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图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是地理学最独特和有效的学科工具,是学生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的最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地图素养是个体经过研习所形成的最基本且比较稳定的地图知识和技能,可利用地图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和行为过程。下面是笔者经过课题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以期帮助广大地理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地图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图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能力的方法
  1.1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能力,要让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即引导学生先阅读图名、图例,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来确定地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然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找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准确理解图像内涵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就为地图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例如,学习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在阅读“中国降水分布图”时,可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得出结论。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名,明确阅读主题。
  1.2引导学生阅读图例,理解图例内容后,通过从图中读出年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变化幅度;观察每一条年等降水量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延伸方向,对其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条年降水量线,大致都是东北——西南走向,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各条年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也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说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受海陆分布和季风的影响显著,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状况及规律的理解,建立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等概念,而且在阅读地图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和记忆地图得出结论,使学生能熟悉读图步骤,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习惯,形成地图思维。
  2引导学生形成心理地图的方法
  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着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现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空间演变和发展的清晰立体的反映。具体方法为:
  2.1在教学中要图像开路,感知优先。心理地图的形成要靠反复多次地读图、用图,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形象的感知。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应在引入新课时绝不忽视用图和展示地图,每一节课的讲述都尽可能地结合地图,通过地图来获得知识。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上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①引导学生看地形图,找出主要的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②凭借地图进行记忆,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前面找到的地理名称(可自己设计图例),然后观察并找出这些事物的分布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③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江大河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④将整节知识回到地图上归纳、概括、浓缩,使几页书的知识变成一张地图。地图的反复运用,在脑海里积累了丰富的地图感性资料,为心理地图的形成和积累打下了基础。
  2.2以地图为重点的练习贯穿始终。以地图为重点的练习是指围绕地图进行的记地图笔记,仿绘地图,勾绘轮廓,對地图的补绘、改绘等练习形式。贯穿始终则不仅指一堂课的始终,而且指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的贯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到、手到、眼到、耳到,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多次勾绘山脉、河流、行政区,学生对这些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关系、海岸线状况,区域间的相对位置等就有了深刻的记忆。例如:绘制“长江、黄河”干支流形状示意图。注意形状特征、比例、穿过的地形类型、附近的城市等。根据学生绘图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逐步达到对中国、世界及部分地区的心理地图的清晰化。绘图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教学中涉及的城市位置、交通干线及交通枢纽的分布等,都应落实到地图中。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从而构造心理地图。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进行串编学习。通过对学生长期有意识地心理地图训练,学生的空间感知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的学习。这无疑是一条通向地理学科学习捷径。
  3加强图文转换训练
  图文转换包括数据表格与图像之间以及地图与地理文字之间的相互转换。加强图文转换训练能够强化对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联系,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1数据表格与图像的图文转换。学生通过分析表中地理事项的数据变化,并将数据绘制成图形,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通过学生动手绘图过程,体现了对学生时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饼状图、曲线图等与数据表格之间的变换过程,能够加强对地图的认识,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这些信息与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建立联系,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2文字与地图的相互转换。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地图中分析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或通过阅读把文字表达的内容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是训练学生图文对照、以图释文、以图解文能力的基本方法。将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这种图文转换,不仅能够降低难度,便于学生理解,而且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地图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观察地图中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分析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这一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借助地图掌握分析和研究地理现象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发展。同时学生通过阅读,把文字表达的内容用地图联系起来,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和掌握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读图中,分析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是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更高要求。
  图形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地图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利用地图作为课堂练习的载体,把绘图设置成学生的家庭作业,为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铺路架桥。文字叙述是对图形的解释,图形是对文字叙述的概括。在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图文转化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地图解释成文字,把文字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而且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地图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天葬是我国藏区一种十分盛行的葬式,是丧葬文化中别具一格的民俗事象。藏传佛教、藏民古老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以及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共同造就了天葬这种独特的习俗。每一种风俗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本文试图从天葬的葬仪,天葬所反映的藏民生死观、丧葬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来解读天葬习俗所蕴涵的民俗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关键词】 天葬 民俗 文化内涵     从生物属性的自然规律上来讲,人生在世,终有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人口老高龄化为背景,从城乡高龄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不足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建立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中西部4省的制度探索实践,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高龄津贴制度正逐步向规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但现行的制度探索实践却不尽人意,高龄津贴制度的覆盖区域小、高龄老人的覆盖比例小等问题突出。  【关键词】 高龄化高龄老人 高龄津贴制度 保障程度    1人口高龄化背景下建立普惠
期刊
在一线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呢?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笔者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1确立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掌握未来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的。这就向人们提出了终生
期刊
“为什么那么多男孩女孩离开学校时感官迟钝,心灵封闭?大多数年轻人在动脉硬化前四十年心理就先硬化了。”  ————英国作家赫胥黎  “教材”,多么凝重的两个字,多少年来,师生对他顶礼膜拜,供为神圣,未敢越雷池半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逐渐树立了一种新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即“把教材看成一个例子,一个发展学生的媒介。”教材是为儿童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教学的最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
期刊
Intel未来教育包含技术但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培训,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网络时代的教师和教学。对于中国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计算机的使用,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中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现在Intel未来教育辅助化学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应用。因为Intel辅助教学具有声音、图象、文字和问答并重,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中解析几何“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旨在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关键词】 点 直线 距离公式 推导 解析几何 教学案例 反思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①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并能用公式计算;②领会渗透于公式推导中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1.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分组使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探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期刊
【摘要】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又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基础,其中全员聘用制的实行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它不仅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无疑也是决定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能否实现的重大改革之一。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全员聘用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全员聘用
期刊
【摘 要】 叙事教学法是由熊沐清和邓达两位学者最早提出的,它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是理念。它主张将“叙事化”运用于教学当中,换言之,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以叙事的形式教授一段材料或是课文、一个语言点、一个语法、一个词汇、一个句子等等,尽可能营造出一个真实的语境或是可能世界,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而非一个旁观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调动多种心智能力(如情感、想象、创造、语言等
期刊
【摘要】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他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关键词】 动机培养 趣味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的问题。就当代青少年而言,其学习动机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分构成:①求知动机。就是学生为学得知识,并指向于学习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