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保证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是教师的工作中心,是学校服务于学生的办学精髓,它贯穿于学校所有工作的全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语文是一门融合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性的学科,学习和考察的范围非常广泛。在课堂上无论是学习哪种能力,一定要讲求实效,落实到实处。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一、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一堂课来说,发挥着规划、指导的作用。有了教学目标,老师在教课过程中有主有次,有收有放;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是一目了然,有的放矢。比如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体会孔子超强的雄辩能力,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这样在讲授文章时,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相反如果缺少了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有可能偏离了本堂课的中心,忽略了文章的关键;对于学生,更是不清楚要掌握和提高哪些知识和能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谈不上有实质性的收获。
二、教学过程要实效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所以,上好一堂课不能仅仅依靠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善于抓住课堂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的课堂。
1.让学生去读,要给他们提出要求,设定问题。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从第二段开始就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对亲人深厚的思念之情,老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悟,自己尝试多次品读,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一次次進步。
2.让学生想的时候,就要给他思考的时间,提出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3.表达能力对于语文来说极其重要,不仅要教会学生善于表达、会表达,并且还要让他表达得条理清楚、完整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中,害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不了,害怕拖堂,所以赶着学生走。尤其是在互动中,学生一旦回答不出问题,教师就着急了,不再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自己就合盘而出了,这样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帮助。
4.让学生讨论的时候,就要积极讨论,热烈讨论,同时善于倾听,培养其综合分析、创新思变的能力,养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妥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就要抓住关键,讲明方法,并把课文的构思技巧、主旨表达、描写手法等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然后放手让学生或说或写,进行实战演练。
三、要巧妙设计课后作业
语文是一门考查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学科,而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只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成绩,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语文的工夫除了课堂,更要下在平时,语文课堂是举一,平日里要反三。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对课堂起着复习和巩固的作用,所以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会自主设计课后作业。
首先要积累,《劝学》里那么多句子就是告诉我们积累的意义,语文一定要有个固定的本子去积累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标点、病句、精美的句子等等。纸上谈兵不可以,无论在哪里看到这些东西,只要是自己不清楚的字音和字形等,或者是能够感染自己的文字,或者是对写作有帮助的素材等等,都要及时地总结下来,笔者认为这是让学生学好语文的主要方法。当然这些内容也得需要语文老师去督促、去检查,把作业一定要落实下来。
对于作文训练,以往花上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创作,然后教师批改,发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态度如何?在以后的写作中是否能有所借鉴?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作文这样一道大题,作业不应该这样,可以换一种方法,把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先让学生交换去改,让他们做一回老师,当然事先告诉他们评分标准。这样学生在批改比较优秀的作文时能够感到美的享受,赞叹、羡慕别人的长处,从而去学习;在批改较次的文章时,他们会切身体会到这些文章的种种毛病定会影响到最后的成绩,在以后自己的写作中会避免同样的错误。批改后的作文再发给原作者,让他们根据意见重新创作,之后交给老师,老师再次批改,达不到标准的文章仍然重新写作。这样一篇文章经过三次创作,学生基本上能够知道怎么去写好一篇文章了。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保证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是教师的工作中心,是学校服务于学生的办学精髓,它贯穿于学校所有工作的全过程!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勤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语文是一门融合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性的学科,学习和考察的范围非常广泛。在课堂上无论是学习哪种能力,一定要讲求实效,落实到实处。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一、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一堂课来说,发挥着规划、指导的作用。有了教学目标,老师在教课过程中有主有次,有收有放;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是一目了然,有的放矢。比如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体会孔子超强的雄辩能力,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这样在讲授文章时,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相反如果缺少了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有可能偏离了本堂课的中心,忽略了文章的关键;对于学生,更是不清楚要掌握和提高哪些知识和能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谈不上有实质性的收获。
二、教学过程要实效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所以,上好一堂课不能仅仅依靠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善于抓住课堂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的课堂。
1.让学生去读,要给他们提出要求,设定问题。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从第二段开始就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对亲人深厚的思念之情,老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悟,自己尝试多次品读,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一次次進步。
2.让学生想的时候,就要给他思考的时间,提出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3.表达能力对于语文来说极其重要,不仅要教会学生善于表达、会表达,并且还要让他表达得条理清楚、完整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公开课中,害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不了,害怕拖堂,所以赶着学生走。尤其是在互动中,学生一旦回答不出问题,教师就着急了,不再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自己就合盘而出了,这样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帮助。
4.让学生讨论的时候,就要积极讨论,热烈讨论,同时善于倾听,培养其综合分析、创新思变的能力,养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妥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就要抓住关键,讲明方法,并把课文的构思技巧、主旨表达、描写手法等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然后放手让学生或说或写,进行实战演练。
三、要巧妙设计课后作业
语文是一门考查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学科,而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只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成绩,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语文的工夫除了课堂,更要下在平时,语文课堂是举一,平日里要反三。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对课堂起着复习和巩固的作用,所以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会自主设计课后作业。
首先要积累,《劝学》里那么多句子就是告诉我们积累的意义,语文一定要有个固定的本子去积累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标点、病句、精美的句子等等。纸上谈兵不可以,无论在哪里看到这些东西,只要是自己不清楚的字音和字形等,或者是能够感染自己的文字,或者是对写作有帮助的素材等等,都要及时地总结下来,笔者认为这是让学生学好语文的主要方法。当然这些内容也得需要语文老师去督促、去检查,把作业一定要落实下来。
对于作文训练,以往花上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创作,然后教师批改,发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态度如何?在以后的写作中是否能有所借鉴?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作文这样一道大题,作业不应该这样,可以换一种方法,把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先让学生交换去改,让他们做一回老师,当然事先告诉他们评分标准。这样学生在批改比较优秀的作文时能够感到美的享受,赞叹、羡慕别人的长处,从而去学习;在批改较次的文章时,他们会切身体会到这些文章的种种毛病定会影响到最后的成绩,在以后自己的写作中会避免同样的错误。批改后的作文再发给原作者,让他们根据意见重新创作,之后交给老师,老师再次批改,达不到标准的文章仍然重新写作。这样一篇文章经过三次创作,学生基本上能够知道怎么去写好一篇文章了。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保证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是教师的工作中心,是学校服务于学生的办学精髓,它贯穿于学校所有工作的全过程!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勤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