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师要坚持着以生为本原则,应用历史故事组织教学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引入趣味元素,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在积极思考中,在合作探究中,优质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增强主体优势。应用历史故事,一方面能够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学生的认知顾虑,方便教师落实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指引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情况做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故事;有效应用;研究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被动完成学习任务,很多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针对上述弊端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必须重新确立教学目标,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后引用历史故事,灵活变化授课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范围,继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一、选择历史故事的原则
初中历史教师选择历史故事必须遵循这样几个原则:首先,真实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历史故事必须真实,不能违背史料记载,因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将会了解到更多的相关资料,如果教师给他们讲解的故事内容并不存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甚至对教师,对这门学科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1]。脱离实际的历史故事,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做的是合理推测并非随意虚构。其次,趣味性原则。要求我们使用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调动强烈求知欲望,每个故事都有新鲜感,最终的教学效果才更理想。最后,针对性原则。要求我们选用的历史故事与教材内容有所关联,针对问题作出介绍,紧扣教学主题,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史学意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
(一)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侧重于传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然而,初中生对于这种教学内容完全没有兴趣,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2]。比如,教师在讲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大家知道为什么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吗?”学生肯定不清楚,这时成功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中,接下来详细地给学生讲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利用构思巧妙导入的方法,自然地将教学内容过渡到该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顺利完成对新课的有效导入。同时,教师在导入时,切忌故事时间过长,不能占用太多课堂时间,确保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见短小精悍并且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选择合适教学时机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3]。与此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探寻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的契合点,巧妙地引入历史故事。比如,在教学《京杭大运河》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对此,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隋朝时期的故事,使学生对隋朝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在聆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故事中引入教学内容,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對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合理引入历史故事,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变抽象内容具体化
初中历史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历史,另一部分是世界历史,历史发生的时间与背景都与现代的生活拉开了一段距离,有些知识点比较模糊,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时,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可以有效地将这些知识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认识,使历史知识点得到更加有效的消化[4]。比如,在讲解《经济危机》一章时,首先讲述的是美国,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事实,看待这场危机对美国民众的影响有多大。这是一个关乎信任的故事,讲述的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故事,也就是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时期,一位年轻的姑娘费尽周折终于获得了金店销售人员的职位,可以负担和母亲的生活支出。有一天,一个面色憔悴的男子走入了金店,看了一枚枚戒指,然后离开了,姑娘的服务态度很好,心想好不容易有了一个顾客,但是那位男子什么也没买,就走了;姑娘下班清点戒指时,发现戒指少了一枚,意识到是男子趁机取走了戒指,但是如果拿不回这枚戒指,就会失去这门工作,而且要赔偿。姑娘后来进了男子家门,跟他说了一些话,男子抓住姑娘的手表示感谢,戒指就这么失而复得;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从中提炼出经济危机时工人的失业现象严重,工人的购买力低下,很难满足正常的日常生活。老师可以根据历史故事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破坏力?等等;学生刚听完了历史故事,会很热衷于这些问题的解答,解答问题就是从课堂内容中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这个概念的过程。通过故事学生们对经济危机的认识由抽象的概念转移到具体的事例中,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的策略实施中,历史老师要注意精心选择历史故事素材,并控制好讲故事的时间,讲述要声情并茂,引起学生的共鸣。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开端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的探讨应该广泛涉猎历史故事的讨论,在学生自己探索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历史知识自然会被学生吸收运用,从而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和历史知识收获。
参考文献:
[1]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6(19)209-209.
[2]李小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5(6)77-78.
[3]汤效昌.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5(11)141-142.
[4]王艾,刘梦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7(21)55-5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故事;有效应用;研究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固化,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被动完成学习任务,很多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针对上述弊端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必须重新确立教学目标,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后引用历史故事,灵活变化授课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范围,继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一、选择历史故事的原则
初中历史教师选择历史故事必须遵循这样几个原则:首先,真实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历史故事必须真实,不能违背史料记载,因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将会了解到更多的相关资料,如果教师给他们讲解的故事内容并不存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甚至对教师,对这门学科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1]。脱离实际的历史故事,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做的是合理推测并非随意虚构。其次,趣味性原则。要求我们使用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调动强烈求知欲望,每个故事都有新鲜感,最终的教学效果才更理想。最后,针对性原则。要求我们选用的历史故事与教材内容有所关联,针对问题作出介绍,紧扣教学主题,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史学意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
(一)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侧重于传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然而,初中生对于这种教学内容完全没有兴趣,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2]。比如,教师在讲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大家知道为什么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吗?”学生肯定不清楚,这时成功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中,接下来详细地给学生讲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利用构思巧妙导入的方法,自然地将教学内容过渡到该节课的主要内容上,顺利完成对新课的有效导入。同时,教师在导入时,切忌故事时间过长,不能占用太多课堂时间,确保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见短小精悍并且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选择合适教学时机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3]。与此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探寻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的契合点,巧妙地引入历史故事。比如,在教学《京杭大运河》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对此,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隋朝时期的故事,使学生对隋朝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在聆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故事中引入教学内容,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對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合理引入历史故事,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变抽象内容具体化
初中历史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历史,另一部分是世界历史,历史发生的时间与背景都与现代的生活拉开了一段距离,有些知识点比较模糊,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时,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可以有效地将这些知识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认识,使历史知识点得到更加有效的消化[4]。比如,在讲解《经济危机》一章时,首先讲述的是美国,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事实,看待这场危机对美国民众的影响有多大。这是一个关乎信任的故事,讲述的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故事,也就是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时期,一位年轻的姑娘费尽周折终于获得了金店销售人员的职位,可以负担和母亲的生活支出。有一天,一个面色憔悴的男子走入了金店,看了一枚枚戒指,然后离开了,姑娘的服务态度很好,心想好不容易有了一个顾客,但是那位男子什么也没买,就走了;姑娘下班清点戒指时,发现戒指少了一枚,意识到是男子趁机取走了戒指,但是如果拿不回这枚戒指,就会失去这门工作,而且要赔偿。姑娘后来进了男子家门,跟他说了一些话,男子抓住姑娘的手表示感谢,戒指就这么失而复得;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从中提炼出经济危机时工人的失业现象严重,工人的购买力低下,很难满足正常的日常生活。老师可以根据历史故事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破坏力?等等;学生刚听完了历史故事,会很热衷于这些问题的解答,解答问题就是从课堂内容中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这个概念的过程。通过故事学生们对经济危机的认识由抽象的概念转移到具体的事例中,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的策略实施中,历史老师要注意精心选择历史故事素材,并控制好讲故事的时间,讲述要声情并茂,引起学生的共鸣。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开端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的探讨应该广泛涉猎历史故事的讨论,在学生自己探索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历史知识自然会被学生吸收运用,从而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和历史知识收获。
参考文献:
[1]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6(19)209-209.
[2]李小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5(6)77-78.
[3]汤效昌.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5(11)141-142.
[4]王艾,刘梦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7(2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