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中第14v组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to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行D2根治术时第14v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1例行胃癌根治术(D2或D2+)并同时加行第14v组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31例患者中24例(18.3%)有第14v组淋巴结转移.原发灶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分期、第1、6、8a组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其中原发灶部位和淋巴结分期是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第14v组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3%和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9,RR=1.807,95%CI:1.064~3.070).结论 对于进展期胃中下部癌,尤其是肿瘤体积较大、浆膜受侵犯、第6组淋巴结可疑转移的患者,第14v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可行的。

其他文献
患者男,55岁.因"左上腹部隐痛1月余"于2010年5月13日入院,胃镜活检诊断"胃窦部黏膜内癌".AFP25.29)、CEA和肝肾功能检测正常,全腹CT和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于6月9日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肝胆胰脾无异常;胃窦部可触及直径约1.5 cm结节,未突破浆膜层;横结肠中段可触及4 cm×3 cm×3 cm孤立结节,未突破浆膜,致肠腔轻度狭窄,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
期刊
骶前大出血是直肠癌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9.4%[1].出血量在300~7800 ml之间[2].可分为骶前静脉丛和骶椎椎体静脉丛出血两种类型,具有发生突然、进程凶险、处理困难、后果严重等特点,死亡率可达4.3%[3].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方法往往效果甚微.因此,骶前大出血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期刊
随着吻合器的广泛应用,手工缝合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已明显减少.但由于存在意外出血、组织水肿、吻合器吻合失败、吻合口出血、吻合口张力过大等情况,仍有不少患者需在手术过程中采用手工缝合[1].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8种胃肠肿瘤手术过程中的特殊缝合方法,有效解决了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缝合困难情况,现介绍如下。
期刊
本研究采用NimbleGen启动子区域CpG岛芯片.对9株胃癌细胞株和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DNA进行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筛选出胃癌高甲基化基因作为候选的胃癌诊断和预警标志物。然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别在58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46例胃癌癌前病变(不典型性增生、肠化生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的血清标本中验证,并对候选标志物分子做临床病理学参数相关性分析。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因OGIB行DBE检查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小于或等于40岁)86例,中年组(41~59岁)81例,老年组(大于或等于60岁)49例,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DBE的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青年组憩室-小肠重复畸形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大部分患者存在c-kit或PDGFRα基因突变.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基石,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大大提高了GIST治疗效果.对于手术可以切除的患者,手术切除联合新辅助或辅助治疗改善了高危患者的预后;对于手术不可切除的患者,靶向治疗也有效地抑制、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目的 探讨醛酮还原酶1-B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AKR1B10 mRN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原发胃癌组织及70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AKR1B1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CR结果显示,91.7%(33/36)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AKR1B10 mRNA的表达高于其配对胃癌组织[8.3%(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和直肠全层向下移位而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其治疗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医生面对的一个难题.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目前仍无公认最有效的方法,亦没有一种固定方法适合所有病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1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
目的 探讨下调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以及化疗药洛拉曲克对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胸苷酸合成酶表达水平以及对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人TS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阴性对照,转染至LOVO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沉默TS基因后其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另联合洛拉曲克作用于LOVO细胞,观察两者对LOVO细胞的TS蛋白
目的 研究Notch1基因在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的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MKN-45和MKN-28)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 Notch1的表达水平,构建RNAi片段靶向抑制Notch1高表达的胃癌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和迁移侵袭实验检测RNAi对胃癌细胞体外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