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庭园面积狭窄、空间逼仄,竟然容纳下那千山万水,并未造成视觉疲劳,反而赏心悦目,便是因为采取了北宋水墨画大家郭熙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透视法而布置的。
日本庭园有着别于世界园林和东方园林的独特性,但也受到了中国园林、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比如儒释道思想的注入,比如中国水墨画的体现。
北宋河阳人郭熙,是著名水墨画家,也是绘画理论家,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集》中总结出了“高远”“深远”“ 平远”的三远构图法,很像后世总结的透视法,这种构图法在其1072年的名作《早春图》中明显可见。
1509年,日本禅僧、作庭家古岳宗亘成为京都大德寺的第76世住持,同年在寺中建了大仙院及大仙院庭园,庭园是方丈南庭、北庭、书院庭园(亦称东庭)的三处枯山水。其中占地仅有数百平米的书院庭园中,布置着多块巨石和多组巨石,它们表现了远山、河川、大海、岛屿、瀑布、舟船……此庭园面积狭窄、空间逼仄,竟然容纳下那千山万水,并未造成视觉疲劳,反而赏心悦目,便是因为采取了北宋水墨画大家郭熙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透视法而布置的,它的全庭景色也正如郭熙的名作《早春图》。
在游览日本庭园或翻阅庭园书籍资料时,常会遇到“玉涧”两个字,比如玉涧式石桥、玉涧式石组、玉涧式枯山水、玉涧流庭园……德岛县旧国分寺庭园的天桥石组上架的天桥便是玉涧式石桥;和歌山县粉河寺庭园枯山水的石组称玉涧式石组,上面架设的石桥称玉涧式石桥;山口县汉阳寺的庭园是玉涧式枯山水;岩手县金泽市架设着通天桥的玉泉园庭园是玉涧流庭园;国家指定名胜名古屋城二之丸庭园是玉涧流名园,它也被称为玉涧流庭园的元祖……所谓玉涧流須具三个条件:两座岩石堆砌的筑山,筑山间有瀑布落下(真瀑布或以石代替的枯泷),瀑布上有高高架起的石桥。
这玉涧两字来自南宋画僧若芬玉涧。若芬玉涧,生卒年不详,金华人,本姓曹,字仲石,是天台宗僧人,晚年回家乡芙蓉山旁的古涧结庐,隐居作画,自号玉涧。若芬玉涧善画云山之图,其画国内罕见,却在早年便流入日本,所以对日本绘画影响很大,其名作《庐山图》《庐山瀑布图》今存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其《潇湘八景图》曾被分割为八景单幅图,其中的三景今日分别保存在东京出光美术馆(山市晴岚图)、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远浦归帆图)和文化厅东京国立博物馆(洞庭秋月图)。若芬玉涧的云山之图多表现高山、飞瀑、石桥,加上他的号“玉涧”,日本参照那些图景设计的庭园中高架在瀑布之上的石桥,或者依照那图景营建的枯山水庭园,便冠上了玉涧两字。日本研究家们常追根朔源地去中国天台山国清寺,找到其不远处的景胜“石梁飞瀑”,认为它便是日本庭园中的玉涧式石桥及瀑布的出处。画僧若芬玉涧是天台宗僧人,他的《庐山图》《庐山瀑布图》虽多表现庐山瀑布,但作图构思中怕是也少不了石梁飞瀑的印象吧。
《潇湘八景图》,是自宋以来中国水墨画的一个题材,它也影响了日本水墨画,成为日本水墨画的一个题材,或直接使用原潇湘八景,或转化成日本各地的八景,甚至在一些庭园里出现了八景和八景亭等景物或建筑,尽管有的是指日本之景。若芬玉涧的潇湘八景图的传入日本及保存,对此影响功不可没,而另一位水墨画家牧谿(溪)的《潇湘八景图》,对此影响更为巨大。牧谿,宋末元初画僧,四川人,也是生卒年不详,他的画也几乎全流落在日本,他的《潇湘八景图》,曾分割成八景地挂在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殿堂中,今日则有七景保存在日本各大博物館、纪念馆、美术馆和个人手中,其中保存着《渔村夕照图》的根津美术馆又称根津美术馆庭园。
上述大仙院方丈室内原有六幅障壁画《纸本墨画潇湘八景图》,现在改装成了挂轴,那是日本室町时代的画家、作庭家相阿弥(?—1525)的作品。障壁画,是日本独特的的一种画,它画在日本纸或布上,贴在日式建筑物的木框拉门及木制墙壁上,也作成屏风画。这种障壁画,开始多出现在皇家、贵族、武将的豪华建筑物中,后来也多出现在附有各种类型的庭园的建筑物中,或者说障壁画成了庭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却说那相阿弥,与其祖父能阿弥、其父能阿弥,都是水墨画画家,都是幕府的唐画(中国画)鉴定师,他们形成了室町时代的一大画派——阿弥派画系,他们的画都受到南宋画风的影响,而相阿弥的画则有牧谿水墨画技法,大仙院的相阿弥的障壁画《纸本墨画潇湘八景图》正是体现了牧谿的画风,它成了寺院庭园和书院庭园的组成部分。
与产生阿弥派画系的同时代,产生了一个日本绘画史上最大的、延续四百年的狩野派画系,其始祖名狩野正信。在有着相阿弥《纸本墨画潇湘八景图》的大仙院方丈室内书院内还有障壁画《四季花鸟图》和《四季耕作图》,他们的作者分别是狩野正信的长子狩野元信和次子狩野之信。狩野正信笔下之画是中国水墨画画风,其长子狩野元信(1476—1559),继承了父亲的中国水墨画画风,还在自己的画中揉进了日本“大和绘”的样式,在山水中加进了花鸟,为此加大了画幅,使得这种汉和合璧的画适合成为日本建筑的障壁画。大仙院书院庭园建筑的狩猎派的障壁画仅是其一,我们在许多日本庭园的建筑物中还可以见到它们。这位狩野元信本人也是一位作庭家,他曾营建的京都妙心寺退蔵院的“元信之庭”,便是水墨画般的枯山水庭园。
生卒之年均早于狩野元信半个世纪的日本画圣雪舟等杨(1420—1506),是位画僧,他于1467年乘遣明船到了宁波,先在四明山天童寺修禅习画,其后北上,游历了中国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中国水墨画家,尤其学到了浙派山水画家马远、夏圭等人的画风,他在中国时便创作了《四季山水画》,而晚年以日本景色为题的《天桥立图》成了他的巅峰之作。雪舟还是日本著名的作庭家,传说他去中国前便营建了京都芬陀院方丈南庭和东庭庭园,而他有真凭实据地营建了大分与福冈交界的“英彦山旧亀石坊庭园”、福冈田川的“鱼乐园”、山口的“常荣寺庭园“、岛根县益田市的“万福寺庭园”“医光寺庭园”等。雪舟营建的那些庭园,无论是枯山水式的还是池泉式的,都具水墨画风格。特别是常荣寺的庭园,具有中日两国的水墨画画风,他在寺院本堂和池泉之间,布置了枯山水。那枯山水上面的一组组岩石,以其形象,被命名为中日名山:五台山、富士山、衡山、庐山、终南山、葺山、嵩山、百丈山……
日本有许多有名的营建庭园的作庭家,仅举从上述身处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的四位作庭名家来看看:古岳宗亘是禅僧、书画家、作庭家;相阿弥是画家、作庭家;狩野元信是画家、作庭家;雪舟等杨是禅僧、画家、作庭家。其半是禅僧,全部是画家,而且均是受到中国水墨画影响或直接去过中国学习水墨画的大家。中国水墨画色彩自然地表现在了他们营建的庭园中、表现在在收有他们作品的庭园建筑中,也对他们之后的作庭家做出了范例。
到了江户时代,有中国黄檗宗、南画传入日本,更有许多明清南画及文人画的画家来日,影响到产生了日本南画派、文人画派,也出现了以此画派画风营造的庭园。比如明末清初的禅僧隐元,做了黄檗宗大本山的京都府宇治市万福寺的开山,其寺内的瑞光院庭园,便有“山水南画庭园”之称。
日本庭园有着别于世界园林和东方园林的独特性,但也受到了中国园林、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比如儒释道思想的注入,比如中国水墨画的体现。
北宋河阳人郭熙,是著名水墨画家,也是绘画理论家,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集》中总结出了“高远”“深远”“ 平远”的三远构图法,很像后世总结的透视法,这种构图法在其1072年的名作《早春图》中明显可见。
1509年,日本禅僧、作庭家古岳宗亘成为京都大德寺的第76世住持,同年在寺中建了大仙院及大仙院庭园,庭园是方丈南庭、北庭、书院庭园(亦称东庭)的三处枯山水。其中占地仅有数百平米的书院庭园中,布置着多块巨石和多组巨石,它们表现了远山、河川、大海、岛屿、瀑布、舟船……此庭园面积狭窄、空间逼仄,竟然容纳下那千山万水,并未造成视觉疲劳,反而赏心悦目,便是因为采取了北宋水墨画大家郭熙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透视法而布置的,它的全庭景色也正如郭熙的名作《早春图》。
在游览日本庭园或翻阅庭园书籍资料时,常会遇到“玉涧”两个字,比如玉涧式石桥、玉涧式石组、玉涧式枯山水、玉涧流庭园……德岛县旧国分寺庭园的天桥石组上架的天桥便是玉涧式石桥;和歌山县粉河寺庭园枯山水的石组称玉涧式石组,上面架设的石桥称玉涧式石桥;山口县汉阳寺的庭园是玉涧式枯山水;岩手县金泽市架设着通天桥的玉泉园庭园是玉涧流庭园;国家指定名胜名古屋城二之丸庭园是玉涧流名园,它也被称为玉涧流庭园的元祖……所谓玉涧流須具三个条件:两座岩石堆砌的筑山,筑山间有瀑布落下(真瀑布或以石代替的枯泷),瀑布上有高高架起的石桥。
这玉涧两字来自南宋画僧若芬玉涧。若芬玉涧,生卒年不详,金华人,本姓曹,字仲石,是天台宗僧人,晚年回家乡芙蓉山旁的古涧结庐,隐居作画,自号玉涧。若芬玉涧善画云山之图,其画国内罕见,却在早年便流入日本,所以对日本绘画影响很大,其名作《庐山图》《庐山瀑布图》今存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其《潇湘八景图》曾被分割为八景单幅图,其中的三景今日分别保存在东京出光美术馆(山市晴岚图)、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远浦归帆图)和文化厅东京国立博物馆(洞庭秋月图)。若芬玉涧的云山之图多表现高山、飞瀑、石桥,加上他的号“玉涧”,日本参照那些图景设计的庭园中高架在瀑布之上的石桥,或者依照那图景营建的枯山水庭园,便冠上了玉涧两字。日本研究家们常追根朔源地去中国天台山国清寺,找到其不远处的景胜“石梁飞瀑”,认为它便是日本庭园中的玉涧式石桥及瀑布的出处。画僧若芬玉涧是天台宗僧人,他的《庐山图》《庐山瀑布图》虽多表现庐山瀑布,但作图构思中怕是也少不了石梁飞瀑的印象吧。
《潇湘八景图》,是自宋以来中国水墨画的一个题材,它也影响了日本水墨画,成为日本水墨画的一个题材,或直接使用原潇湘八景,或转化成日本各地的八景,甚至在一些庭园里出现了八景和八景亭等景物或建筑,尽管有的是指日本之景。若芬玉涧的潇湘八景图的传入日本及保存,对此影响功不可没,而另一位水墨画家牧谿(溪)的《潇湘八景图》,对此影响更为巨大。牧谿,宋末元初画僧,四川人,也是生卒年不详,他的画也几乎全流落在日本,他的《潇湘八景图》,曾分割成八景地挂在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殿堂中,今日则有七景保存在日本各大博物館、纪念馆、美术馆和个人手中,其中保存着《渔村夕照图》的根津美术馆又称根津美术馆庭园。
上述大仙院方丈室内原有六幅障壁画《纸本墨画潇湘八景图》,现在改装成了挂轴,那是日本室町时代的画家、作庭家相阿弥(?—1525)的作品。障壁画,是日本独特的的一种画,它画在日本纸或布上,贴在日式建筑物的木框拉门及木制墙壁上,也作成屏风画。这种障壁画,开始多出现在皇家、贵族、武将的豪华建筑物中,后来也多出现在附有各种类型的庭园的建筑物中,或者说障壁画成了庭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却说那相阿弥,与其祖父能阿弥、其父能阿弥,都是水墨画画家,都是幕府的唐画(中国画)鉴定师,他们形成了室町时代的一大画派——阿弥派画系,他们的画都受到南宋画风的影响,而相阿弥的画则有牧谿水墨画技法,大仙院的相阿弥的障壁画《纸本墨画潇湘八景图》正是体现了牧谿的画风,它成了寺院庭园和书院庭园的组成部分。
与产生阿弥派画系的同时代,产生了一个日本绘画史上最大的、延续四百年的狩野派画系,其始祖名狩野正信。在有着相阿弥《纸本墨画潇湘八景图》的大仙院方丈室内书院内还有障壁画《四季花鸟图》和《四季耕作图》,他们的作者分别是狩野正信的长子狩野元信和次子狩野之信。狩野正信笔下之画是中国水墨画画风,其长子狩野元信(1476—1559),继承了父亲的中国水墨画画风,还在自己的画中揉进了日本“大和绘”的样式,在山水中加进了花鸟,为此加大了画幅,使得这种汉和合璧的画适合成为日本建筑的障壁画。大仙院书院庭园建筑的狩猎派的障壁画仅是其一,我们在许多日本庭园的建筑物中还可以见到它们。这位狩野元信本人也是一位作庭家,他曾营建的京都妙心寺退蔵院的“元信之庭”,便是水墨画般的枯山水庭园。
生卒之年均早于狩野元信半个世纪的日本画圣雪舟等杨(1420—1506),是位画僧,他于1467年乘遣明船到了宁波,先在四明山天童寺修禅习画,其后北上,游历了中国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中国水墨画家,尤其学到了浙派山水画家马远、夏圭等人的画风,他在中国时便创作了《四季山水画》,而晚年以日本景色为题的《天桥立图》成了他的巅峰之作。雪舟还是日本著名的作庭家,传说他去中国前便营建了京都芬陀院方丈南庭和东庭庭园,而他有真凭实据地营建了大分与福冈交界的“英彦山旧亀石坊庭园”、福冈田川的“鱼乐园”、山口的“常荣寺庭园“、岛根县益田市的“万福寺庭园”“医光寺庭园”等。雪舟营建的那些庭园,无论是枯山水式的还是池泉式的,都具水墨画风格。特别是常荣寺的庭园,具有中日两国的水墨画画风,他在寺院本堂和池泉之间,布置了枯山水。那枯山水上面的一组组岩石,以其形象,被命名为中日名山:五台山、富士山、衡山、庐山、终南山、葺山、嵩山、百丈山……
日本有许多有名的营建庭园的作庭家,仅举从上述身处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的四位作庭名家来看看:古岳宗亘是禅僧、书画家、作庭家;相阿弥是画家、作庭家;狩野元信是画家、作庭家;雪舟等杨是禅僧、画家、作庭家。其半是禅僧,全部是画家,而且均是受到中国水墨画影响或直接去过中国学习水墨画的大家。中国水墨画色彩自然地表现在了他们营建的庭园中、表现在在收有他们作品的庭园建筑中,也对他们之后的作庭家做出了范例。
到了江户时代,有中国黄檗宗、南画传入日本,更有许多明清南画及文人画的画家来日,影响到产生了日本南画派、文人画派,也出现了以此画派画风营造的庭园。比如明末清初的禅僧隐元,做了黄檗宗大本山的京都府宇治市万福寺的开山,其寺内的瑞光院庭园,便有“山水南画庭园”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