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般仅存在于女性问题研究的“男权主义”一向被视为是女性地位低下的元凶,然而男权主义的社会背景以及男权主义价值观主导的当代社会女性地位却呈现出了稳步提高的局面。本文认为女性地位之所以提高,是由于女性在开放社会中采用了部分“男权主义”价值观中过去对男性自身的优劣判断标准用于自身,而使得女性地位得以提高。女性在社会领域中的觉醒与家庭的“自致”意识是女性地位提高的内在动力和主因。本文也提出了在社会与家庭领域中女性反向优势的利用也起到了抬升自身地位的作用。
【关键词】男权主义 女性地位 社会领域 家庭领域 反向优势 自致
【中图分类号】B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66-02
一、西方女性理论和国内学者对女性问题的研究
1.“男权主义”和“男权主义”价值观
又称男性中心主义、旧男权主义(区别于新男权主义)。总之,即是在社会与家庭两个范畴内,男性地位高于女性。西蒙娜•德•波伏娃指出女性是在男性主义霸权文化下作为附属的第二性别存在的事实,但是波伏娃并没有对“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明确界定,到目前为止存在着颇多的争议,但在持续男性主义霸权之下的社会里,但凡没有明示女性意义与价值的观点与视角,都被女性主义者认定为“男性主义”视角,即漠视女性存在的价值观统统是男权主义价值观。然而明示女性的意义与价值是一个很难精确的度量,女性主义的各种研究都以消除女性与男性的差距为中级目的,然而如何消除并没有达成一致。
2.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较为权威的定义是美国学者米勒的解释,认为“女性主义是关于一种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的词语,它关注的是妇女的地位,追求的是妇女的平等,并力图消除组织妇女作为个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一切障碍”。女权主义理论源于女权运动,所谓的女权运动就是争取妇女权利的运动,它要求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利。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当涉及理论指的是女权主义理论,涉及到实践时则指女权主义运动。
二、男权社会背景下中国女性地位状况分析
1.社会领域中的女性地位
中国妇女解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世界范围内的女权主义运动追溯到更早的历史。不可否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女性地位明显提高:女性广泛地参与社会劳动;具有与男性同等的公民权;女性与男性一样接受了尽可能多的教育;女性在职场上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2.家庭领域中的女性地位
目前,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稳步抬升,婚姻自主程度的提高反映了家庭中性别观念的进一步改善。父母的意见越来越多地成为婚姻选择的参考,而不是决定因素。而在家庭事务中,女性的地位也有显性的提高。家庭领域与社会领域中的性别关系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关系直接反应出两性性别观念。家庭中的性别利益分配格局,直接影响社会领域的分配格局,它对社会领域两性平衡态势的负面影响要比正面影响大得多,家庭领域的两性不平等会直接恶化社会领域的两性格局。
3.小 结
理论中劣势的积累与现实中地位的抬升。一般仅存在于女性问题研究的“男权主义”一向被视为是女性地位低下的元凶,然而男权主义的社会背景以及男权主义价值观主导的当代社会女性地位却呈现出了稳步提高的局面。如何解释这两者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
三、“男权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女性地位抬升的根源探索
1.从一般层面上进行考察
(1)女性对“男权主义价值观”的吸取和运用使得自身地位得以抬升。
1)教育领域。按照女性主义对男权主义价值观的定义,“教育是提高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属于男权主义价值观中符合男性利益的范畴。当代女性视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能够说明女性拥有不差别于男性的学习能力。
2)经济领域。按照女性主义对男权主义价值观的定义,“获得公共领域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属于男权主义价值观中对男性要求的价值判断范畴。而这一点,如今同样被女性所采用,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女性认同走向职场是取得地位的手段之一,而且越来越能够说明女性拥有不差别于男性的能力。
3)政治与决策领域。“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这句话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对女性参政的禁止。现今女干部比例(女性参政比例)从无到有,各个层次女性所占比例都是越来越多。有话语权才有社会地位,女性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话语权的争取中来提高自己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男权主义价值观”中部分对男性的判断标准被女性所采纳,女性借此提高自身的地位。由以上论述本文得出以下论点,采用女权主义武断地定义男权文化是不科学的,事实上恰恰是采用了过去男权文化的优劣标准来参与今天的生活。
(2)处于男权社会控制下的当今产业结构的变革对女性社会功能定位的更新。产业结构的变革之所以能够提高妇女的地位,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不是像过去社会将女性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提高女性公共与家庭领域的经济地位的同时,家庭和公共领域同时受益,如提高儿童福利,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等。
2.从理论层面上进行考察
(1)男权社会下女性价值观的树立,先天的弱势和后天的争取。女性问题的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两性平等的途径。女性的从属地位是通过一整套制度的作用和延续造成的,男性地位的优势与男权社会的价值观的男性偏向具有先赋性;而女性地位的劣势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对“男权价值观”的吸取也同样具有先赋性。当今女性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即当今女性对于原本男性用于对自身价值观判断的一种吸取,而摒弃了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判断的吸取。女性的价值判断也完成了从传统中的蜕变,实现了女性整体在家庭与公共领域中地位从无到有的转变。
(2)女性在社会领域和家庭领域反向优势的作用使得女性地位得以在男权社会中抬升。反向优势的利用是以往研究中很少涉及的一部分。反向优势,就是处于劣势的女性发挥能动性,同时出于优势地位的男性出于维护公共道德、自身面子、保护劣势等动机,在处理涉及与男性交往利益沟通时候女性的劣势变为优势的行为。在社会领域,出于道德等方面的考量,礼仪之邦的中国在社会交往中有很多保护劣势的契约,如女士优先等社会道德规范就是自上而下的反向优势作用的发挥;在社会交往及家庭问题处理过程中所谓的“好男不跟女斗”,也是反向优势作用的例子。尤其是在家庭领域中,女性对自身劣势地位的敏感程度要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在利益沟通的过程中,女性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表现得比男性更为积极地争取自身的权利,而出于优势地位的男性出于各种原因如维护家庭和睦等,选择退让。
(3)社会学理论解释:“自致”意识的觉醒。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获得了先赋的劣势这一点毫无争议,这也是历届女权运动中反对最激烈的一点;而自证序言理论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至少在传统社会中,女性接受先赋的社会角色而实践到社会行为中,这一行为的最终结果导致了自致性的后天劣势。而自致角色的规模和范围却容易说明得多,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努力地扩大女性自致角色的规模与范围,增加自致角色的分量,减少和削弱自致角色中的先赋因素,增加与强化先赋角色中的自致因素,正是当今女性抬升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四、小 结
本文认为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女性的从属地位即男高女低的整体现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并不是女权运动不断发生,女权理论不断发展就能够改变的。本文认为,女权主义所谓存在即为男权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女性的地位也可以通过男权主义的价值观的采用得以提高,关键就在于女性自身自致行为对结构的再生产是如何认识。女性地位的提高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打破男权社会的局面,而是从对结构再生产的角度来使得女性地位在量上得以改变。
五、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的对策建议
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继续发挥
上世纪政府提出计划生育以来,男婴偏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这一点有目共睹。毋庸置疑,政府的政策效力要比文化上逐渐深入的效力大得多。妇女地位也同经济一样,存在着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群体差异。社会成员利益格局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问题上,家庭领域的调节往往只能起到微调的作用。政府在制定各项决策能够坚持维护两性制度平衡的基础上制定,才能使女性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社会性别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社会性别作为标榜中立的学科是比较科学的研究性别的理论视角。它既不像女权主义一味强调单纯争取女权那样激进,也不像男性主义在男权社会中还要争取男权那样偏激,社会性别理论恰恰可以取长补短这两种理论视角,使得性别研究得到长足的进步。
3.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
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是社会性别体制平等的本质依赖因素。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女性从属的传统观念都是导致女性劣势地位的根源。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不能打破,两性体制永远处于失衡状态。然而,文化环境的优化与深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但并不能就此放弃,积极地宣传文明进步的社会性别观,进一步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佟 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谭 琳、蒋永萍、姜秀花.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報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R],2000
4 波伏瓦.第二性(陶铁柱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5 沈奕菲.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男权主义 女性地位 社会领域 家庭领域 反向优势 自致
【中图分类号】B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66-02
一、西方女性理论和国内学者对女性问题的研究
1.“男权主义”和“男权主义”价值观
又称男性中心主义、旧男权主义(区别于新男权主义)。总之,即是在社会与家庭两个范畴内,男性地位高于女性。西蒙娜•德•波伏娃指出女性是在男性主义霸权文化下作为附属的第二性别存在的事实,但是波伏娃并没有对“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明确界定,到目前为止存在着颇多的争议,但在持续男性主义霸权之下的社会里,但凡没有明示女性意义与价值的观点与视角,都被女性主义者认定为“男性主义”视角,即漠视女性存在的价值观统统是男权主义价值观。然而明示女性的意义与价值是一个很难精确的度量,女性主义的各种研究都以消除女性与男性的差距为中级目的,然而如何消除并没有达成一致。
2.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较为权威的定义是美国学者米勒的解释,认为“女性主义是关于一种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的词语,它关注的是妇女的地位,追求的是妇女的平等,并力图消除组织妇女作为个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一切障碍”。女权主义理论源于女权运动,所谓的女权运动就是争取妇女权利的运动,它要求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利。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当涉及理论指的是女权主义理论,涉及到实践时则指女权主义运动。
二、男权社会背景下中国女性地位状况分析
1.社会领域中的女性地位
中国妇女解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世界范围内的女权主义运动追溯到更早的历史。不可否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女性地位明显提高:女性广泛地参与社会劳动;具有与男性同等的公民权;女性与男性一样接受了尽可能多的教育;女性在职场上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2.家庭领域中的女性地位
目前,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稳步抬升,婚姻自主程度的提高反映了家庭中性别观念的进一步改善。父母的意见越来越多地成为婚姻选择的参考,而不是决定因素。而在家庭事务中,女性的地位也有显性的提高。家庭领域与社会领域中的性别关系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家庭领域中的性别关系直接反应出两性性别观念。家庭中的性别利益分配格局,直接影响社会领域的分配格局,它对社会领域两性平衡态势的负面影响要比正面影响大得多,家庭领域的两性不平等会直接恶化社会领域的两性格局。
3.小 结
理论中劣势的积累与现实中地位的抬升。一般仅存在于女性问题研究的“男权主义”一向被视为是女性地位低下的元凶,然而男权主义的社会背景以及男权主义价值观主导的当代社会女性地位却呈现出了稳步提高的局面。如何解释这两者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
三、“男权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女性地位抬升的根源探索
1.从一般层面上进行考察
(1)女性对“男权主义价值观”的吸取和运用使得自身地位得以抬升。
1)教育领域。按照女性主义对男权主义价值观的定义,“教育是提高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属于男权主义价值观中符合男性利益的范畴。当代女性视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能够说明女性拥有不差别于男性的学习能力。
2)经济领域。按照女性主义对男权主义价值观的定义,“获得公共领域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属于男权主义价值观中对男性要求的价值判断范畴。而这一点,如今同样被女性所采用,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女性认同走向职场是取得地位的手段之一,而且越来越能够说明女性拥有不差别于男性的能力。
3)政治与决策领域。“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这句话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对女性参政的禁止。现今女干部比例(女性参政比例)从无到有,各个层次女性所占比例都是越来越多。有话语权才有社会地位,女性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话语权的争取中来提高自己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男权主义价值观”中部分对男性的判断标准被女性所采纳,女性借此提高自身的地位。由以上论述本文得出以下论点,采用女权主义武断地定义男权文化是不科学的,事实上恰恰是采用了过去男权文化的优劣标准来参与今天的生活。
(2)处于男权社会控制下的当今产业结构的变革对女性社会功能定位的更新。产业结构的变革之所以能够提高妇女的地位,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不是像过去社会将女性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提高女性公共与家庭领域的经济地位的同时,家庭和公共领域同时受益,如提高儿童福利,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等。
2.从理论层面上进行考察
(1)男权社会下女性价值观的树立,先天的弱势和后天的争取。女性问题的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两性平等的途径。女性的从属地位是通过一整套制度的作用和延续造成的,男性地位的优势与男权社会的价值观的男性偏向具有先赋性;而女性地位的劣势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对“男权价值观”的吸取也同样具有先赋性。当今女性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即当今女性对于原本男性用于对自身价值观判断的一种吸取,而摒弃了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判断的吸取。女性的价值判断也完成了从传统中的蜕变,实现了女性整体在家庭与公共领域中地位从无到有的转变。
(2)女性在社会领域和家庭领域反向优势的作用使得女性地位得以在男权社会中抬升。反向优势的利用是以往研究中很少涉及的一部分。反向优势,就是处于劣势的女性发挥能动性,同时出于优势地位的男性出于维护公共道德、自身面子、保护劣势等动机,在处理涉及与男性交往利益沟通时候女性的劣势变为优势的行为。在社会领域,出于道德等方面的考量,礼仪之邦的中国在社会交往中有很多保护劣势的契约,如女士优先等社会道德规范就是自上而下的反向优势作用的发挥;在社会交往及家庭问题处理过程中所谓的“好男不跟女斗”,也是反向优势作用的例子。尤其是在家庭领域中,女性对自身劣势地位的敏感程度要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在利益沟通的过程中,女性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表现得比男性更为积极地争取自身的权利,而出于优势地位的男性出于各种原因如维护家庭和睦等,选择退让。
(3)社会学理论解释:“自致”意识的觉醒。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获得了先赋的劣势这一点毫无争议,这也是历届女权运动中反对最激烈的一点;而自证序言理论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至少在传统社会中,女性接受先赋的社会角色而实践到社会行为中,这一行为的最终结果导致了自致性的后天劣势。而自致角色的规模和范围却容易说明得多,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努力地扩大女性自致角色的规模与范围,增加自致角色的分量,减少和削弱自致角色中的先赋因素,增加与强化先赋角色中的自致因素,正是当今女性抬升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四、小 结
本文认为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女性的从属地位即男高女低的整体现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并不是女权运动不断发生,女权理论不断发展就能够改变的。本文认为,女权主义所谓存在即为男权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女性的地位也可以通过男权主义的价值观的采用得以提高,关键就在于女性自身自致行为对结构的再生产是如何认识。女性地位的提高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打破男权社会的局面,而是从对结构再生产的角度来使得女性地位在量上得以改变。
五、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的对策建议
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继续发挥
上世纪政府提出计划生育以来,男婴偏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这一点有目共睹。毋庸置疑,政府的政策效力要比文化上逐渐深入的效力大得多。妇女地位也同经济一样,存在着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群体差异。社会成员利益格局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问题上,家庭领域的调节往往只能起到微调的作用。政府在制定各项决策能够坚持维护两性制度平衡的基础上制定,才能使女性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社会性别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社会性别作为标榜中立的学科是比较科学的研究性别的理论视角。它既不像女权主义一味强调单纯争取女权那样激进,也不像男性主义在男权社会中还要争取男权那样偏激,社会性别理论恰恰可以取长补短这两种理论视角,使得性别研究得到长足的进步。
3.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
社会文化环境的优化是社会性别体制平等的本质依赖因素。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女性从属的传统观念都是导致女性劣势地位的根源。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不能打破,两性体制永远处于失衡状态。然而,文化环境的优化与深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但并不能就此放弃,积极地宣传文明进步的社会性别观,进一步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佟 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谭 琳、蒋永萍、姜秀花.2006-2007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報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R],2000
4 波伏瓦.第二性(陶铁柱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5 沈奕菲.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