体验,同时获得语言发展。
  三、结语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才写出来的,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折射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多方面、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感悟,既实实在在,又生动有效,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同仁应当想方设法地优化教学方法,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语文天赋,从而不断提升学业水平。  【关键词】多元情境;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创设适合小学生实际并且同时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小学教师共同探讨的焦点。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
【摘要】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基础且必修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来面对毕业之后的社会发展需求。在中职院校要重视语文教学,根据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运用多种教学新策略进行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不管是在教育改革,
【摘要】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人汇报展示的时间、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独立学习,有效地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以学为主;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汇报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根据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学情,统筹安排,凸显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回归渐进式的简约化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简约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是一个与现代汉语在词义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的语文体系
【摘要】一年级识字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将其看作一道美食,则要引导学生进行“细嚼慢咽”式识字,“细嚼”体现在初识生字上导入生字的方式和方法上,“慢咽”体现在巩固生字和复习结构上,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为使得孩子们更好地识记住生字而努力。  【关键词】识字;细嚼;慢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年级置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中的一个特殊点,作为衔接幼小的桥梁,看似简简单单,实
【摘要】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苏式课堂”应该是“尚智”“精简”和“致远”的。有必要聚焦 “苏式课堂”,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精简”语文课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苏式课堂;“精简”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苏式课堂”,苏州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
【摘要】在小说阅读的教学中,阅读能力的获得,就不仅仅靠阅读训练,还要靠比较、类推等思维活动,通过反思获得体悟,从而获得真正的体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说;阅读比较;类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核心素养”的核心在于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
【摘要】小学的语文课属于主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作文是学生小学语文学习中较难攻克的一个方面,也是老师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策略,选取时下较为热门的互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文章分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存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境教学策略这两个方面展开
【摘要】抒情散文有文笔优美,富有抒情韵味的特点,要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抒情散文的独特魅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可以感受文章的内容;在研读中可以了解文章的形式,体会文章的意境;在品读中可以锤炼语言。这些方法都能提高学生阅读抒情散文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抒情散文;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抒情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然而,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