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把民族唱法融入军旅歌曲,给军旅歌曲注入新元素的同时也将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他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装军营文化的魂,不遗余力向外输出兵文化;他的成名曲《小白杨》不但是他的符号,而且延伸到解放军群体:他在三十多个国家纵情歌唱时,也把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和中国民歌的美传播到那里。
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北京在紫禁之巅不顾高龄玩命飙高音(飙高音极具危险性,有“走钢丝绳”的说法,电视台转播此类音乐会时应像转播魔术和杂技那样,打上专业人士表演请勿模仿)时,有好事者要像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一样,找出震动耳膜的中国三大男高音,唱民歌的贺玉堂、唱流行歌曲的刘欢和唱军旅歌曲的阎维文,被公认为“中国三高”。
阎维文并不单纯是靠嗓门大人选,他靠博采众家之长演唱兵歌,凭其天赋音域宽广流畅,音色纯正甜美的声音特色,加之演唱时感情纯朴真挚,风度卓而不群,于洒脱中见细腻,在热烈中蕴深沉,赢得众多拥趸。
阎维文在成为歌唱家之前是个舞蹈演员,像刻苦训练舞蹈一样,阎维文唱歌训练也异常艰苦,刚当兵没多久就因肠炎住院的阎维文和当年还是战士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部队医院的一间病房相遇,阎维文对待唱歌的态度,让后来成为童话大王后的郑渊洁印象颇深。在他的《100个第一次》里,《第一次滑雪》提到了和阎维文的这段往事:“滑到兴头上,阎维文会喊两嗓子,还爱把手掌放在耳朵后边听。我问阎维文你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阎维文说是听自己的发音怎么样。他还说他铁了心要唱歌。”
老师的点拨
阎维文日后的进步,离不开金铁霖和程志两位老师的点拨,阎维文声音中的明亮集中是从金铁霖那里学来,金铁霖对哼呜十分重视,阎维文在这一点受益匪浅。阎维文又是程志的学生,吸取了程志的一些方法,尤其是自然的歌唱,舌头的向前,声音的发放,高音的自然过渡。阎维文的高音和程志的高音很相似,非常的开放。一位熟悉阎维文的记者曾多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在随团下部队演出的时候,我经常看见阎维文拉着程志在一边学发声”。从程志那里,阎维文吸收了许多发声的方法:中声区基本上在嘴的前面,也就是像说话一样的去唱,同时配合少量的呼吸,随着音的增高,呼吸的压力越来越大,舌头还保持着贴牙齿的状态。程志认为,声音的位置要摆在硬口盖的地方,随着口形的逐渐增大,随着呼吸压力的逐渐增大,尽量用最少的呼吸唱出最大的音量,高音直上直下,千万不能靠后,从某种程度来讲,阎维文的声音技术既吸收了程志的优长,又融入了自己的声音特点,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声音流畅,这些特点得天独厚适合演唱一些大主题、跨度大的歌曲。
民歌新领地,情歌新动力
在中国当代演艺圈里,阎维文是德艺双馨的代表之一,他不耻于向学生讨教东北民歌发音,也不吝于赞扬王宏伟等后辈。他对新人的提携,让一向不擅言谈的王宏伟谈到他时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大段话:
“阎维文是我的好大哥、好师长。他为人特别好、特别谦和,事业上又非常执著。前两天我和他一起去黑龙江录音,在飞机上他一直拿着谱子在练歌。他做任何事都非常认真、严谨,他的成功与这些是分不开的。艺术上,他既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唱法,又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烙印。记得1984年我刚当兵的时候,在电视台《每周一歌》中听到了《小白杨》,既符合中国听众的口味,又很有阳刚气,当时印象就很深。他最大的优点是将中国传统发音与语言完美结合,吐字和行腔归韵的水平是很多男高音都未能达到的。”
阎维文懂得博采众家所长,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唱法的技巧,演唱洒脱中见委婉,热烈中蕴深沉;他音色纯正甜美;音域宽广流畅;感情淳朴真挚,表达细腻准确。靠《小白杨》成名的他被誉为“小李双江”,但他也知道必须走出“小李双江”的光环。阎维文还勇于尝新,虽然没有跨界去唱流行歌曲,听说他流行歌曲唱得也很好,是那种既抒情又能在高音区做文章的唱法。但在各大晚会上风光无限、有足够老本可以啃的他,仍在浩瀚的民歌海洋中不断开拓新领地。一首《想亲亲》唱得青春俏皮,展示了他幽默多情的一面;一首《摇篮曲》让这个以声音明亮、通透见长的“大老爷们儿”,唱出了夜深人静母亲温柔哄孩子的感觉。
成为“中国民歌界第一男高音”、“民歌界一哥”的阎维文对民族声乐事业的抱负,让他在52岁的年龄,开始他六部情歌系列。完成这项庞大的工程有几个动力源:作为一个男高音歌唱家来说,现在无论在演唱方法、经验、社会阅历都是最成熟、最好的时期,他希望能在这个最好的时期把自己最好的、最钟情的东西留下。他在世界各地演出时,常常觉得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并没有进入其他国家的主流,来看演出的更多的是华人、华侨、留学生和驻外机构人员。为什么我们民族这么好的东西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认为是因为缺少一个能被大家接受的好的载体。譬如意大利民歌没有帕瓦罗蒂、多明戈这样世界级的歌唱家去唱,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流传到世界各地。
阎维文风格
如果设置一道“阎维文是个什么样的人”的题来做问卷调查,会收到不同的答案。 如果问他的老师,他会告诉你,在歌唱技法上,阎维文是中西方声乐技法的集大成者,他成功地融合了西方声乐技术与中国特有的民族声乐技巧,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两者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从而回答了一直存在争议的民族男高音应该怎么唱,应该是什么样的声音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问他的同行,他会告诉你在咬字吐字上,阎维文堪称民族男高音的活标准,他真正做到了咬字吐字的统一,不论是哪个音区,哪个汉字,无不字正腔圆,圆润自如;在情感和风格处理上,在演绎创作歌曲上,阎维文深情内敛,收放自如;在演绎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时,又惟妙惟肖,风情万种;
如果问他的粉丝,他会告诉你,在舞台表演上,他高贵潇洒不失朴实亲切,大气磅礴不失深情细腻,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风范,表演与作品表达丝丝入扣,相得益彰。
如果问战士,他会告诉你在个人形象上,阎维文成熟稳健,平易近人,又体现出军人的阳刚正气,铁骨柔肠。
如果问他的妻子,她会告诉你,他在艺术上善于并勇于创新,在生活中善于并勇于承担责任。她会讲那个至今感动不已的瞬间:1992年,阎维文被保送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时,她身上的癌细胞第二次扩散了。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荣誉都没有妻子的生命宝贵”,阎维文退学回家,全力照顾她。可能他早已不记得17年前说过的这句话了,“我保证不了你的生命长度,但我要尽最大努力,让你活得快乐”,她却至今清晰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阎维文说这话时的神态,并常常被这句话温暖。
年轻的阎维文是棵“小白杨”,年过半百的阎维文却成了“情歌王子”。如果说小曾的军营民谣是自说自话的拉家常,阎维文则是指导员,是百家讲堂,虽然方式是宏大叙事式,但因为真诚,同样好听,同样直抵人心,触摸到每个听者最柔软的地方。他在高亢里抒发贴心,在宏大里传达普世价值,在主流里关照个人情绪,在激越里渗透柔情,在集体中包容个性化。那么多人喜欢他,是唱宏大歌曲时声音里的真诚打动了听者。
这就是阎维文,从《小白杨》长成一棵长青树,永远带给他的粉丝以惊喜的阎维文。
相关链接:阎维文和他的同龄人
似乎不约而同,当代中国许多文体明星都在1957年出生:小品王赵本山、拍摄《新不了情》的导演尔冬升、作家叶兆言、香港功夫片演员元彪、第一块奥运金牌获得者神枪手许海峰、常演反面人物黑帮老大的香港演女万梓良、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情景戏剧《我爱我家》的编剧之一梁左、贡献无数口误段子的大嘴韩乔生、《孔雀》的导演、比导演身份更著名是摄影师身份的顾长卫、香港导演关锦鹏、给无数中国人带来笑声的冯巩、带领中国女排取得骄人战绩的男教练陈忠和、《有了快感你就喊》十分有个性的女作家池莉、擅长戏剧中国头号演员葛优、香港女歌手蔡琴、国际获奖拿到手的谭盾、中国作协主席女作家铁凝,还有55岁的情歌王子阎维文。
责任编辑/王通化
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北京在紫禁之巅不顾高龄玩命飙高音(飙高音极具危险性,有“走钢丝绳”的说法,电视台转播此类音乐会时应像转播魔术和杂技那样,打上专业人士表演请勿模仿)时,有好事者要像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一样,找出震动耳膜的中国三大男高音,唱民歌的贺玉堂、唱流行歌曲的刘欢和唱军旅歌曲的阎维文,被公认为“中国三高”。
阎维文并不单纯是靠嗓门大人选,他靠博采众家之长演唱兵歌,凭其天赋音域宽广流畅,音色纯正甜美的声音特色,加之演唱时感情纯朴真挚,风度卓而不群,于洒脱中见细腻,在热烈中蕴深沉,赢得众多拥趸。
阎维文在成为歌唱家之前是个舞蹈演员,像刻苦训练舞蹈一样,阎维文唱歌训练也异常艰苦,刚当兵没多久就因肠炎住院的阎维文和当年还是战士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部队医院的一间病房相遇,阎维文对待唱歌的态度,让后来成为童话大王后的郑渊洁印象颇深。在他的《100个第一次》里,《第一次滑雪》提到了和阎维文的这段往事:“滑到兴头上,阎维文会喊两嗓子,还爱把手掌放在耳朵后边听。我问阎维文你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阎维文说是听自己的发音怎么样。他还说他铁了心要唱歌。”
老师的点拨
阎维文日后的进步,离不开金铁霖和程志两位老师的点拨,阎维文声音中的明亮集中是从金铁霖那里学来,金铁霖对哼呜十分重视,阎维文在这一点受益匪浅。阎维文又是程志的学生,吸取了程志的一些方法,尤其是自然的歌唱,舌头的向前,声音的发放,高音的自然过渡。阎维文的高音和程志的高音很相似,非常的开放。一位熟悉阎维文的记者曾多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在随团下部队演出的时候,我经常看见阎维文拉着程志在一边学发声”。从程志那里,阎维文吸收了许多发声的方法:中声区基本上在嘴的前面,也就是像说话一样的去唱,同时配合少量的呼吸,随着音的增高,呼吸的压力越来越大,舌头还保持着贴牙齿的状态。程志认为,声音的位置要摆在硬口盖的地方,随着口形的逐渐增大,随着呼吸压力的逐渐增大,尽量用最少的呼吸唱出最大的音量,高音直上直下,千万不能靠后,从某种程度来讲,阎维文的声音技术既吸收了程志的优长,又融入了自己的声音特点,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声音流畅,这些特点得天独厚适合演唱一些大主题、跨度大的歌曲。
民歌新领地,情歌新动力
在中国当代演艺圈里,阎维文是德艺双馨的代表之一,他不耻于向学生讨教东北民歌发音,也不吝于赞扬王宏伟等后辈。他对新人的提携,让一向不擅言谈的王宏伟谈到他时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大段话:
“阎维文是我的好大哥、好师长。他为人特别好、特别谦和,事业上又非常执著。前两天我和他一起去黑龙江录音,在飞机上他一直拿着谱子在练歌。他做任何事都非常认真、严谨,他的成功与这些是分不开的。艺术上,他既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唱法,又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烙印。记得1984年我刚当兵的时候,在电视台《每周一歌》中听到了《小白杨》,既符合中国听众的口味,又很有阳刚气,当时印象就很深。他最大的优点是将中国传统发音与语言完美结合,吐字和行腔归韵的水平是很多男高音都未能达到的。”
阎维文懂得博采众家所长,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唱法的技巧,演唱洒脱中见委婉,热烈中蕴深沉;他音色纯正甜美;音域宽广流畅;感情淳朴真挚,表达细腻准确。靠《小白杨》成名的他被誉为“小李双江”,但他也知道必须走出“小李双江”的光环。阎维文还勇于尝新,虽然没有跨界去唱流行歌曲,听说他流行歌曲唱得也很好,是那种既抒情又能在高音区做文章的唱法。但在各大晚会上风光无限、有足够老本可以啃的他,仍在浩瀚的民歌海洋中不断开拓新领地。一首《想亲亲》唱得青春俏皮,展示了他幽默多情的一面;一首《摇篮曲》让这个以声音明亮、通透见长的“大老爷们儿”,唱出了夜深人静母亲温柔哄孩子的感觉。
成为“中国民歌界第一男高音”、“民歌界一哥”的阎维文对民族声乐事业的抱负,让他在52岁的年龄,开始他六部情歌系列。完成这项庞大的工程有几个动力源:作为一个男高音歌唱家来说,现在无论在演唱方法、经验、社会阅历都是最成熟、最好的时期,他希望能在这个最好的时期把自己最好的、最钟情的东西留下。他在世界各地演出时,常常觉得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并没有进入其他国家的主流,来看演出的更多的是华人、华侨、留学生和驻外机构人员。为什么我们民族这么好的东西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认为是因为缺少一个能被大家接受的好的载体。譬如意大利民歌没有帕瓦罗蒂、多明戈这样世界级的歌唱家去唱,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流传到世界各地。
阎维文风格
如果设置一道“阎维文是个什么样的人”的题来做问卷调查,会收到不同的答案。 如果问他的老师,他会告诉你,在歌唱技法上,阎维文是中西方声乐技法的集大成者,他成功地融合了西方声乐技术与中国特有的民族声乐技巧,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两者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从而回答了一直存在争议的民族男高音应该怎么唱,应该是什么样的声音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问他的同行,他会告诉你在咬字吐字上,阎维文堪称民族男高音的活标准,他真正做到了咬字吐字的统一,不论是哪个音区,哪个汉字,无不字正腔圆,圆润自如;在情感和风格处理上,在演绎创作歌曲上,阎维文深情内敛,收放自如;在演绎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时,又惟妙惟肖,风情万种;
如果问他的粉丝,他会告诉你,在舞台表演上,他高贵潇洒不失朴实亲切,大气磅礴不失深情细腻,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风范,表演与作品表达丝丝入扣,相得益彰。
如果问战士,他会告诉你在个人形象上,阎维文成熟稳健,平易近人,又体现出军人的阳刚正气,铁骨柔肠。
如果问他的妻子,她会告诉你,他在艺术上善于并勇于创新,在生活中善于并勇于承担责任。她会讲那个至今感动不已的瞬间:1992年,阎维文被保送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时,她身上的癌细胞第二次扩散了。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荣誉都没有妻子的生命宝贵”,阎维文退学回家,全力照顾她。可能他早已不记得17年前说过的这句话了,“我保证不了你的生命长度,但我要尽最大努力,让你活得快乐”,她却至今清晰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阎维文说这话时的神态,并常常被这句话温暖。
年轻的阎维文是棵“小白杨”,年过半百的阎维文却成了“情歌王子”。如果说小曾的军营民谣是自说自话的拉家常,阎维文则是指导员,是百家讲堂,虽然方式是宏大叙事式,但因为真诚,同样好听,同样直抵人心,触摸到每个听者最柔软的地方。他在高亢里抒发贴心,在宏大里传达普世价值,在主流里关照个人情绪,在激越里渗透柔情,在集体中包容个性化。那么多人喜欢他,是唱宏大歌曲时声音里的真诚打动了听者。
这就是阎维文,从《小白杨》长成一棵长青树,永远带给他的粉丝以惊喜的阎维文。
相关链接:阎维文和他的同龄人
似乎不约而同,当代中国许多文体明星都在1957年出生:小品王赵本山、拍摄《新不了情》的导演尔冬升、作家叶兆言、香港功夫片演员元彪、第一块奥运金牌获得者神枪手许海峰、常演反面人物黑帮老大的香港演女万梓良、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情景戏剧《我爱我家》的编剧之一梁左、贡献无数口误段子的大嘴韩乔生、《孔雀》的导演、比导演身份更著名是摄影师身份的顾长卫、香港导演关锦鹏、给无数中国人带来笑声的冯巩、带领中国女排取得骄人战绩的男教练陈忠和、《有了快感你就喊》十分有个性的女作家池莉、擅长戏剧中国头号演员葛优、香港女歌手蔡琴、国际获奖拿到手的谭盾、中国作协主席女作家铁凝,还有55岁的情歌王子阎维文。
责任编辑/王通化