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杰:生当作人杰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憨厚、质朴、腼腆、勤劳,是朱仁杰来到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安六铁路项目部给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位小伙子,在架子五队桥梁和路基段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荣获了“全国火车头奖章”。
  踏上圆梦征途
  2013年7月,朱仁杰从长沙理工大学毕业。当一个中国中铁人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然而,当他真正走进中国中铁的施工现场时,理想和现实的反差竟是如此之大,不少地方的不适应使他处处受挫,“本领恐慌”促使他必须奋起直追。他与专业书本为伴,晚上自学,白天就在现场实践。经过三年刻苦钻研,他终于取得了“好经”,成为“难不住”和“问不倒”的明星员工。
  2015年11月,他来到安六铁路项目部从事路基和桥梁施工,正式开启了圆梦征程。当笔者问起:这是在建高铁,不是一般的市政、公路工程,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吗?“始于规划,终于毅力,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朱仁杰回答说。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在困难磨砺中他茁壮成长。
  开辟圆梦道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军有军纪,国有国法,施工更有管理法。”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2016年4月,正值安六铁路二季度施工大干之际,各个班组员工性格各异,既有“软棉花”的,更有“尖刺头”的,士气不很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朱仁杰把两个班组编排在一起混搭施工,以积极的带动消极的,并以奖罚为纽带,结果使那些“尖刺头”变成了主力军。对此,朱仁杰道出了秘诀:“如果对他们总是谩骂批评,会让员工与你对立。人在一起会有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时间一长就会融合了,就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样。”
  4月17日,朱仁杰所处的化处二号特大桥9号承台顺利开挖并通过检桩,同时加快了9号承台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成为全工区所有桥梁中第一个浇筑的桥梁承台。化处二号特大橋最高墩有25.5米,为了保证墩身成型质量,他坚守现场指导,保证了所在的架子五队连续三次蝉联局指挥部授予的优秀架子队称号。
  项目部区间路基方量较大,有20多万平方米,加上还有75根抗滑桩、58根桥梁孔桩、60多米的高坡和CFG桩基及涵洞施工,由于所在地的地形地势低洼且荒草丛生,施工便道不便。为了抢修便道,朱仁杰拿着镰刀、扛着仪器,经过三天努力,第一个工作面打开,保证了俄寨大桥0号台孔桩及抗滑桩顺利开挖,标志着抵署出口桥梁孔桩及抗滑桩正式开挖作业。到去年底,他们零事故地安全完成了所有孔桩开挖及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
  坚定圆梦信心
  家是一个人常年在外打拼后心灵上的一个寄托。工作上的困难并不能动摇朱仁杰在高铁建设上的信心,但是对家里面爱人和孩子的愧疚感却常常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令他柔肠百转。
  那是在他爱人怀孕的时期,随着时间一天天飞逝,远在老家的爱人离分娩时间越来越近。他想回去陪伴爱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但是自己如果一走,工地上路基边坡开挖谁来指导挖机作业?谁来坚持每天在上班前检查卷扬机状况?如果不回家,爱人在最需要的时候缺少亲人的安慰,他算得上一个好丈夫吗?回家与不回家一直在他脑袋里打转,这一搁就是一个星期。就在他决定把工作安排妥当就回家的这一天,由于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连续作业,使他始终不能脱身,直到下午两点三十分钟左右。此时,他猛然间从衣袋里掏出手机一看,竟有10多个未接电话。他马上拨回电话,对方欣喜地说道:“生了,是个调皮小子,母子平安。”他顿时既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母子平安,失落的是没陪在爱人身边共渡难关。
  没有当好丈夫,当好孝子也算是必须的吧,然而,他仍然“忠孝难两全”。家里的父亲病重,母亲出去干活又意外受伤被送到医院急救,电话一波一波地打来,搅得他心如乱麻,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向领导请了假。回到家中,看着默默坚守的爱人,他愧疚无比,不禁潸然泪下。爱人看出他的心思,反而劝慰他说:你安心去工作吧,孩子我来照顾,反正我都是被大家公认的“女汉子”,如果忙不过来我就接爸妈一同来照顾。
  在家仅仅待了三天,他便踏上了回工地的路途。
  收获圆梦荣誉
  2017年2月27日是沪昆客专贵州公司2017年建设工作会,也是朱仁杰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天,他被邀请坐到了会议前排第二个座位上,单纯得像个小孩一样只看会议资料、记录会议内容。在主席台上的主持人说有请7位“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上台并叫到他名字的那一刻,他激动万分。对于一位普通的铁路建设者来说,“火车头”是什么自然知道,而“火车头奖章”是什么却一无所知。当朱仁杰接过“火车头奖章”时,颁奖嘉宾对他说:“小伙子,干得不错,加油哈!”他这才知道原来获得“火车头奖章”是一个铁路建设工人一生莫大的荣誉。他当时傻了眼,事后激动得一夜未眠。
  收获圆梦荣誉,仅仅是他人生征程上的一段辉煌节点,期待他将会有无数个这样的节点,并一个接一个地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李万全)
其他文献
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实行土地改革、开展合作化运动,人民的生活初步改善;“大跃进”使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挫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
老北京人喝茶吃点心向来认字号,有一句口头禅说:吃点心找正明斋,买茶叶认张一元。说明了老北京人对张一元茶庄的厚爱。张一元茶庄,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从一个小茶摊开始,十余年间发展成为名冠京城的大茶庄,其中奥秘何在?经营又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变迁历程  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是张昌翼(1869—1931年),字文卿,安徽歙县定潭村人。他自小就与茶叶打交道, 帮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