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高校学生管理是最能体现大数据时代特征的环节之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其中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也被大数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如何借助大数据储存、后台计算、资源共享等应用,解决目前高校资助途径狭窄、信息互通不畅、监管机制匮乏以及跟踪管理缺失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一、大数据与高校资助育人大数据
1.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
“大数据”作为新生词汇,目前学术界对其还没有形成准确的界定。涂子沛指出:“大数据(Big Data)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一般以‘以太节’为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大数据已然覆盖了全社会的各行各业。从《报告》内容来看,大数据具有四大特征,即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价值性不足、处理速度快。
2.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特征
不管是日常运行数据,还是网络行为数据,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人的一种属性。例如:学生申报困难认定的资源数据,包括家庭成员、年均收入、病患情况等方面的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但冗杂的数据无法直接反映困难学生的综合情况。只有建立精准的量化分析模型对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才能更加精准、直观地呈现资助工作对象的整体情况。王左利认为,大数据的持续性体现在高校资助育人各方面数据信息的规律性上,如校园卡消费、上网时长、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和补考重修等数据可以反映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家庭经济情况以及生活习惯与学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内在关系的挖掘一定是建立在长期、持续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基础上的。同理,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对学生困难信息的采集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资助管理信息,总体可以归纳为总量庞大、类型繁多、繁衍迅速、直观准确和联系紧密等特征,这些都能够为精准资助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二、大数据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从国外的教育实践来看,大数据分析在部分国家公共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成为资助育人改革的重要依据。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参与了一项耗资2亿美元的大数据教育改革计划,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改善公共教育,其中2500万美元用于研究分析学生在个性化层面的学习方式。这一公共教育改革计划的目的在于为资助育人工作人员提供学生学习方式、习惯等方面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在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以往数据都以零散结果存在,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数据从数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为高校的资助育人决策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然而挑战永远与机遇并存,大数据时代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打开了崭新的思路。
1.决策不能只凭经验,数据提供决策依据
《纽约时报》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的决策都将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同样也不能仅凭经验,需要通过数据推动资助育人改革。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出发,按照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层次上依次为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院级和班级;在内容上涉及高校学生的见习实习、社团活动、社会服务、专业学习等环节;时间覆盖在校期间与寒暑假。系统信息几乎涉及全部在校大学生,而且分类明确、内容多元、地点涉及全国各地。从整体来看,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信息数据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混乱无序,传统简易的统计和描述已无法满足高校管理工作全面性的要求。要通过大数据形式實现直观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工作者需要在数据清理工作上花费80%的精力。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有效汇总和科学分析,使最终的数据结果能够为高校资助育人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泛互联网化带来了数据增长,同时增加了分辨真伪的难度
泛互联网是使信息和服务通过目前可能的技术与手段在计算设备、通信设备、机器、人类之间传递和交互,这是数据爆发增长的重要原因。高校信息网络中心就是一个泛互联网平台,将高校日常管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汇总,从校园保卫到教务管理等各种数据源传输巨大数量的数据。如何在海量、无章可循的信息数据中进行筛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辨别,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管理也是高校资助育人信息化必须思考的问题,要确保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3.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管理模式尚未实现。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分析的技术手段往往只对数量小、类别近似、结构稳定的数据进行处理,还无法实现现代管理意义上的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和可视化结果的呈现,数据分析技术还未能被高校管理工作者熟练使用。同时,现行的高校管理工作在专业人才、技术手段和经费投入方面都存在不足。
结合以上三方面的具体挑战,可以将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总结为四点特征:
第一,综合多维度性。如何将评价个人能力这类非常复杂的课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数据库进行综合性、多维度、长效有序的收集是挑战之一。
第二,数据复杂性。任何一件微小事件对个体发展都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挑战之二就是如何将影响个体的事件进行有序收集、梳理和权衡。
第三,长期渗透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理清资助育人规律的难度,成功的个体不能够进行简单的复制,评价教育成败的指标也不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信息交互性。教育最终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然而交互的信息收集在一定程度上与个人隐私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如何走上“云端”
1.树立大数据意识,探索信息化管理模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20~29岁的人群占29.7%,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占11.6%。PC网络和移动终端是信息数据的主要来源,在浩如烟海的数据面前,资助育人最为缺乏的是搜集和充分运用大数据的观念。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首先思想观念上应该形成对信息数据的敏锐度,主动收集、梳理数据信息并开展详实的分析。比如可以分析学生一卡通的消费使用情况,从而为困难学生提供有效的资助;可以为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指导,为高校的招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推进大数据发展战略,优化信息化管理规划
第一,通过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大数据在高校发展战略意义上的价值,创新教育信息的技术手段,充分开发、整合、分析和利用数据信息。第二,高校作为“互联网+”的前沿阵地,已基本具备教育信息化的大数据条件,但目前数据信息的整合不够完善,信息利用率较低,并且数据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高校实现资助育人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是完善数据资源建设的质量。第三,实现高校资助育人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建设,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满足高校各类管理系统对数据的需求,构建并优化高校与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关系,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综合实力。
3.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保障信息化管理实施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逐渐扫除了高校数据信息储存和处理的障碍。但如果这些数据信息未得到妥善保护,就会造成“大数据成为大风险”的可怕后果。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高校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件,正是学生信息的外泄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实施诈骗的条件。可见,保障高校管理的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只有建立科学完备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才能有效发挥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信息化可能存在并需要解决的信息安全问题,高校要不断思考和明确信息挖掘和利用的权限,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信息的透明化趋势是无可阻挡的,但信息化管理必须遵循不侵犯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这样才能使高校资助育人信息化促進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2]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郭晓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彭科峰.高文院士:多媒体大数据时代须解决四大问题[N].中国科学报,2013-08-22(1).
[5]王左利.校园大数据规划先行[J].中国教育网络,2014(1).
[6]胡德维.大数据“革命”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3(11).
[7][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周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8]张国利.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思维转向与实践理路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9]李忆华,阳小华.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4(6).
[10]潘婷.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6).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一、大数据与高校资助育人大数据
1.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
“大数据”作为新生词汇,目前学术界对其还没有形成准确的界定。涂子沛指出:“大数据(Big Data)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一般以‘以太节’为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大数据已然覆盖了全社会的各行各业。从《报告》内容来看,大数据具有四大特征,即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价值性不足、处理速度快。
2.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特征
不管是日常运行数据,还是网络行为数据,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人的一种属性。例如:学生申报困难认定的资源数据,包括家庭成员、年均收入、病患情况等方面的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但冗杂的数据无法直接反映困难学生的综合情况。只有建立精准的量化分析模型对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才能更加精准、直观地呈现资助工作对象的整体情况。王左利认为,大数据的持续性体现在高校资助育人各方面数据信息的规律性上,如校园卡消费、上网时长、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和补考重修等数据可以反映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家庭经济情况以及生活习惯与学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内在关系的挖掘一定是建立在长期、持续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基础上的。同理,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对学生困难信息的采集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资助管理信息,总体可以归纳为总量庞大、类型繁多、繁衍迅速、直观准确和联系紧密等特征,这些都能够为精准资助提供最可靠的数据。
二、大数据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从国外的教育实践来看,大数据分析在部分国家公共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成为资助育人改革的重要依据。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参与了一项耗资2亿美元的大数据教育改革计划,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改善公共教育,其中2500万美元用于研究分析学生在个性化层面的学习方式。这一公共教育改革计划的目的在于为资助育人工作人员提供学生学习方式、习惯等方面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在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以往数据都以零散结果存在,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数据从数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为高校的资助育人决策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然而挑战永远与机遇并存,大数据时代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打开了崭新的思路。
1.决策不能只凭经验,数据提供决策依据
《纽约时报》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的决策都将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同样也不能仅凭经验,需要通过数据推动资助育人改革。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出发,按照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层次上依次为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院级和班级;在内容上涉及高校学生的见习实习、社团活动、社会服务、专业学习等环节;时间覆盖在校期间与寒暑假。系统信息几乎涉及全部在校大学生,而且分类明确、内容多元、地点涉及全国各地。从整体来看,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信息数据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混乱无序,传统简易的统计和描述已无法满足高校管理工作全面性的要求。要通过大数据形式實现直观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工作者需要在数据清理工作上花费80%的精力。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有效汇总和科学分析,使最终的数据结果能够为高校资助育人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泛互联网化带来了数据增长,同时增加了分辨真伪的难度
泛互联网是使信息和服务通过目前可能的技术与手段在计算设备、通信设备、机器、人类之间传递和交互,这是数据爆发增长的重要原因。高校信息网络中心就是一个泛互联网平台,将高校日常管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汇总,从校园保卫到教务管理等各种数据源传输巨大数量的数据。如何在海量、无章可循的信息数据中进行筛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辨别,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管理也是高校资助育人信息化必须思考的问题,要确保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3.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管理模式尚未实现。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分析的技术手段往往只对数量小、类别近似、结构稳定的数据进行处理,还无法实现现代管理意义上的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和可视化结果的呈现,数据分析技术还未能被高校管理工作者熟练使用。同时,现行的高校管理工作在专业人才、技术手段和经费投入方面都存在不足。
结合以上三方面的具体挑战,可以将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总结为四点特征:
第一,综合多维度性。如何将评价个人能力这类非常复杂的课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数据库进行综合性、多维度、长效有序的收集是挑战之一。
第二,数据复杂性。任何一件微小事件对个体发展都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挑战之二就是如何将影响个体的事件进行有序收集、梳理和权衡。
第三,长期渗透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理清资助育人规律的难度,成功的个体不能够进行简单的复制,评价教育成败的指标也不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信息交互性。教育最终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然而交互的信息收集在一定程度上与个人隐私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如何走上“云端”
1.树立大数据意识,探索信息化管理模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20~29岁的人群占29.7%,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占11.6%。PC网络和移动终端是信息数据的主要来源,在浩如烟海的数据面前,资助育人最为缺乏的是搜集和充分运用大数据的观念。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首先思想观念上应该形成对信息数据的敏锐度,主动收集、梳理数据信息并开展详实的分析。比如可以分析学生一卡通的消费使用情况,从而为困难学生提供有效的资助;可以为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指导,为高校的招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推进大数据发展战略,优化信息化管理规划
第一,通过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大数据在高校发展战略意义上的价值,创新教育信息的技术手段,充分开发、整合、分析和利用数据信息。第二,高校作为“互联网+”的前沿阵地,已基本具备教育信息化的大数据条件,但目前数据信息的整合不够完善,信息利用率较低,并且数据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高校实现资助育人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是完善数据资源建设的质量。第三,实现高校资助育人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建设,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满足高校各类管理系统对数据的需求,构建并优化高校与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关系,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综合实力。
3.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保障信息化管理实施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逐渐扫除了高校数据信息储存和处理的障碍。但如果这些数据信息未得到妥善保护,就会造成“大数据成为大风险”的可怕后果。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高校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件,正是学生信息的外泄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实施诈骗的条件。可见,保障高校管理的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只有建立科学完备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才能有效发挥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信息化可能存在并需要解决的信息安全问题,高校要不断思考和明确信息挖掘和利用的权限,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信息的透明化趋势是无可阻挡的,但信息化管理必须遵循不侵犯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这样才能使高校资助育人信息化促進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2]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郭晓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彭科峰.高文院士:多媒体大数据时代须解决四大问题[N].中国科学报,2013-08-22(1).
[5]王左利.校园大数据规划先行[J].中国教育网络,2014(1).
[6]胡德维.大数据“革命”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3(11).
[7][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周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8]张国利.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思维转向与实践理路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9]李忆华,阳小华.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4(6).
[10]潘婷.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