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谈诗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复返;人生苦短,看朝暮之间青丝成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回的悲剧,能够解忧的唯有美酒珍馐——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面是在感喟人生易老,实则是在慨叹怀才不遇。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的性格。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而当纵情欢乐!然而这种及时行乐,不过是一种表象。诗人此时并无得意,有的只是失望与愤慨,但他不会因此消沉。于是,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自我、肯定人生。诗歌大开大合,极其豪壮。
主题
时光易逝 积极乐观 相信未来
运用
正所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光阴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初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水木清《照天倚海》
【读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谈诗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情趣。诗人在劳作之余,在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掩映山岚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隽永,情趣、理趣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流露的情趣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揭示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主题
亲近自然 追求心静 远离喧嚣
运用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粱实秋《寂寞是一种清福》
【读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谈诗
这首诗写于诗人辞官离京返杭途中。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居京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重显身手。这样,离别愁绪与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蕩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主题
弃旧图新 老当益壮 无私奉献
运用
秋日黄昏,漫步于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随口吟了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历程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枝繁叶茂,不忌惮秋日叶落缤纷。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方式看待这些,龚自珍不就写下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也许我们更应该欣然享受这黄叶满地的秋景。
——《寻找快乐,精彩人生》
【读诗】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谈诗
杜甫的这首诗,除了诗人因长期做客他乡、无法与亲人沟通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和沦落江湖、无缘为国效劳而滋生的功名无成的伤感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之外,开头的一句“今朝腊月春意动”更是令人叹赏。从“腊月”中看出“春意动”,这与千年之后英伦诗人雪莱的那句有名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在寒冬季节看出春天的影子,源于诗人有一双见微知著的慧眼,更源于诗人那颗向往美好未来的憧憬之心。一个热爱生活、不被艰难困苦俘虏、时时刻刻为美好未来精心准备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神!
主题
憧憬未来 见微知著 永不绝望
运用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道路上,在奋斗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韩少华《草色遥看近却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谈诗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复返;人生苦短,看朝暮之间青丝成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回的悲剧,能够解忧的唯有美酒珍馐——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面是在感喟人生易老,实则是在慨叹怀才不遇。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的性格。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而当纵情欢乐!然而这种及时行乐,不过是一种表象。诗人此时并无得意,有的只是失望与愤慨,但他不会因此消沉。于是,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自我、肯定人生。诗歌大开大合,极其豪壮。
主题
时光易逝 积极乐观 相信未来
运用
正所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光阴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初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水木清《照天倚海》
【读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谈诗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情趣。诗人在劳作之余,在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掩映山岚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隽永,情趣、理趣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流露的情趣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揭示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主题
亲近自然 追求心静 远离喧嚣
运用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粱实秋《寂寞是一种清福》
【读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谈诗
这首诗写于诗人辞官离京返杭途中。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居京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重显身手。这样,离别愁绪与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蕩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主题
弃旧图新 老当益壮 无私奉献
运用
秋日黄昏,漫步于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随口吟了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历程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枝繁叶茂,不忌惮秋日叶落缤纷。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方式看待这些,龚自珍不就写下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也许我们更应该欣然享受这黄叶满地的秋景。
——《寻找快乐,精彩人生》
【读诗】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谈诗
杜甫的这首诗,除了诗人因长期做客他乡、无法与亲人沟通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和沦落江湖、无缘为国效劳而滋生的功名无成的伤感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之外,开头的一句“今朝腊月春意动”更是令人叹赏。从“腊月”中看出“春意动”,这与千年之后英伦诗人雪莱的那句有名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在寒冬季节看出春天的影子,源于诗人有一双见微知著的慧眼,更源于诗人那颗向往美好未来的憧憬之心。一个热爱生活、不被艰难困苦俘虏、时时刻刻为美好未来精心准备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神!
主题
憧憬未来 见微知著 永不绝望
运用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道路上,在奋斗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韩少华《草色遥看近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