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小说创作中的“弃坑”现象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网络小说创作普遍存在一种“弃坑”现象,即作品常常没有后半部,形成有头无尾的半部之作。像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辰东的《神墓》、孙晓的《英雄志》、静观的《血流》、端木摇的《长恨歌》、愤怒的香蕉的《赘婿》等著名网络小说,都属于“弃坑”之作。更多的无名写手,也是写着写着就没了下文,导致网络小说中的“弃坑”现象有增无减。如今,“弃坑”已成为一个网络专用热词,特指作家在网络上创作小说时,突然停止更新,不再续写,读者们称之为“弃坑”,也叫“挖坑不填”。本文即是以江南的网络小说为例,讨论网络小说创作中的“弃坑”现象。
  这种“弃坑”现象,其实在互联网写作的初始阶段便已存在。那时,写手们大多聚集在榕树下、卧虎居、天涯社区、九州论坛等文学网站上交流创作,这些社区论坛也成为早期“弃坑”小说的集中营。如天涯社区“青春地图”中的长篇小说区就出现了很多“烂坑”,包括者木的《亲爱的太监》、乔脆的《你要补水还是要美白》、孤独白衣的《爱情在长大,青春赤裸裸》等。这些作品在更新了一段时间后,作者突然不见踪影,恼怒的读者只能在跟帖中留下一串怨语。面对“弃坑”现象,网络作家一般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让它“烂坑”,作家改写其他小说;二是作家与出版社或网络平台“联姻”,在赚得网络人气之后,最终以纸质方式推出完整版,获得纸质读本的市场销量。
  随着网络小说的不断发展,“烂坑”已成为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作品情节设置极为宏阔,人物关系过于芜杂,如果作家不具备高超的驾驭能力,或是没有成熟的构思与完整的大纲,故事就很难继续下去。加之商业化时代的诸多诱惑,如果作家只是随性而作,或是因为身体、情感上的种种原因,就极易形成“弃坑”的现象。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几乎每个作家都有“挖坑不填”的经历。当然,其中也有传统出版业联手操作的因素。像六六的《双面胶》最初在网上连载时,曾获得读者的热捧,网友们会在六六的每个帖子下跟帖和讨论,但在读者们迫不及待想看到小说结局时,六六便戛然而止了。随后,在网友的一片讨伐声中,六六发布了公告,坦言她已经和出版社签约,想要看結局的网友们可以在小说出版后去购买纸质小说。对此,有网友严厉指责六六的商业行为,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理解和认同。这就是一种“不得已”的“弃坑”情况——网络写手与出版社签订协议,“被迫”不能公布结局,迫使心痒难耐的读者转化为潜在的购书者。就这样,“弃坑”成为作品前期营销的一种手段,写手先以宏大奇异的设定吸引读者,在获得人气和关注后,自己寻找或是等待出版商的发现,有意将结局留着“待价而沽”。
  在这种“弃坑”现象中,网络作家江南几乎被人们称为“坑王”。他不仅在网络中屡屡挖坑不填,还将网络界的“弃坑”现象引入纸质写作中,使“弃坑”贯穿其整个的写作历程,并成为江南小说创作中最引人瞩目的特征。有网友甚至嘲讽江南为“坑王”“豆公”,宛若土豆表面的坑坑洼洼,挖出一个坑会发现里面还有更多的坑。本文拟以江南的网络小说为例,探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弃坑”现象。
  一、江南创作的“弃坑”之谜
  江南是早期网络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成名作《此间的少年》最初连载于“清韵书院”,后出版单行本“一炮而红”。随着《九州·缥缈录》的陆续发布,江南逐渐淡出网络,选择了脱网写作,先后创办了《九州志》《龙文漫小说》等多部杂志,凭借《龙族》系列荣登2013年、2015年和2016年“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以千万版税开拓了架空文学市场,现任北京九州天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传奇般的经历,也无关乎小说创作成就,而是响彻江湖的“坑王”称号。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江南至今共创作长篇小说25部,中短篇小说70余篇(有30多篇均为“太监小说”,且已无法考证首发网址),其中被江南明确列为“废稿”的有7篇,包括一部未完结长篇《荆棘王座·猛虎蔷薇》;在出版发行的23部长篇小说中,有且仅有《逐鹿》《上海堡垒》《爱死你》三部是完结之作,其余均为“弃坑”之作。
  从《此间的少年》到《龙族》,江南以一贯细腻钝痛的笔触,叩击少年们敏感又肆意的心扉。他的小说几乎陪伴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即使江南“坑”名在外,读者依然义无反顾地跳入“坑”中。遗憾的是,江南的小说多未有圆满的结局。江南也曾多次提及填坑之愿,但尽数没有下文,留给读者的依然是无尽的等待。所以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读者和粉丝天天叫嚣着要给江南“寄刀片”,发誓“退坑”“脱粉”,甚至“回踩”。尽管如此,仍有更多的读者期待着江南能够为他们的青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由此可见读者对于江南又爱又恨的矛盾态度。
  在20年的写作生涯中,江南确实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早期同人、军事、武侠、科幻、奇幻等多种风格的优秀之作,但真正完结的仅三部,这与江南个人的创作习性、身体状况和心理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江南自幼爱幻想,理科出身和出国留学的经历塑造了他兼容并蓄的思维,使他热衷于对国内外文学中的新介质进行试验和创新。江南的小说创作过于倚重灵感,而非缜密的构思布局,写至兴起时常常收不住笔。《上海堡垒》原计是写一个5万字的中篇,最终成稿15万字;《葵花白发超》计划写四幕,总计10万余字,第一幕《易小冉》就超出了10万字;《九州·缥缈录》的故事写完六本才真正开始……作家写作时捭阖纵横,读者在阅读具体情节时也能感受到作家一泻千里的灵气与豪迈,获得超爽的审美快感,但这种创作习性也极易导致“弃坑”问题的出现——写作时收不住笔,直到完全超出自己的预期,以至偏离故事的原貌,最后不得不辍笔。江南是一个灵感型作家,常常是一部作品还未写完,又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新灵感,导致江南必须在不同网站上同时连载数部作品。然而“填坑”的速度没有“挖坑”快,在时间精力无法兼顾的情况下,许多作品仅仅写了一个开头便成了“太监小说”,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会留下那么多残篇的原因。江南创作还有一个独特的症候,就是先预设故事的大结局,再以短篇连载的形式,通过片段式的情节将故事填充起来,但因为没有完整成熟的大纲,作品很难修订,也更容易导致“太监小说”。如《九州·缥缈录》最初是由发表在《九州志》上的一系列短篇修订而来,但是最终许多篇章还是沦为“废稿”。   纵观江南近些年的创作,无论是《天之炽》还是《龙族》都有模式化的痕迹,“青春伤痛+奇幻架空”的创作范式屡试不爽,也使江南过分沉迷于“中二”的自我陶醉中。这是否预示着江南的创作已陷入瓶颈,步入疲软期?是否意味着江南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灵感已近枯竭?回首早年间的那些“弃坑”之作,不乏开头便极其惊艳,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情思都属中上等的作品。然而从2013年《龙族Ⅲ》开始,其创作便呈现出颓败之势,线索繁杂而随意,故事主线难以衔接,副本逻辑也难以自洽。2018年《龙族V》在网络平台上更新了一段时间后,江南自称患有抑郁症,小说断更至今。多数网友表示理解,希望江南先安心养病;也有部分网友猜测,抑郁症只是江南不想“填坑”的借口;还有部分网友认为是江郎才尽。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江南“挖坑不填”是笔力下降,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对此,江南也曾表示,某些作品遗留下的“坑”,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结局了,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诡辩,网友除了牢骚几句表示抗议便也无可奈何了。
  网络小说“弃坑”现象之所以屡屡不绝,也与创作主体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当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写作发生冲突时,多数作者会选择牺牲作品,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都市之无限神能》的作者九五至上,因为塑造了过多貌美优异的女性形象,其女友不堪忍受欲与之分手,最后成为“半成品”。这是情感因素影响了作家的心理。此外,“懒癌”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郭敬明、顾漫等作家就常常因为难以克服精神上的惰性而停更。“懒癌”其实就是习惯性拖延,这是阻碍作家写作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动因。更多的写手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争做弄潮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类写作者受到从众心理的驱使,目标不明确自然容易半途而废。更有甚者,就是单纯不想写了。这一类人缺乏内部动机,服从于本我的“唯乐原则”,还创造出了许多“弃坑”理由。马伯庸脱网前连载了几年的小说《我在江湖》,被誉为烂尾之上乘。因为想写新作,所以随意结尾,就在故事渐入高潮时,以一枚陨石将所有角色写死(实则众配角当场死尽,故事中的主角称不愿独活而自刎),网络舆论一片震惊,人称该手法为“陨石遁”。还有“梦遁”“充军遁”“停电遁”“美死遁”(小说以女主角窒息于自己的美貌而死结束)等稀奇古怪的“弃坑”之名,作品看似完結实则“太监”。这些心理原因,在本质上都是作家缺乏一定才情和责任心的表现。
  二、宏阔的构架与疲惫的叙述
  除却上述原因,作家的“弃坑”与小说的文本结构也存在着密切关系。多数网络作家没有严谨的构思和完整的大纲,故事写得天马行空、复杂拖沓,导致后期无以为继,其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故事结构过于宏阔;二是支线细节过于烦琐。
  受到题材和利益机制的双重影响,网络小说多为鸿篇巨制,动辄几百万字,呈现出超长篇的发展态势。这使得写手们很难操控,自然形成大量的“弃坑”之作。譬如在架空小说中,由于时空可以自由穿梭,这类小说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上、地下、人界、神界、魔界、冥界等维度,每个维度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大到时代更迭中的政治、文化、宗教等上层建筑,小到服装、食物、城镇建筑等基础的生活场景设定,依托魔法、方术、炼金、蒸汽朋克等运行法则,都有自身明确的等级秩序。所以网络架空小说呈现出浩瀚的世界和鲜明的异质性特点,占据了网文界的半壁江山,吸引写手前赴后继地争相创作。与此同时,这也对写手构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营构出宏大严谨的组织构架,将细碎芜杂的人物、情节严丝合缝地勾连起来。对此,资质平庸者一味模仿;好高骛远者空有想象,却不能诉诸笔头,网络架空小说也因此成为“弃坑”界的“中坚力量”。江南的《九州·缥缈录》《蝴蝶风暴》《天王本生》《光明皇帝》等架空小说,都是因为故事构架过大而成为“弃坑”的典型之作。江南曾在《对自己小说的一点评论》中写道:“《光明皇帝》这个故事我写了大约其中的十分之一,实在接续不下去了,太大的构造。其实我对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还是有好感的,可惜力气不够了。”
  因为小说构架过大而“弃坑”者比比皆是,知名的网络“弃坑”作品就有桔子树的军旅小说《麒麟正传》、说不得大师的魔幻小说《佣兵天下》、洛水的玄幻小说《知北游》、南派三叔的“盗墓”系列等,还有更多不知名的“太监”作品。长篇小说是结构性很强的艺术,要协调好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无论是网络小白还是“大神”级写手抑或传统作家,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对长篇小说的把控能力也至关重要。网络写手绝大多数非专业出身,纵然拥有独特的生活体验,却不具备长篇写作的经验技巧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小说的构架尽管独具匠心,但多大而无当,作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收束,当故事渐渐游离于掌控时,只有极少数写手会坚持下去,更多的写手只能流于眼高手低的尴尬境遇中,不得不“弃坑”。
  面对结构过大、内容可能超载的情况,也有作家试图采取一些特殊手段规避“弃坑”风险。最直接同时能够最大化地保留小说原貌的方法——互文,以对应的人物、情节划分故事,形成系列化的创作模式。通过结构的互省,实现语义的互补,读者通过这种互文的修辞手段,拼凑、糅合出故事的整体框架,获得熟悉又陌生的审美效果。《九州·捭阖录》就是如此。它是江南《九州·缥缈录》的后续之作,以全新人物项空月为主角,通过他的眼睛见证历史的更迭,承接并穿插《九州·缥缈录》的故事发展。这种写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并非易事,小说里的细节和逻辑“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写好难、完结更难,作家的“挖坑不填”也是意料之中。果然,《九州·捭阖录》在连载五期后便销声匿迹,江南转而书写该系列前传《九州·商博良》,同样没更几期之后就停更了,并转战《蝴蝶风暴Ⅱ》,上述作品至今皆未填坑。由此不难发现,互文式的写作在解决长篇、超长篇小说结构难题的同时,也可能让作品陷入“挖坑不填”的泥淖中,衍生出更多的“坑”。很难说,这不是作家为了填前作留下的坑而玩弄的把戏。
  导致“弃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叙事支线上的细节过于烦琐。细节是情节的基础,决定着一个作品内在情节的发展逻辑,相较于故事构架,作家对细节的处理可能更为重要。部分作家过度迷恋细节,一味在细枝末节处用力,故事主线不断分裂,衍化出一条条副线,甚至脱离了主线情节,故事情节的推动缓慢而艰难,甚至副线逻辑也无法自洽;还有的写手片面追求“爽感”,刻意挖坑、即兴埋下伏笔,这些碎片化的细节遍布文本,被淹没在浩瀚的叙述中,越到后期就越容易被作家遗漏,行文顾此失彼,无法收束。若要将细节一一交代清楚,使之服从主线内容,既合逻辑又合情理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作家一旦“弃坑”,即使重新提笔,怕也是再而衰,三而竭了。   江南以情感和文字的细腻著称,塑造了众多出彩的人物形象和传神的细节,即便是一个小配角也立得住脚。但过于细致的工笔描写,就会牵涉出大量的人物和情节,使众多细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修订也难于下笔。《龙族Ⅲ》就是小说主线的一个副本,分为上、中、下三部,因为江南沉迷于细节,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又分化出了一个个情节和人物,原本只需要20万字的副本,用了100多万字才完成。《龙族Ⅲ》套用了“大Boss就在你身边”的设定,这种看似用滥了的套路最容易制造悬疑,但同时也最难写,作家对人物正反两面的把握要极精准,符合情节逻辑又贴合人物性格,最后真相大白,读者回味前文会觉得处处合理,处处又潜藏着伏笔。但是江南沉迷于细节的描绘,在人物身上大做文章,延伸出许多无关紧要的内容,故事节奏拖沓,最关键的悬念却迟迟不能揭晓,所以江南在感到疲惫的同时,也会心生厌倦。面对难以收束的支线细节,他放弃了前文预留的伏笔,将故事线生硬地拼凑在一起。当结局揭晓橘政宗就是王将赫尔佐格时,人们可以发现故事无论是动机还是写法都不合理,存在诸多的空缺。很明显,这个结尾就是江南驾驭不了全局又急于脱手的搪塞之笔。而这种强行烂尾,也直接导致《龙族》后期叙事艰难推进。
  其实像《光明皇帝》《蝴蝶风暴》等单篇小说,如果在推出单行本之前,江南能放弃更宏大的构架,削减一些不必要的枝节和伏笔,减少对配角的叙述笔力,完全可以在现有的篇幅内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平心而论,即使字数爆棚,江南的写作质量却未下滑,情节扣人心弦,细节真实生动,也难怪他宁可选择“挖坑不填”,也不愿放弃已写好的情节。
  网络上的写手大多眼高手低,把控不了故事走向和情节发展。面对旁逸斜出的小说结构和无限延展的人物、情节,自然地会产生出种种厌烦心理,辍笔也无可奈何。对于读者来说,是更愿意看到一部人物、情节丰富庞杂,却没有完结的作品,还是人物、情节虽简练但有始有终的作品呢?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三、追踪的执着与激情的消退
  “弃坑”现象的出现,追根溯源是网络连载小说机制限制的结果。从免费午餐时代到收费阅读,网络文学以连载的形式更新,并通过收费阅读机制赚取酬劳,打造了众多“大神”写手,百万富翁的神话诱使一批批网友投身于这条流水线中。与纸质文学作家类似,网络小说作者的经济收益也与作品篇幅密切相关,但绝大多数网站提供的稿酬非常低廉,甚至以几千字几分钱的价格签约作者,这就意味着网络文学作者必须生产出更多的字数、更多的作品,让作品的代谢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才能让收益节节上升。有的写手为了追求篇幅,将故事写得拖沓复杂,最终无法延续而“弃坑”,这些被动“太监化”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此外,网络连载小说的利益链与读者直接挂钩。在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粉丝的欲望占据最核心的位置。作家写作、网站营销很大程度上都根植于消费社会的“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最大的特点是生产与消费的一体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是文本的消费者,同时是意义的积极生产者,通过超文本间的点击、跟帖和发帖,阅读的过程变得有机化、动力化。接受美学的代表姚斯说“读者本身便是一种历史的能动创造力量。文学作品里的生命如果没有读者的能动的参与介入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过程,作品才能够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①。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因为点击率高、氪金数多,跻身于排行榜前列,大大增加了曝光率,稿酬也随着作家的知名度水涨船高。当读者进入一个文学网站检索时,那些长期不更新且阅读量低的作品,不会被系统推送给读者,更不会出现在各类排行榜上被读者所关注。所以如何吸引读者,维持曝光率,成了网络写手苦心孤诣的事情。
  鉴于大多数网络写手普遍缺乏叙述故事的能力和技巧,如果为了吸引读者而刻意炫人眼球,最后就很容易“弃坑”。相对来说,维持曝光率会更为容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持续不断地更新,维系住现有粉丝的关注,日更成了网络写手生存的最低标尺。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万人涌入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等大型文学网站,小说进入一个批量制作的时代。文字被高速刷新、阅读、覆盖,一个作家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作品频频问世,很快就会被大众遗忘。焦虑感促使网络作家群体只能不停地写,即便是已经打响了知名度的作家,如果不继续开足马力写,也會很快被后来者赶超,比如知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稳定在日更万字的节奏。但对于那些藉藉无名又做着网络文学梦的写手而言,月收入百元可能都是奢望,甚至还要倒贴钱,日更万字的焦虑与倦怠可想而知。当写手察觉出作品关注度下降甚至不再被关注时,继续创作反而会得不偿失,于是果断“弃坑”另起炉灶。如果新作品依旧得不到读者的青睐,就继续“弃坑”,陷入“弃坑—开坑—弃坑”的恶性循环之中。当然,每天也有无数人黯然退出这个残酷的游戏,留下的作品也都成了“太监小说”。诚然,这种广撒网式的“弃坑”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量投机,生产得越多就越能增大被出版社相中的概率,走下网络,实现名利双收。毕竟传统出版还是为很多写作者向往,这意味着一种身份认同,而且是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
  反过来,“弃坑”也会影响作家的写作态度和作品的内容质量。网络小说中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是即时的,内容是流动的,意义是生成性的。读者可以通过点赞、投票等蓄力方式,影响作家的写作进度与计划。网络写手过于关注点击量和评论时,就会被读者牵着鼻子走,不自觉地迎合网友的阅读口味而调整自己的文风和情节走向,变得平庸和模式化。长此以往,失去竞争力的作家和作品就更容易“太监”。同时,小说在连载了一段时间后,读者对情节走向的猜测和讨论也更加白热化,作家如何去套路化,跳脱出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文学创作也是作家填坑时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所以在江南“弃坑”的十多年间,读者不仅在网络上讨论故事走向和细节,甚至创作了大量同人小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江南填坑造成了某种限制。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作家一旦成名,便会迅速进入文化产业的开发领域,而不再专注于写作本身。如江南、六六、韩寒、张嘉佳等作家,都热衷于作品的IP化,渐渐不再写作,更不要说填坑了。江南早年对文学和写作秉持浓厚的兴趣,曾与他人一起创办《九州幻想》,后来江南就瞄准了IP化的红利当起了老板,他所创办的灵龙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以精品IP为核心的影视制作公司,致力于畅销作品的创作、剧本改编、影视研发和游戏授权。代表作《九州·缥缈录》和《上海堡垒》由其亲自担任编剧拍摄成影视作品,《龙族》《天之炽》等作品的游戏化、影视化也已提上日程,唯独小说创作停滞不前。
  文学作品IP化使作家赚得盆满钵满,这是市场经济功利性导向的必然结果,也是作家自己的选择。《此间的少年2》是江南最没有希望也最难填好的一部作品,那时候敏感又不羁的少年心性早已淹没于这些年商场上的摸爬滚打中,《九州·缥缈录》《蝴蝶风暴》《天王本生》等早年间遗留下的残篇便视作小说气韵的“及时止损”罢了,读者也不必强求。不过,近些年创作的《龙族》系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也让江南三次登上作家富豪榜榜首,这其中的商业利益不言自明,所以江南一定会填完《龙族》的坑,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出版行业,原创文学的发展之路非常艰辛,“弃坑”现象已成为文学发展中独有的暗斑和一个巨大的隐患。首先,对于追更的读者粉丝来说,某部作品突然毫无征兆地停更,这是对读者阅读情感的不尊重。其次,为了不被网络文学残酷的竞争机制淘汰,网络写手一年的创作量甚至高达500万字,这个数字可能是许多传统作家一辈子的创作量,试想其间又产生了多少“太监”作品呢?网络写作群体在“挖坑不填”又“挖坑”的恶性循环中,大批量地生产快餐式文字,这是对话语权力和自身资源的一种极大损耗。同时,会给人留下一种网络写手随意散漫,网络文学就是文字垃圾的刻板印象,不利于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此外,作家的“弃坑”行为也助长了商业化时代金钱至上的风气。在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写作不再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而成为出名赚钱的谋生之道,写手们只能拼命地码字,靠消费读者的欲望来赚钱,以至成为市场的“枪手”。
  “弃坑”受制于网络生态环境的影响,背后的缘由错综复杂,但无论是个体原因还是市场导向,写作者都应该怀有一颗对文学的敬畏心,致力于创作读者接受和喜爱的文学作品,这才是网络文学实现“双赢”的根本之道。
  【注释】
  ①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第390页。
  (任雪婷,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前言为了实现欧洲统一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由欧洲各国邮电部召开的欧洲邮电部会议(CEPT)上,成立了特别移动通信研究组(GSM),集中力量研究以900MHz频段为对象的移动通信方
自本刊今年第五期刊出笔者“带正点报时功能的LED数字钟”一文后,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现根据读者来信中所涉及的问题,对原文做一补充。LM8361为日本三洋公司生产的PMOS大规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状况的改善,过去城市居民中感染率较高的蛔虫、钩虫、鞭虫等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已大为下降。但近几年来,宠物热的兴起和新潮饮食方式涌进人
“审贷分离”不能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李忠民,王素敏笔者认为:“审贷分离”的优越性纯粹是想象出来的。它既不是一个防范风险贷款的成功经验,也不是一个成熟的贷款管理办法,而且不适
钱锺书诗学与学术史正名rn大抵尊钱锺书(1910-1998,以下简称“钱”)为“文化昆仑”的海内外学者,皆愿称钱是20世纪读书最多、最具博识的“大学问家”.比如王元化(1920-2008)
期刊
在IMT - 2 0 0 0标准化进程中 ,第 3代 (3G)移动通信技术和系统的开发成为移动通信的最热门话题。其中建立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的无线移动ATM (WMATM)的发展引人瞩目。它构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