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观、教师教学观等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上,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2-01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观、教师教学观等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上,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评价上,强调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功能;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等。因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做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既要具备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一般要求,又要具备体育专业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些体育院校培养体育师资比较偏重于运动技能的培养,甚至只重视专项特长的培养,而忽视了总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弊端显而易见。可以见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受欢迎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动技能。
近几年来,有关职能部门为提高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质量,十分重视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按照新课标实行先培训后上岗,这对于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的总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在系统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能形成特长。要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体育教师就必须首先掌握相应的运动技术与教学技能,才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二、做教研型的体育教师
过去听课、评课主要重视教师对体育教育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运用是否适宜,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否到位,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课的强度、密度是否合理等环节上。而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否主动地学习,教学能否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师是否关注学生高尚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是说,要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去谈教学,要争取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再是强调用什么理念来指导教学,而是看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因此,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亦是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首要目标。体育教师要以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积极营造“备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氛围,做一个教研型的体育教师。
1.研备课。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要在集体讨论中促进个体隐性思维的显性化和个体显性知识向集体显性转化,从而使团队知识得以创新。在集体备课中,体育教师要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强化备课的实效性,淡化形式主义。
2.研说课。
具体要求有三:一说教学理念。打破操作论操作的老套路,要从新的教学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思路设计。二说教学过程。关注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说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以及教师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感受。三说教学后的改进。反思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今后的具体改进设想。
3.研评课。
传统评课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首先,重教师轻学生。评价重在评教师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了课堂中教师的表演,忽略压抑了课堂师生的多向互动。这是导致多年来“学生主体”难以在体育课堂中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其次,重评定轻讨论。传统评课着重点在“评”,而不是“议”,碍于同事情面,教师们往往绕开焦点相互恭维,形成一种不良的教研风气。更有甚者,把个别专家与领导的主观意见当作经典,取代了教师们的广泛争鸣,使教研活动形式化。第三,重结果轻过程。传统评课仅关注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师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成长。包括思想认识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后的感情等。这样的评课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刻板化,划一化。
三、做学生获取成功的引导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帮助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由外部剌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身体的活动和体验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一节好的体育课,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锻炼项目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不同的学生收到不同的“实惠”,到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能促进学生经过积极的锻炼获得知识和技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与学生要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协作,配合默契,互相勉励,增进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乐趣。
现实中,有些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评优课,事先多次试上,却“中评不中用”。这种平时教学中无法实施的“完美”课,不应提倡。体育教师应根据本校条件,选择一些安全、实用的技巧,让学生参与学习,从中取得最佳的收获,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增加一些家乡的“特色菜”来丰富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育人为本,精益求精,专业技能较为突出等基本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锻炼,获取成功,追求卓越,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2-01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观、教师教学观等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上,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评价上,强调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功能;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等。因而,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做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既要具备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一般要求,又要具备体育专业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些体育院校培养体育师资比较偏重于运动技能的培养,甚至只重视专项特长的培养,而忽视了总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弊端显而易见。可以见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受欢迎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动技能。
近几年来,有关职能部门为提高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质量,十分重视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按照新课标实行先培训后上岗,这对于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的总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在系统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能形成特长。要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体育教师就必须首先掌握相应的运动技术与教学技能,才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二、做教研型的体育教师
过去听课、评课主要重视教师对体育教育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运用是否适宜,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否到位,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课的强度、密度是否合理等环节上。而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否主动地学习,教学能否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师是否关注学生高尚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是说,要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去谈教学,要争取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再是强调用什么理念来指导教学,而是看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因此,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亦是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首要目标。体育教师要以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积极营造“备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氛围,做一个教研型的体育教师。
1.研备课。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要在集体讨论中促进个体隐性思维的显性化和个体显性知识向集体显性转化,从而使团队知识得以创新。在集体备课中,体育教师要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强化备课的实效性,淡化形式主义。
2.研说课。
具体要求有三:一说教学理念。打破操作论操作的老套路,要从新的教学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思路设计。二说教学过程。关注教学的动态生成性,说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以及教师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感受。三说教学后的改进。反思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今后的具体改进设想。
3.研评课。
传统评课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首先,重教师轻学生。评价重在评教师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了课堂中教师的表演,忽略压抑了课堂师生的多向互动。这是导致多年来“学生主体”难以在体育课堂中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其次,重评定轻讨论。传统评课着重点在“评”,而不是“议”,碍于同事情面,教师们往往绕开焦点相互恭维,形成一种不良的教研风气。更有甚者,把个别专家与领导的主观意见当作经典,取代了教师们的广泛争鸣,使教研活动形式化。第三,重结果轻过程。传统评课仅关注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师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成长。包括思想认识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后的感情等。这样的评课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刻板化,划一化。
三、做学生获取成功的引导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帮助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由外部剌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身体的活动和体验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一节好的体育课,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锻炼项目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不同的学生收到不同的“实惠”,到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能促进学生经过积极的锻炼获得知识和技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与学生要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协作,配合默契,互相勉励,增进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乐趣。
现实中,有些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评优课,事先多次试上,却“中评不中用”。这种平时教学中无法实施的“完美”课,不应提倡。体育教师应根据本校条件,选择一些安全、实用的技巧,让学生参与学习,从中取得最佳的收获,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增加一些家乡的“特色菜”来丰富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育人为本,精益求精,专业技能较为突出等基本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锻炼,获取成功,追求卓越,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