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涂定辉
(余干县江埠乡龟山小学,江西 上饶 335114)
[摘 要]情感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取得高效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师生平等,课堂互动;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以情传情,再现作品情感;以文陶情,激发学生情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主动参与和体验,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育出健康而理智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和体会情感的初始阶段,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因此,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去体会情感、品味情感,以情感人,寓情于理,拨动学生的心弦,培育出健康而理智的情感之花。
一、师生平等,课堂互动
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子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压力和束缚,阻碍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僵化。
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空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唤醒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叙述、插图、实物演示、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或绘画再现、环境布置、音乐渲染、课本剧表现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范围——情境,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课本剧表演,其他同学现场参与,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以情促学以情动人的教学目的。又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在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像落花生那样的后生之后,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落花生和苹果两者只能择其一,你会如何选择?”学生分成了“苹果”和“落花生”意见相反的两派,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学生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也都流露出来了,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以情传情,再现作品情感
爱是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教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就必须要满腔热情,并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向更高层次升华,让学生的理想追求与高尚情操同行。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法。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能使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以识字为基础,阅读为方式,指导学生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实质上就是学生情感步步深入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笔者怀着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朗读了课文,并放了低沉悲伤的音乐,极力渲染气氛,使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文陶情,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易于被激起,一旦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主动、更丰富、更深刻。如教读《鲁滨孙漂流记》一文,笔者要求学生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写一句话;又如,教读《小珊迪》一课,在学生感受到了小珊迪的诚实和善良后,笔者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们兴致很高,从许多习作上看,学生不但感受到了美,还懂得用文字去表现美、创造美,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深化,并逐步养成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艺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爱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 晴 天
涂定辉
(余干县江埠乡龟山小学,江西 上饶 335114)
[摘 要]情感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取得高效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师生平等,课堂互动;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以情传情,再现作品情感;以文陶情,激发学生情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主动参与和体验,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育出健康而理智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和体会情感的初始阶段,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因此,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去体会情感、品味情感,以情感人,寓情于理,拨动学生的心弦,培育出健康而理智的情感之花。
一、师生平等,课堂互动
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子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压力和束缚,阻碍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僵化。
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空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唤醒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叙述、插图、实物演示、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或绘画再现、环境布置、音乐渲染、课本剧表现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范围——情境,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课本剧表演,其他同学现场参与,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以情促学以情动人的教学目的。又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在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像落花生那样的后生之后,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落花生和苹果两者只能择其一,你会如何选择?”学生分成了“苹果”和“落花生”意见相反的两派,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学生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也都流露出来了,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以情传情,再现作品情感
爱是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教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就必须要满腔热情,并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向更高层次升华,让学生的理想追求与高尚情操同行。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法。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能使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以识字为基础,阅读为方式,指导学生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实质上就是学生情感步步深入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笔者怀着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朗读了课文,并放了低沉悲伤的音乐,极力渲染气氛,使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文陶情,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易于被激起,一旦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主动、更丰富、更深刻。如教读《鲁滨孙漂流记》一文,笔者要求学生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写一句话;又如,教读《小珊迪》一课,在学生感受到了小珊迪的诚实和善良后,笔者要求学生就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们兴致很高,从许多习作上看,学生不但感受到了美,还懂得用文字去表现美、创造美,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深化,并逐步养成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艺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爱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