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石“扰民”谁人之过
一到,6月份,我国便普遍进入雨季,可是今年这个原本激情、火热的夏天却被无情肆虐的洪涝灾害打破了宁静。
洪水破坏了人们的家园,更可怕的是,因降雨而诱发的多种地质灾害也时刻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泥石流、滑坡以及连日来各地不断出现的地面塌陷等。最令人心痛的一次灾难就发生在不久前,2010年6月28日14时左右,贵州省关岭县岗鸟镇大寨村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的泥石流长达1500米左右,该村两个村民组38户99人被掩埋。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灾害之外,对于那些居住在大山脚下的村民来说,还常常面临另外一种灾害的威胁:“从天而降”的巨大滚石和落石。
新闻媒体报道,2010年6月20日凌晨4时30分许,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遭遇一次强降雨,坡洪镇局盛村郎来屯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为了防止出现灾害,及时组织危险地带群众安全转移,5时30分许,该屯后山发生危岩崩塌,一块巨石砸中山脚下的民房,由于转移及时,此次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可是,幸运的人总是少数,更多的人则在灾害中失去了生命。今年6月2日上午,同样在广西,十多个县市遭受灾害,其中容县六王镇因大暴雨引起山体崩塌,事故造成至少15人死亡,15人失踪。
祸从天降,灾向地生。平日里看似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山体竟然在暴雨的冲刷之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摇摇欲坠的巨大岩石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一刹那给我们以致命一击,这就是崩塌灾害。
山体崩塌 诱因何在
崩塌是岩石、土体受到风化、剥蚀、地震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从较陡的斜坡上突然脱离山体,并堆积在坡脚的一种地质现象,通常有坠落和滚落两种运动方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崩塌,其形成原因都有一定的共性,一般而言,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和其他自然因素等几个方面。
首先,形成崩塌必须具备一定的地形条件。崩塌一般都发生于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边坡上,而且坡度越陡发生崩塌的几率就越大。同时,孤立山嘴、凹形陡坡也是形成崩塌的有利地形条件。像1980年6月3日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的岩石崩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工采矿加剧山体陡峭程度,山崩时,鹰嘴崖部分山体从海拔700米处向下俯冲到海拔500米处的谷地,顷刻之间在盐池河上筑起了一座高达38米的堤坝,形成了一座天然湖泊。
其次,岩性坚硬的岩石,如厚层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岩、砂砾岩、结构密实的黄土等,易于形成崩塌。这是由于越坚硬的岩石就越具有强大的抗风化能力,在风吹日晒雨淋之下能够形成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第三,崩塌体具有一定的分离面,岩层面、断层面、节理面、裂隙带等都是岩石、土体稳定性最薄弱的地方,最易被分离。
第四,地震、强降雨、融雪、雷击等多种自然力量以及人工爆破等,都会诱发灾害发生。2010年3月10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发生崩塌灾害。后经专家现场调查认定,灾害原因是由于砂质黄土的孔隙度大,坡体结构疏松,融雪渗水及冻融最终诱发了崩塌灾害的发生。
因此,崩塌灾害具有典型的突发性和随机性。特别是在山区旅行,偶尔还会发生游人踩踏松动岩体而酿成灾难的事情。2010年1月29日下午,台湾花莲太鲁阁峡谷旅游景区一名大陆女游客结束游程后交回安全帽,正在回游览车的路上时,突然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块击中头部,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关于事故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应怪罪于连日来的降雨和地震,也有人说可能是山上的猴子丢下的或是山上的游人踩踏了松动岩体致使石头落下。
灾害无情 生命无价
崩塌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每年都会发生数千起,在全国各类地质灾害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尽管这种灾害突发性强,难以被准确预报,但其显著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还是给我们的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一定帮助。
在空间上,崩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律,在平原地区和碱市中通常是碰不到崩塌的,它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或黄土分布区,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以及依然习惯于居住在黄土窑洞的陕西、山西等西部省份的居民最易受灾,而且崩塌在地域分布上还与年降水量较高的地区相吻合。
在时间上,崩塌灾害也较为集中。今年1~5月份,我国共发生崩塌灾害927起,平均每天至少6起。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这927起灾害中,有730起都发生在5月份。原因很简单,强降雨和持续降雨是罪魁祸首,因为在时间上,崩塌灾害的分布规律与各地区的雨季相吻合。今年5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共出现了5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强降雨,导致江西、湖南、浙江等地接连出现多种地质灾害。
然而,我国降雨最集中的时间还不是5月份,而是6~7月份,这意味着这两个月才是跟崩塌等地质灾害做斗争的最严峻的时刻。
警钟长鸣 严防崩塌
防患胜于治患,防灾胜于救灾。崩塌的发生历时短暂,势不可挡,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房屋倒塌、建筑被毁、人员伤亡等严重损失,并且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为减少因崩塌造成的损失,2009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选择了一批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县(市、区),部署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市)”建设工作。
对于那些出门登山旅行的游客,该如何预防崩塌灾害呢?首先,千万不要违反景区要求而去爬野山,因自身不守规矩而造成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其次,碰到下雨天最好不要登山攀岩,更不要在山谷中停留,以免发生意外:第三,了解一点崩塌灾害发生前的征兆,比如发现陡峭的山上经常掉下小石块儿,陡峭的山体根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听到岩石的撕裂声,或者岩石之间相互摩擦的声音,这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躲避,因为崩塌可能就要发生了。(文章代码:101505)
[责任编辑]赵菲
一到,6月份,我国便普遍进入雨季,可是今年这个原本激情、火热的夏天却被无情肆虐的洪涝灾害打破了宁静。
洪水破坏了人们的家园,更可怕的是,因降雨而诱发的多种地质灾害也时刻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泥石流、滑坡以及连日来各地不断出现的地面塌陷等。最令人心痛的一次灾难就发生在不久前,2010年6月28日14时左右,贵州省关岭县岗鸟镇大寨村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的泥石流长达1500米左右,该村两个村民组38户99人被掩埋。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灾害之外,对于那些居住在大山脚下的村民来说,还常常面临另外一种灾害的威胁:“从天而降”的巨大滚石和落石。
新闻媒体报道,2010年6月20日凌晨4时30分许,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遭遇一次强降雨,坡洪镇局盛村郎来屯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为了防止出现灾害,及时组织危险地带群众安全转移,5时30分许,该屯后山发生危岩崩塌,一块巨石砸中山脚下的民房,由于转移及时,此次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可是,幸运的人总是少数,更多的人则在灾害中失去了生命。今年6月2日上午,同样在广西,十多个县市遭受灾害,其中容县六王镇因大暴雨引起山体崩塌,事故造成至少15人死亡,15人失踪。
祸从天降,灾向地生。平日里看似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山体竟然在暴雨的冲刷之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摇摇欲坠的巨大岩石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一刹那给我们以致命一击,这就是崩塌灾害。
山体崩塌 诱因何在
崩塌是岩石、土体受到风化、剥蚀、地震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从较陡的斜坡上突然脱离山体,并堆积在坡脚的一种地质现象,通常有坠落和滚落两种运动方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崩塌,其形成原因都有一定的共性,一般而言,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和其他自然因素等几个方面。
首先,形成崩塌必须具备一定的地形条件。崩塌一般都发生于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边坡上,而且坡度越陡发生崩塌的几率就越大。同时,孤立山嘴、凹形陡坡也是形成崩塌的有利地形条件。像1980年6月3日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的岩石崩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工采矿加剧山体陡峭程度,山崩时,鹰嘴崖部分山体从海拔700米处向下俯冲到海拔500米处的谷地,顷刻之间在盐池河上筑起了一座高达38米的堤坝,形成了一座天然湖泊。
其次,岩性坚硬的岩石,如厚层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岩、砂砾岩、结构密实的黄土等,易于形成崩塌。这是由于越坚硬的岩石就越具有强大的抗风化能力,在风吹日晒雨淋之下能够形成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第三,崩塌体具有一定的分离面,岩层面、断层面、节理面、裂隙带等都是岩石、土体稳定性最薄弱的地方,最易被分离。
第四,地震、强降雨、融雪、雷击等多种自然力量以及人工爆破等,都会诱发灾害发生。2010年3月10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发生崩塌灾害。后经专家现场调查认定,灾害原因是由于砂质黄土的孔隙度大,坡体结构疏松,融雪渗水及冻融最终诱发了崩塌灾害的发生。
因此,崩塌灾害具有典型的突发性和随机性。特别是在山区旅行,偶尔还会发生游人踩踏松动岩体而酿成灾难的事情。2010年1月29日下午,台湾花莲太鲁阁峡谷旅游景区一名大陆女游客结束游程后交回安全帽,正在回游览车的路上时,突然被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块击中头部,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关于事故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应怪罪于连日来的降雨和地震,也有人说可能是山上的猴子丢下的或是山上的游人踩踏了松动岩体致使石头落下。
灾害无情 生命无价
崩塌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每年都会发生数千起,在全国各类地质灾害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尽管这种灾害突发性强,难以被准确预报,但其显著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还是给我们的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一定帮助。
在空间上,崩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律,在平原地区和碱市中通常是碰不到崩塌的,它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或黄土分布区,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以及依然习惯于居住在黄土窑洞的陕西、山西等西部省份的居民最易受灾,而且崩塌在地域分布上还与年降水量较高的地区相吻合。
在时间上,崩塌灾害也较为集中。今年1~5月份,我国共发生崩塌灾害927起,平均每天至少6起。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这927起灾害中,有730起都发生在5月份。原因很简单,强降雨和持续降雨是罪魁祸首,因为在时间上,崩塌灾害的分布规律与各地区的雨季相吻合。今年5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共出现了5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强降雨,导致江西、湖南、浙江等地接连出现多种地质灾害。
然而,我国降雨最集中的时间还不是5月份,而是6~7月份,这意味着这两个月才是跟崩塌等地质灾害做斗争的最严峻的时刻。
警钟长鸣 严防崩塌
防患胜于治患,防灾胜于救灾。崩塌的发生历时短暂,势不可挡,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房屋倒塌、建筑被毁、人员伤亡等严重损失,并且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为减少因崩塌造成的损失,2009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选择了一批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县(市、区),部署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市)”建设工作。
对于那些出门登山旅行的游客,该如何预防崩塌灾害呢?首先,千万不要违反景区要求而去爬野山,因自身不守规矩而造成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其次,碰到下雨天最好不要登山攀岩,更不要在山谷中停留,以免发生意外:第三,了解一点崩塌灾害发生前的征兆,比如发现陡峭的山上经常掉下小石块儿,陡峭的山体根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听到岩石的撕裂声,或者岩石之间相互摩擦的声音,这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躲避,因为崩塌可能就要发生了。(文章代码:101505)
[责任编辑]赵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