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与眼泪》的三种境界

来源 :中学时光·读写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su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意韵别样的散文。文章以奥尔珂德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话为线索,将一些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经营的不同层面的材料缝合在一起,诠释了“眼因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多种的意蕴,从而展示出人生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纯美
  在这一境界中,作者组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
  开篇引出奥尔珂德的小说《小妇人》中马区夫人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接着引用谢冰心散文的句子:“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清新鲜活的比喻,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意境。两个材料组合成一个层面,旨在表现少谙人世的女孩,对美的文字的美的感悟,这是纯净的少女情怀的折射。
  后两个材料,一是写自己莫名地喜欢上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啄木曲》中的诗句,“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而且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个不停;二是老师对杜甫《新安吏》中的四句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讲析,以及自己对老泪横流一词的理解。显然,这两个材料较之于前两个材料意义深入了一层,它将泪与愁,圆融在了一起。然而,这里的愁,还完全属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还完全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可也正是这样,“不知愁的少女”那种天真无邪的心迹,昭然于笔端。
  洁净的情怀,无邪的心迹就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纯美。
  
  第二种境界:至真
  这一境界由文本的层面深入到情感的层面,在这一境界里,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方方面面展示出不同的人生体验。而这些人生体验的内核更多的又集中于伤痛。
  其一,回乡的伤心。这一材料紧承上文,是杜甫诗意“眼枯即见骨”的感性体验。海峡两岸,遥遥相背。一旦那封闭的门打开,返乡就成了一股热潮。探亲接通了中断的血脉,便有了蕴积已久的乡愁的宣泄。无论是骨肉团聚时的相拥而泪,还是家园变迁而滋生出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哀叹,都是内心深处最为本真的东西。
  其二,晚景的伤怀。如果说前文表述的是“伤”尚可以流泪的话,那这一材料突出的是“伤”已无泪可流。“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当然,这其中有生命本身的生理现象,但更多的含有对生命晚景的真实的伤怀,以及对时光不返的大无奈。
  其三,怜子的伤情。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总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近如人意之处。作为一个母亲,作者和天下的母亲一样,也总为孩子的冥顽而伤情。孩子永远是母亲眼中催泪的一粒沙子,从古至今,沙子不断,泪水不绝。
  其四,生命的历练。“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作者以如此美丽的诗句,引出了阿拉伯诗人笔下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这一故事告诉人们,生命的真实就在于历经磨练。人生的挫折也好,不幸也罢,都将会在磨练中提升为“一粒圆润的珍珠”。
  其实,生命的种种体验,都是情感的过滤,情感的净化。在这过程中,生命不停地洗掉了种种的尘埃,剥去了样样伪饰,返朴于一种真实的存在。这种生命的体验愈丰厚,人生真谛的领悟也就愈清明。这便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至真。
  
  第三种境界:至善
  这一境界又由情感的层面上升至道德的层面,这一层面充盈着一种圣洁。
  观音流泪, 不为一己,只为天下苍生。那晶莹的泪珠里,溶解了芸芸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罪孽”,普渡,普渡,佛的慈悲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耶稣滴血,滴出的是仁爱的泪,滴出的是促使信徒感恩涟涟的泪,滴出的是犹如珍珠般宝贵的泪。“满怀感恩的心”,才是“最最纯洁真挚的”。
  文章自此,笔墨之间早已饱蘸着宗教的色泽,这一色泽,缘于作者自己真挚敦厚的禀赋气质,也得力于作者自身儒家忠恕的道德修养。于是,人生的第三种境界,也就呼之欲出,那就是——至善。
  三种境界,环环相扣,层层相进,厚实地展现出作者对人生的别样的觉悟,这种觉悟充满了理性的哲思,意味深长。
其他文献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期刊
石碏⑴谏卫庄公曰:“臣闻爱⑵子教之以义方⑶,弗⑷纳于邪。骄奢淫逸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⑹,宠禄过也。”自古知爱子不如教,使⑺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⑻在其能爱子也?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⑼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⑽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⑾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注释:  ⑴石
期刊
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范例。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则课文远不仅仅只是一个范例,还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练兵场。    一、向课文学习。  能够入选教材的文章,不是经典著作,也是名家名篇,可学习可模仿的内容必定不少。细细地研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的写作技巧。如《一面》中摄影镜头般的由远而近的写人物肖像,《故乡》里行文中的前后照应,《驿路梨花》的细节描写突出特有环境表现主题,《皇帝的新装》中皇
期刊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①作  姜夔  燕雁②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③黄昏雨。第四桥④边,拟共天随⑤住。今何许⑥?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1.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  2.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  3.商略:商量、酝酿。  4.第四桥:即甘泉桥,在吴江城外,以泉品居第四得名。  5.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陆龟蒙:苏
期刊
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今年是浙江单独命题的第二年。去年开始的单独命题给了浙江人展示文化的机会。去年的作文题“人文素养和发展”出来后,毁誉参半,誉的是呼唤人文精神,推崇人文素养,反映时代精
期刊
近几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等,给考生选择文体以充分的自由,这样,考生就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因此,考试中不少考生选择记叙性的文体时,选定了“编述故事”,那么,在高考话题作文中如何巧妙地编述故事,引人入胜,赢得“发展分”呢?  一、要有准确性 话题作文试题一般由“材料”、“话题”和“注意(要求)”三部分构成,考生编述故事,要在全面审读试题
期刊
很多少年朋友喜欢抄一些名言警句放在自己的书桌上、铅笔盒里,用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我们把这些名言警句叫做“座右铭”。  这种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或其他地方的格言为什么叫座右铭呢?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
期刊
千百年来,人们把诸葛亮(181~234)看成是智慧的化身。他隐居湖北襄阳隆中,二十七岁时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中。他在著名的《隆中对》中,提出了进取荆、益,和孙拒曹,积蓄力量,以图恢复汉室的建议。后在风云变幻,群雄角逐的政治舞台上,施展了超群的才能。他由平凡“布衣”,一跃为千古流芳的蜀汉丞相。  他的本事从何而来?  原来,诸葛亮善于求师与访友,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从而铸炼出超群之才。  他在隆
期刊
阅读小说《名厨》,完成1-3题。(6分)    这一年,黄二喜的日子过得真潇洒,潇洒得叫人嫉妒。这不,刚从黄山旅游回来,又被厂长打发到北戴河疗养了。  黄二喜是厂里的厨子,前年市里举行烹调大赛,他的一盘“霸王战虾将”获得了金牌,从此显山露水,名声大振。  自然,厂里的工人是没这口福的。一盘“霸王战虾将”需半斤重的王八一只,四寸长的对虾两只,谁有这气派掏口袋?吃不到葡萄难免要说葡萄酸。偏黄二喜又不注
期刊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1-4题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 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