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关系。 方法 纳入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9例,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初发组61例和再发组78例,选取同期住院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浆Hcy水平。 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组与初发组血清Hcy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密切相关。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腔隙性脑梗死;再发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47-02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缺血性脑卒中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在动脉硬化基础上脑深部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灶,症状轻,不典型,不易引起重视,但易反复发生,导致老年痴呆。目前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已经比较明确,但是否是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呢?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血清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内干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史及CT、MRI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初发组及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组。随机选取同期因其他病住院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同时需排除:①严重肝脏、肾脏疾病、房颤;②明显影响Hcy代谢疾病如先天性(蛋氨酸循环)代谢酶缺陷、甲状腺功能异常等;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④近两周服用抗惊厥药、叶酸拮抗剂、B族维生素和叶酸;⑤长期饮酒史。其中初发腔隙性脑梗死组61例,男38例(62.3%),女23例(37.7%),平均年龄(67.8±9.7)岁,再发腔隙性脑梗死组78例,男45例(57.7%),女33例(42.3%),平均年龄(69.1±10.1),对照组56例,男34例(60.7%),女22例(39.3%),平均年龄(66.9±12.3)岁。
1.2 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Hcy浓度,应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正常参考值:0~15 μmol/L。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三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以(x±s)表示,故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腔梗再发组、腔梗初发组、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比例、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腔梗再发组和初发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影像学检测手段的提高,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明显提高。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100~400 μm小穿支动脉的梗死,大约占脑梗死的20%[1]。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多无意识障碍,但易反复发作且发病逐渐低龄化,最终易导致血管性痴呆。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临床上发现没有常见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患者仍然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那还有什么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呢?近年来研究发现,Hcy可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的又一危险因子[2,3]。Hcy是一种含巯基氨基酸,是食物中蛋氨酸脱甲基形成的含硫氨基酸。在血浆中大部分以二硫键形式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代谢需在B族维生素的参与下完成。有研究表明Hcy水平和血管病危险性呈剂量依赖关系,一项分析表明血浆Hcy每增加3 μmol/L,卒中危险增加19%;Hcy降低3 μmol/L,可减少脑卒中风险24%[4]。本研究通过检测腔隙性脑梗死初发和再发患者血清Hcy水平,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初发和再发血清Hcy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说明高Hcy是腔隙性脑梗死初发和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高Hcy水平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可控因素。可能是由于高Hcy抑制了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后以及慢性脑缺血状态下的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形成,较易发生新的脑梗死和TIA[5]。对于普通人群是否需常规补充B族维生素这一观点仍存争议。一项纳入16 841例患者的分析显示[6],降低Hcy水平对卒中一级预防有效,叶酸补充治疗可使卒中的发生危险降低18%。但最近一项Meta分析提出相反的意见,指出叶酸对心血管疾病或卒中没有任何效果,叶酸供应对基础Hcy水平较高者有潜在危害[7]。由于已完成的叶酸及B族维生素干预试验结果的不一致性,导致Hcy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的地位开始受到质疑。对于是否需B族维生素强化治疗,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中推荐[8]:①普通人群应通过食物满足每日推荐摄入量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发病风险(Ⅱ级推荐,C级证据);②已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患者,可以给予叶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但其他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Ⅱ级推荐,B级证据)。随着不断攀高的腔隙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关注高危人群Hcy水平,通过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叶酸以及其他降低Hcy水平的措施,对于控制我国腔隙性脑梗死高发的现状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林,于建宇.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10):764.
[2] Herrmann W. Significa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J]. Clin Lab,2006, 52(7-8):367-374.
[3] Wojciech Sawula,Zyta Banecka-Majkutewicz. Homocysteine level and metabolish in ischemic stroke in the population of Northern Poland[J]. Clin Biocheem,2009,42(6):442-447.
[4] 金鑫,尹超,李拥军.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1):109-111.
[5] 孙庆利,樊东升,沈扬,等. 高龄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1):1005-1007.
[6] Wang X,Qin X,Demirtas H,et al. Efficacy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stroke prevention:a meta-analysis[J]. Lancet,2007,369(9576):1876-1882.
[7] Miller ER,Juraschek S,Pastor-Barriuso,et al. Meta-analysis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trials on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isk interaction with baseline homocysteine levels[J]. Am J Cardiol,2010, 106(4):517-527.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282-288.
(收稿日期:2013-03-14)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腔隙性脑梗死;再发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47-02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缺血性脑卒中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在动脉硬化基础上脑深部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灶,症状轻,不典型,不易引起重视,但易反复发生,导致老年痴呆。目前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已经比较明确,但是否是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呢?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血清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内干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史及CT、MRI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初发组及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组。随机选取同期因其他病住院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同时需排除:①严重肝脏、肾脏疾病、房颤;②明显影响Hcy代谢疾病如先天性(蛋氨酸循环)代谢酶缺陷、甲状腺功能异常等;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④近两周服用抗惊厥药、叶酸拮抗剂、B族维生素和叶酸;⑤长期饮酒史。其中初发腔隙性脑梗死组61例,男38例(62.3%),女23例(37.7%),平均年龄(67.8±9.7)岁,再发腔隙性脑梗死组78例,男45例(57.7%),女33例(42.3%),平均年龄(69.1±10.1),对照组56例,男34例(60.7%),女22例(39.3%),平均年龄(66.9±12.3)岁。
1.2 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Hcy浓度,应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正常参考值:0~15 μmol/L。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三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以(x±s)表示,故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腔梗再发组、腔梗初发组、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比例、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腔梗再发组和初发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影像学检测手段的提高,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明显提高。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100~400 μm小穿支动脉的梗死,大约占脑梗死的20%[1]。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多无意识障碍,但易反复发作且发病逐渐低龄化,最终易导致血管性痴呆。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临床上发现没有常见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患者仍然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那还有什么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呢?近年来研究发现,Hcy可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的又一危险因子[2,3]。Hcy是一种含巯基氨基酸,是食物中蛋氨酸脱甲基形成的含硫氨基酸。在血浆中大部分以二硫键形式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代谢需在B族维生素的参与下完成。有研究表明Hcy水平和血管病危险性呈剂量依赖关系,一项分析表明血浆Hcy每增加3 μmol/L,卒中危险增加19%;Hcy降低3 μmol/L,可减少脑卒中风险24%[4]。本研究通过检测腔隙性脑梗死初发和再发患者血清Hcy水平,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初发和再发血清Hcy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说明高Hcy是腔隙性脑梗死初发和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高Hcy水平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可控因素。可能是由于高Hcy抑制了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后以及慢性脑缺血状态下的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形成,较易发生新的脑梗死和TIA[5]。对于普通人群是否需常规补充B族维生素这一观点仍存争议。一项纳入16 841例患者的分析显示[6],降低Hcy水平对卒中一级预防有效,叶酸补充治疗可使卒中的发生危险降低18%。但最近一项Meta分析提出相反的意见,指出叶酸对心血管疾病或卒中没有任何效果,叶酸供应对基础Hcy水平较高者有潜在危害[7]。由于已完成的叶酸及B族维生素干预试验结果的不一致性,导致Hcy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的地位开始受到质疑。对于是否需B族维生素强化治疗,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中推荐[8]:①普通人群应通过食物满足每日推荐摄入量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发病风险(Ⅱ级推荐,C级证据);②已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患者,可以给予叶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但其他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Ⅱ级推荐,B级证据)。随着不断攀高的腔隙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关注高危人群Hcy水平,通过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叶酸以及其他降低Hcy水平的措施,对于控制我国腔隙性脑梗死高发的现状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林,于建宇.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10):764.
[2] Herrmann W. Significa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J]. Clin Lab,2006, 52(7-8):367-374.
[3] Wojciech Sawula,Zyta Banecka-Majkutewicz. Homocysteine level and metabolish in ischemic stroke in the population of Northern Poland[J]. Clin Biocheem,2009,42(6):442-447.
[4] 金鑫,尹超,李拥军.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1):109-111.
[5] 孙庆利,樊东升,沈扬,等. 高龄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1):1005-1007.
[6] Wang X,Qin X,Demirtas H,et al. Efficacy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stroke prevention:a meta-analysis[J]. Lancet,2007,369(9576):1876-1882.
[7] Miller ER,Juraschek S,Pastor-Barriuso,et al. Meta-analysis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trials on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isk interaction with baseline homocysteine levels[J]. Am J Cardiol,2010, 106(4):517-527.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4):282-288.
(收稿日期: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