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优化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立足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文本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代背景,对当前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从优化评价考核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强化人力供给和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时期优化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话语体系需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学术话语三个维度进行对外传播.从丝路学视角研究"一带一路"学术话语,旨在增强"一带一路"学术话语国际认同度,是"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研究的新探索.基于丝路学视角的"一带一路"学术话语研究通过丰富丝路学概念、重释丝路学核心议题、修正丝路学理论基石,构建"一带一路"学术话语体系,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丝路学转型的一个重要学术现象.研究"一带一路"学术话语具有多重意义:增强中国"一带一路"学术话语供给力,提升"一带一路"首倡国学
2020年以来,美国对TikTok等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封锁,其深层含义是企图借助"科技霸权-推广应用-数字美元"的逻辑推进数字时代的美元霸权新布局.依据"科技优势-流量入口-电子支付-金融优势"路径,科技企业能够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实现对相关领域流量入口的占有,而流量入口的锁定与金融数据的垄断能够强化所在国家于世界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因此,我国应致力于成为数字贸易净出口国,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优势到金融优势的转化,在谨防国外科技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对流量入口进行垄断的同时,以技术与制度的双重保障为国内科技企
期刊
需求侧改革的提出,与扩大内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方针一脉相承,体现了进一步打通经济循环中需求潜力释放的堵点、优化全局统筹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思维.文本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分析新形势、新时期需求侧改革的背景和内涵,探讨推进需求侧改革应把握的内涵与思路,以及相关堵点,并在统筹协调大思路下从消费能力与收入再分配、有效投融资、城乡间要素流动、外贸政策、科技创新攻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从"十三五"期间的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并进,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的重要布局.文本在解读需求侧管理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实行需求侧管理的逻辑,指出如何通过需求侧管理扩大需求促进消费、如何化解有效供给不足的供需矛盾、如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市场有效需求能力、如何以创新引领需求、如何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升级是进行需求侧管理的五大难点.提出我国进行需求侧管理要推动投资驱动转向投资、消费共同驱动并最终向消费驱动转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外需主导型转向内外需
"需求"实质是由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发生的人类经济行为及其概念定义.新形势下的需求侧改革,"量"的调节不是重点,投资和消费的"质"才是政策关切的要点.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有需求量的扩展,更要重视需求侧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机制的转型趋势,进而适应整个社会的关切取向变化.中国已经具备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越来越具有成熟市场经济的需求约束特征,在体制机制上已打通需求侧的各环节,使需求侧市场空间更为畅通和扩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主题.需求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价格机制问题,不仅涉及
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与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断,是认识中国国情与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据,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大战略的基本依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改变.文本实证分析和预测2000-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工业化格局、科学技术格局、贸易格局、城市格局、现代化格局的重大变化,从量变到质变,出现前所未有的南北国家大趋同,疫情时代无疑加快了世界政治格局、全球治理格局大变迁.中国本身就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变量,既是自变
后疫情时代,海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全球各国公共卫生安全,也对海上人员安全、船舶航行安全、海洋环境安全造成威胁.究其根本,后疫情时代有关海上公共卫生安全的防治治理中,存在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冲突、主权与人权的冲突、国际法规则碎片化、国家履约中的能力不足与意愿欠缺、国际组织权利受限及职能欠缺等挑战.因此,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向处理人海关系冲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包涵的价值平衡海上公共卫生安全中主权与人权的冲突;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提升各国履约意愿,促进国家间合作;立足国家实践整合各领域法治
经济结构重大失衡是阻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严重堵点,与过去长期坚持"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打通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的堵点,基本思路在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在主场进行的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要求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即发挥产业链集群的载体作用、创新链延伸的提质作用、资本市场的服务作用、人力资源的依托作用,推动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之间的有机协调.在中国语境下,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有机结合,推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下的创新驱动型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987年我国提出"国际大循环"理论,确立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2020年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确立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发展战略.两次国内、国外"大循环"战略的指导思想、内涵理念、战略地位显著不同,文本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以概述"双循环"理论发展的内在演化逻辑,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双循环"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