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电工程的效益至关重要,本文对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行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针对机电设备在运行维护和计划预检修等方面所进行的质量管控,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控制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水闸、泵站以及水电站等水电工程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加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控,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和良好状态,对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使用周期,缩短修理时间,降低和节省运维费用、降低工程成本方面具有積极的意义,并能促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最优化迈进。
1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1.1质量管理跨行业跨部门较多,整体协调与配合缺失
机电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机电设备离不开零部件,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和专业来承载各种零部件的设计生产、检测试验等工作,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和建设管理通常是由水利和电力行业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机电技术管控的标准也主要参照水利和电力行业标准,另外许多质量控制和安全鉴定工作也牵扯到冶金、化工、消防和电子等诸多行业和相关部门。跨行业、跨部门对于同种功能性质的机电设备质量标准要求上的差异必然要求一种协调机制,避免同一功能产品因为行业、部门差异而采用不同标准的情况,影响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增加设计、制造和运维成本。
1.2质量管理控制标准缺乏通用性和系统性
其一,机电具有跨行业和部门的特征,同一种设备,不同的行业只认可各自行业的标准,方案的选择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其二,标准的配套性不够。跨行业和部门的不平衡发展极易导致标准制订的技术要求形成巨大差异。其三,多数标准是根据某些机电设备的特性量身制订的,缺乏普遍性和适应性。其四,标准落后。机电专业的设计一直沿用上世纪80年代修订的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技术变迁以及界限突破的影响,许多标准已非常陈旧,根本无法作为安全评价和鉴定的标准。
1.3安全评价、鉴定的指标不够明确
机电专业的安全评价和鉴定必须按照从设计制造到试验运维系列流程等的规程标准执行,借助强制性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强制性约束条件的制定对于机电工程安全性评价和鉴定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但是机电专业安全评价和鉴定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量化指标并不清晰明确,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强制标准还停留在某些具体零部件的工艺过程控制中,缺乏对机电工程整体性的考虑。
1.4质量控制标准国际化程度不足
我国许多标准的制订受限于国内材料、生产及制造水平、检测验收工艺的限制,指标体系尚不健全,指标的参数水平也比较低。与国外先进标准体系相比,各项标准以及标准的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距,极大地阻碍了设备技术性能的提高。随着我国水利机电行业的自身发展以及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和学习,国内机电专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已明显加快,现已有多项标准等同或等效或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但还需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先进标准的融合,促进我国水利机电技术标准体系国际化的形成。
2 加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要点分析
2.1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技术团队的整体素质
要使水利工程的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水利单位必须要具备一直责任心与事业心较强、思想觉悟比较高、专业技术过硬以及热爱该职业的人才队伍。所以,企业必须要强化对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养,首先可以对技术人员实施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在职自学函授以及外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对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理论基础以及深度得到较大的提升。其次,还要积极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实践的经验,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比如培训与自学结合、集中测试和定时辅导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等方式来实施分层次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深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一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以及创先评优等活动,通过多手段来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的精神。另外,对于违规操作以及违章作业行为也必须要给予严重的惩罚,还要对那些严格依据机电设备相关管理规程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2.2机电设备的诊断程序的设定要更加合理、高效
对水利工程的机电设备实施质量诊断的相关程序为:首先,应确定全厂比较重要的机电设备清单,其中主要涵盖了生产线上的一些重点设备以及出现故障之后有较大损失的机电设备等,例如泵站较重要的设备是水泵,水闸管理处较重要的设备是闸门启闭机,水电站较重要的设备是水轮机发电机。在诊断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机电设备实施必要的监测,在取得一定的诊断经验之后才能够使诊断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其次,还要选择合适的诊断对象监测点,相对测振来说,必须要先明确测振点的测定参数,然后建立起正常频谱图在内的基准值。最后,还要了解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比如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条件、结构性能以及工作能力等,同时还要确定需要的仪器,比如说测振仪频谱仪,并建立起电脑系统以及人工系统等的相关记录,然后确定对机电设备实施监测的周期。
2.3电动机运行时的质量控制
电动机保护不能离开和控制设备及控制方式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中具有控制,在控制中也具有保护,在电动机使用时通常和起动器串联于主回路上同时使用,并且起动器的接触器承载着接通起动电流考核。而其保护功能则是由相关的配套保护装置完成的。另外,控制电动机还可以使用软启动控制无触点方式,并且电动机的主回路是晶闸管进行接通与分断的,为了防止其持续耗能,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会采用真空的接触器来承载主回路的负载,其控制方式主要有近控或者远控、非程控或者有程控以及快速起动或者慢速起动等。
2.4引入国际标准,使质量标准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机电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机械、电力等有关的行业技术同步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水能资源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且还实施了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很多重要的机电设备是以进口为主,同时也伴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使我国水利工程中的机电设备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狮子啊标准引用的过程中,很多的材料与制造标准以及验收与实验标准均是按照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实施的。另外,我国的水利工程单位在对机电设备实施管理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管理标准也是参考国家标准的有关条款,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这种参考以及引用幅度并不是很大,可是已经成了使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国家标准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契机。
2.5设备归档与点检制度的实施
建立及完善各项机电设备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岗位责任机制,并做好机电设备档案、运行档案以及修理档案等各种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严格遵循节约成本的原则,积极制定出利润计划、增收节支、维修保养以及油料消耗等优化指标,为了强化机电设备质量管理工作,可以建立起涵盖施工设备的操作手证件、设备的计提折旧、施工的设备技术以及固定资产等台账,还要制定出机电设备的相关配件的采购管理机制和设备维修操作方面的管理机制。除此之外,还要积极落实点检机制,该机制是把点检员当做设备主任,把设备管理的责任全部落实在点检员身上,然后由点检员来对机电设备设施全过程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实施设备操作看管及维护的实际情况实施综合性考核,然后按照机电设备工况来对运行维护方法及内容等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并负责确定机电设备的质量标准的工时费用、检修时间以及项目的检修方法等。
结束语
水利工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而做好机电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所以,机电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人员应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向前.浅谈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管理的重点与难点[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6).
[2]庞秀岚,王仁超,褚春超.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空间优化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9).
关键词: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针对机电设备在运行维护和计划预检修等方面所进行的质量管控,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控制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水闸、泵站以及水电站等水电工程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加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控,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和良好状态,对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使用周期,缩短修理时间,降低和节省运维费用、降低工程成本方面具有積极的意义,并能促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最优化迈进。
1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1.1质量管理跨行业跨部门较多,整体协调与配合缺失
机电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机电设备离不开零部件,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和专业来承载各种零部件的设计生产、检测试验等工作,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和建设管理通常是由水利和电力行业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机电技术管控的标准也主要参照水利和电力行业标准,另外许多质量控制和安全鉴定工作也牵扯到冶金、化工、消防和电子等诸多行业和相关部门。跨行业、跨部门对于同种功能性质的机电设备质量标准要求上的差异必然要求一种协调机制,避免同一功能产品因为行业、部门差异而采用不同标准的情况,影响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增加设计、制造和运维成本。
1.2质量管理控制标准缺乏通用性和系统性
其一,机电具有跨行业和部门的特征,同一种设备,不同的行业只认可各自行业的标准,方案的选择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其二,标准的配套性不够。跨行业和部门的不平衡发展极易导致标准制订的技术要求形成巨大差异。其三,多数标准是根据某些机电设备的特性量身制订的,缺乏普遍性和适应性。其四,标准落后。机电专业的设计一直沿用上世纪80年代修订的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技术变迁以及界限突破的影响,许多标准已非常陈旧,根本无法作为安全评价和鉴定的标准。
1.3安全评价、鉴定的指标不够明确
机电专业的安全评价和鉴定必须按照从设计制造到试验运维系列流程等的规程标准执行,借助强制性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强制性约束条件的制定对于机电工程安全性评价和鉴定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但是机电专业安全评价和鉴定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量化指标并不清晰明确,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强制标准还停留在某些具体零部件的工艺过程控制中,缺乏对机电工程整体性的考虑。
1.4质量控制标准国际化程度不足
我国许多标准的制订受限于国内材料、生产及制造水平、检测验收工艺的限制,指标体系尚不健全,指标的参数水平也比较低。与国外先进标准体系相比,各项标准以及标准的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距,极大地阻碍了设备技术性能的提高。随着我国水利机电行业的自身发展以及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和学习,国内机电专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已明显加快,现已有多项标准等同或等效或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但还需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先进标准的融合,促进我国水利机电技术标准体系国际化的形成。
2 加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要点分析
2.1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技术团队的整体素质
要使水利工程的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水利单位必须要具备一直责任心与事业心较强、思想觉悟比较高、专业技术过硬以及热爱该职业的人才队伍。所以,企业必须要强化对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养,首先可以对技术人员实施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在职自学函授以及外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对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理论基础以及深度得到较大的提升。其次,还要积极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实践的经验,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比如培训与自学结合、集中测试和定时辅导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等方式来实施分层次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深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一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以及创先评优等活动,通过多手段来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的精神。另外,对于违规操作以及违章作业行为也必须要给予严重的惩罚,还要对那些严格依据机电设备相关管理规程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2.2机电设备的诊断程序的设定要更加合理、高效
对水利工程的机电设备实施质量诊断的相关程序为:首先,应确定全厂比较重要的机电设备清单,其中主要涵盖了生产线上的一些重点设备以及出现故障之后有较大损失的机电设备等,例如泵站较重要的设备是水泵,水闸管理处较重要的设备是闸门启闭机,水电站较重要的设备是水轮机发电机。在诊断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机电设备实施必要的监测,在取得一定的诊断经验之后才能够使诊断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其次,还要选择合适的诊断对象监测点,相对测振来说,必须要先明确测振点的测定参数,然后建立起正常频谱图在内的基准值。最后,还要了解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比如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条件、结构性能以及工作能力等,同时还要确定需要的仪器,比如说测振仪频谱仪,并建立起电脑系统以及人工系统等的相关记录,然后确定对机电设备实施监测的周期。
2.3电动机运行时的质量控制
电动机保护不能离开和控制设备及控制方式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中具有控制,在控制中也具有保护,在电动机使用时通常和起动器串联于主回路上同时使用,并且起动器的接触器承载着接通起动电流考核。而其保护功能则是由相关的配套保护装置完成的。另外,控制电动机还可以使用软启动控制无触点方式,并且电动机的主回路是晶闸管进行接通与分断的,为了防止其持续耗能,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会采用真空的接触器来承载主回路的负载,其控制方式主要有近控或者远控、非程控或者有程控以及快速起动或者慢速起动等。
2.4引入国际标准,使质量标准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机电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机械、电力等有关的行业技术同步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水能资源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且还实施了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很多重要的机电设备是以进口为主,同时也伴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使我国水利工程中的机电设备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狮子啊标准引用的过程中,很多的材料与制造标准以及验收与实验标准均是按照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实施的。另外,我国的水利工程单位在对机电设备实施管理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管理标准也是参考国家标准的有关条款,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这种参考以及引用幅度并不是很大,可是已经成了使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国家标准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契机。
2.5设备归档与点检制度的实施
建立及完善各项机电设备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岗位责任机制,并做好机电设备档案、运行档案以及修理档案等各种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严格遵循节约成本的原则,积极制定出利润计划、增收节支、维修保养以及油料消耗等优化指标,为了强化机电设备质量管理工作,可以建立起涵盖施工设备的操作手证件、设备的计提折旧、施工的设备技术以及固定资产等台账,还要制定出机电设备的相关配件的采购管理机制和设备维修操作方面的管理机制。除此之外,还要积极落实点检机制,该机制是把点检员当做设备主任,把设备管理的责任全部落实在点检员身上,然后由点检员来对机电设备设施全过程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实施设备操作看管及维护的实际情况实施综合性考核,然后按照机电设备工况来对运行维护方法及内容等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并负责确定机电设备的质量标准的工时费用、检修时间以及项目的检修方法等。
结束语
水利工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而做好机电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所以,机电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人员应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向前.浅谈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管理的重点与难点[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6).
[2]庞秀岚,王仁超,褚春超.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空间优化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