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降水与地理因素的空间结构趋势面分析

来源 :干旱区地理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shinob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降水分布效应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决定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东南部及东部暖湿气流是支配黄土高原降水的主导气流,其中东南气流作用稍强。坡向、坡度、植被条件及地形对降水也有一定影响,如秦岭北坡、太行山西坡等背风坡可使降水比理论值减少5%~7%;干旱及荒漠区减少14%左右;而高原中的突立山系(如六盘山—陇山)则使降水增幅约16%。
其他文献
企业地理是经济地理学一种相对较新的微观分析方法。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已有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和评价了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研究动向,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开展中国企业地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线性回归中,常用最小二乘估计求线性方程的回归系数。但最小二乘估计受异常值影响较大,当样本数据存在异常值时,估计出的回归系数会产生较大偏差.稳健估计是最小二乘估计的改进,能在不排除异常数据的情况下,达到减弱异常数据对结果的影响。利用稳健估计得出黄土地区为谷密度与侵蚀量的回归方程,并和最小二乖估计得到的回归方程比较,前者具有更好的回归效果.
本文提出了“自然干燥度”和“实际干燥度”的概念,并将两者应用于甘肃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廓绿洲的气候植被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后者确定的上述两个地区的气候植被带,与各自的自然景观大致相符合。
本文是“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缺碘性疾病地理环境机制的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以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调查的氟、碘性疾病资料为基础,探讨干旱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各因子对地方性疾病发生、分布的影响,研究沉积、沉积类型与氟、碘等致病元素和病区发病轻重的圈定。为防病、治土、改水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根据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几个露头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和~(14)C年龄数据,揭示出15 000年以来的气候、植被、环境发展曾经历了5个阶段。较低温度出现在13 000aB.P.前后,
新疆土地详查历经八年,至今未完。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叶城县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分散等特点,进行了微机制图的探讨。本文着重介绍了(1)微机制图的软硬件工作环境;(2)图形编辑和编码技巧;(3)图形量化方法,建立图形库;(4)属性数据输入、更新、修改;(5)错误信息检查,建立点线面的相互关系;(6)面积计算与机助制图。
为了探索出哈密地区暴雨衰减指数n值的合理定量,提高设计洪水的精度,首次以哈密、巴里坤站37年自记雨量资料,推求暴雨衰减指数n值.以供小面积(100km2以下)河沟的设计洪水使用.
昆仑山北坡的黄土主要来源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粉尘物质,是在干旱的草原环境下堆积形成的.昆仑山北麓一带年浮尘日数高达100d以上,黄土堆积持续进行.它是青藏高原现代地貌形成的标志沉积,不仅同现代大气降尘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环境,而且可能具有相似的环流条件.在干旱的气候背景上有过不同程度的气候波动.7000-5000a.B.P.为显著的相对湿润时期.
吐鲁番盆地降水稀少,气候炎热,本文从其降水、气温、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分析了盆地的环境特征。采用代表环境热力状况的年积温与水量平衡方程的比值为干旱指标,将盆地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4个环境类型,9个区。
本文从乌尔科夫过程和熵原理对新疆干期长度进行分析认为:尽管新疆天山南北的气候差异很大,但各地区的干期(无雨期)长度的概率分布却都遵守负指数关系.其气候差别仅在于指数关系中参数的取值不同,并应用50个测站25年的春季干期长度资料作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全部测站均通过了检验,还给出了新疆春季平均干期的地理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