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世纪大学贫困线大约相当于当地中级职工的收入水平,与大学最低消费持平。大学设置了奖、助、贷、勤、减、补等多样化的资助形式,并通过誓言、调查、担保人、财政审核和书面证明等手段确认贫困生身份,鼓励贫困生以学业成就、实际工作乃至人际交往竞争优质资助。尽管中世纪学生资助制度仍存在“差异规则”,但其社会化的资助目的、精准的认定形式、灵活的管理方式、卓越的资助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贫困生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