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有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人的交往和对自我人格的构建,而且还影响个人的学习、任务选择和内部目标设定及其思维和情感反应的模式。本文就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改变、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与对策进行分析, 促使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真正增强教学自信心,切实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38-03
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第一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在这里他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在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当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且能够确信所教的学生能够成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教学自信心,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认知评价等几个方面。
1.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与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即成功的教学经验能够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教学经验将会降低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当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成功时所获得的替代性经验,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是指通过其他同行教师、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指导,同样能够改变自我效能感。
4.认知评价。是指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任务成败的评价、对他人教学活动任务成败的评价、个体对教学成败的归因以及他人给予的教学评价等都会影响教师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二、自我效能感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影响分析
1.自我效能感对教学兴趣的影响分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兴趣对教学行为的影响是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教学兴趣的高低是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个体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能够产生良性的教学结果,就对他的教学兴趣起到了强化的作用或者激发的功效。由此可见,导致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其教学兴趣更为浓厚和持久。
2.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技术教师情绪情感的影响分析。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情绪情感,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是否能够调整其教学情绪并且将课程教学有秩序地进行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获得。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教学情绪,使其向有利于教学的方面转换,从而实现对信息技术教学兴趣持久保持。而且,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感强的老师自我效能感较高,当教学遇到障碍的时候,其努力越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
3.自我效能感对教师意志力的影响分析。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意志,它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师在面对教学困难和障碍时将做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力度。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越强,越能够坚持下去。当教师被信息技术教学困难困扰时,那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教师有可能会放松努力,而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与形成
1.教学中增加教师个体对成功的体验。根据日常教学经验,越是优秀的老师,他的教学成功案例就越多。这是因为成功的教学经历会增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而往往失败的教学经历会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失败的经历越多,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越低,进而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所以,要培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多体验成功的教学。
2.工作中适度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教师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教学活动,获得的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任何教师不是生来就有成功教学的能力,要想使教师更快获得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那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教师间听课学习的机会,组织同等水平教师交流学习,使得教师通过观摩、交流等方式获得教学体会,增强自我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3.积极地语言说服。教学活动不是单方面的进行,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动态交流。例如在示范课中,如果学生和听课教师对被听课教师的评价是积极的,那么被听课教师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就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对教师进行积极、正面的语言激励,就会增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特别是专家对教师的指导和鼓励更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4.培养和调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情绪和生理状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内容变化相对较快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这会导致所教的中学生接受课程内容速度、难度等超过老师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仅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专业技能上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前进,在心理上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仅在授课方面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还要在必要的情况下与学生互相沟通,以便达到师生之间知识的互通。同时,自我放松、自我暗示以及在社会支持中寻求帮助、抚慰等,都是缓解焦虑,改善情绪的方法。
四、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对该课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要求很高,与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有一些的差距,以往的教育学习培训注重教师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高低,往往忽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信念的培养,尤其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培训,致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有很大的欠缺。笔者通过与国外教师培训研究对比,结合我国当前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1.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教学及时做出总结和反馈。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体验,要求教师在第一时间总结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并通过与学生或听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整理并总结。通过大量的反思和总结后,教师对所教授的信息技术课把握程度就越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提高,这是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2.对信息技术教学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教学成败的具体归因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教师将教学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将教学的失败归因于课程准备得不够充分,而不是教学能力不足,并不断强化自己的教学信心,那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提高。相反,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成功归因于偶然机遇,又或将教学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总是从不利于提高教学信心的方面分析,那么势必会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3.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教学活动是多元复杂的,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并且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色。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在同一课程中把不同教师的教学思想融合在一起,课程信息就会变得十分丰富和全面。教师可从交流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增加自己的教学认知,拓展自己的教学技能。这样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也会随之提高。
4.制定适当、合理的激励制度。适当、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作性,使教师努力去完成学校组织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是正确诱导教师的工作动机,使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满足自身需要,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满足感,进而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树立三维教学目标,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在趣味性,进而以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促进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禹平,徐大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3:61-63.
[2]王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发展[J]现代阅读,2012,2:70.
[3]李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内江科技,2008,12:73-74.
作者简介:周振军(1964-),男,河北张北人,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左红霞(1984-),女,河北邯郸人,河北传媒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河北师范大学科研资助项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38-03
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第一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在这里他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在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当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且能够确信所教的学生能够成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教学自信心,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认知评价等几个方面。
1.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与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即成功的教学经验能够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教学经验将会降低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当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成功时所获得的替代性经验,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是指通过其他同行教师、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指导,同样能够改变自我效能感。
4.认知评价。是指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任务成败的评价、对他人教学活动任务成败的评价、个体对教学成败的归因以及他人给予的教学评价等都会影响教师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二、自我效能感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影响分析
1.自我效能感对教学兴趣的影响分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兴趣对教学行为的影响是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教学兴趣的高低是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个体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能够产生良性的教学结果,就对他的教学兴趣起到了强化的作用或者激发的功效。由此可见,导致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其教学兴趣更为浓厚和持久。
2.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技术教师情绪情感的影响分析。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情绪情感,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是否能够调整其教学情绪并且将课程教学有秩序地进行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获得。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教学情绪,使其向有利于教学的方面转换,从而实现对信息技术教学兴趣持久保持。而且,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感强的老师自我效能感较高,当教学遇到障碍的时候,其努力越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
3.自我效能感对教师意志力的影响分析。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意志,它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师在面对教学困难和障碍时将做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力度。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越强,越能够坚持下去。当教师被信息技术教学困难困扰时,那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教师有可能会放松努力,而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与形成
1.教学中增加教师个体对成功的体验。根据日常教学经验,越是优秀的老师,他的教学成功案例就越多。这是因为成功的教学经历会增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而往往失败的教学经历会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失败的经历越多,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越低,进而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所以,要培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多体验成功的教学。
2.工作中适度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教师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教学活动,获得的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任何教师不是生来就有成功教学的能力,要想使教师更快获得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那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教师间听课学习的机会,组织同等水平教师交流学习,使得教师通过观摩、交流等方式获得教学体会,增强自我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3.积极地语言说服。教学活动不是单方面的进行,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动态交流。例如在示范课中,如果学生和听课教师对被听课教师的评价是积极的,那么被听课教师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就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对教师进行积极、正面的语言激励,就会增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特别是专家对教师的指导和鼓励更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4.培养和调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情绪和生理状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内容变化相对较快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这会导致所教的中学生接受课程内容速度、难度等超过老师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仅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专业技能上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前进,在心理上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仅在授课方面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还要在必要的情况下与学生互相沟通,以便达到师生之间知识的互通。同时,自我放松、自我暗示以及在社会支持中寻求帮助、抚慰等,都是缓解焦虑,改善情绪的方法。
四、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对该课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要求很高,与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有一些的差距,以往的教育学习培训注重教师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高低,往往忽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信念的培养,尤其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培训,致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有很大的欠缺。笔者通过与国外教师培训研究对比,结合我国当前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1.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教学及时做出总结和反馈。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体验,要求教师在第一时间总结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并通过与学生或听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整理并总结。通过大量的反思和总结后,教师对所教授的信息技术课把握程度就越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提高,这是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2.对信息技术教学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教学成败的具体归因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教师将教学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将教学的失败归因于课程准备得不够充分,而不是教学能力不足,并不断强化自己的教学信心,那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提高。相反,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成功归因于偶然机遇,又或将教学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总是从不利于提高教学信心的方面分析,那么势必会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3.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教学活动是多元复杂的,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并且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色。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在同一课程中把不同教师的教学思想融合在一起,课程信息就会变得十分丰富和全面。教师可从交流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增加自己的教学认知,拓展自己的教学技能。这样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也会随之提高。
4.制定适当、合理的激励制度。适当、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作性,使教师努力去完成学校组织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是正确诱导教师的工作动机,使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满足自身需要,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满足感,进而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树立三维教学目标,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在趣味性,进而以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促进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禹平,徐大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3:61-63.
[2]王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发展[J]现代阅读,2012,2:70.
[3]李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内江科技,2008,12:73-74.
作者简介:周振军(1964-),男,河北张北人,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左红霞(1984-),女,河北邯郸人,河北传媒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河北师范大学科研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