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虑到不同班级间存在的生源与教学实施的差异,为了使每个班集体内都充满竞争,为了使每个班集体在评比中都充满希望,减少师生在课程考核中的矛盾,学校应当将同一年级、同一生源、同一专业、同一任课老师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对每个群体的优秀率和最大不及格率单独控制。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成绩;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095-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n different class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students of the same grade, the same source, the same profession, and the same instructor be regarded as one group, and that the excellent rate and maximum failure rate of every group should be separately controlled, so as to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fairness, and to reduce conflicts in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urse results; calculation method
大学生的课程成绩往往是由课程的多项考核按照不同占比计算得到的总评分。在对学生或班级进行参加的综合测评和评比推优时,常常发现有的同一课程的不同班级之间成绩差异较大,也有的同一班级的不同课程之间成绩差异较大,有的优秀率较高,不及格率较低或为零,整体分数和最高分都较高。有的不及格率较高,整体分数和最高分都较低,优秀率较低或为零,甚至有的没有良好及以上的成绩。由于成绩是班级和学生参与评比、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信息,这些差异在班级之间和老师之间常常引起不满,也会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引起矛盾。
通过对差异的原因分析和影响分析,觉得班级之间成绩的差异主要是班级学生基础差异和班级教学过程差异引起的,适当的差异有利于在同学之间竞争意识,但班级之间较大差异不利于教学管理和学生发展,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统一的课程总评分计算方法。
一、班级之间的差异
(一)班级之间的学生基础差异
目前高等学校的学生来源是多样的,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提前招生的和参加高考的,即使是相同的生源,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差距也可能较大。既然在学生入学时是按不同基礎标准组成了班级,那么班级之间存在差异就是必然的。
虽然一些学校在实施一些课程教学时,对不同生源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课时或分层教学,但在一些课程统考中,班级之间成绩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二)班级之间存在的教学过程差异
班级之间存在成绩的差异与课程相关教师的差异有关。从教学组织上来讲,学校虽然规定了总评分的组成与计算方法,但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课程是由各个学校的各个教研组制定各自的教学计划,每门课程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不同课程往往是由不同的老师负责教学和考核,也有的相同课程是由不同老师教学的。这些老师在组织教学和考核过程中的差异必然影响相关班级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成绩。
班级之间存在成绩的差异与班级管理相关教师的差异有关。不同的班主任及相关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严格程度、管理方式不同,班级之间的学风就存在较大差异,班级之间的学风差异必然会表现在学习的刻苦程度和最终的课程成绩上。
二、班级和课程之间成绩差异的不合理性
在班级之间的学生基础差异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但这种差异是社会和学校认可的。因为不管差异多大,所有的班级都是合格学生组成的班级。把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标准考核,将使好基础的班级整体觉得获得及格或优秀太容易,将使差基础的班级整体觉得获得及格或优秀没希望。不管是觉得太容易还是觉得没希望,都不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意识,都将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显然这是对社会、学校、学生都是不利的。
由于班级教学实施过程中由课程相关教师的差异引起的差异完全不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显然,将这种差异引起的后果让学生承担或享受是不合理的。
班级学风差异既有老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但对于一个群体来讲,班级整体学风的好坏主要还是由管理者的能力、态度决定的。显然,将这种差异引起的后果完全让学生承担是不合理的。
三、大学生课程成绩双控法
由于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优秀和及格档,考虑到不同班级间存在的生源与教学实施的差异,为了使每个班集体内都充满竞争,为了使每个班集体在评比中都充满希望,为了减少师生在课程考核中的矛盾,学校应当将同一年级、同一生源、同一专业、同一任课老师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对每个群体的优秀率和最大不及格率单独控制。每个群体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既要参考学校的控制基本值,也要与班级的学风相对应。
学校要对明确规定课程成绩的最大优秀率Y0(建议值:20%)和不及格率基础值N0 (建议值:2%),任课老师根据各个班级的学风进行调整。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该群体的课堂旷课率K1=旷课总人次/(学生数×课时数)、课堂破坏率K2=打扰课堂总人次/(学生数×课时数)、作业缺做率K3=缺做总题数/(学生数×作业题数)等客观表现作为该群体的学风考核系数。参考学风考核系数后确定的计划优秀率Y1=Y0-(K1+K2+K3)/2(建议限制最小值为10%), 计划最大不及格率N1=N0+K1+K2+ K3,确定该群体的计划优秀人数A0(取整时只入不舍)、计划最大不及格人数B0(取整时只入不舍)。
在试卷评分后,可以根据每个参评学生的平时成绩(出勤、课堂纪律、作业、实验、小测试等)和卷面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到每个学生的百分制综合分G1,且G1的优秀人数为A1,不及格人数为B1。
根据每个学生的百分制综合分、计划优秀人数、计划最大不及格人数确定每个学生的百分制总评分。要确定每个学生的百分制总评分,则首先要百分制总评分G2的优秀人数A2和不及格人数B2,具体的确定方法为:如果B1≤B0,则B2=B1;如果B1>B0,则B2=B0;A2=(A0+A1)/2(取整时只入不舍)。
在计算每个参评学生的百分制总评分G2时,百分制综合分G1的第A2名的百分制综合分A将对应百分制中的优秀最低分90分,倒数第(B2+1)名的百分制综合分D将对应百分制中的及格最低分61分。按照表1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每个学生的百分制总评分G2,百分制总评分将成为学生的课程成绩。显然,在百分制总评分G2中不会出现60分,这样有利于从毕业成绩表的分数中将正常考试的及格与补考、结欠考试的及格区分开,因为目前对补考、结欠考试的及格分统一是按照60分登记的。
四、结束语
由于每个群体中都采用了双控法,同群体的同学之间必然拉开差距,提高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性。由于在不同群体中单独采用双控法,有利于不同专业和生源的均衡发展。由于每个群体的具体优秀率、不及格率是与班级的平时表现有直接关系的,不仅使班级在平时注重学风建设,也使不同班级之间拉开差距,在不同班级之间形成竞争。
参考文献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5(13).
[2]武星,于颖.地方高校实践课程考试改革与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3]何祖普.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32).
[4]张高敏,吕海莲.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新课程(下),2014(12).
[5]潘津.《质量管理》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
[6]周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31).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成绩;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095-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n different class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students of the same grade, the same source, the same profession, and the same instructor be regarded as one group, and that the excellent rate and maximum failure rate of every group should be separately controlled, so as to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fairness, and to reduce conflicts in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urse results; calculation method
大学生的课程成绩往往是由课程的多项考核按照不同占比计算得到的总评分。在对学生或班级进行参加的综合测评和评比推优时,常常发现有的同一课程的不同班级之间成绩差异较大,也有的同一班级的不同课程之间成绩差异较大,有的优秀率较高,不及格率较低或为零,整体分数和最高分都较高。有的不及格率较高,整体分数和最高分都较低,优秀率较低或为零,甚至有的没有良好及以上的成绩。由于成绩是班级和学生参与评比、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信息,这些差异在班级之间和老师之间常常引起不满,也会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引起矛盾。
通过对差异的原因分析和影响分析,觉得班级之间成绩的差异主要是班级学生基础差异和班级教学过程差异引起的,适当的差异有利于在同学之间竞争意识,但班级之间较大差异不利于教学管理和学生发展,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统一的课程总评分计算方法。
一、班级之间的差异
(一)班级之间的学生基础差异
目前高等学校的学生来源是多样的,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提前招生的和参加高考的,即使是相同的生源,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差距也可能较大。既然在学生入学时是按不同基礎标准组成了班级,那么班级之间存在差异就是必然的。
虽然一些学校在实施一些课程教学时,对不同生源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课时或分层教学,但在一些课程统考中,班级之间成绩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二)班级之间存在的教学过程差异
班级之间存在成绩的差异与课程相关教师的差异有关。从教学组织上来讲,学校虽然规定了总评分的组成与计算方法,但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课程是由各个学校的各个教研组制定各自的教学计划,每门课程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不同课程往往是由不同的老师负责教学和考核,也有的相同课程是由不同老师教学的。这些老师在组织教学和考核过程中的差异必然影响相关班级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成绩。
班级之间存在成绩的差异与班级管理相关教师的差异有关。不同的班主任及相关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严格程度、管理方式不同,班级之间的学风就存在较大差异,班级之间的学风差异必然会表现在学习的刻苦程度和最终的课程成绩上。
二、班级和课程之间成绩差异的不合理性
在班级之间的学生基础差异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但这种差异是社会和学校认可的。因为不管差异多大,所有的班级都是合格学生组成的班级。把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标准考核,将使好基础的班级整体觉得获得及格或优秀太容易,将使差基础的班级整体觉得获得及格或优秀没希望。不管是觉得太容易还是觉得没希望,都不利于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意识,都将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显然这是对社会、学校、学生都是不利的。
由于班级教学实施过程中由课程相关教师的差异引起的差异完全不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显然,将这种差异引起的后果让学生承担或享受是不合理的。
班级学风差异既有老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但对于一个群体来讲,班级整体学风的好坏主要还是由管理者的能力、态度决定的。显然,将这种差异引起的后果完全让学生承担是不合理的。
三、大学生课程成绩双控法
由于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优秀和及格档,考虑到不同班级间存在的生源与教学实施的差异,为了使每个班集体内都充满竞争,为了使每个班集体在评比中都充满希望,为了减少师生在课程考核中的矛盾,学校应当将同一年级、同一生源、同一专业、同一任课老师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对每个群体的优秀率和最大不及格率单独控制。每个群体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既要参考学校的控制基本值,也要与班级的学风相对应。
学校要对明确规定课程成绩的最大优秀率Y0(建议值:20%)和不及格率基础值N0 (建议值:2%),任课老师根据各个班级的学风进行调整。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该群体的课堂旷课率K1=旷课总人次/(学生数×课时数)、课堂破坏率K2=打扰课堂总人次/(学生数×课时数)、作业缺做率K3=缺做总题数/(学生数×作业题数)等客观表现作为该群体的学风考核系数。参考学风考核系数后确定的计划优秀率Y1=Y0-(K1+K2+K3)/2(建议限制最小值为10%), 计划最大不及格率N1=N0+K1+K2+ K3,确定该群体的计划优秀人数A0(取整时只入不舍)、计划最大不及格人数B0(取整时只入不舍)。
在试卷评分后,可以根据每个参评学生的平时成绩(出勤、课堂纪律、作业、实验、小测试等)和卷面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到每个学生的百分制综合分G1,且G1的优秀人数为A1,不及格人数为B1。
根据每个学生的百分制综合分、计划优秀人数、计划最大不及格人数确定每个学生的百分制总评分。要确定每个学生的百分制总评分,则首先要百分制总评分G2的优秀人数A2和不及格人数B2,具体的确定方法为:如果B1≤B0,则B2=B1;如果B1>B0,则B2=B0;A2=(A0+A1)/2(取整时只入不舍)。
在计算每个参评学生的百分制总评分G2时,百分制综合分G1的第A2名的百分制综合分A将对应百分制中的优秀最低分90分,倒数第(B2+1)名的百分制综合分D将对应百分制中的及格最低分61分。按照表1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每个学生的百分制总评分G2,百分制总评分将成为学生的课程成绩。显然,在百分制总评分G2中不会出现60分,这样有利于从毕业成绩表的分数中将正常考试的及格与补考、结欠考试的及格区分开,因为目前对补考、结欠考试的及格分统一是按照60分登记的。
四、结束语
由于每个群体中都采用了双控法,同群体的同学之间必然拉开差距,提高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性。由于在不同群体中单独采用双控法,有利于不同专业和生源的均衡发展。由于每个群体的具体优秀率、不及格率是与班级的平时表现有直接关系的,不仅使班级在平时注重学风建设,也使不同班级之间拉开差距,在不同班级之间形成竞争。
参考文献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5(13).
[2]武星,于颖.地方高校实践课程考试改革与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3]何祖普.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32).
[4]张高敏,吕海莲.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新课程(下),2014(12).
[5]潘津.《质量管理》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
[6]周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