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表明,中职“学困生”形成原因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困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随着中职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课堂教与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什么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会出现这些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究其本质,其实是中职教师的“教”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中职学生学习上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形成了所谓的“学困生”。
1 “学困生”及成因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收集有关“学困生”相关研究成果,“学困生”在笔者所执教的中职学校更为突出。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转化“学困生”,既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将成因归纳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1.1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中职“学困生”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自卑心理严重。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心理,课堂上也很少主动提问与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习很无聊、很枯燥,导致对自己学好知识缺乏自信心。
(3)知识结构不完整。中职学校的“学困生”学习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缺漏多。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4)学习效率低。中职“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只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下,学习效率低。
1.2 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中国的教育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脱离学生实际,“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将课堂教学简化为模仿训练,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家庭的原因。在中职学校家长两极分化也很突出,有的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又过分的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有的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教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一些长期外出打工,极少对子女关心照顾,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家庭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也会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这些都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沦为“学困生”。
(3)教师的原因。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没有充分照顾到中职学校“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倾向,以教师自己的意向去认识学生,致使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忽略了“学困生”的心理需求。
2转化中职“学困生”的课堂教学改革
2.1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疑问,以“疑”激“趣”。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知识的浅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上。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需要为根本,创设有利于激发“学困生”兴趣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平等对话,感受乐趣。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达成真情互动,促进“学困生”主动参与,唤起“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消除他们的学习障碍,使他们保持舒畅的心情,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与体验学习的乐趣。
2.2改进教法培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1)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困生”学习,让他们通过知识发展过程,形成整体性认知,进而通过探究性活动,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2)开展直观教学。教师要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使教学能够为“学困生”所接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3D等手段,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亲自感知,结合教师演示,从而使“学困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3)注意个别辅导。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过程,是对中职“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开展对“学困生”的辅导,给“学困生”以展示提高自我的机会。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好中职“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中职教育真正体现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作者简介:谭洁,女,(198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2005年参加工作,任职于河南省洛阳市第三职业高中,中教二级教师,一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困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随着中职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课堂教与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什么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会出现这些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究其本质,其实是中职教师的“教”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中职学生学习上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形成了所谓的“学困生”。
1 “学困生”及成因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收集有关“学困生”相关研究成果,“学困生”在笔者所执教的中职学校更为突出。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转化“学困生”,既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将成因归纳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1.1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中职“学困生”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自卑心理严重。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心理,课堂上也很少主动提问与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习很无聊、很枯燥,导致对自己学好知识缺乏自信心。
(3)知识结构不完整。中职学校的“学困生”学习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缺漏多。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4)学习效率低。中职“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只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下,学习效率低。
1.2 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中国的教育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脱离学生实际,“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将课堂教学简化为模仿训练,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家庭的原因。在中职学校家长两极分化也很突出,有的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又过分的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有的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教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一些长期外出打工,极少对子女关心照顾,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家庭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也会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这些都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沦为“学困生”。
(3)教师的原因。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没有充分照顾到中职学校“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倾向,以教师自己的意向去认识学生,致使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忽略了“学困生”的心理需求。
2转化中职“学困生”的课堂教学改革
2.1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疑问,以“疑”激“趣”。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知识的浅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上。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需要为根本,创设有利于激发“学困生”兴趣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平等对话,感受乐趣。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达成真情互动,促进“学困生”主动参与,唤起“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消除他们的学习障碍,使他们保持舒畅的心情,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与体验学习的乐趣。
2.2改进教法培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1)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困生”学习,让他们通过知识发展过程,形成整体性认知,进而通过探究性活动,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2)开展直观教学。教师要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使教学能够为“学困生”所接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3D等手段,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亲自感知,结合教师演示,从而使“学困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3)注意个别辅导。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过程,是对中职“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开展对“学困生”的辅导,给“学困生”以展示提高自我的机会。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好中职“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中职教育真正体现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作者简介:谭洁,女,(198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2005年参加工作,任职于河南省洛阳市第三职业高中,中教二级教师,一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