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入,步入成熟。如何认真地回顾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展望新的地理教育改革的前景,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地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这是地理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地理教育在未来社会中到底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地理教育改革与整个社会改革到底是什么关系?地理教育改革到底应该怎样突破、怎样深入?对此人们都有点徘徊不前,拿不出一个具有强烈说服力的意见来。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在沉思,地理教育改革徘徊在十字路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教学具有时空跨度大,社会实践强,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它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它众多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功能从狭义角度来理解无非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现代教学论角度来看,这些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应该说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功能很多,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教师要关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深化素质教育,体现美育价值。
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站在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来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十几年来,地理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冷静的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地理教育在贯彻、实施“三个面向”中,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另外,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甚至盲动、不知所措的状态,对社会的变化缺少必要的反应能力,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整体认识每一教学内容或教学因素所蕴含的教育内涵并正确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对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学习地理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内化、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可以给学生以知识,地理教学可以给学生以智慧。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更反映着地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的历史,蕴涵着地理学家的业绩、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可以说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地理课程内容落后于迅速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理论与地理教育实践和地理专业知识尚未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教育理论与地理学科知识体系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就必须突破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地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和统揽整个社会发展的视野中去认识把握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效益和学生素质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地理教师一定要弄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必须的,也是很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地理上的一些知识,但也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地理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够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和地理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3]章永生.《教育心理与教学法》.北京出版社.
[4]《改变价值取向促进教改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5]《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入,步入成熟。如何认真地回顾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展望新的地理教育改革的前景,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地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这是地理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地理教育在未来社会中到底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地理教育改革与整个社会改革到底是什么关系?地理教育改革到底应该怎样突破、怎样深入?对此人们都有点徘徊不前,拿不出一个具有强烈说服力的意见来。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在沉思,地理教育改革徘徊在十字路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教学具有时空跨度大,社会实践强,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它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它众多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功能从狭义角度来理解无非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现代教学论角度来看,这些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应该说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功能很多,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教师要关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深化素质教育,体现美育价值。
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站在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来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十几年来,地理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冷静的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地理教育在贯彻、实施“三个面向”中,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另外,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甚至盲动、不知所措的状态,对社会的变化缺少必要的反应能力,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整体认识每一教学内容或教学因素所蕴含的教育内涵并正确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对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学习地理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内化、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可以给学生以知识,地理教学可以给学生以智慧。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更反映着地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的历史,蕴涵着地理学家的业绩、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可以说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地理课程内容落后于迅速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理论与地理教育实践和地理专业知识尚未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教育理论与地理学科知识体系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就必须突破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地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和统揽整个社会发展的视野中去认识把握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效益和学生素质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地理教师一定要弄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必须的,也是很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地理上的一些知识,但也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地理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够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和地理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3]章永生.《教育心理与教学法》.北京出版社.
[4]《改变价值取向促进教改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5]《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