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世界,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速全面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的伦理道德、法律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受众越来越低龄化,未成年人已成为主要群体,加强未成人的网络安全建设,创造便于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网络环境十分重要。
关键词:网络;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法律保护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26-02
一、网络时代下常见的未成年人涉网犯罪
网络时代下,缺乏自我保护的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侵害,也容易发生涉网违法犯罪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暴力犯罪。近年来,网络几乎已进家家户户,网络的诱惑,加上家庭、学校教育上的不足,导致很多未成年人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衍生出很多生理和心理问题,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频发。②涉性犯罪。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缺乏判断力,他们容易接收到很多黄色影视、书刊、网站,这些内容容易使未成年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模仿、尝试,对现实中人造成伤害。③财产犯罪。未成年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在不良网络信息影响下,他们可能产生攀比、虚荣心理,为了满足欲望,可能做出侵害他人财产的行为。④团伙犯罪。未成年人如果长期脱离家庭、学校,寄宿于网吧,在社会上游荡,当产生犯罪意图时,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可能通过网络或者在网吧附近寻找犯罪伙伴,实施犯罪行为。
二、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的不足和完善
网络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法治教育和法律保护制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针对性法律法规
我国缺乏专门性的针对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下权益受到侵害的相关法律法规。1991年来颁布的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是行政性的,以规定、办法、条例、经营公约为主,层次低、范围窄,2004年颁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也只起到规范作用,很难具体实行,所以总体上我国在未成年人涉网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
2.当前的网络立法内容很难实施
我国当前使用的与未成年人涉网相关的法律非常少,而且内容在实施上很困难,比如,虽然我国的网络技术强调对信息的过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研发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用以替换不良产品,但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这项规定很难落实。
3.经营管理上的制度建设不足或监管不到位
网吧是未成年人上网的重要场所,以游戏为主,充斥着很多暴力、色情、恐怖信息,近年来,虽然我国建设了全国网吧联网系统、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很多经营者为了利益,公然违反法律法规,不遵守一卡一证制度,让很多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而地方巡查很难做到全面监管,或者处罚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得不到良好净化。
4.家庭、学校、社会、个人教育不足
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人的全面参与、持续性参与,未成年人只有进行自身性格的调整,外部环境的引导、教育,才能更好地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减少不良信息影响,但是,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涉网教育的覆盖面、宣传教育形式、教育深度等仍有不足,家长和学校对未成年犯罪的法律意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认识不够深刻,还只从道德层面、生活习惯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且,当前的法律中,不仅成人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比较缺乏,未成年人在此领域的相关法律也较为缺乏。
三、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措施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社会的栋梁,网络时代下,国家应积极重视和完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保护制度,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积极健康地成长。
1.应加强网络立法
我国应积极研究目前未成年人所面临的网络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国未成年人建立专门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尽快落实,严格执行。我国还应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人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相关未成年人涉网安全教育宣传体系,从全社会着手,多方联动,加强用网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涉网犯罪。
2.严格执法
目前,我国颁布或出台了近40部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地方性规章及行业规范等,针对已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行业标准,应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整合资源,划分责权,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发挥法律法规章程标准的实际效用。
3.加强信息网络分级规范和信息过滤制度建设
网络上的信息各種各样,针对不同的人群,相关部门应适当进行信息的分类传输、共享和过滤,因此建立信息分级制度,将未成年人可接收的信息和成年人可接收的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过滤制度。加强信息过滤技术的软件开发和研究,可有效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到色情、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目前,台湾省建立的网络内容分级协会以立法的形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级管理,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4.建立学校、家庭联动机制,加强法制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是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自己全面努力的,尤其是学校和家庭。学校应在日常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入一些法治教育,转变教育方式,与时俱进、联系现实地将法律法规的知识融入学生日常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鼓励创办国学社、篮球社、足球社、法律协会等社团,举行法律知识竞赛、科普活动、模拟法庭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避免其沉迷于网络、游戏,并能学习、运用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治意识。未成年人父母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法规意识,加强对涉网犯罪的了解,预防和警惕涉网犯罪,合理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同时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传授给孩子,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和法治意识,这样既能让自己免受涉网犯罪的侵害,又不会侵害到别人,在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成长有害,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建设,预防和减少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十分必要,文章从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值得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董艳春.未成年人互联网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1).
[2]李振林.未成年人构罪标准体系建构之基本原则[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6).
作者简介:宁萍(1982—),女,彝族,云南曲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教学管理。
关键词:网络;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法律保护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26-02
一、网络时代下常见的未成年人涉网犯罪
网络时代下,缺乏自我保护的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侵害,也容易发生涉网违法犯罪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暴力犯罪。近年来,网络几乎已进家家户户,网络的诱惑,加上家庭、学校教育上的不足,导致很多未成年人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衍生出很多生理和心理问题,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频发。②涉性犯罪。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缺乏判断力,他们容易接收到很多黄色影视、书刊、网站,这些内容容易使未成年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模仿、尝试,对现实中人造成伤害。③财产犯罪。未成年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在不良网络信息影响下,他们可能产生攀比、虚荣心理,为了满足欲望,可能做出侵害他人财产的行为。④团伙犯罪。未成年人如果长期脱离家庭、学校,寄宿于网吧,在社会上游荡,当产生犯罪意图时,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可能通过网络或者在网吧附近寻找犯罪伙伴,实施犯罪行为。
二、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的不足和完善
网络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法治教育和法律保护制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针对性法律法规
我国缺乏专门性的针对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下权益受到侵害的相关法律法规。1991年来颁布的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是行政性的,以规定、办法、条例、经营公约为主,层次低、范围窄,2004年颁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也只起到规范作用,很难具体实行,所以总体上我国在未成年人涉网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
2.当前的网络立法内容很难实施
我国当前使用的与未成年人涉网相关的法律非常少,而且内容在实施上很困难,比如,虽然我国的网络技术强调对信息的过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研发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用以替换不良产品,但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这项规定很难落实。
3.经营管理上的制度建设不足或监管不到位
网吧是未成年人上网的重要场所,以游戏为主,充斥着很多暴力、色情、恐怖信息,近年来,虽然我国建设了全国网吧联网系统、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很多经营者为了利益,公然违反法律法规,不遵守一卡一证制度,让很多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而地方巡查很难做到全面监管,或者处罚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得不到良好净化。
4.家庭、学校、社会、个人教育不足
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人的全面参与、持续性参与,未成年人只有进行自身性格的调整,外部环境的引导、教育,才能更好地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减少不良信息影响,但是,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涉网教育的覆盖面、宣传教育形式、教育深度等仍有不足,家长和学校对未成年犯罪的法律意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认识不够深刻,还只从道德层面、生活习惯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且,当前的法律中,不仅成人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比较缺乏,未成年人在此领域的相关法律也较为缺乏。
三、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措施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社会的栋梁,网络时代下,国家应积极重视和完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保护制度,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积极健康地成长。
1.应加强网络立法
我国应积极研究目前未成年人所面临的网络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国未成年人建立专门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尽快落实,严格执行。我国还应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人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相关未成年人涉网安全教育宣传体系,从全社会着手,多方联动,加强用网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涉网犯罪。
2.严格执法
目前,我国颁布或出台了近40部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地方性规章及行业规范等,针对已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行业标准,应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整合资源,划分责权,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发挥法律法规章程标准的实际效用。
3.加强信息网络分级规范和信息过滤制度建设
网络上的信息各種各样,针对不同的人群,相关部门应适当进行信息的分类传输、共享和过滤,因此建立信息分级制度,将未成年人可接收的信息和成年人可接收的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过滤制度。加强信息过滤技术的软件开发和研究,可有效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到色情、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目前,台湾省建立的网络内容分级协会以立法的形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级管理,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4.建立学校、家庭联动机制,加强法制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是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自己全面努力的,尤其是学校和家庭。学校应在日常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入一些法治教育,转变教育方式,与时俱进、联系现实地将法律法规的知识融入学生日常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鼓励创办国学社、篮球社、足球社、法律协会等社团,举行法律知识竞赛、科普活动、模拟法庭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避免其沉迷于网络、游戏,并能学习、运用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治意识。未成年人父母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法规意识,加强对涉网犯罪的了解,预防和警惕涉网犯罪,合理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同时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传授给孩子,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和法治意识,这样既能让自己免受涉网犯罪的侵害,又不会侵害到别人,在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成长有害,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建设,预防和减少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十分必要,文章从法治教育及法律保护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值得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董艳春.未成年人互联网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1).
[2]李振林.未成年人构罪标准体系建构之基本原则[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6).
作者简介:宁萍(1982—),女,彝族,云南曲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