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周一有了创意,周二发布,周三增长,到周四退出,完美地浓缩了互联网概念快速进入并套现退出的全过程。
2008年12月14日,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集中在前美国总统布什的脑袋上。谁都想不到年近60岁的小布什身手依然如此矫健,在数秒钟内躲开了伊拉克记者砸向他的两只皮鞋,动作甚至比试图保护他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更快。
从事后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发动攻击的记者距离布什不到5米,事情持续的时间也不到10秒钟,我们不得不赞叹布什的敏捷。不过按照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YOYO博士的描述,其实这并没什么了不起:“至于布什躲鞋的动作,相对投掷的记者来说要简单很多。具体来说,布什的大脑识别出鞋子这一阶段与记者识别出布什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这个视觉信息引起的是上丘的反应,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直接传达给肌肉完成躲避动作。上丘相当于鱼的大脑中枢,属于比较低级的大脑反应区域,因此这个动作就好比遇火收手这类动作一样,属于本能反应,而且由于在大脑中引起的‘骚动’更少,所以反应速度也要更快。”
当然,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这两个动作的发生具体需要多长时间,但肯定是毫秒级的,也就是说几乎是在瞬间发生,但事实证明布什的躲避动作更快。布什的反应快,商业元素的反应也不慢。砸鞋的玩法成了赚钱的新玩意,而飞出去的鞋居然也因此而畅销。或许就像布什在遭遇袭击之后对记者的表态一样:“这就是自由社会发生的事,有些人想吸引注意,他成功了。”
在布什遭遇袭击之后, 2008年12月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巴伊丹制鞋厂的老板拉马赞•巴伊丹展示了自己鞋厂生产的一款皮鞋。伊拉克记者蒙塔兹•扎伊迪向美国总统布什扔出的就是该厂生产的这款10号皮鞋。扔鞋风波发生后,巴伊丹制鞋厂的这款皮鞋迅速成为抢手货,被冠以“布什皮鞋”的绰号。鞋厂陆续收到近30万双的订单,比往年销售量多出4倍,厂方不得不新招100名工人加紧赶制。
随后,美国俄勒冈州亚仕兰市马达•莎尔画廊为招揽生意,也别出心裁地向参观者提供了用鞋子砸布什肖像的机会,砸一下1美元。该画廊制作了一幅2.4米高的总统布什的肖像画,允许参观民众随意拿起鞋底涂了厚厚一层红色油漆的鞋子朝“布什”扔去。画廊老板埃里•克纳维卡斯说,此举是为了向用鞋子砸布什的伊拉克记者表达他们的支持,并为将来的展览筹集资金。
不过反应最快收获也最大的恐怕还是英国青年亚历克斯•泰威(Alex Tew)。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不过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那个著名的“百万美元(milliondollarhomepage.com)”网站,那就是亚历克斯的作品,当初国内也出现了不少的模仿者。这次亚历克斯又出手了,创意一样的别出心裁。他把用鞋砸布什制作成了一个Flash游戏,游戏方法很简单,就是拿着鞋子砸向布什,一次可玩30秒,计算布什在讲台闪躲鞋子的次数。
恐怕亚历克斯自己都没想到这款游戏的爆炸性效果。在布什被砸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008年12月15号上线之后,蜂拥而来的访问者让服务器几乎瘫痪,亚历克斯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维护这个新网站上。不过影响来得快去得也快,2008年12月17日流量迅速衰减。随后亚历克斯通过eBay把这个网站以5215英镑卖给了一家英国的网络媒体公司。
说实话,布什有没有被砸中,对我们来说真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最多也不过是给我们增加了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津津乐道于布什的身手、鞋子的飞行轨迹乃至于如果鞋子砸向马利基他会不会躲不开之类的话题,不过亚历克斯的快速反应倒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Flash创新,从周一有了创意,周二发布,周三增长,到周四退出,完美地浓缩了互联网概念快速进入并套现退出的全过程。在互联网抹平信息世界的时代,这样的机会不是时时都有,一旦出现就稍纵即逝。
从百万美元到鞋砸布什,说到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资金和人脉的要求,完全是因为“第一个”的效应,不管是常见的还是突发的,第一个做的人总是会引起最广泛的关注。换句话说,如果是第二个做出这件事,恐怕也就不再有价值了。
2008年12月14日,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集中在前美国总统布什的脑袋上。谁都想不到年近60岁的小布什身手依然如此矫健,在数秒钟内躲开了伊拉克记者砸向他的两只皮鞋,动作甚至比试图保护他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更快。
从事后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发动攻击的记者距离布什不到5米,事情持续的时间也不到10秒钟,我们不得不赞叹布什的敏捷。不过按照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YOYO博士的描述,其实这并没什么了不起:“至于布什躲鞋的动作,相对投掷的记者来说要简单很多。具体来说,布什的大脑识别出鞋子这一阶段与记者识别出布什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这个视觉信息引起的是上丘的反应,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直接传达给肌肉完成躲避动作。上丘相当于鱼的大脑中枢,属于比较低级的大脑反应区域,因此这个动作就好比遇火收手这类动作一样,属于本能反应,而且由于在大脑中引起的‘骚动’更少,所以反应速度也要更快。”
当然,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这两个动作的发生具体需要多长时间,但肯定是毫秒级的,也就是说几乎是在瞬间发生,但事实证明布什的躲避动作更快。布什的反应快,商业元素的反应也不慢。砸鞋的玩法成了赚钱的新玩意,而飞出去的鞋居然也因此而畅销。或许就像布什在遭遇袭击之后对记者的表态一样:“这就是自由社会发生的事,有些人想吸引注意,他成功了。”
在布什遭遇袭击之后, 2008年12月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巴伊丹制鞋厂的老板拉马赞•巴伊丹展示了自己鞋厂生产的一款皮鞋。伊拉克记者蒙塔兹•扎伊迪向美国总统布什扔出的就是该厂生产的这款10号皮鞋。扔鞋风波发生后,巴伊丹制鞋厂的这款皮鞋迅速成为抢手货,被冠以“布什皮鞋”的绰号。鞋厂陆续收到近30万双的订单,比往年销售量多出4倍,厂方不得不新招100名工人加紧赶制。
随后,美国俄勒冈州亚仕兰市马达•莎尔画廊为招揽生意,也别出心裁地向参观者提供了用鞋子砸布什肖像的机会,砸一下1美元。该画廊制作了一幅2.4米高的总统布什的肖像画,允许参观民众随意拿起鞋底涂了厚厚一层红色油漆的鞋子朝“布什”扔去。画廊老板埃里•克纳维卡斯说,此举是为了向用鞋子砸布什的伊拉克记者表达他们的支持,并为将来的展览筹集资金。
不过反应最快收获也最大的恐怕还是英国青年亚历克斯•泰威(Alex Tew)。对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不过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那个著名的“百万美元(milliondollarhomepage.com)”网站,那就是亚历克斯的作品,当初国内也出现了不少的模仿者。这次亚历克斯又出手了,创意一样的别出心裁。他把用鞋砸布什制作成了一个Flash游戏,游戏方法很简单,就是拿着鞋子砸向布什,一次可玩30秒,计算布什在讲台闪躲鞋子的次数。
恐怕亚历克斯自己都没想到这款游戏的爆炸性效果。在布什被砸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008年12月15号上线之后,蜂拥而来的访问者让服务器几乎瘫痪,亚历克斯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维护这个新网站上。不过影响来得快去得也快,2008年12月17日流量迅速衰减。随后亚历克斯通过eBay把这个网站以5215英镑卖给了一家英国的网络媒体公司。
说实话,布什有没有被砸中,对我们来说真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最多也不过是给我们增加了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津津乐道于布什的身手、鞋子的飞行轨迹乃至于如果鞋子砸向马利基他会不会躲不开之类的话题,不过亚历克斯的快速反应倒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Flash创新,从周一有了创意,周二发布,周三增长,到周四退出,完美地浓缩了互联网概念快速进入并套现退出的全过程。在互联网抹平信息世界的时代,这样的机会不是时时都有,一旦出现就稍纵即逝。
从百万美元到鞋砸布什,说到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资金和人脉的要求,完全是因为“第一个”的效应,不管是常见的还是突发的,第一个做的人总是会引起最广泛的关注。换句话说,如果是第二个做出这件事,恐怕也就不再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