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而又多产的戏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文学悲剧作品。随着错综复杂、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的展开,《哈姆雷特》向读者传递了人性转变、谋杀、复仇、对爱情的渴望、面对背叛的无助及死亡这一系列主题。
关键词:人性的转变;谋杀与复仇;爱恨交织;脆弱与死亡
中图分类号:I561.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44-01
一、引言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而又多产的戏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文学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出色、优美的作品,里面不单有着优美的词句、哲深的对白和曲折动荡的故事情景,更有对人世、人性、死亡等诸多社会主题的思考。《哈姆雷特》是莎翁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伟大的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经久流传。几个世纪以来,莎翁的《哈姆雷特》这部文学大作持续吸引着世界大批学者、表演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电影制片人的关注。戏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一位读者对于《哈姆雷特》中所表现出的文学主题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随着错综复杂、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的展开,《哈姆雷特》向读者传递了人性转变、谋杀、复仇、对爱情的渴望、面对背叛的无助及死亡这一系列主题。
二、《哈姆雷特》文学主题
(一)人性的转变。
在老国王未死之前,哈姆雷特就像是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他的社会地位是丹麦的王子,在物质上,他十分富有,不存在任何物质生活上的担忧;在精神方面,他就读的是英国威登堡大学,接受的是人文主义等先进思想的熏陶。他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热情,他高声称赞:“人是何等的巧妙的天工,理性何等的高贵,智能何等的广大……可以说此时的哈姆雷特是十分幸福的,因为幸福而单纯。社会黑暗的一面的在他的生活中是没有出现的机会。然而,两个月不到的时光里,老国王去世了,哈姆雷特的叔叔继承了王位,他的母亲成了新王的妻子。这个突然来袭的噩耗,让单纯的王子慌了,“乌云满面,愁眉不展”,老国王的灵魂出现了,把他死去的真相告诉了哈姆雷特。这是王子从一个孩子向一个战士进化的重要契机。哈姆雷特决心穿上战衣,准备为自己的父亲复仇,哈姆雷特开始了从单纯的孩子向复仇的战士的转变。
(二)谋杀与复仇。
随着老国王的灵魂的出现,谋杀这个残酷的主题摆在了王子哈姆雷特的面前。谋杀是《哈姆雷特》中最主要的戏剧冲突主题。古今中外,谋杀是王权斗争的产物。哈姆雷特的叔叔因为对王权的渴望而谋杀了自己的哥哥,老国王,从而导致了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哈姆雷特为自己的父亲而向叔叔克劳狄斯复仇成了莎翁戏剧《哈姆雷特》的主旋律。国王的鬼魂对哈姆雷特说:“听着!要是你曾经爱过你的亲爱的父亲,你必须替他报复那逆伦惨恶的杀身的仇恨。”得知父亲去世的真相后,哈姆雷特决心为父复仇,“啊,奸贼,奸贼,脸上堆着笑的万恶的奸贼!”……“好,叔父,再会,再会,记着我。我已经发过誓了。”谋杀与复仇从此成了本剧的主要旋律。
(三)爱恨交织。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莎翁戏剧《哈姆雷特》交织着兄弟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爱恨情仇,尤以对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的爱情悲剧的表现最为深刻。在谋杀发生之前,他们之间的爱是单纯幸福的。在给奥菲莉娅的信中,哈姆雷特说:“你可怀疑星是火,你可怀疑太阳会动,怀疑真理变成谎言,但永莫怀疑我的情。”母亲在自己的父亲去世后就急于下嫁新国王的事实从而改变了哈姆雷特对待女性的态度,“所有的女性都是脆弱的”,他放下了对奥菲莉娅的爱,“我曾今爱过你,奥菲莉娅”。最终,可怜的奥菲莉娅,这位柔弱、腼腆、沉静的姑娘在对王子哈姆雷特的爱的渴望中,爬树折枝而摔倒,跌入溪流从而失去了生命。哈姆雷特的母亲,丹麦王后乔特鲁德在莎翁的笔下是堕落的化身,然而作为母亲,她对哈姆雷特的爱是真诚的,读者们毫不怀疑她身上固有的母爱,而哈姆雷特却始终无法原谅母亲对父亲的背叛。这种爱与恨的交织一直贯穿整部剧情的发展,触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
(四)脆弱与死亡。
Byron曾经说过“所有的悲剧都将以死亡作为结束。”随着戏剧走向它的悲剧结尾,《哈姆雷特》的结局也以所有无辜的人或是有罪的人的死亡作为结束。Stoppard曾经说过:“The bad end unhappily,the good unluckily.That is what tragedy means(悲剧就是让坏人和好人都有不幸的结局)”。比剑中,奸王在旧的罪行上又加上新的罪行,激发王子采取果断的行动,自己也同归于尽。他完成了为父报仇的任务,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To be or not to be,is a question(生或是死,这是一个问题)”,从哈姆雷特最经典的独白可以体会到在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时,哈姆雷特的选择是多么的困难。如果选择死亡,那么可能是哈姆雷特对于死亡充满的恐惧。如果选择活着,那他就要杀死自己的叔叔,要重整国家。政治,亲情,道德,责任把他压迫没有多余的空间呼吸。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的悲剧结尾彰显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助。他们的不幸超越了他们自己,成为了那个时代永恒的主题。对爱情的渴望和复仇的使命把他们推向了死亡,令万千读者对他们的逝去感到深深的惋惜和心痛。
三、结语
莎翁戏曲作品《哈姆雷特》引起了无数读者对其文学主题研究的探讨。人性的转变、谋杀与复仇、爱恨交织、脆弱与死亡——这几个永恒的主题使得《哈姆雷特》超越时空,成为世界永恒的经典。当合上书的时候,读者往往沉浸在那个伟大沉重的悲剧氛围中无法自拔,既有对莎翁伟大悲剧创作才能的惊叹,也有对人世、人性、死亡等诸多社会主题的思考,更有对王子哈姆雷特最终死去的心痛与不舍。假如没有谋杀又何来复仇,王子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本应享有幸福的结局,可这一切都被扼杀了……
参考文献:
[1]朱生豪.哈姆雷特(译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Byron,L.& Stoppard,T.English Book.Jiangsu:No.2 Publishing House,1999.
关键词:人性的转变;谋杀与复仇;爱恨交织;脆弱与死亡
中图分类号:I561.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44-01
一、引言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而又多产的戏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文学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出色、优美的作品,里面不单有着优美的词句、哲深的对白和曲折动荡的故事情景,更有对人世、人性、死亡等诸多社会主题的思考。《哈姆雷特》是莎翁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伟大的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经久流传。几个世纪以来,莎翁的《哈姆雷特》这部文学大作持续吸引着世界大批学者、表演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电影制片人的关注。戏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一位读者对于《哈姆雷特》中所表现出的文学主题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随着错综复杂、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的展开,《哈姆雷特》向读者传递了人性转变、谋杀、复仇、对爱情的渴望、面对背叛的无助及死亡这一系列主题。
二、《哈姆雷特》文学主题
(一)人性的转变。
在老国王未死之前,哈姆雷特就像是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他的社会地位是丹麦的王子,在物质上,他十分富有,不存在任何物质生活上的担忧;在精神方面,他就读的是英国威登堡大学,接受的是人文主义等先进思想的熏陶。他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热情,他高声称赞:“人是何等的巧妙的天工,理性何等的高贵,智能何等的广大……可以说此时的哈姆雷特是十分幸福的,因为幸福而单纯。社会黑暗的一面的在他的生活中是没有出现的机会。然而,两个月不到的时光里,老国王去世了,哈姆雷特的叔叔继承了王位,他的母亲成了新王的妻子。这个突然来袭的噩耗,让单纯的王子慌了,“乌云满面,愁眉不展”,老国王的灵魂出现了,把他死去的真相告诉了哈姆雷特。这是王子从一个孩子向一个战士进化的重要契机。哈姆雷特决心穿上战衣,准备为自己的父亲复仇,哈姆雷特开始了从单纯的孩子向复仇的战士的转变。
(二)谋杀与复仇。
随着老国王的灵魂的出现,谋杀这个残酷的主题摆在了王子哈姆雷特的面前。谋杀是《哈姆雷特》中最主要的戏剧冲突主题。古今中外,谋杀是王权斗争的产物。哈姆雷特的叔叔因为对王权的渴望而谋杀了自己的哥哥,老国王,从而导致了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哈姆雷特为自己的父亲而向叔叔克劳狄斯复仇成了莎翁戏剧《哈姆雷特》的主旋律。国王的鬼魂对哈姆雷特说:“听着!要是你曾经爱过你的亲爱的父亲,你必须替他报复那逆伦惨恶的杀身的仇恨。”得知父亲去世的真相后,哈姆雷特决心为父复仇,“啊,奸贼,奸贼,脸上堆着笑的万恶的奸贼!”……“好,叔父,再会,再会,记着我。我已经发过誓了。”谋杀与复仇从此成了本剧的主要旋律。
(三)爱恨交织。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莎翁戏剧《哈姆雷特》交织着兄弟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爱恨情仇,尤以对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的爱情悲剧的表现最为深刻。在谋杀发生之前,他们之间的爱是单纯幸福的。在给奥菲莉娅的信中,哈姆雷特说:“你可怀疑星是火,你可怀疑太阳会动,怀疑真理变成谎言,但永莫怀疑我的情。”母亲在自己的父亲去世后就急于下嫁新国王的事实从而改变了哈姆雷特对待女性的态度,“所有的女性都是脆弱的”,他放下了对奥菲莉娅的爱,“我曾今爱过你,奥菲莉娅”。最终,可怜的奥菲莉娅,这位柔弱、腼腆、沉静的姑娘在对王子哈姆雷特的爱的渴望中,爬树折枝而摔倒,跌入溪流从而失去了生命。哈姆雷特的母亲,丹麦王后乔特鲁德在莎翁的笔下是堕落的化身,然而作为母亲,她对哈姆雷特的爱是真诚的,读者们毫不怀疑她身上固有的母爱,而哈姆雷特却始终无法原谅母亲对父亲的背叛。这种爱与恨的交织一直贯穿整部剧情的发展,触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
(四)脆弱与死亡。
Byron曾经说过“所有的悲剧都将以死亡作为结束。”随着戏剧走向它的悲剧结尾,《哈姆雷特》的结局也以所有无辜的人或是有罪的人的死亡作为结束。Stoppard曾经说过:“The bad end unhappily,the good unluckily.That is what tragedy means(悲剧就是让坏人和好人都有不幸的结局)”。比剑中,奸王在旧的罪行上又加上新的罪行,激发王子采取果断的行动,自己也同归于尽。他完成了为父报仇的任务,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To be or not to be,is a question(生或是死,这是一个问题)”,从哈姆雷特最经典的独白可以体会到在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时,哈姆雷特的选择是多么的困难。如果选择死亡,那么可能是哈姆雷特对于死亡充满的恐惧。如果选择活着,那他就要杀死自己的叔叔,要重整国家。政治,亲情,道德,责任把他压迫没有多余的空间呼吸。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的悲剧结尾彰显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助。他们的不幸超越了他们自己,成为了那个时代永恒的主题。对爱情的渴望和复仇的使命把他们推向了死亡,令万千读者对他们的逝去感到深深的惋惜和心痛。
三、结语
莎翁戏曲作品《哈姆雷特》引起了无数读者对其文学主题研究的探讨。人性的转变、谋杀与复仇、爱恨交织、脆弱与死亡——这几个永恒的主题使得《哈姆雷特》超越时空,成为世界永恒的经典。当合上书的时候,读者往往沉浸在那个伟大沉重的悲剧氛围中无法自拔,既有对莎翁伟大悲剧创作才能的惊叹,也有对人世、人性、死亡等诸多社会主题的思考,更有对王子哈姆雷特最终死去的心痛与不舍。假如没有谋杀又何来复仇,王子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本应享有幸福的结局,可这一切都被扼杀了……
参考文献:
[1]朱生豪.哈姆雷特(译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Byron,L.& Stoppard,T.English Book.Jiangsu:No.2 Publishing House,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