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生源状况,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在要求。独立学院要发掘学校内部教师潜力,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还要从学校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定激励措施,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聘用及培训机制探讨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实体,依靠市场生存和发展。因此,根据人才需求和生源状况,独立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受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行业性、应用性、社会性及其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 独立学院必须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干、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认为重点要做好聘用和培训这两方面的工作,本文重点就这两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
一、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聘用机制问题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的目标是立足于市场,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目标就要求独立学院对学生的培养须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理论教学服从于实践教学的模式。该目标对教师提出了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熟练地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双师型”的客观要求。但是就目前独立学院来说,大部分教师都是理论水平有余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对于这么一种情况,很多独立学院想到的主要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去校外一些公司、企业中聘请那些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来校内担任兼职教师,但总体来说,目前独立学院在“双师型”教师聘用机制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机制方面进行改变和完善。
1、“双师型”教师聘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人才引进困难
目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仍存在大量短缺问题,大部分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大专院校,这些教师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理论功底较强,但普遍动手能力不强,新引进的教师基本上是新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部分博士研究生。由此,有的学校想方设法改变这一格局,想积极引进生产一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管理人员等,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靠引进这些人来迅速提高“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存在较大的阻力。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吸引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有些独立学院为吸引和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出台了一些激励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收效甚微,无法吸引公司企业一线的高素质人才来校任教,也无法提高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工作积极性。对“双师型”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往往都是以纯粹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在学校内部教师是否具有”双师型”资格,是否按实践教学的要求授课,学校并没有严格规定或相应措施。这一做法最后导致了“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之间界限的模糊,不能体现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3)对外聘“双师型”教师管理较为松散
为强化教学质量,独立学院虽然采取了多级别、多层次管理等来加强对外聘“双师型”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但目前主要是采取一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疏松,没有形成管理制度和管理的相应流程。需要对外聘“双师型”教师进行评价时,一般是通过学生了解情况,看其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大致完成对某个兼职教师的评价工作,易造成对外聘“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不准确、不全面、不公正的现象。
(4)“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性差
校内“双师型”教师很多是从学院管理人员中聘请,校外招聘人才的途径还停留在通过自投简历、熟人介绍等几种途径,没有形成学院从企业、公司招聘兼职教师为正常公开渠道、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为己任、企业派一线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课为责任的局面,同时为节约成本,减少开支,从校外聘请的兼职“双师型”教师聘用待遇远低于校内在职教师。如此情况使得聘请的校外兼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证,与教育部下达的聘请教师的标准——前沿的、先进的、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有较大差距。
2.解决的方法
要解决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聘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
“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必须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制度。
第一、招聘方式多样化。招聘方式影响“双师型”教师来源和质量。在保留目前独立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公开招聘、熟人推荐方式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入企业聘请人才。变“被动”为“主动”。到企业聘请人才能有有效的改变目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中公司、企业一线人员匮乏的现状,有利于学校了解公司、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校企双方实现深度合作。
第二、制定“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良好的“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是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的首要前提。一切招聘“双师型”教师的方式方法,都要符合“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任职标准包括思想道德、专业能力、工作情况、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双师型”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为人师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一般应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结构要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工作业绩,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一定的成果。任职标准要特别强调对“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考察,选择出真正满足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人才。
第三、制定“双师型”教师聘用程序。“双师型”教师聘用要按要求程序进行,防止聘用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首先,各用人部门应向学校提出聘人的具体需求,学院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者直接到公司、企业聘请人才等方式,确定基本符合条件的拟聘人员名单。其次,人事部门收集的应聘者资料,并会同各系、学部负责人对拟聘教师综合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取试讲、深入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系部将最终确定的用人名单报人事部门。学院与拟聘教师签订聘用协议书,明确聘任期限,双方权利、义务、工作职责,保障学校和“双师型”教师各自权益。
(2)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及激励机制。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及激励机制,形成完备的监管体系。一方面完善教学督导体系,发挥教学督导作用,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督导管理,使“双师型”教师处于“监管”状态,将“双师型”教师纳入专职教师的管理中,在管理上同等对待。另一方面可采用随机听课、问卷调查和学生、同行的测评等形式,检查和监督“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外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以上考核方法,对“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进行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并进行信息反馈,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施奖惩措施,以保证教学质量。
(3)建立外聘“双师型”教师教学岗前培训制度。对于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外聘“双师型”教师,独立学院要对他们进行教学岗前培训和教学上的指导,促进其角色的转换。培训内容包括:一是学习学院对外聘“双师型”教师的有关管理规定,专业课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课的基本要素,上课的基本环节,基本的教学原则等内容;二是专职教师与外聘“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以弥补外聘“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二、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问题
“双师型”教师数量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独立学院都不多,因此就存在一个如何培训这类教师的问题,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成功的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
1、独立学院在“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培养缺乏科学规划,存在重学历轻实践的现象。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只注重对“双师型”教师个体的培养,而不把“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团队来进行建设。大多独立学院仍然沿用传统的培训模式,传统的培养培训模式已非常不适合“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1)传统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沿用普通教师的培养模式,而这样的模式非常不适合“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它背离了独立学院教师强调应用型与实践型的本质要求,表现了严重的学科化和学术倾向。
(2)当前的独立学院“双师型”教育师资培训主体仍然是高等院校,企业参与程度较浅,这种培训模式不利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使独立学院教育与社会在联系和沟通方面不够顺畅。
(3)独立学院引进的人才往往是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学校只注重他们的学历,强调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而对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任何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由此形成了高学历和“双师型”不能有效地融合的问题。
(4)培训层次偏低且培训渠道不通畅,比如学历层次的培训,至今没有在职攻读硕士渠道,技能培训难以对口,国外培训还非常困难。
2、解决的方法
(1)为“双师型”队伍发展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
独立学院应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以地方或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制订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培训制度。把促进现有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作为首要工作目标,针对突出应用特色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总体要求,开展有关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与技能、方法论与教学法方面的培训。
(2)为“双师型”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①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将教师的“双师型”发展规划作为人事及聘用考核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来要求中青年教师给自己制定“双师”发展目标和计划。对公共基础课教师也要提出主动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要求。将参加“双师”进修提高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制定奖惩办法。
② 为教师参加“双师型”培训提供优惠条件。第一,学校设立相关的专项教师培训基金,鼓励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校企合作研究及下企业锻炼,以尽快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对参加职业技术或其他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二,对参加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研究、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在考核时与教师进修学习同等对待;第三,开展“双师资格”认定,对取得较高资格等级的教师在职称和职务聘任、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优惠和重点扶持。
(3)加强实验室建设,对教师进行在职培养。近年来,一批设施齐全、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相继建成,同时也大量引进青年教师,因此,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可要求青年教师到所学专业的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实践经验,以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可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要和企业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采集企业生产一线的数据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教师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锻炼教师的研发能力。
(4)为适应当今企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的需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派专业课教师深入到对口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结合,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实战中,锻炼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同时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可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定期分批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脱产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明武.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2] 李晓波.鄢烈洲.关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3] 李道静.怎样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中国农村教育,2005,(12).
[关键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聘用及培训机制探讨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实体,依靠市场生存和发展。因此,根据人才需求和生源状况,独立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受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行业性、应用性、社会性及其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 独立学院必须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干、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认为重点要做好聘用和培训这两方面的工作,本文重点就这两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
一、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聘用机制问题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的目标是立足于市场,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目标就要求独立学院对学生的培养须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理论教学服从于实践教学的模式。该目标对教师提出了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熟练地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双师型”的客观要求。但是就目前独立学院来说,大部分教师都是理论水平有余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对于这么一种情况,很多独立学院想到的主要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去校外一些公司、企业中聘请那些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来校内担任兼职教师,但总体来说,目前独立学院在“双师型”教师聘用机制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机制方面进行改变和完善。
1、“双师型”教师聘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人才引进困难
目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仍存在大量短缺问题,大部分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大专院校,这些教师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理论功底较强,但普遍动手能力不强,新引进的教师基本上是新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部分博士研究生。由此,有的学校想方设法改变这一格局,想积极引进生产一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管理人员等,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靠引进这些人来迅速提高“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存在较大的阻力。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吸引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有些独立学院为吸引和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出台了一些激励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收效甚微,无法吸引公司企业一线的高素质人才来校任教,也无法提高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工作积极性。对“双师型”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往往都是以纯粹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在学校内部教师是否具有”双师型”资格,是否按实践教学的要求授课,学校并没有严格规定或相应措施。这一做法最后导致了“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之间界限的模糊,不能体现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3)对外聘“双师型”教师管理较为松散
为强化教学质量,独立学院虽然采取了多级别、多层次管理等来加强对外聘“双师型”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但目前主要是采取一级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疏松,没有形成管理制度和管理的相应流程。需要对外聘“双师型”教师进行评价时,一般是通过学生了解情况,看其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大致完成对某个兼职教师的评价工作,易造成对外聘“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不准确、不全面、不公正的现象。
(4)“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性差
校内“双师型”教师很多是从学院管理人员中聘请,校外招聘人才的途径还停留在通过自投简历、熟人介绍等几种途径,没有形成学院从企业、公司招聘兼职教师为正常公开渠道、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为己任、企业派一线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课为责任的局面,同时为节约成本,减少开支,从校外聘请的兼职“双师型”教师聘用待遇远低于校内在职教师。如此情况使得聘请的校外兼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证,与教育部下达的聘请教师的标准——前沿的、先进的、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有较大差距。
2.解决的方法
要解决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聘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
“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必须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制度。
第一、招聘方式多样化。招聘方式影响“双师型”教师来源和质量。在保留目前独立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公开招聘、熟人推荐方式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入企业聘请人才。变“被动”为“主动”。到企业聘请人才能有有效的改变目前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中公司、企业一线人员匮乏的现状,有利于学校了解公司、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校企双方实现深度合作。
第二、制定“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良好的“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是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的首要前提。一切招聘“双师型”教师的方式方法,都要符合“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任职标准包括思想道德、专业能力、工作情况、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双师型”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为人师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一般应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结构要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工作业绩,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一定的成果。任职标准要特别强调对“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考察,选择出真正满足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人才。
第三、制定“双师型”教师聘用程序。“双师型”教师聘用要按要求程序进行,防止聘用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首先,各用人部门应向学校提出聘人的具体需求,学院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者直接到公司、企业聘请人才等方式,确定基本符合条件的拟聘人员名单。其次,人事部门收集的应聘者资料,并会同各系、学部负责人对拟聘教师综合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取试讲、深入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系部将最终确定的用人名单报人事部门。学院与拟聘教师签订聘用协议书,明确聘任期限,双方权利、义务、工作职责,保障学校和“双师型”教师各自权益。
(2)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及激励机制。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及激励机制,形成完备的监管体系。一方面完善教学督导体系,发挥教学督导作用,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督导管理,使“双师型”教师处于“监管”状态,将“双师型”教师纳入专职教师的管理中,在管理上同等对待。另一方面可采用随机听课、问卷调查和学生、同行的测评等形式,检查和监督“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外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以上考核方法,对“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进行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并进行信息反馈,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施奖惩措施,以保证教学质量。
(3)建立外聘“双师型”教师教学岗前培训制度。对于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外聘“双师型”教师,独立学院要对他们进行教学岗前培训和教学上的指导,促进其角色的转换。培训内容包括:一是学习学院对外聘“双师型”教师的有关管理规定,专业课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课的基本要素,上课的基本环节,基本的教学原则等内容;二是专职教师与外聘“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以弥补外聘“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二、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问题
“双师型”教师数量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独立学院都不多,因此就存在一个如何培训这类教师的问题,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成功的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
1、独立学院在“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培养缺乏科学规划,存在重学历轻实践的现象。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只注重对“双师型”教师个体的培养,而不把“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团队来进行建设。大多独立学院仍然沿用传统的培训模式,传统的培养培训模式已非常不适合“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1)传统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沿用普通教师的培养模式,而这样的模式非常不适合“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它背离了独立学院教师强调应用型与实践型的本质要求,表现了严重的学科化和学术倾向。
(2)当前的独立学院“双师型”教育师资培训主体仍然是高等院校,企业参与程度较浅,这种培训模式不利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使独立学院教育与社会在联系和沟通方面不够顺畅。
(3)独立学院引进的人才往往是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学校只注重他们的学历,强调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而对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任何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由此形成了高学历和“双师型”不能有效地融合的问题。
(4)培训层次偏低且培训渠道不通畅,比如学历层次的培训,至今没有在职攻读硕士渠道,技能培训难以对口,国外培训还非常困难。
2、解决的方法
(1)为“双师型”队伍发展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
独立学院应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以地方或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制订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培训制度。把促进现有教师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作为首要工作目标,针对突出应用特色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总体要求,开展有关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与技能、方法论与教学法方面的培训。
(2)为“双师型”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①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将教师的“双师型”发展规划作为人事及聘用考核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来要求中青年教师给自己制定“双师”发展目标和计划。对公共基础课教师也要提出主动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要求。将参加“双师”进修提高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制定奖惩办法。
② 为教师参加“双师型”培训提供优惠条件。第一,学校设立相关的专项教师培训基金,鼓励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校企合作研究及下企业锻炼,以尽快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对参加职业技术或其他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二,对参加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研究、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在考核时与教师进修学习同等对待;第三,开展“双师资格”认定,对取得较高资格等级的教师在职称和职务聘任、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优惠和重点扶持。
(3)加强实验室建设,对教师进行在职培养。近年来,一批设施齐全、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相继建成,同时也大量引进青年教师,因此,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可要求青年教师到所学专业的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实践经验,以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可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要和企业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采集企业生产一线的数据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教师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锻炼教师的研发能力。
(4)为适应当今企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的需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派专业课教师深入到对口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结合,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实战中,锻炼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同时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可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定期分批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脱产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明武.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2] 李晓波.鄢烈洲.关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3] 李道静.怎样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中国农村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