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特别喜欢对民国政府“挑刺”,甚至写过《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之类让当局恼羞成怒的文章,写了还不算,还要发到美国《新群众》等境外媒体上。然而,鲁迅当了多年吃财政饭的公职人员,为什么他会“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呢?
1909年,鲁迅结束了七年的日本游学,回到国内。最初,他出任师范学堂的教员,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鲁迅出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由此开始了他14年的公务员生涯。1927年初,在私立大学任教数月的鲁迅赴当时国民党办的中山大学任教,又一次进入了“体制”。1927年秋,鲁迅离开广州赴上海,开始“后期十年的战斗”。然而即使是做自由撰稿人,他对体制内的工作也并非没有兴趣。
他到上海不久,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蔡元培计划招收“特约撰述员”,鲁迅极想得到这个工作,恳求一个铁哥们儿从中帮忙。鲁迅还将这份工作推荐给一个民俗学家:“我想此事与兄相宜,因为与人斗争之事较少,但不知薪水真拿得到否?”他表面上是建议这个民俗学家去争取,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也想分一杯羹。
等了十天,消息迟迟不来,鲁迅有些烦躁,再次致信民俗学家:我哥们儿说的那件事“迄今无后文,但即有后文,我亦不想去吃,我对于该方面的感觉,只觉得气闷之至不可耐”。这话里明显有一种酸葡萄心理,越是酸,越见其内心的渴望。又过了七天,鲁迅写信给另一个朋友,对蔡元培的人格都生出了怀疑:我哥们儿本来说南京要聘请那位民俗学家,但迄今没有后续消息,难道是蔡元培在敷衍我哥们儿?
又过了一个月还没消息,鲁迅的焦虑更深了,他在致朋友的另一封信中再次发泄了对蔡元培的不满:“太史(蔡元培曾在清末做过翰林,所以鲁迅称其为‘太史’)之类,不过傀儡,其实是不在话下的,他们的话听了与否,不成问题,我以为该太史在中国无可为。”
一晃数月过去,焦躁的鲁迅再也不堪等待,直接写信给蔡元培,借给一个过去的学生写推荐信的机会,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思。善良的蔡元培不忍心让鲁迅失望,当年十二月就给鲁迅寄了聘书,每月300块大洋,一发就是49个月。后来,国民党政府因为鲁迅的激进言论取消其津贴,蔡元培还曾为之斡旋,只是没有成功。自此,鲁迅才算真正走到了体制外,直到他于1936年逝世。
算起来,从鲁迅回国开始,他的职业生涯长达27年,而他在体制外的时间只有四年多。他之所以比较留恋体制,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发展落后,如果不去教书、做公务员,作为文人的鲁迅很难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然而,在体制内获得生存机会与高远的理想毕竟是两码事。鲁迅目睹了当时国内军阀混战、贪贿盛行,外国势力频频入侵、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时刻渴望国富民强的他必然会心生忧郁。写作杂文来指摘时弊便成了他战斗的方式,这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引起的,“吃肉骂娘”也是那个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1909年,鲁迅结束了七年的日本游学,回到国内。最初,他出任师范学堂的教员,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邀请鲁迅出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由此开始了他14年的公务员生涯。1927年初,在私立大学任教数月的鲁迅赴当时国民党办的中山大学任教,又一次进入了“体制”。1927年秋,鲁迅离开广州赴上海,开始“后期十年的战斗”。然而即使是做自由撰稿人,他对体制内的工作也并非没有兴趣。
他到上海不久,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蔡元培计划招收“特约撰述员”,鲁迅极想得到这个工作,恳求一个铁哥们儿从中帮忙。鲁迅还将这份工作推荐给一个民俗学家:“我想此事与兄相宜,因为与人斗争之事较少,但不知薪水真拿得到否?”他表面上是建议这个民俗学家去争取,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也想分一杯羹。
等了十天,消息迟迟不来,鲁迅有些烦躁,再次致信民俗学家:我哥们儿说的那件事“迄今无后文,但即有后文,我亦不想去吃,我对于该方面的感觉,只觉得气闷之至不可耐”。这话里明显有一种酸葡萄心理,越是酸,越见其内心的渴望。又过了七天,鲁迅写信给另一个朋友,对蔡元培的人格都生出了怀疑:我哥们儿本来说南京要聘请那位民俗学家,但迄今没有后续消息,难道是蔡元培在敷衍我哥们儿?
又过了一个月还没消息,鲁迅的焦虑更深了,他在致朋友的另一封信中再次发泄了对蔡元培的不满:“太史(蔡元培曾在清末做过翰林,所以鲁迅称其为‘太史’)之类,不过傀儡,其实是不在话下的,他们的话听了与否,不成问题,我以为该太史在中国无可为。”
一晃数月过去,焦躁的鲁迅再也不堪等待,直接写信给蔡元培,借给一个过去的学生写推荐信的机会,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思。善良的蔡元培不忍心让鲁迅失望,当年十二月就给鲁迅寄了聘书,每月300块大洋,一发就是49个月。后来,国民党政府因为鲁迅的激进言论取消其津贴,蔡元培还曾为之斡旋,只是没有成功。自此,鲁迅才算真正走到了体制外,直到他于1936年逝世。
算起来,从鲁迅回国开始,他的职业生涯长达27年,而他在体制外的时间只有四年多。他之所以比较留恋体制,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发展落后,如果不去教书、做公务员,作为文人的鲁迅很难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然而,在体制内获得生存机会与高远的理想毕竟是两码事。鲁迅目睹了当时国内军阀混战、贪贿盛行,外国势力频频入侵、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时刻渴望国富民强的他必然会心生忧郁。写作杂文来指摘时弊便成了他战斗的方式,这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引起的,“吃肉骂娘”也是那个特定环境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