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林丹决赛的决胜盘受裁判误判心理影响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球裁判的误判对林丹决赛的决胜盘会产生影响,而且随着林丹的经验不断丰富,技术的提高,心理所受的影响也有区别。针对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用于对羽毛球运动员决赛的决胜盘心理的针对性训练,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林丹 决赛 决胜盘 裁判误判
一、林丹决赛的决胜盘遭遇误判后的心理变化
(一)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决赛
此次亚运会的羽毛球金牌对于运动员林丹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在决赛中,林丹对阵著名的韩国选手朴成焕,其特点是身材高大,右手握拍,防守好,攻防节奏控制能力强。林丹与朴成焕是一对老对手了,朴成焕曾多次战胜林丹,有“林丹克星”的称号。前两局双方各胜一局,不得不进行残酷的决胜局。决胜局开局,林丹主动进攻更加积极,利用头顶劈杀和正手大力重杀压迫对手,朴成焕在林丹的强力攻势下,回球质量不高,林丹抓住机会,开局便在分数上取得领先,牢牢控制着场上的主动权,为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林丹以6-2领先的时候,朴成焕在进攻上取得主动,造成林丹鱼跃救球,随后朴成焕劈杀对角线明显出界,司线也给出了出界的手势,翻分裁判也将比分改变为了7-2。而主裁却坚定地认为球落在界内,主裁明显的误判也引起了中国教练员的不满,现场观众也喧闹起来。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这时忍不住冲下看台,和裁判进行申诉。林丹也走到主裁跟前进行了解释,不过这都无用,主裁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判罚,翻分裁判也将比分变为了3-6。朴成焕却利用这一段时间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在之后的比赛中给林丹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不过林丹很快走出误判困扰,这一插曲并未影响到超级丹,林丹凭借自己的实力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场比赛对于林丹来说具有更强的动机,其动机的诱因就是赢得金牌,实现自己的大满贯。对于裁判的误判,这场比赛出现了明显不同于前一场比赛的结果,原因主要有出现误判的时候林丹与朴成焕的比分是6:2,林丹领先4分,若那一分判给朴成焕,林丹还是领先3分,从比分上看,此时的1分还不足以构成威胁,并不是关键分。综上所述,由于林丹在这一场比赛中对裁判误判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方式,虽然朴成焕抓住了机会,但林丹及时的调节和过硬的技术本领使其受到的心理影响较小,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二、 运动员应对裁判误判心理影响的方法
(一)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的过程。模拟训练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通过模拟裁判裁判在比赛场上所有可能出现的判罚情况,一方面可以培养运动员对裁判的尊重,使运动员适应裁判的各种判罚;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运动员控制注意的能力,将注意集中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如下一步的技战术,而忽略那些自己难以控制的事情,如裁判的行为。
(二)注意力集中法
短时间的运动项目,运动员集中注意力不是个困难的问题。但在长时间的运动目中,运动员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将会显得十分重要。这时需要运动员沉着冷静,采取腹式呼吸法、弹壳叠加法、单腿站立法、方格练习法、设直线索法等方法训练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立即找出适合于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排除所有外界刺激。当运动员受到裁判误判的时候,心理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能够尽快恢复平静,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将要完成的比赛中。
(三)教练员榜样法
教练员应在比赛中做到临危不乱,遇险不惊,真正成为运动员的“主心骨”。一位运动心理学家曾对教练员说:“比赛的关键时刻,也是运动员最容易极度紧张的时候。此时运动员总会向教练员投来探寻和求助的目光。你的情绪会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动作表情向运动员传递着你的思想。哪怕一个鼓励性的语言表情,亦会使运动员信心倍增。而一个无可奈何的摇头,哪怕只是一晃而过,亦会使运动员感到大势已去。”
三、结论与建议
(一)林丹在羽毛球比赛的决胜盘中,遇到裁判误判时,随着比赛经验的积累,自身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心理受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小。在比赛中,当运动员的心理受到影响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理性对待比赛中遇到的应激事件,这样会取得理想的比赛结果。
(二)众所周知,裁判误判的原因很多,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所谓的“阴谋论”。所以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理性对待自己在比赛中遇到的不公正现象,运动员在行使自己权利时尊重裁判员的判罚,这样反而能赢得全世界对你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2]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3] 刘文诚.关于运动员抗心理影响的对策[J].体育学刊.1997(1):121-123.
[4] 李薇,李進.体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5] 季浏.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6] 姚卫宇.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及调节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关键词 林丹 决赛 决胜盘 裁判误判
一、林丹决赛的决胜盘遭遇误判后的心理变化
(一)2010年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团决赛
此次亚运会的羽毛球金牌对于运动员林丹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在决赛中,林丹对阵著名的韩国选手朴成焕,其特点是身材高大,右手握拍,防守好,攻防节奏控制能力强。林丹与朴成焕是一对老对手了,朴成焕曾多次战胜林丹,有“林丹克星”的称号。前两局双方各胜一局,不得不进行残酷的决胜局。决胜局开局,林丹主动进攻更加积极,利用头顶劈杀和正手大力重杀压迫对手,朴成焕在林丹的强力攻势下,回球质量不高,林丹抓住机会,开局便在分数上取得领先,牢牢控制着场上的主动权,为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林丹以6-2领先的时候,朴成焕在进攻上取得主动,造成林丹鱼跃救球,随后朴成焕劈杀对角线明显出界,司线也给出了出界的手势,翻分裁判也将比分改变为了7-2。而主裁却坚定地认为球落在界内,主裁明显的误判也引起了中国教练员的不满,现场观众也喧闹起来。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这时忍不住冲下看台,和裁判进行申诉。林丹也走到主裁跟前进行了解释,不过这都无用,主裁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判罚,翻分裁判也将比分变为了3-6。朴成焕却利用这一段时间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在之后的比赛中给林丹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不过林丹很快走出误判困扰,这一插曲并未影响到超级丹,林丹凭借自己的实力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场比赛对于林丹来说具有更强的动机,其动机的诱因就是赢得金牌,实现自己的大满贯。对于裁判的误判,这场比赛出现了明显不同于前一场比赛的结果,原因主要有出现误判的时候林丹与朴成焕的比分是6:2,林丹领先4分,若那一分判给朴成焕,林丹还是领先3分,从比分上看,此时的1分还不足以构成威胁,并不是关键分。综上所述,由于林丹在这一场比赛中对裁判误判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方式,虽然朴成焕抓住了机会,但林丹及时的调节和过硬的技术本领使其受到的心理影响较小,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二、 运动员应对裁判误判心理影响的方法
(一)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的过程。模拟训练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通过模拟裁判裁判在比赛场上所有可能出现的判罚情况,一方面可以培养运动员对裁判的尊重,使运动员适应裁判的各种判罚;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运动员控制注意的能力,将注意集中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如下一步的技战术,而忽略那些自己难以控制的事情,如裁判的行为。
(二)注意力集中法
短时间的运动项目,运动员集中注意力不是个困难的问题。但在长时间的运动目中,运动员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将会显得十分重要。这时需要运动员沉着冷静,采取腹式呼吸法、弹壳叠加法、单腿站立法、方格练习法、设直线索法等方法训练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立即找出适合于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排除所有外界刺激。当运动员受到裁判误判的时候,心理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能够尽快恢复平静,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将要完成的比赛中。
(三)教练员榜样法
教练员应在比赛中做到临危不乱,遇险不惊,真正成为运动员的“主心骨”。一位运动心理学家曾对教练员说:“比赛的关键时刻,也是运动员最容易极度紧张的时候。此时运动员总会向教练员投来探寻和求助的目光。你的情绪会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动作表情向运动员传递着你的思想。哪怕一个鼓励性的语言表情,亦会使运动员信心倍增。而一个无可奈何的摇头,哪怕只是一晃而过,亦会使运动员感到大势已去。”
三、结论与建议
(一)林丹在羽毛球比赛的决胜盘中,遇到裁判误判时,随着比赛经验的积累,自身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心理受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小。在比赛中,当运动员的心理受到影响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理性对待比赛中遇到的应激事件,这样会取得理想的比赛结果。
(二)众所周知,裁判误判的原因很多,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所谓的“阴谋论”。所以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理性对待自己在比赛中遇到的不公正现象,运动员在行使自己权利时尊重裁判员的判罚,这样反而能赢得全世界对你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2]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3] 刘文诚.关于运动员抗心理影响的对策[J].体育学刊.1997(1):121-123.
[4] 李薇,李進.体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5] 季浏.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6] 姚卫宇.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及调节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