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已成为银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城市商业银行如何提高竞争力成为各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以宏观的视角审视并设计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藉以达到明确发展方向、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战略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本问题
(一)概念
当前,国内对于银行竞争力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从商业银行的业务过程描述出发,强调持续的盈利能力,没有提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没有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因素进行考量。另一种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将银行竞争力定义为“能为股东创造持续高额的未来收益”。虽然这种界定较为明确,但对于高负债的、高度信息不对称的银行来说,这种定义又欠妥。但无论如何,上述两种定义都强调了银行盈利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性,只是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剖析。它们都是直接从企业竞争力来定义银行竞争力,显然有失全面性和科学性。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应该既要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本质特性,又要反映出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性。因此,商业银行竞争力指的就是一家银行通过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市场服务持续地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这个定义中体现了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三个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竞争力
(二)构成要素
1、从竞争过程看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首先,银行竞争的驱动力量一般来说有五种,这是来源于波特对于产业竞争五种基本作用力的分析,他认为,影响产业竟争的因素有五种基本的作用力,即新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我们在本文中创造性的把这种理论引入到银行竞争过程中来,以此来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强度和作用力,从而发现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上五种作用力就是一家银行面临的来自五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反作用力就是其做出的对抗。这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汇集起来的合力反映了某一家银行面临的竞争强度,决定了该家银行的最终利润潜力。这五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力量来源构成了分析银行竞争力的要素,它们是竞争力量的基础,组合起来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我们通过这五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析认为,银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就是已有的和潜在的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它们反映了一家银行面临的竞争的几个方面,也反映了基于一定环境下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2、从银行竞争力的形成过程看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要素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如何,都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银行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做进一步的分析。首先,我们从波特的价值链入手。波特认为,企业竞争力来源于每一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都有所贡献。这里,他把价值链引入到了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当中。这里,我们就创造性的把价值链引入到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中来。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银行的竞争力也受到外部环境的重大影响。根据波特的观点,银行基本活动中的“市场和销售”对竞争优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银行的基本活动就是全面的市场服务和全面风险管理,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银行的辅助活动还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设施、总体管理、技术创新、服务品质和总体信誉维护。其中,外部环境部分包括监管环境和市场条件。银行竞争力形成的过程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以及最終的利润创造四个部分,通过基本活动来外在地体现,最终反映到利润上。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47家,总资产为78525.6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8.3%,总负债为73703.3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8.3%,不良贷款为325.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0.91%。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不断上升,截至2008年达到12.58%,达到了8%的监管标准。城商行的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资产质量不断改善。山东省城商行作为发展良好,特色鲜明的“山东板块”,截至2010年末,资本总额达到336.11亿元,较2005年末增加61.91亿元,统算资本充足率由6.53%提高到13.56%,并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单体机构资本充足率达标;不良贷款余额22.96亿元,不良贷款率1.02%,分别较2005年末下降了17.33亿元和3.53个百分点;增提拨备57.65亿元,统算拨备覆盖率由32.54%提高到282.79%,增加了250.25个百分点;五年来累计实现账面净利润121.44亿元,年均增长49.89%。
随着城商行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银行体系逐步被打破,伴随着城商行的规模扩张、内部分化及新型金融力量的涌现,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新型银行体系格局逐渐形成。城商行的发展与变革也在2008年后高速展开,朝着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地方性银行三个层次剧烈分化。更名、扩张、上市成为城商行发展的三部曲。自2007年以来,更名热潮在城商行间迅速掀起,据中国金融网统计,2010年全国共19家城商行完成更名。银监会原则上要求更名城商行应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水平或监管评级在三级以上,经过系列改革发展,城商行的资产质量大幅提升,达到了监管标准,为其更名、跨区域发展等开辟了绿色通道。城商行的更名,一方面显示了自身发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为了摆脱地域限制,淡化地方色彩,迅速培育自身品牌特色,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决策链短,信息反馈及时,反应迅速。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机构设置较多,机构分布较广,难免出现决策链过长,信息传导不及时的情况。而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一级法人的优势,且机构的地域设置较集中,可以有效地缩短决策链条,对客户需求及业务建议得到及时的掌握与反馈,对各项情况的出现可以迅速反应,加以调节和控制。 2.地域资源优势。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业务种类及经营规模上与大中型商业银行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城商行凭借其“市民银行”的定位,可以有效地掌握当地客户的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加之在本地域网点的优势,可以深入挖掘客户资源,拥有部分稳定的客户群体。
3.与地方政府沟通优势。由于城商行成立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城商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近,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植,更多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劣势分析
1.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从一定程度上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大小反映了抗风险能力的强弱,城商行的规模一般偏小,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城商行目前员工的构成大部分呈现一种老龄化严重的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城商行今后的快速发展。没有形成自身的人才储备队伍,对今后新业务的拓展将形成一定的阻碍。
3.研发能力较弱,外部依赖较强。城商行的业务很大程度上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存在雷同的现象,特色业务只占很小一部分,中间业务收入较少。没有独立的研发队伍,研发能力较弱,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不利于自身业务的进一步扩大。
(三)发展机遇分析
1.宏观环境良好。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一直保持较好增长的趋势,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城商行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且随着国际银行监管规则、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推行,对银行业的监管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城商行更加完善內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为自身安全高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融资需求发生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改革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显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为其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今年来,各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业纷纷推出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产品,城商行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深挖中小企业客户资源,抓住发展机遇。
(四)发展威胁分析
1.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利率市场化使存贷利差缩小,使得城商行利差收入锐减。就目前城商行发展的状况来看,利差收入仍占据很大的比例,利差收入的减少,将使城商行面临微利或无利的困境。
2.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发展,其在全国各地纷纷设立网点,其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竞争策略、多样的金融产品及优质的金融服务,对正在发展中的城商行来说都形成一种挑战。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模式
明确市场定位是城商行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应全面审视金融市场总体发展趋势,比较自身的优劣势,不断深化巩固“市民银行”、“中小企业主办行”的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道路。首先,立足于区域优势,集聚当地客户资源,深入拓展本地市场。其次,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更能实现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要不断发挥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打造特色的服务品牌。最后,要充分认识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双面性,在巩固新设机构发展效果的同时,要审慎地推行跨区域战略,保证规模增长的质量性,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风险控制能力,严防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隐患。
(二)推行扁平的管理结构。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是对传统科层化组织结构理论的否定。它强调系统概念,即用系统方法来阐明企业目标、确定评价系统工作成绩的标准,并把企业同各种环境系统更好地联系起来;强化管理层和执行层,尽量减少中间层,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简而言之,就是将传统的矩形组织结构变为杠铃形组织机构。城市商业银行推行扁平化管理,将有利于组织灵活指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这符合现代银行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网络化、计算机经营的特征。
(三)提高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生产力内涵演变趋势衡量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是不同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组合,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环境中形成的竞争合力。具体体现在劳动工具智能化、劳动对象生态化、劳动力知识化和生产要素的资本化等方面。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动态性、不可分离性、不易模仿性等特点。未来五年,城市商业银行要接受外资银行的竞争,势必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科技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集中数据处理前提下,提高信息运用能力;二是提高各部门的配合能力,达到业务处理能力呈现几何级数提高和单位产品成本相对降低;三是实行客户满意战略,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和服务管理机制体系;四是培育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银行实践经验、对于未来市场变化趋势有较强探索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队伍;五是塑造和更新价值观念,培育健康、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调创新意识。
(四)有效调整经营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首先,积极开展“三位一体”的综合营销,实现个人金融、公司金融、机构金融同步发展。在营销体制上,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实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营销人员队伍。其次,在经营结构上强调资产业务和负责业务的综合发展,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实现经营结构的动态平衡。同时,通过控制增量、调整存量资产,完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第三,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提高经营规模。同时,尽快建成一批自助银行和散点ATM,实现营业所网上交易服务功能,建立实体银行与虚拟银行相结合的网络体系业务领域。第四,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控能力。城市商业银行重点要加强对新增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一方面要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制定企业信用评级办法,探索客户评价模式;另一方面强化贷款业务的过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监控业务的全过程,确保资产的安全运营。
(五)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经营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银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制定银行人才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基础数据库。一方面可为绩效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体现价值导向,提高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为人力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锦娟.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09,(3).
[2]向上.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战略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本问题
(一)概念
当前,国内对于银行竞争力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从商业银行的业务过程描述出发,强调持续的盈利能力,没有提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没有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因素进行考量。另一种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将银行竞争力定义为“能为股东创造持续高额的未来收益”。虽然这种界定较为明确,但对于高负债的、高度信息不对称的银行来说,这种定义又欠妥。但无论如何,上述两种定义都强调了银行盈利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性,只是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剖析。它们都是直接从企业竞争力来定义银行竞争力,显然有失全面性和科学性。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应该既要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本质特性,又要反映出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性。因此,商业银行竞争力指的就是一家银行通过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市场服务持续地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这个定义中体现了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三个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竞争力
(二)构成要素
1、从竞争过程看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首先,银行竞争的驱动力量一般来说有五种,这是来源于波特对于产业竞争五种基本作用力的分析,他认为,影响产业竟争的因素有五种基本的作用力,即新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我们在本文中创造性的把这种理论引入到银行竞争过程中来,以此来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强度和作用力,从而发现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上五种作用力就是一家银行面临的来自五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反作用力就是其做出的对抗。这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汇集起来的合力反映了某一家银行面临的竞争强度,决定了该家银行的最终利润潜力。这五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力量来源构成了分析银行竞争力的要素,它们是竞争力量的基础,组合起来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我们通过这五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析认为,银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就是已有的和潜在的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它们反映了一家银行面临的竞争的几个方面,也反映了基于一定环境下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2、从银行竞争力的形成过程看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要素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如何,都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银行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做进一步的分析。首先,我们从波特的价值链入手。波特认为,企业竞争力来源于每一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都有所贡献。这里,他把价值链引入到了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当中。这里,我们就创造性的把价值链引入到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中来。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银行的竞争力也受到外部环境的重大影响。根据波特的观点,银行基本活动中的“市场和销售”对竞争优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银行的基本活动就是全面的市场服务和全面风险管理,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银行的辅助活动还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设施、总体管理、技术创新、服务品质和总体信誉维护。其中,外部环境部分包括监管环境和市场条件。银行竞争力形成的过程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以及最終的利润创造四个部分,通过基本活动来外在地体现,最终反映到利润上。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47家,总资产为78525.6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8.3%,总负债为73703.3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8.3%,不良贷款为325.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0.91%。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不断上升,截至2008年达到12.58%,达到了8%的监管标准。城商行的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资产质量不断改善。山东省城商行作为发展良好,特色鲜明的“山东板块”,截至2010年末,资本总额达到336.11亿元,较2005年末增加61.91亿元,统算资本充足率由6.53%提高到13.56%,并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单体机构资本充足率达标;不良贷款余额22.96亿元,不良贷款率1.02%,分别较2005年末下降了17.33亿元和3.53个百分点;增提拨备57.65亿元,统算拨备覆盖率由32.54%提高到282.79%,增加了250.25个百分点;五年来累计实现账面净利润121.44亿元,年均增长49.89%。
随着城商行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银行体系逐步被打破,伴随着城商行的规模扩张、内部分化及新型金融力量的涌现,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新型银行体系格局逐渐形成。城商行的发展与变革也在2008年后高速展开,朝着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地方性银行三个层次剧烈分化。更名、扩张、上市成为城商行发展的三部曲。自2007年以来,更名热潮在城商行间迅速掀起,据中国金融网统计,2010年全国共19家城商行完成更名。银监会原则上要求更名城商行应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水平或监管评级在三级以上,经过系列改革发展,城商行的资产质量大幅提升,达到了监管标准,为其更名、跨区域发展等开辟了绿色通道。城商行的更名,一方面显示了自身发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为了摆脱地域限制,淡化地方色彩,迅速培育自身品牌特色,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决策链短,信息反馈及时,反应迅速。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机构设置较多,机构分布较广,难免出现决策链过长,信息传导不及时的情况。而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一级法人的优势,且机构的地域设置较集中,可以有效地缩短决策链条,对客户需求及业务建议得到及时的掌握与反馈,对各项情况的出现可以迅速反应,加以调节和控制。 2.地域资源优势。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业务种类及经营规模上与大中型商业银行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城商行凭借其“市民银行”的定位,可以有效地掌握当地客户的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加之在本地域网点的优势,可以深入挖掘客户资源,拥有部分稳定的客户群体。
3.与地方政府沟通优势。由于城商行成立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城商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近,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植,更多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劣势分析
1.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从一定程度上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大小反映了抗风险能力的强弱,城商行的规模一般偏小,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城商行目前员工的构成大部分呈现一种老龄化严重的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城商行今后的快速发展。没有形成自身的人才储备队伍,对今后新业务的拓展将形成一定的阻碍。
3.研发能力较弱,外部依赖较强。城商行的业务很大程度上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存在雷同的现象,特色业务只占很小一部分,中间业务收入较少。没有独立的研发队伍,研发能力较弱,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不利于自身业务的进一步扩大。
(三)发展机遇分析
1.宏观环境良好。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一直保持较好增长的趋势,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城商行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且随着国际银行监管规则、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推行,对银行业的监管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城商行更加完善內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为自身安全高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融资需求发生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改革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显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为其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今年来,各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业纷纷推出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产品,城商行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深挖中小企业客户资源,抓住发展机遇。
(四)发展威胁分析
1.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利率市场化使存贷利差缩小,使得城商行利差收入锐减。就目前城商行发展的状况来看,利差收入仍占据很大的比例,利差收入的减少,将使城商行面临微利或无利的困境。
2.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发展,其在全国各地纷纷设立网点,其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竞争策略、多样的金融产品及优质的金融服务,对正在发展中的城商行来说都形成一种挑战。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模式
明确市场定位是城商行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应全面审视金融市场总体发展趋势,比较自身的优劣势,不断深化巩固“市民银行”、“中小企业主办行”的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道路。首先,立足于区域优势,集聚当地客户资源,深入拓展本地市场。其次,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更能实现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要不断发挥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打造特色的服务品牌。最后,要充分认识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双面性,在巩固新设机构发展效果的同时,要审慎地推行跨区域战略,保证规模增长的质量性,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风险控制能力,严防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隐患。
(二)推行扁平的管理结构。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是对传统科层化组织结构理论的否定。它强调系统概念,即用系统方法来阐明企业目标、确定评价系统工作成绩的标准,并把企业同各种环境系统更好地联系起来;强化管理层和执行层,尽量减少中间层,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简而言之,就是将传统的矩形组织结构变为杠铃形组织机构。城市商业银行推行扁平化管理,将有利于组织灵活指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这符合现代银行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网络化、计算机经营的特征。
(三)提高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生产力内涵演变趋势衡量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是不同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组合,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环境中形成的竞争合力。具体体现在劳动工具智能化、劳动对象生态化、劳动力知识化和生产要素的资本化等方面。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动态性、不可分离性、不易模仿性等特点。未来五年,城市商业银行要接受外资银行的竞争,势必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科技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集中数据处理前提下,提高信息运用能力;二是提高各部门的配合能力,达到业务处理能力呈现几何级数提高和单位产品成本相对降低;三是实行客户满意战略,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和服务管理机制体系;四是培育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银行实践经验、对于未来市场变化趋势有较强探索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队伍;五是塑造和更新价值观念,培育健康、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调创新意识。
(四)有效调整经营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首先,积极开展“三位一体”的综合营销,实现个人金融、公司金融、机构金融同步发展。在营销体制上,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实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营销人员队伍。其次,在经营结构上强调资产业务和负责业务的综合发展,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实现经营结构的动态平衡。同时,通过控制增量、调整存量资产,完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第三,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提高经营规模。同时,尽快建成一批自助银行和散点ATM,实现营业所网上交易服务功能,建立实体银行与虚拟银行相结合的网络体系业务领域。第四,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控能力。城市商业银行重点要加强对新增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一方面要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制定企业信用评级办法,探索客户评价模式;另一方面强化贷款业务的过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监控业务的全过程,确保资产的安全运营。
(五)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经营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银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制定银行人才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基础数据库。一方面可为绩效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体现价值导向,提高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为人力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锦娟.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09,(3).
[2]向上.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