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进行自身能力积累的基础性学科,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进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建设,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助力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技能提升。在本文的研究中,针对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化;缺失;解决措施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将生活中的现象整合成为更具“数学化”的实践。而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化”教学内容的缺失成为了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增强,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关教育教学部门的广泛关注[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教师授课内容主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影响学生树立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學过程中,学生的年纪较小,教师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内容的表达形式上与生活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产生对数学思维的好奇心。但是在教师不断将授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逐渐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对数学的理性分析能力降低,对于基本概念、计算步骤的掌握水平和使用能力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化”思想的发展[2]。
(二)教师授课方式在“生活化”和“数学化”之间未进行良性循环
在教师的小学过程中,将知识采用具有“数学化”理念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进程中获得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进行数学回答的过程中面对的均是教师已经设定完成的问题,学生缺少了直接接触生活实践的机会,缺失了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效转化成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教学具体措施
(一)教师应当整合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针对当前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教师应当将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当下的教学需求相结合,逐渐成为能够有效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阶段的重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预期,掌握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程度,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控制教学内容中“生活化”知识和“数学化”知识的比重,保证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知识技能培养[3]。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灌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且根据这种现象,引发更为重要的数学原理。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将这种形式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健全自身的“数学化”思想。
(二)正确认识数学“生活化”和“数学化”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进程中,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当教学内容中“生活化”知识占据较大比重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就会有所下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过程中“数学化”知识的渗透。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具有“数学化”意识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维[4]。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现象做出适当的界定,划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不同,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不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归类于数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其中重要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数学化”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结束语:
小学数学额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行性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数学学科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重要学科,能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环境中出现的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的现象,应当引起相关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在不断的整合完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完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浦前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缺失[J].南北桥,2019,(4):20.
[2]丁培科.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1):781.
[3]施惠芳.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数学化"探寻[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9,(2):11-14.
[4]马卫兵.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J].当代人,2018,(12):183.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化;缺失;解决措施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将生活中的现象整合成为更具“数学化”的实践。而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化”教学内容的缺失成为了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增强,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关教育教学部门的广泛关注[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教师授课内容主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影响学生树立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學过程中,学生的年纪较小,教师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内容的表达形式上与生活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产生对数学思维的好奇心。但是在教师不断将授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逐渐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对数学的理性分析能力降低,对于基本概念、计算步骤的掌握水平和使用能力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化”思想的发展[2]。
(二)教师授课方式在“生活化”和“数学化”之间未进行良性循环
在教师的小学过程中,将知识采用具有“数学化”理念的形式表达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进程中获得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进行数学回答的过程中面对的均是教师已经设定完成的问题,学生缺少了直接接触生活实践的机会,缺失了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效转化成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教学具体措施
(一)教师应当整合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针对当前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教师应当将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当下的教学需求相结合,逐渐成为能够有效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阶段的重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预期,掌握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程度,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控制教学内容中“生活化”知识和“数学化”知识的比重,保证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知识技能培养[3]。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灌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且根据这种现象,引发更为重要的数学原理。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将这种形式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健全自身的“数学化”思想。
(二)正确认识数学“生活化”和“数学化”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进程中,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当教学内容中“生活化”知识占据较大比重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就会有所下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过程中“数学化”知识的渗透。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具有“数学化”意识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维[4]。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现象做出适当的界定,划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不同,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不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归类于数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其中重要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数学化”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结束语:
小学数学额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行性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数学学科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重要学科,能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环境中出现的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的现象,应当引起相关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在不断的整合完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完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浦前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缺失[J].南北桥,2019,(4):20.
[2]丁培科.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1):781.
[3]施惠芳.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数学化"探寻[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9,(2):11-14.
[4]马卫兵.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J].当代人,2018,(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